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海战 >

第37节

大海战-第37节

小说: 大海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勃伦纳山口南下的盟军会师。
  随着欧洲战争接近其异乎寻常的尾声,三个主要参战国家的领导人在彼此相隔数天的时间内相继死亡。4月12日,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在乔治亚州的沃姆斯普林斯去世。4月28日,贝尼托·墨索里尼在逃往瑞士边境的途中,被反法西斯战士捕获和处决了。他的尸体被运回米兰示众,受到被他送进战争火坑的意大利人民的咒骂。5月1日,俄国人包围了柏林,并同德军展开了巷战。在这种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躲在总理府地下避弹室的阿道夫·希特勒用手枪对着自己的嘴,开枪自杀了。
  德军这时已变成了一伙亡命的乌合之众,他们开始向英、美军投降。5月7日凌晨,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约德尔在法国兰斯艾森豪威尔将军的司令部里,在总投降书上签了字:“我们,德方的签名者,以德军最高统帅部的名义,率领至今仍受德国指挥的所有陆、海、空军部队,向同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并向苏军最高统帅部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23时1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正式宣告结束。
  第七章 日本扩张时期
  日本于1931年的最后4个月,通过侵占满洲,开始走向准备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道路。美国拒绝承认凭借武力所造成的变化,严词提醒日本:必须恪守条约规定。然而,欧洲的一些国家不支持美国的立场,竟使日本得以继续推行其侵略政策,而未受到阻遏。来自苏联的干涉是当时唯一的危险,苏联早就对亚洲怀有野心。日本采取的对策是,1936年10月和德国签定了防共协定。在此之前,日本军界的过激分子指极端军国主义分子。以暗杀手段,除掉了持反对意见的稳健政治家,企图控制日本。1937年夏,日本陆军已经准备就绪,遂开始向中国关内进犯。
  石油输出与绥靖政策
  为了向中国继续提供军事物资,美国总统罗斯福声称,对待这场不宣而战的战争,美国不受1937年中立法条款的约束。不过,这对日本也有好处,因为日本一直依赖美国的废铁和西方的石油。
  1939年7月,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就废除1911年签定的美日通商条约一事,按规定期限提前6个月向日本提出照会,这就向禁止军需品的出口迈出了一步。由于这一措施以及同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日本一度有所收敛。加之日军进入中国内地,很快就陷入泥沼,使日本深感资源不足。
  然而,欧洲战争的爆发,减轻了日本的困难,给它带来了新的转机。1940年春,法国战败和荷兰投降,已使法属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地。与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成为孤立无援的殖民地,也使英国的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以致屈从于日本提出的封闭中缅公路的要求。这条公路是中国同海外联系的最后一条未被切断的交通线。日本海军对日本陆军在亚洲大陆的鲁莽行径本来就很眼红,这回又出现一个向东印度群岛伸手夺取石油、锡、橡胶和奎宁等物资的绝好机会。于是,他们力主沿中国的沿海地区向南推进。日军早在1939年就占领了海南岛,法国投降后不久,日本又迫使维希政府控制下的法属印度支那当局允许它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1940年9月,日本和轴心国结成同盟。不言而喻,这是警告美国不要在欧洲或亚洲进行干涉。
  1940年1月,美日通商条约期满,美国本应禁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可是美国驻日本大使格鲁却提醒政府说,如果突然停止美日两国的贸易,也许会促使日本入侵东印度群岛。美国当时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认为向侵略者提供物资对防止战争会起一些作用。因此,罗斯福政府迟迟未采取禁运行动。至1940年7月,美国国会才通过一项出口物资须经批准的法案。据此,停止向日本出售飞机和航空汽油。然而,直到同年秋天,仍未停止向日本出口钢铁;在1941年7月以前,美国政府一直准许向日本输出石油。
  战争计划
  由于日本准备南进的行动已经日趋明显,美国则与预定结盟的国家着拟制联合作战计划。美、英参谋会议于1941年初在华盛顿召开。这次会议达成的协议(ABC…1)是,除以欧洲为主要战场外,一旦和日本交战,太平洋战场则由美国负责。同年4月,在新加坡召开的军事会议上,除强调互相支援,共同对付侵略外,别无其他结果。
  在美国人看来,日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是个严重问题。1941年7月,当日本宣布维希政府同意法属印度支那为其“共同保护领土”时,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资产,作出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的决定。这一步骤加速了面临的危机。日本必须作出选择:要么获得石油,要么停止其军事机器的运转。10月,近卫内阁总辞职,建立了以东条英机为首相的军事独裁政权。11月,日本特使到达华盛顿,前去协助野村大使进行恢复石油输出的谈判。这次谈判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是否袭击珍珠港的问题。
  美国的战备
  当太平洋战争迫近时,美国虽然有所准备,但是极不充分。1938年,根据美国国会的意见,赫伯恩委员会提出一个太平洋基地建设大纲。除加强关岛基地建设等项意见外,其他建议多被采纳,到战争爆发时,这项建设计划正在执行之中。
  从前,美国舰队的大部分兵力是以它的西海岸为基地的。1940年春,罗斯福总统令其舰队驻泊在珍珠港,希望借此遏制日本的侵略继续扩展。美国舰队在这里的处境,有一个时期是比较危险的。因为欧洲战争爆发后,美国的新造舰船大都部署在大西洋。1941年春,海军作战部长哈罗德·斯塔克将军把3艘战列舰、“约克城”号舰空母舰、4艘轻巡洋舰和2个驱逐舰中队从太平洋调往大西洋,美国为了对运输物资的船只进行护航而生产的飞机,也主要部署在大西洋战场。
  1941年2月初,以原来的大西洋分遣舰队为基础组建大西洋舰队,而把驻泊在珍珠港的舰队编为太平洋舰队。为了提高美军的威望,又将托马斯·哈特海军上将指挥的一支兵力较少的远东海军部队,改称为亚洲舰队。上述三个舰队的司令中,需有一人兼任合众国舰队司令。珍珠港被袭击时,赫斯本德·金梅尔海军上将就一身兼二职,既是太平洋舰队司令,也是合众国舰队司令。
  在大西洋战场,轴心国没有一艘航空母舰,英国舰队可集中大部分兵力对付兵力较小的德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实际上是美国单独抗击着强大的日本海军。甚至在珍珠港被袭击时,美国海军在两大洋的兵力部署也基本上是平均的:9艘战列舰部署在太平洋,8艘部署在大西洋;3艘航空母舰部署在太平洋,4艘部署在大西洋。事实上,大西洋舰队缺少足够的巡逻舰艇和护航舰只。在太平洋,甚至在珍珠港遭到惨痛损失之前,美国舰队各种类型的舰艇均处于劣势。更加不利的是,美国以3艘航空母舰对抗日本的10艘航空母舰。
  英国虽然可以派兵增援新加坡,但是,它在远东面临危机的同时,在地中海也遭到严重损失,并陷入令人沮丧的境地。英国海军部踌躇再三后,才同意派遣新式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号前往新加坡,与战列巡洋舰“反击”号会合,企图以这两艘主力舰增强对日本的威慑效果。还派出“伊多麦达”号新式航空母舰与之协同作战,但这艘舰在西印度群岛海域试航时触礁受损。英国海军部认为,再无航空母舰可从欧洲调往远东了。荷兰在东方没有轻巡洋舰以上的舰只。显然,美国的其他盟国在太平详也无力改变不利的兵力对比状况。
  太平洋的美国海军部队,在辅助兵力方面也有很大缺陷。飞机较少,而且多是旧式的。对空火器质量较差,数量也不足。美国的28毫米机关炮性能很差,海军不得不依赖进口的“博福斯”式和“奥尼勒康”式高射机关炮。
  在远东,形势更为严重。日本在菲律宾以北不到300海里的地方占据着台湾;在其西面占领了海南岛和法属印度支那;在其东面占有马里亚纳群岛和加罗林群岛。所以,菲律宾几乎处于四面包围之中。1941年7月,当时任菲律宾陆军最高指挥官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被任命为美国陆军远东部队总司令。此后,美国驻菲律宾的航空部队和地面部队迅速增加,以便能在1942年春季以前,依靠远东部队自身的力量保卫菲律宾。
  一旦与日本开战,处于劣势的美国亚洲舰队几乎无法进行象样的抵抗,所以,美国早就打算让它撤退到马来半岛一线。但是美国陆军航空兵力在菲律宾的增强,使吕宋岛的防务可望暂时得到加强,以保证亚洲舰队能够依托马尼拉湾继续作战。
  最后的谈判
  美日谈判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两国政府都不愿作出任何让步。美日双方的讨价还价,无非是为了赢得时间。美国的破译人员研制成破译日本外交密码的机器,使美国处于能及时了解日本外交来往文电的有利地位。因此,华盛顿清楚地知道,日本外务省已把11月下半月作为谈判能否达成协议的最后期限;逾期“将有不测风云”。而且,华盛顿已经知道,日本也已得到了有关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属舰船的活动以及在珍珠港内配置的情报,日本当局还要求其驻外机构进一步作出更为详细的报告。
  11月26日,美国交给日本政府一份备忘录,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并支持蒋介石政权,美方并未指望日方能够接受这个要求。美国随后就破译了一份日本的密码电报,从中得知日本已将提交备忘录一事看作是日美谈判的破裂。然而,野村和来栖两位大使还要装模作样地继续谈判,以免美国过多猜疑。11月27日,美海军部对其珍珠港部队发出“预警通报”说:“日本将对菲律宾、马亚来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加里曼丹。发动进攻”。显然,美国当局被日本公然准备南进的行动所迷惑,忽视甚至否认日本将在其他方向发动进攻的可能性。
  12月6日,华盛顿就已知道,日本已向驻美大使发出断绝外交关系的电报。和以往一样,这价电报也意味着随后即将对美国舰队实施突然袭击。美国还了解到:日本驻伦敦、香港、新加坡、雅加达、马尼拉和华盛顿的外交官员,正在焚毁秘密文件和密码本等。这通常是战争迫在眉睫时才干的事。
  因此,到星期六下午,已有充分理由断定,美国与日本开战仅仅是个时间问题,12月7日(星期日)4时至6时,美国海军部已破译了日本政府给驻美大使下达的指示,令其在13时递交断交照会。华盛顿时间的13时正是珍珠港时间的7时30分。
  袭击珍珠港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于1941年初就提出了袭击珍珠港的建议,目的是保证日军在占领“南方资源丰富地区”时翼侧不会受到美军的威胁。袭击珍珠港的详细作战计划初秋完成,12月1日御前会议作出对美国开战的最后决定。这是一个立足于轴心国在欧洲取胜的基础之上的冒险决定。1941年秋,德军逼近莫斯科,隆美尔的部队已威胁到埃及。日本人认为,轴心国在欧洲的胜利,使美国面临巨大危险,可能对太平佯战区有所放松。趁此机会,日本使可侵占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和南方地区,并在一些岛屿修建航空基地和潜艇基地,以构成外围防卫网。这样,上述占领地区和日本本土均可牢牢确保,美国只好承认既成事实。
  会议最后作比决定时,进攻部队已经开始行动。这支机动编队编有航空母舰6艘:“赤城”号、“加贺”号、“苍龙”号、“飞龙”号、“翔鹤”号和“瑞鹤”号;另有2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担任护航。这支机动编队沿北部航线航行,以便避开美国的巡逻飞机和减少被发现的机会。还有27艘潜艇(其中11艘搭载飞机,5艘搭载准备潜入珍珠港的袖珍潜艇),已先于机动编队出航。
  12月6日,这支机动编队收到有关珍珠港内舰船停泊情况的最新情报。得知美航空母舰“企业”号和“列克星敦”号正在海上活动,使航空作战参谋大失所望。他们认为,与其击沉8艘战列舰,不如击沉2艘航空母舰。但机动编队指挥官南云忠一海军中将仍然决定按原计划实施攻击。12月7日6时15分,进至瓦胡岛以北230海里处,南云司令下令由183架飞机组成的第一攻击波起飞。
  珍珠港的美军,对这场即将降临的灾祸没有发现任何迹象。华盛顿当局虽在11月27日发过预先战争的通报,预料日本将对南方采取侵略行动,但判断其矛头可能指向菲律宾或马来亚。因此,夏威夷地区司令沃尔特·肖特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