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海战 >

第51节

大海战-第51节

小说: 大海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大、精度高的日军鱼雷的问题。
  遭受沉重打击的赖特编队,不得不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撤退。美军的撤退似乎是给田中的“东京快车”让路。这种“快车”每隔4天运行一次,经“槽海”南下,昼间内肖特兰基地的零式战斗机进行掩护。但是,美军仍有办法破坏田中的输送计划。12月3日,当田中的10艘驱逐舰经“槽海”开始南下时,亨德森机场的飞机起飞予以袭击,击伤日军驱逐舰1艘、击落零式战斗机3架,自己损失飞机2架。尽管如此,田中编队还是强行突防,在塔萨法朗加附近海面投放了装有补给物资的1500个浮桶。可是,岛上日军的体力消耗殆尽,拂晓前只捞回310个浮桶。其余的均被美战斗机用机枪击沉。
  12月7日,“东京快车”受到更为严重的空袭,1艘遭到重创的驱逐舰,在其他舰只护送下被拖回基地。这样,只部分军舰驶抵“铁底湾”。进入“铁底湾”后,又遭到从图拉吉岛来袭的8艘美军鱼雷艇的攻击。虽然美军没有一条鱼雷击中目标,又有1艘鱼雷艇遭到重创,但却迫使“东京快车”未能送到任何补给物资而撤退。
  12月11日,田中将军亲自指挥“东京快车”出航,并以最新建成和性能最好的“照月“号驱逐舰(2500吨)为旗舰。田中编队顺利突破了美军通常在黄昏时实施的航空封锁,在埃斯佩兰斯角附近海面投放了1200个浮桶。可是,在田中的驱逐舰编队返航时被美鱼雷艇发现。“照月”号被1条鱼雷击中起火,后弹药舱爆炸,田中将军也负了伤。2艘驱逐舰前来援救已沉没的“照月”号的幸存者,救起了田中海军少将及其他几名官兵。但是,未等完成救生任务,又有多艘美军鱼雷艇来袭,迫使日舰撤离。这次战斗后,日本大本营终于不得不决定放弃瓜达尔卡纳尔岛。
  完全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
  12月份,为疟疾所苦的美国海军陆战第1师的勇士们,在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将军的率领下撤到澳大利亚,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美军便由美陆军少将亚历山大·帕奇指挥。不久,又从美国直接调来一个陆军师增援,从而使守岛美军增加到一个军。
  1943年1月,帕奇将军指挥的陆军和海军陆战第2师的兵力已达50000人。到1月中旬。帕奇将军还不知道日军已决定放弃瓜达尔卡纳尔岛。美军从其防区向日军集结地区发起总攻,迫使日军向西撤退。
  日军使用配置巧妙的火炮,积极掩护步兵作战,以赢得撤退的时间。他们按照周密的计划,出色地完成了撤退任务。当日军的运输船和驱逐舰在腊包尔和所罗门群岛北部集结时,近藤将军再次率领舰队进入瓜达尔卡纳尔岛以北海域。正如日军所料,这一行动引起了哈尔西的注意。哈尔西思考的问题是,这预示着什么呢?难道日军不顾前四次的失败,还要再次试图夺回瓜达尔卡纳尔岛吗?若是这样,南太平洋部队是有足够的兵力打败它的。于是,哈尔西将军立即派遣5个特混编队(以2艘大型航空母舰、2艘护航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为主力),掩护护航运输队紧急增援瓜达尔卡纳尔岛。但是,并没有发生舰队之间的海战。这是因为近藤将军无意同美军作战,只是对它进行牵制而己。然而,日军加强了空中袭击。夜里,日鱼雷机从刚刚建成的新乔治亚机场起飞,使用照明弹和照明浮标,成功地击沉了美重巡洋舰“芝加哥”号。后来,日军实施夜袭的战术又有新的发展。
  当帕奇以主力部队沿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北海岸向西推进时,另派一个营搭乘小艇绕到埃斯佩兰斯角的西面登陆。这个营上陆后,立即向东挺进,以便与主力部队会合。其目的是,切断岛上日军同海上的联系,便于将其封锁在丛林内,聚而歼之。但到2月9日,美军部队会合时,才发现日军已经逃之夭夭。原来是当美军的注意力被吸引到其他方面时,日军约有20艘驱逐舰,乘夜暗以高速往返三次,穿过“槽海”,把处于半饥饿状态的12000名残存部队从岛上撤回。于是,美日两军各有成功与失败之处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就此告终。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美军约有60000名陆军和海军陆战师的部队先后投入战斗,其中约有1600名战死,4200名负伤。而在36000余名日军中,战死(包括下落不明的)15000名,病死9000名,被俘1000名。
  进占巴布亚半岛
  当美军不断加强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的攻势时,在此地以西1000海里外的盟军,正为从日军手中夺回巴布亚半岛而奋战。在夺取巴布亚半岛的作战中,美军虽也遇到了像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那样的困难,但还是取得了胜利。日军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抄近路撤退时,澳军在后面追击,此外,美澳联军有一部分绕过这个山脉向布纳方向迂回,还有一部分从空中运到巴布亚半岛北部未被日军占领的机场。盟军部队向布纳地区分进合击,1942年11月中旬,发起总攻,从日军手中夺回了布纳。
  盟军在巴布亚半岛的处境,正同它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的处境相反。在这里,是盟军部队沿着丛林中的狭窄小径前进,穿过蒿草漫人的草地,涉过红树丛生的沼泽地,边打边进,不断突破日军坚固防线。但是,争夺巴布亚半岛的作战又与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争夺战有所不同。在这次作战中始终未发生过海上交战。如果投入强大的海军兵力,或者反复实施炮击,或者迅速从海上进行增援,那么该地区的战局也许早就会明朗起来。可是,这个海域的水文情况不明,连海图都没有,又有对方航空兵的威胁,交战双方谁也不肯把大型军舰派到这里来冒险。尽管如此,海上活动在进攻巴布亚半岛的过程中,还是起了重要作用。起初,日军于夜间使用驳船向布纳地区进行增援,后来又试图以同样方法从布纳地区撤出部队。但是美军鱼雷艇频繁出击,使日军付出很大代价。虽然盟军的空投及后来的空运是一种重要的补给手段,但是四分之三以上的补给物资是用机帆船输送的。
  后来,麦克阿瑟为了把这部分日军(约12000名)驱逐出巴布亚半岛,投入的兵力近30000人(美军和澳军各占一半)。但是,直到1943年1月底,日军仍盘踞在海岸附近一较小地区。后来,在饥饿和疾病的威胁以及美军的进攻下,负隅顽抗的日军才被击溃。在夺回巴布亚半岛的作战中,盟军死亡3095人,约为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死亡人数的2倍。
  至此,旷日持久而又至关重要的反攻准备作战终于结束。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的两支部队分别夺取了日军赖以继续扩大侵略的前进基地。这对盟军来说,则是开辟了通往腊包尔的两条道路。
  结语
  中途岛海战前,日军在太平洋处于优势地位,但到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时,综观各种兵力的对比,双方大致上已是势均力敌了。再从地理位置上看,瓜达尔卡纳尔岛至双方最近基地的距离也是相等的。换句话说,日军最靠近的基地腊包尔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西北,相距560海里;盟军最靠近的基地圣埃斯皮里图岛,位于瓜达尔卡纳尔岛东南,也是相距560海里。那么,盟军为什么能够获胜呢?
  1942年8月7日以前,日军疏于对瓜达尔卡纳尔岛的防御。美军派出一个精锐的海军陆战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歼灭了几百名守卫的日军,一举攻上了瓜达尔卡纳尔岛。后来,形势的发展逐渐对美军有利。这是因为坚固设防的要地从来是易守难攻的。
  8月9日,弗莱彻和特纳的部队撤出瓜达尔卡纳尔岛附近海域,使日军得到一个夺取这一地区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机会。但是,日军无意在珊瑚海寻机歼灭盟军舰队,以便长期常握这一地区的制海权和制空权。鉴于中途岛作战的经验教训,日军对孤军深入的战法开始持慎重态度。这次,日军的计划是,首先千方百计地输送登陆兵上陆,消灭岛上美军,并夺取机场。若此举成功,则进而派遣航空母舰部队接近瓜达尔卡纳尔岛,使舰载机进驻机场,掌握这一地区的制空权。这样,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舰队展开活动,才能掌握瓜达尔卡纳尔岛周围的制海权。
  日军上述夺取瓜达尔卡纳尔岛的作战计划是注定要破产的。因为它过低估计了盟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上的地面兵力,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一直把主力部队用于夺取巴布亚半岛的作战。当日军对此有所醒悟时,已经为时过迟。在双方竟相增援瓜达尔卡纳尔岛的过程中,日军没能把突破美军防线、夺取机场所需要的大炮、弹药和其他补给品,以及占有压倒优势的部队送上该岛。到11月份,日军已陷于绝望境地。盟军在培训人员和军工生产方而的庞大计划,使其各军种的作战能力都开始超过日本。固然,这时日本海军还有“瑞鹤”号、“隼鹰”号和“飞鹰”号3艘大型航空母舰,而美国海军只有1艘受伤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似乎日军还占绝对优势。可是,日军在所罗门群岛以东海域和圣克鲁斯群岛海战中损失了大量飞机,并且不能很快得到补充,而美军正在加强亨德森机场的作战能力。考虑到这些因素,情况就不同了。另外,日军开始认识到,为使其飞机具有优良的飞行性能,是付出了巨大代价的。日军的飞机易被击毁,一被美军的对空炮火击中,立刻起火。因此,在11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作战中,山本司令长官同意不使用航空母舰实施近距离支援,以免暴露目标。实际上,日军航空母舰在1944年6月以前,没再参加战斗。
  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争夺战中,日军的最大弱点之一是指挥不够统一。从表面上看,日军的陆军和海军是协同作战的,实际上,不仅在制定作战计划时缺乏协作精神,甚至在作战过程中也还相互掣肘。作战部队之间也是指挥重叠,关系紧张。因此,陆、海军的协同作战,不过是一种权宜之计。在盟军看来,日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先后发动的4次反攻,规模虽大,但不够灵活。盟军在协同作战方面也有某些缺陷,尤其在西南太平洋部队和南太平洋部队之间更是这样。当然,麦克阿瑟将军是西南太平洋部队的总指挥官,而哈尔西到达努美阿以后,指挥南太平样的作战,这些都是确定无疑的。
  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日军真正高于美军之处,始终是其水面舰艇部队的夜战本领。在夜战中,日本海军充分发挥了性能良好的氧气鱼雷的威力,这是它可以自鸣得意的。当时,美国军舰已装备新式SG型雷达,若有更多的指挥官掌握了雷达的性能,就足以对付配备高质量望远镜和夜战训练有素的日军。但事实上,美军对水面舰艇的夜战,既缺少准备,又不擅长。萨沃岛海战遭到惨败的战例,反映1942年盟军水面舰艇作战的一般特点。当时,盟军部队仓促编成,来不及进行战斗训练,指挥官只能采用单纵队队形。在这种队形中,把驱逐舰配置在主力舰只的前后担任警戒,既不便于早期发现目标和实施鱼雷攻击,也难以发挥127毫米舰炮的威力。金凯德将军曾计划提高舰艇编队的夜战能力,但直到1943年底,建立了战斗情报中心,水面舰艇有了比较稳定的兵力编成和指挥体制,他的想法才得以实现。
  第十章 有限攻势
  盟军占领瓜达尔卡纳尔岛和布纳地区之后,太平洋战区的军事行动出现了一个短暂的间隙。日军和盟军双方,都利用这段时间制定计划,进行准备。
  1943年1月,美英联合参谋部在卡萨布兰卡会谈中决定,要把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到太平洋战场,以加强这一战场的攻势。不久,在同年5月的华盛顿会谈中又决定,太平洋的一切军事行动统由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负责组织实施。
  美英联合参谋部原则上同意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所提出的“打破日本的战略计划”。他们的设想是在下述情况下有可能打败日本:
  1。 实施封锁,尤其是切断日本同东印度群岛之间的石油运输线;
  2。 对日本的城市持续进行轰炸;
  3。 若有可能,直接进攻日本本土。
  为了实现上述的作战设想,美军的主要进兵路线均应指向香港和中国沿海地区,以便获得必要的基地。英国的陆军部队应在中国军队和美国军队的配合下,进攻缅甸,重新打通滇缅公路,以便对从西面发动攻势的中国军队进行补给。中国军队即使不能进抵香港,至少也要进至沿海地区牵制日军,削弱其抗击能力,以利于盟军从海上实施进攻。英国舰队应突破马六甲海峡,向苏拉威西海进军,在这里与由东向西推进的麦克阿瑟所属的西南太平洋舰队会合。尔后,美英舰队协同作战,收复菲律宾,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