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531节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531节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西以后的临济宗的发展,基本仍是循此路线,一些著名禅匠都与幕府上层关系密切,并积极在武士之间传授禅法。如〃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入宋从无准师范学禅,回过后,受到摄政九条道家的崇信,在京都特意为他创建了东福寺。此后,辨圆又应请为幕府的执权北条时赖和嵯峨上皇授菩萨戒,其禅法在朝廷与武士之间很有影响。又如东渡弘禅的中国禅僧兰溪道隆,一到日本就受到镰仓幕府的欢迎,掌权的北条时赖为他建造建长寺,闻风而来参禅者很多,影响深远。中国禅僧无学祖元也深受幕府的崇信,北条时宗为他建圆觉寺,他的禅法在武士间影响很大。另一位赴日的元代禅僧一山一宁,也受到北条贞时的尊崇,请他住持建长寺、圆觉寺,后又移住京都主南禅寺。如此等等,我们完全可以说,日本的临济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镰仓幕府而兴起并逐渐发展的。
  南北朝与室町时代,幕府将军独裁,武士专横,战乱频繁,社会动荡,民众困苦不堪。在佛教各派趋于沉寂的大背景下,禅宗却一家独盛,这与禅宗的休息方式有很大关系。在那动荡不安的时代,人心趋于淡泊,禅宗以明心见性为标榜,这符合一般人的心理,所以流行于社会各阶层。临济宗此时出了梦窗疏石和宗峰妙超两位大师。梦窗学问渊博,道誉隆高,深受室町幕府的开创者足利尊的敬仰,足利尊还皈依了他。另外,梦窗又受醍醐天皇尊重,诏入皇宫,特赐锦座,敕赐〃国师〃之号。作为〃七朝帝师〃的梦窗,周旋于朝廷与幕府之间,为调和其中的矛盾作了极大努力。梦窗门下弟子云集,活跃于室町时代所创立的〃五山十刹寺〃,形成〃五山官刹禅派〃。〃五山十刹〃之制本就是室町幕府足利义满制定的,所以当时的〃五山禅僧〃也就成为室町幕府政治中的重要工具,他们经常参与军政外交机要,为幕府起草政治外交文书,有的还作为国使出使邻国。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自然有利于禅宗的兴盛。
  即使在江户时代,禅宗已走向衰落,但临济宗仍与幕府关系密切,并由此得以维持。如江户初期的以心崇传,深受德川家康、德川秀忠两代幕府政权中枢的信赖和重用,除被请参与军政、外交机要以外,还被任命制定了如〃寺院诸法度〃、〃禁中并公家诸法度〃、〃武家诸法度〃等一系列德川政权确立期的重要法度。在他后来的大德寺派的泽庵宗彭,也得到将军德川家光的皈依,在当时宣传以禅为背景的武道哲学。
  曹洞宗作为日本禅宗的另一大派别,也与幕府武士有着密切关系,但因宗风不同,所以主要在武士的中下层传布。
  曹洞宗的开山祖师道元在初传曹洞禅法时,也曾受到朝廷与幕府的崇信,北条时赖闻其道誉,深表敬慕,请他到镰仓授菩萨大戒,并托道元的首座弟子元明将施舍永明寺土地的字据带回。但道元不喜好交结权贵,不近王臣,他对元明私自接受时赖的字据非常生气,将其赶出了山门。他自己则从不主动结交那些显贵,因为他所宣扬的〃默照禅〃,最基本的应是在僻静山林一心坐禅,〃不顾万事,纯一辨道〃。
  道元之后,曹洞宗的又一位杰出僧人是莹山绍瑾。他在加强曹洞宗派的建设,制定曹洞清规等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使曹洞宗得到了很大发展。另外,绍瑾尤为重视禅的民众化,他改变了道元的只重视打坐的枯淡的禅风,对下层社会的教化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将禅普及于广大民众,从而得到地方各地领主地头等中下武士的支持。
  绍瑾以后曹洞宗的发展,基本上仍是遵循了绍瑾的禅风,注重地方在扩展教线,充分吸收民间及其他宗教所盛行的一些祈祷仪礼、修法仪礼,这样使得布教方式更为简便,对一般的下层民众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所以,到室町幕府时代,曹洞宗在全日本广泛流传。
  即使最晚立宗的黄檗宗,因幕府政治已近尾声,日本禅宗的发展虽已过了它的黄金时期,但黄檗宗还是得到了德川幕府的支持。隐元赴日,先住长崎,声闻全日本,后应邀到外地传禅。他率弟子们来到江户,晋见了德川幕府家纲将军,计划筹建寺院。是年,以家纲为施主,以隐元为开山祖的京都宇治黄檗山万福寺正式建成。
  禅宗之所以能如此地在日本武士中受欢迎,乃至成为〃武士的宗教〃,如前所说主要与其修行方式以及幕府统治下的社会环境有关。另外,禅宗的许多宗教特质也被认为特别吻合于武士道精神。如禅僧视死如归,生死一如的思想,对武士的忠孝、武勇、不畏生死的精神就影响很大。又如禅宗以寡欲质素为宗旨,要求禅僧克服营私纵欲的念头,这与武士们提倡的廉洁操守也很相似。另外,禅宗把佛教的教理化为具体的日常生活,搬柴运水,都是佛事,不立文学,以心传心,见性成法。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更受广大武士的欢迎。
  总之,日本武士道的德目,以忠孝、武勇、慈悲、礼让、勤俭、质素为主。而这些内容,几乎可说全与禅宗的教义相契合,所以禅宗自中国传入日本后,进一步激发了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在武士阶层中广为流行,乃至被定为完成武士人格修养的基本方法。武士们对禅宗的修行方式极为注重,禅宗的高僧都得到幕府将军和武士的尊敬、拥戴,无论是〃临济将军〃,还是〃曹洞土民〃。这也就是为什么禅宗能在近七百年的幕府政治中,保持繁盛局面的原因。
  在日本历史上,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它的传播渠道恰是隋唐以后,借助于佛教徒的传教求法运动,即依附于佛教的东渡而传到这个岛国的。
  中国禅宗的东传,正值宋代;日本禅宗的创立并兴盛,也已在镰仓及此之后,所以从这时开始(即中国的宋、元、明),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的传播就主要是依赖中日两国的禅僧了。禅宗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禅宗而传到日本的宋代文化,最突出的莫过于宋代理学。最早的传播者是日本律学沙门俊仍。他于建久十年(1199)入宋学习天台、禅和律,建历元年(1211)回国,带回了大量的佛典和儒家经典。在他之后,东福寺的开山祖圆尔辨圆也于1242年自宋带回数千卷典籍,并亲自撰《三教典籍目录》。这些典籍对于日本五山儒家、诗文学的兴盛起过很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中国禅僧兰溪道隆和一山一宁对传播宋代理学也贡献颇大。道隆在上堂传授禅法时就常借用儒学〃四书〃中的思想,通过对僧侣参禅者说禅,把宋儒的哲学杂糅到佛法禅学中。一宁学识渊博,他在日本二十年,除了大振禅风外,还积极传播宋学。后来日本著名的宋学先驱虎关师炼、雪村友梅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室町时代,五山十刹正式确立。五山不仅成为当时禅宗的中心,而且逐渐兼有了宋学研究中心的作用。由春屋妙葩主持开印出版的〃五山版〃,不仅有大量的禅书,还有很多的儒典。五山禅僧中更是涌现出不少精通宋学的学者。因为他们的努力,宋学边在日本的知识阶层中广泛传播开去。直到江户时代,宋学本来附着于禅宗的文化形态,才逐渐离开其本体而成为独立的存在,成为日本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除此而外,因为中日禅的密切交往,随禅宗东渡来日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形式到内容可谓林林总总。从荣西的《吃茶养生记》引进中国的吃茶风习和吃茶方法,成为日本〃茶祖〃,到明末隐元等带来大批书画,黄檗山遂成为中国书画美术馆;从辨圆、绍明、道元等人从中国带回先师的顶相,到江户日本书法史出现的以隐元、木庵、即非为代表的〃黄檗三笔〃,乃至义堂周信的文,绝海中律的诗,春屋妙葩的出版事业,梦窗疏石的庭院建筑……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真是既深刻又广泛,从而形成了今天具有特殊意义的日本〃禅文化〃这一概念。〃禅文化〃是日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可以说是伴随着禅宗传入日本,并在日本发展、流传的基础形成的内涵丰富的文化形态。它是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印度的禅传入中国,经过发展,有了中国的禅宗。中国禅宗又东渡日本,又有了日本禅宗。日本禅宗对中国禅宗并不只是全盘地吸收,不是简单的翻版。因为历史线索和文化背景的不同,禅宗要适应这岛国的政治、文化氛围,就必须有新的发展。这实际是从荣西在建仁寺内设立真言院和止观院,安置禅、真言、天台三宗,融合三宗思想,形成日本临济宗就开始了的。所以说,日本禅宗虽源于中国,各派的思想和风格基本上也保持了中国禅宗的特征,但它又是中国禅宗的发展,无论其思想体系,还是修行方法,都有自己的特性。日本禅宗是一个独立、完整的宗教体系,是日本佛教文化的重要方面。
  有意义的是,从印度禅到中国禅宗,从中国禅宗到日本禅宗,这是〃禅〃一步步〃东渐〃。但日本禅在完成了它从思想到组织的建设以后,却又返回〃西行〃,与西洋思想相接触,在西方世界--欧美各国传播,使欧美近年来禅学风行,大大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禅的西行,从明治时代就开始,直至今日仍在进行着。其中,镰仓圆觉寺的主持释宗演起了〃导夫先路〃的作用,而其高足铃木大拙则终身以此为己任,在把禅宗介绍到西方、推动欧美禅法上,起了巨大作用。
  如果说当年中国禅宗在其东邻日本结出硕果的话,今天日本禅宗在西方世界又放异彩,这是日本禅的又一大发展。
  【融通念佛宗】
  日本十三宗之一。又称融通大念佛宗、大念佛宗。由圣应大师良忍所创。以行十界一念、自他融通之念佛而期求往生净土为宗旨。所依据的经典有《华严经》、《法华经》、净土三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梵网经》、《融通圆门章》及《融通念佛信解章》等书。其中,以《华严》、《法华》二经最为重要。本宗教义系根据永久五年(1117)良忍在念佛三昧中,获阿弥陀佛面授之偈文而来,此偈文即︰‘一人一切人,一切人一人,一行一切行,一切行一行,是名他力往生。十界一念,融通念佛,亿百万遍,功德圆满。’此外,又吸收天台宗之‘一念三千,十界互具’、华严宗之‘圆融无碍,相即相入’的教理,而主张一人所唱的念佛功德与众人所唱的念佛功德相互融通,而念佛一行亦与一切万行相通,一切功德圆满,乃得往生净土。因此本宗虽是他力教,但与净土宗、真宗等他力教相较,有显著的不同。
  本宗在寿永年间(1182~1184)因法统中断而衰微,元亨年间(1321~1323)法明良尊继任第七世,戮力传教,中兴宗门。其后至室町、战国时代,又因内生流弊,外受新兴宗派势力的压迫,宗风再度不振。逮江户时代,始由第四十六世大通融观复兴宗势。融观定制规,设学寮,促进宗学的研究,并撰《融通圆门章》及《融通念佛信解章》,以确立宗纲,故得与良忍、法明合称‘融通三祖’而受尊崇。明治七年(1874)公布宗名,以大阪住吉的大念佛寺为总本山。今所辖寺院达三百五十余所,僧尼有三百九十多人,主要的行事有御回在、传法、十夜会(十一月十四日)、万部法会(五月一日至十日)等。
  【相关书籍】
  村上专精着·杨曾文译《日本佛教史纲》第二期第二十四章(摘录)
  融通念佛宗由于良忍上人妙解念佛门义理和颂佛声哀婉绝妙而盛极一时。但本宗的规模大约直到第六代法明上人才形成;而其理论的完成,并使本宗最后得以成立的,可以说是大通尊者融观。因此,这三人被称为本宗的元祖、中兴祖、再兴祖。
  融通念佛宗虽说是他力宗而不是自力宗,然而它是作为从自力宗向他力宗过渡的桥梁而兴起的,这是在中国与印度都未曾见过的新宗教。因此,融通念佛宗虽然是他力宗,但它与净土宗、真宗等那样的他力宗相比较,存在着以下几个大的不同点。
  第一,凡是他力宗无不向净土的三部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寻求基本经典,但融通念佛宗却基本依据《华严经》和《法华经》,而把净土三部经作为‘傍依’经典。这大概是因为本宗以天台、华严的教理解释称名念佛而使其更深远的缘故。
  第二,他力宗在判释教相的过程中,不是依照龙树的难、易二道,就必然依照道绰的圣、净二门去判教。但唯独本宗仍依照杜顺、至相、贤首的法则,以人天教、小乘教、渐教、顿教、圆教这五教来判释释迦一代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