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23-疡医大全 >

第127节

223-疡医大全-第127节

小说: 223-疡医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内脓已成,胀痛者即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山萸肉、丹皮、泽泻治之,间以六味 
地黄丸服之,自安。(《正宗》) 
冯鲁瞻曰∶书曰痈疽入囊者死,是属肝经湿热,初起肿痛,小便赤涩,治宜清 
利解毒为主。若脓已成而小便不利者,是 
毒瓦斯未散也,当针泄之。若脓既出而反痛者,是气血虚也,当补益之。倘元气未亏 
而阴囊悉溃,睾丸悬露者,亦不为害。(《锦囊》) 
又曰∶若小儿患此,而由乳母多怒者,宜子母并服清肝之药。 
又曰∶阴囊溃烂,睾丸脱露,名曰脱囊。用紫苏叶茎为细末,如湿干敷,如未 
破用香油调涂,将青荷叶包上,内服芩、连、甘草、木通、当归之类,多得保全,患者勿惧。 
窦汉卿曰∶囊痈倘脓熟开刀,须待脓热用油头绳扎住肾子,以小刀开海底穴,其脓血即流尽矣。 
李东垣曰∶经谓痈入囊者死,将以为属肾耶?余治数人,悉以湿热入肝经施治, 
而以补阴药佐之,虽脓溃皮脱,睾丸悬外,亦不致死,但未知下虚人老者何如耳。(《精要》) 
汪省之曰∶囊痈乃湿热下注,浊气顺下流入膀胱,阴道有亏,湿热不利,有作 
脓者,故滋阴除湿之药断不可缺,脓尽则自安耳。(《理例》) 
胡公弼曰∶又有因腹肿胀,渐流入囊,肿甚而囊自裂开,睾丸悬挂在外,水出不 
止,用杉木炭末敷上,外以紫苏叶浓浓包裹,令患人仰卧养息,内以龙胆泻肝汤加 
滋阴药,服之自愈。(《青囊》) 

卷二十四前阴部
囊痈门主方
属性:验方(《新都医案》) 
栝蒌 甘草节 金银花(各五钱) 连翘 柴胡 青皮(各二钱) 水煎服。 
囊痈溃后。 
蚌壳( ) 黄连 青黛(各等分) 研细搽之。 
囊痈囊漏皮硬浓而出水者皆能治。 
苍术 吴茱萸(炒) 川芎 当归身(各一钱) 白术 天花粉 官桂 木通(各八分) 
青木香(一钱五分) 生黄 (二钱) 龙胆草(五分) 蛇盘果(二钱,如无即以草代之) 
上锉一剂,白酒一碗煎,空心服。 
囊痈浑身发热口苦嗌干囊上红肿疼肿是也。 
杜仲(盐水拌,炒断丝,磨为细末,用筛揉去丝,净末一两) 
生酒一斤,煎半斤,服之取汗,即消肿定痛。如未愈,再用一服,即愈。如外 
敷用明雄黄一两,百草霜一钱,研匀,蜜水调敷,如干以鸡翎蘸水润之,愈后再用 
除根药。用生南星、苏木、紫苏叶各五钱,陈香橼一个,共为细末。取未曾下水的犍 
猪尿胞一个,以酒煮烂捣化,同药末捣匀,做饼晒干烘脆,再磨为细末,蒸饼打糊为 
丸,空心烧盐汤送下八九十丸,服此一料,永远除根不发。 
囊痈。 
海螵蛸 蛤粉 儿茶(各等分) 
研极细掺之。 
又方 
干荷叶(焙) 紫苏叶(各等分,焙) 
研极细,酒调浓敷赤肉上,外用油纸包扎。 

卷二十四前阴部
肾囊风门主论
属性:王肯堂曰∶肾脏风即肾囊风疮,生于隐处,瘙痒成疮,挟有耳鸣耳痒,鼻赤齿浮,指甲缝白等证是也(《准绳》) 
戴院使曰∶ 风俗名肾脏风疮,因精水调外,为风湿所袭,从阴囊湿汗作痒起, 
流注四肢,手子白色,悉生疮疡。(蛇床子、吴茱萸或甘草节煎洗,外用苋菜根、茎、叶,烧存性干掺,并治阴汗生疮。) 
陈实功曰∶肾囊风乃肝经风湿而成,其患作痒,喜浴热湿,其形肾囊疙瘩顽麻,破流脂水者是。(《正宗》) 

卷二十四前阴部
肾囊风门主方
属性:绣球风 老杉木一段,烧存性,研细。用熟鸡蛋黄炒枯取油,调搽。 
又方 
苦参 蛇床子(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 
水四大碗,煎一半,候温洗之,带湿扑上后药,寒水石、硫黄各等分研细,掺上,绢帛包紧。 
又方 豆壳煎水洗。 
又方 磨古镜水搽。 
又方 落苏叶煎汤洗,并烧灰搽。 
又方 韭菜煎水洗。 
又方 
苦参(二两) 白蒺藜(五钱) 甘草(四钱) 
杨柳叶煎汤,乘热熏洗后,用蚯蚓屎焙燥研掺,三四次愈。 
阴球开花(单方)。狗橘子七个煎汤,入罐内将阴球挂罐口,离汤一二寸,俟熏 
待温倾盆内洗之,如此者三日痊愈。 
肾囊痒。 
荷叶 吴茱萸 苍术(各一两) 
水煎滚,临洗加皮硝一两洗之。 
绣球风 五倍子一个,锥一眼入银珠一钱,用阴阳瓦焙,研细末,麻油调搽。 
洗方 
威灵仙 蛇床子 土大黄 苦参(各五钱) 砂仁壳(三钱) 老葱头(七个) 煎汤熏洗。 
肾囊风 山萸肉的核子煎汤温洗。 
又方 
蛇床子 艾叶 吴茱萸(各一两) 
水煎百沸,放盆内加芒硝五钱,化尽频洗。 
又方 
紫苏 明矾 菖蒲 臭树花 浮萍 花椒 
共煎汤,熏洗数次,除根。 
又方 干荷叶煎汤熏洗二三次。 
又方 丝瓜子仁酒煎,临卧服之,出 
汗即愈。 
又方(姚伯玉)。 绣球花煎洗。 
又方 墙头上酱板豆草,或鲜或阴干煎洗。 
囊风痒痛黄水不干者 蚯蚓泥、铅粉,井水调敷。 

卷二十四前阴部
肾囊生疮门主方
属性:卵袋生疮抓之流水 陈紫苏、大红椒,煎汤熏洗三次。 
外肾生疮。 
蚯蚓屎(二两) 绿豆粉(一两) 
水研涂,干又敷。 

卷二十四前阴部
湿阴疮门主论
属性:李东垣曰∶湿阴疮由肾经虚弱,风湿相搏,邪气乘之,瘙痒成疮,浸淫汗出,状如疥癣者是也。(《精义》) 

卷二十四前阴部
胞漏疮门主论
属性:申斗垣曰∶肝经湿热,外胞囊上起窠子作痒,甚则滴水,湿透中衣,名曰胞漏疮。(《启玄》) 
又曰∶又有杨梅疮毒结于此,以致肾囊破裂,漏水腥臭,久治不痊,宜土茯苓汤加人参等补药治之。 

卷二十四前阴部
阴囊出汗门主方
属性:阴囊出水 银粉、蜡茶、五倍子研细同葱椒汤洗净,以香油调搽。 
阴囊湿痒 飞盐、皂角、苦参、川椒、蛇床子、苍术煎汤熏洗,数次除根。 
阴囊夜痒,抓之流水及妇人下部阴湿。(《集验》) 
牡蛎 蛇床子 干荷叶 破故纸 官桂 紫梢花(各等分) 
加葱白数茎煎汤去渣,熏洗两许药洗一次。 
沐浴长春散(《锦囊》)。男子下元阴湿久冷,阴囊搔痒疼痛成疮、流水及妇人阴湿子宫久冷。 
牡蛎 蛇床子 官桂 紫梢花 破故纸 干荷叶(各等分) 
每用一两五钱,水一小锅,入葱白数茎,煎八分,先熏后洗,换搽津调散。 
卵胞出水 
全蝎(一钱,酒洗焙) 玄胡索(五钱) 
如出水日久,腰痛加杜仲一钱,共为细末,作一服空心无灰酒调下。定痛消肿 
止水,三服痊愈。或糊丸亦可,屡用屡验。 
肾囊湿烂并妇女阴蚀湿烂生疮。抱鸡卵连壳焙,一钱,冰片五厘,儿茶一分,烧灰存性,共乳细搽之。 

卷二十四前阴部
疝气偏坠门主论
属性:夫疝者,是阴气积于内,复为寒气所袭而发,故《素问》以下论疝,皆以为寒, 
然不可单论曰寒。盖虽为寒郁而作,亦由醉饱无度,内蒸湿热,痰积流于厥阴,木 
性急速,又为寒束,是以痛甚。症虽见于肾,病实本乎肝,厥阴肝脉络于阴器耳,可 
见内积湿热郁于中,外被寒邪郁束于外,且有痰饮、食积、死血郁结为病,故谓专主 
肝经而与肾绝无相干也,其候睾丸牵引少腹,或无形无声,或有形如瓜,有声如蛙, 
激搏而痛,无有定处,不堪忍也。其证有七∶寒、水、狐、血、气、狐、筋是也。(《冯氏锦囊》) 
寒疝者,厥阴经中受寒,故筋挛卵缩,其状囊冷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 
而痛,此必得之于久坐湿地 寒气郁于外也。水疝者,囊肿痛而状如水晶,阴汗时 
出,痒瘙而出黄水,小腹按之而作水声,此必得之于醉酒房劳,汗出遇风,湿热乘虚 
流结囊中,二便胀秘不通也。 疝者,阴 
囊肿大如斗升,不痒不痛,此因感受湿气,是以阴核气结,亦有灼痛者。血疝者,状 
如黄瓜,在于小腹两旁,横骨两端,俗名便痈。此乃得之重感,春夏大燠劳动,使 
内气血流溢,渗入脬囊,结成痈肿也。气疝者,上连肾区,下及阴囊是,或号哭忿 
怒,气郁急迫而胀痛,此必因父精怯,阴痿强力入房成胎,乃胎病也。狐疝者,其 
状如瓦,卧则入腹,行则乃出腹,入囊似狐之昼出穴而溺,夜入穴而不溺,故名狐 
疝也。盖环阴器上抵少腹者,乃肝经之部分,是受疝之处也。一切疝气,非肝木受 
邪,即肝木自病,此乃肝经自病也。筋疝者,阴茎肿胀,或溃脓而痛,里急筋缩,或 
茎中痛,痛极作痒或阴不收,白物如精而随溺出,此得于房劳,或邪术所致也。 
更有木肾者,盖心火下行,肾水自温,真阳下降,肾气自和,既温且和焉。有木 
强者哉。此因嗜欲内戕,肾虚以致阴阳水火不接,乃沉寒胀大而痛硬也。 
睾丸所络之筋非尽由厥阴,而太阴阳明之筋亦入络也。故患左丸者痛多肿少,患 
右丸者痛少肿多也。 
又有身体发热,耳后忽生 腮,红肿胀痛,腮肿将退,而睾丸忽胀,一丸极大, 
一丸极小,似乎偏坠而实非,盖耳旁乃少阳胆经之分,与肝经相为表里,少阳感受 
风热而遗发于肝经也。 
妇人小腹旁逼近阴处并结胀痛,或皮里顶起如鹅子大,乃寒气聚于厥阴所致。小 
腹受寒,其病即发,是谓阴疝。女子血涸不月,足 嗌干,癃秘小腹有块,前阴突 
出,后阴痔核,皆女子之疝也。但女子不名疝,而名瘕。 
古方以乌头栀子等分加盐酒煎服之,名栀附汤,其效亦速,后因此方随症加减, 
无有不应,须分湿热多少而治之。丹溪曰∶乌头治外束之寒,栀子治内郁之热,则内 
热外寒之理昭然矣。况二物皆下集之药,栀子为乌头所引,则势下急速,不容少缓于 
胃中矣。若按之痛止者,尤属虚寒,须加肉桂以姜汁丸服,若速欲定痛,用枳核、山 
楂核、荔枝核、川楝子、吴茱萸各炒为末,白汤调服。 
小儿偏坠,多因食积不消,脾湿下行,流入肝部。 
又有阴茎全缩不见,而阴囊光肿不痛,此因肝气虚损而不能舒达也,宜温补之。 
陈实功曰∶水疝,肾囊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宜用针从 
便处引出水气自安。如肿痛日久,内脓已成,胀痛者可即针之,内服十全大补汤加 
山萸肉、丹皮、泽泻。(《正宗》) 
林慕莪曰∶或问气以疝称,其义何居?答曰∶积土成山,积气成疝,疝者山也,其 
气日积月累,聚而不散而成疝,犹之积土成山,自小至大,由卑至高之义。但气本 
无形,因虚而凝聚不散,随其所聚之处为痛,故五脏遂皆有疝,盖即五脏之元气,失 
其温养生发之性,营运转输之常,虚则滞,寒则凝,自无而有,自微而着,自闭塞以至于不通而痛矣。(《活人书》。 
又曰∶或问既由无形之气,积久成疝为痛,自应痛无已时,缘何亦有不痛之日, 
以为散而不痛,则能散似无成疝之法,以为不散,则疝从何归,可以不痛,或有时 
止时发,甚至终身不愈者,亦由此气时聚时散之所致耶?抑此气临时隐伏耶?答曰∶ 
若气能散能聚,何由成疝?惟其积而不散,遂成为痛为硬之势,但元气之虚,有轻重 
不同,为病亦有新久深浅之异,大约痛之缓急止发,亦存乎其人之气血虚实,而五脏有病有不病也。 
又曰∶或问今之所为疝者,必责之寒湿之气,但寒本足太阳膀胱寒水受病,湿 
乃足太阴脾经湿土用事,缘何又言足厥阴肝家之病,既曰肝病,则当责之湿热,复 
与寒湿无干矣。宁无说乎?答曰∶五脏有疝,出于《内经》,何得独系之肝,况寒湿二气,郁久皆能化热,大凡五行六气, 
传 
变自有不同,学人当扩充其义焉。 
又曰∶或问男子固有睾丸大小,及小肠膀胱昆仑诸气为疝者矣,据云五脏皆疝, 
则妇人亦当病疝,疝将何法以验之,而愈之耶?答曰∶男妇一体,五脏俱各有疝,外 
肾虽无,而少阴厥阴之络脉毕具,治法必根据五脏,男妇岂有别乎?但碍于俗,不敢直言耳。 
又曰∶或问疝为积气所成,五脏概有积气所成为病,何独此积又以疝称也哉?答 
曰∶聚而不散之为积,积久而成高硕之形为疝,前后似是而实非。盖五积由乎本经 
之气,各因七情六郁而成积,而此证不独本经因虚自病,且有感触而发,虚实传变 
而盛者也。若正言疝已具七种之名,已见《医统》、《准绳》、《指掌》诸书,可以不赘。 
今以五脏之疝详列于后,以诏后学。肺疝者,或为风寒深入肺俞,冷冻饮料寒气直达肺 
窍,本经元气素亏,复为寒邪所袭,初由聚而不散,渐至积而成疝。盖肺证有三∶一 
曰∶肺痹,痹者闭也,闭而不通,似喘非喘,咽嗌不利者,痹也,非疝也。二曰∶息 
贲,乃肺气 满,不能下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