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46节

223-疡医大全-第46节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分,每分手搓作枣子形状,长一寸,其蜜导头须要光滑,恐伤肛门,用油润之,徐 
徐塞入,少顷再加一条,旋增以去后为度。 
胆导法 用猪胆一枚,胆口中放鹅毛管一根扎紧,以一头鹅毛管,插入肛门,逞 
势一捻,其胆汁冲入肛门,大便即行矣。 
又方 生药何首乌四两,石臼捣碎,冲滚汤绞汁,隔汤炖热,顿服即通。 
治五六十日大便秘结不通 用鲜芦根一箩,捣汁澄清,煨多年老鸭,吃汤即解。 

卷六
论疮疡小便淋漓频数不利
属性:窦汉卿曰∶夫疮疡小便淋漓,或茎中涩者,肾经亏损之恶证也。宜用加减六味 
丸以补阴。足胫逆冷者,宜用八味丸以补阳。若小便频而黄者,宜用四物汤加参、术、 
麦冬、五味,以滋肺肾。若小便短而少者,宜用补中益气加山药、麦冬、五味,以补 
脾肺。若热结膀胱而不利者,宜用五淋散以清热。若脾气燥而不能化者,宜用黄芩 
清肺饮以滋阴。若膀胱阳虚、阴无以化者,宜用滋肾丸。肾虚之患,多传此证,非滋 
化源不救。若用黄柏、知母,反泻其阳,以速其危。若老人阳痿思色,元精内败,茎 
中作痛而不利者,用加减八味丸加车前、牛膝。不应,更加附子,多有复生者。若精 
已竭,而复耗之,大小便中牵痛,愈痛则愈便,愈便则愈牵痛,以前药加附子,亦 
有复生者。王太仆云∶无阴则阳无以化,无阳则阴无以生,当滋其化源,苟专用淡渗, 
复损真阴,乃速其危也。 
张景岳曰∶伤寒而小水利者,以太阳之气未剧,即吉兆也。 
又曰∶凡小便,人但见其黄,便谓是火,而不知人逢劳倦,小水即黄;焦思多 
虑,小水亦黄;泻痢无期,小水亦黄;酒色伤阴,小水亦黄。但非有或淋或痛,热 
证相兼,不可因黄便谓之火,余见逼枯汁而毙人者多矣。经曰∶中气不足,溲便为 
之变。义可知也。若小水清利者,知里邪之未甚,而病亦不在气分,以津液由于气 
化,气病则小水不利也,小水渐利,则气 
化可知,最为吉兆。 

卷六
论疮疡无寐肉筋惕
属性:夫疮疡溃后无寐,发热烦躁,血虚也。圣愈汤。自汗不止,无寐,气虚也。四君 
子加黄 、五味子。发热烦躁,肉 筋惕,血虚也,八珍汤。大渴面赤,脉洪大而浮, 
阴虚发热也,当归补血汤。肢体微热,烦躁面赤,脉沉微,阴盛发躁也,四君子加姜附。 

卷六
论疮疡出血
属性:夫疮疡出血,因五脏之气亏损,虚火动而错经妄行也。当求其经,审其因而治 
之。若肝热而血妄行者,四物加炒栀、丹皮、苓、术。肝虚而不能藏血者,六味地 
黄丸。心虚而不能生血者,四物加炒连、丹皮、苓、术。脾虚热而不能统血者,四君 
加炒栀、丹皮。若脾经郁结,用归脾汤加五味子。脾肺气虚,用补中益气加五味子。 
气血俱虚,用十全大补。阴火动,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大凡失血过多,见烦热发渴 
等证,勿论其脉,急用独参汤以补气。经曰∶血生于气,苟非参、 、归、术甘温 
等剂,以生心肝之血,决不能愈。若发热脉大者,不治。凡患血证,皆当以犀角地 
黄汤为主。东垣曰∶形气有余,病气有余,当泻不当补;形气不足,病气不足,当补不当泻。 

卷六
论疮疡类破伤风
属性:大凡痈疽溃后,筋糜肉烂,脓血大泄,阳随阴散,或筋脉拘急,恶寒惕搦,甚者 
舌强口噤,项背反张,痰涎壅盛,便闭出汗,不时发热,此气血俱虚而传变。虽与 
破伤风相类,而主治之法,当大补气血。若 
果系风证,亦须以大补气血为本,而兼以治风之药。若不审是非,而妄药之,则误矣。 
澄曰∶男妇小儿,但是额、颅、眉、囟、耳、项,无论是疮是疖,溃后俱要用膏封 
贴,不可经风露。若不慎,头面必发肿,宜外用红升丹膏盖提之,内服荆、防、僵蚕、 
天麻、白芷等味散之,自愈。 

卷六
论疮疡散走流注
属性:大凡气血不调,经络不通,复感六气七情,故毒瓦斯乘风热而走是也。此证因风 
盛而生热之证,热极气盛,气因热之极而走于四散,急宜疏风定热,则风自息。若 
元气盛,初发者,速以艾灸七壮,四围敷药,内服流气饮,无不愈者。若流注于腿脚者,死无疑矣。 

卷六
论疮疡挛急牵阴入腹
属性:《图经》古方疗恶疮痈肿,或连阴髀间疼痛,急挛牵入小腹,不可忍者,一宿则 
杀人,用茴香苗叶捣取汁,一升,服之,日三四,用其滓以粘贴,冬月根亦可用。此 
海外方,永嘉以来用之起死神效。(《准绳》) 

卷六
论疮疡目斜视上
属性:王肯堂曰∶痈疽目斜视上,黑睛紧小,白睛青赤,此肝挟火邪也。(《准绳》) 
蒋示吉曰∶宜六味地黄丸料,加山栀、麦冬、北五味子治之。(《说约》) 

卷六
论疮疡发痉(痉当作)
属性:夫疮疡发痉,因气血亏损,外邪所抟,或内虚郁火所致。其证牙关紧闭,四肢劲 
强,或腰背反张,肢体抽搐,其有汗而不 
恶寒者,曰柔痉。风能散气,故有汗也,其无汗而恶寒者,曰刚痉。寒能涩血,故无 
汗也。皆由亡血过多,筋无所养,故伤寒汗下过多,与溃疡产后多患之,乃败证也。 
若大补气血,多有复生者。若作风治,速其危矣。 

卷六
论疮疡四肢逆冷
属性:王肯堂曰∶四肢逆冷,乃胃气虚寒也。(《准绳》) 
澄曰∶寒热之厥,辨在何处?盖寒厥四肢逆冷,过乎肘膝,指甲青,脉沉细无 
力,有寒证见于外;若热极而厥者,火极似水,虽厥而指甲尚温,不似寒厥过乎肘 
膝,脉来沉实,大而有力,以此为辨。寒厥疮必灰白下陷,热厥疮必紫暗干枯。 

卷六
论疮疡胸痞
属性:王肯堂曰∶忿怒胸痞,肝气滞也。倦怠胸痞,中气虚也。胸满多痰,脾气虚也。(《准绳》) 
书曰∶凡胸痞,身上半属阳,身下半属阴,胸前乃清阳之分,非物也;若腹满 
者,是有物而非邪气也∶但痞气亦胀满胸前,何以别之?曰∶痞气因邪在表,误用 
硝黄、巴豆、牵牛下之,以致胸胀,必问其人曾经下否?若经下过,即是痞气,未 
经下而胸前胀满者,即半表半里证。 

卷六
论疮疡阳气脱陷
属性:夫疮疡阳气脱陷,或因克伐之剂,或因脓血大泄,或因吐泻之后,或因误而入 
房,若发热头疼,小便淋涩,或滑数便血,目赤烦喘自汗,发热气短,头晕体倦,热 
渴意欲饮水,投水恶寒,憎寒身热恶衣,扬手掷足,汗出如水,腰背反张,郑声不绝, 
此无根虚火之假热证。或畏寒头痛,咳逆呕吐,耳聩目蒙,小便遗难,泻利肠鸣,里 
急腹痛,玉茎短缩,冷汗时出,齿牙浮肿,肢体麻痹,或厥冷身痛,或切牙啮唇,舌 
根强硬,此阳气脱陷之真寒证。皆勿论其脉,勿论其疮,但见一二,急用参附汤补 
之,多有复生者。大凡溃后劳碌,元气亏损,或梦遗精脱,或滑数便血,或外邪乘 
之,或误用寒凉,气血脱陷而致斯证。治以前药,亦有复生者。 

卷六
论疮疡僵肉
属性:梅氏曰∶凡治背疮,肉长疾嫩,皮不及裹,见风即成僵肉,速以寒水石烧研为 
细末,傅疮上,再用铜绿细末上之,肉即不作僵矣。(《准绳》) 

卷六
论疮疡疮口黑晕疮内无血色
属性:凡疮口黑晕而无血色者,乃凉药太过,宜用冲和膏加肉桂、当归,温活死血,则 
黑晕自退也。如颜色未撤消,仍以冲和膏敷之。 

卷六
论疮疡疮毒入内罨
属性:夫疮之始发,肉色未辨,经络初滞之时,宜表散,以托里之剂,使经络易通,而 
毒瓦斯亦散,则毒瓦斯引令外出,为顺。《内经》云∶汗之则疮已。俾营卫通行,妙在 
斯矣。有等庸俗之人,不知斯理,而自高傲,强自内疏,不知脉浮在表之理,反使 
邪毒内罨,如伤寒证,当汗而误下之义同。以致外如麻而里如瓜,憎寒壮热,邪已内 
攻,惟有急以蒜灸以接其阳,引毒外出,更以托里大剂治之,或有可生者。常见有疮 
疥之人,熏燃捻子等药,亦令入内,俱自取伤生之祸尔。 

卷六
论疮疡面赤不得攻下
属性:夫疮疡面赤,虽伏大热,禁不得攻里,为阳气怫郁,邪气在经,宜发表以去之。故 
曰∶火郁则发之。虽大便秘结,只宜多发其表,以发散阳火,少加润燥之药。若见 
风脉、风证,只可用发表风药,便可以通利也。若只干燥秘涩,只宜润之,亦不可下。 

卷六
论疮疡治法当分缓急
属性:凡患疮疡,或泄泻,或出汗,或不进饮食,或夜不寐,宜先治内证,内证一愈, 
则外证易痊,此乃急则治标之法,膏围二药,仍照旧用之,勿缺。 

卷六
论疮疡补泻不可倒施
属性:东垣云∶夫痈疽得之有内外之别,治之有寒温之异,受之外者,法当托里以温, 
若反用寒药,则是以皮毛之邪,引入骨髓矣。受之内者,法当疏利以寒,若反用温 
剂托里,则是以骨髓之病,上彻皮毛矣。是必表里通溃,共为一疮,助邪为毒,苦楚 
百倍,轻则令危,重则死矣。 

卷六
论疮疡轻证用重剂
属性:夫人身气血有虚实,疮疡所发有轻重,治疗之法有攻补。元戎云∶若人气血壅盛, 
营卫充满,抑遏不行,腐化而为痈者,当泄之以夺盛热之气。若人饮食少思,精神 
衰弱,营卫短涩,寒抟而为痈者,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丹溪云∶肿疡内外皆虚,宜 
以补接行散为主。大抵用药之法,如执权衡,当察病势轻重,邪蓄表里,疮毒肿溃, 
元气虚实,若不详究其因,率尔投治,实 
实虚虚,七恶之祸,不能免矣,治者审之。 

卷六
论疮疡寒热逆从用药法
属性:尝见治寒以热,而寒弥甚,治热以寒,而热弥炽,何也?假如心实生热者,当益 
其肾,肾水滋,热自除。肾虚生寒者,补益其心,心火降,寒自退。此所谓寒之而 
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也。又寒因热用,热因寒用,要在通其理而已。又 
闻微者逆之,甚者从之,盖治寒以热,必凉药以行之;治热以寒,必温药以导之,此 
亦欲其药性之调和也。其间有正有权者,因病有微甚,微者逆治,理之正也。甚者从治,理之权也。 

卷六
论疮疡用汗下药
属性:仲景云∶治伤寒有汗、吐、下三法。东垣云∶治疮疡有疏通、托里、和营卫三法。 
用之得宜,厥疾瘳矣。假如疮疡肿硬木闷,烦热便秘,脉沉而实,其邪在内,当先疏 
其内以下之。 肿作痛,便利调和,脉浮而洪,其邪在表,当先托其里以汗之。元 
戎云∶营卫充满,抑遏而为痈者,当泄之以夺盛热之气;营卫虚弱,壅滞而为痈者, 
当补之以接虚怯之气。东垣又云∶疮疡虽面赤伏热,不得攻里,里虚则下利。仲景 
又云∶疮家虽身体疼痛,不可发汗,汗之则发痉,苟不审详,妄为汗下,以致血气 
虚损,毒反内陷,少壮者难以溃敛,老弱者多致不救。 

卷六
论疮疡附子不可轻用
属性:夫附子,味辛而甘,气温大热,有大毒。制法∶以童便煮而浸之,再用文武火 
以烈其毒,且可助下行之力,入盐尤捷,此佐使之药,通行诸经,其性善走而不守,浮 
中沉无所不致,阳中之阳,故行而不止。用之得宜,有夺旗斩将之功,用之不宜,有 
杀身殒命之祸。每人参一钱为君,止可下附子一二分为使,再加甘草以解其毒,内 
外之证,遇严寒时候,疮口沉塌,四肢厥冷,寒湿疼痛,痿 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腰脊风寒,伏阴伤寒,方可下附子,不审阴阳虚实,一概用之,使人服后,火郁中 
焦,气郁下焦,咆哮喘急,顷刻而毙。凡用附子者,岂可不细审之乎。 
又曰∶解附子毒,令多吸新水,连饮数碗,遂大呕泄,方解其毒,此又不可不知也。 

卷六
论疮疡当舍时从证
属性:薛立斋曰∶经云∶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若肿赤烦躁,发热饮冷,便秘作渴, 
脉洪数实,是其常也,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寒之剂,以泻热者。若脉细皮寒,泻 
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无时,手足逆冷,是变常也,虽在盛暑之时,必用辛温之剂, 
以助阳气。《内经》云∶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之,虽违其时,必从其证。 
王肯堂曰∶如肿赤烦躁,发热引冷,便秘作渴,脉洪数实,是为五实,虽在严寒 
之时,必用大苦寒之剂,泻其阳以救其阴。若脉细皮寒,泻利肠鸣,饮食不入,呕吐 
无时,手足逆冷,是为五虚,虽在盛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