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

第149节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第149节

小说: 简明中国神谱大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匆流转。
  到了三皇五帝的尧帝时期,光彩照人的太阳之母羲和,被任命为制定历法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尧帝指示羲和密切注视时间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这部中国最古老的历法,后来被夏王朝确立为国家历法,称为夏历。沿用到今天的中国农历,仍然称夏历。
  【影响】
  传说中的羲和家族,自此成为中国古代掌管天文的传奇世家。羲和家族的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个人,被尧帝派往东、南、西、北四方,观测天象,确定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具体时间,从而安排历法,预测农耕节气。在辽阔的中国大地上,太阳崇拜与土地崇拜就这样自然浑成,天衣无缝。天地之间,站起了大写的人。
  其后,羲和成为官职,作为中国第一个朝代——夏王朝的国家级天文官。历代羲和被委以重任,负责观察天文,预言天象祸福。就在夏朝建立初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日食记载。《尚书·胤征》篇说,夏朝第四代君主仲康时期,公元前2137年10月22日,夏历九月初一日,在二十八宿的房宿位置上,发生了一次日食。当时的天文官是一位男性羲和,他沉湎酒色,荒废了天象观测,没有对日食作出预报。结果日食发生时,乐官击鼓,人们惊慌失措,狂奔着营救太阳。天下恐慌,诸侯震动。于是,仲康王依据夏朝的法律《政典》,决定严厉处罚。他命令大臣胤侯,征伐羲和国,处决了天文官羲和。这次日食,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载,号称“书经日食”或“仲康日食”。而国外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公元前763年6月15日巴比伦的日全食记载,比夏代诛杀羲和的这次日食,要晚1000多年。
  从东方女神到太阳之母,从国家神巫到朝廷官吏,羲和这个神话人物,匆匆走进了中国早熟的历史文明。羲和的故乡东夷部落,据说发祥于山东沿海地区。传说,山东日照的天台山上,有一座汤谷,就是远古东夷人祭祀太阳神的圣地。今天的天台山面临大海,峻秀苍翠。山上的羲和部落遗址、太阳神石和太阳神陵遗址,述说着远古太阳崇拜的神秘。
  太阳女神羲和,驾驶着那光芒四射的太阳神车,托举着翱翔天宇的太阳鸟,把幽深的华夏历史,照耀得辉煌明亮,光焰夺人。
  【常羲】
  常羲为月御(为月亮驾车的神),与羲和(日御)同为帝俊之妻。常羲生了十二个月亮,即为一年十二个月。
  一说常羲即为嫦娥,但无可靠依据。
  提起月神,中国人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嫦娥,以及嫦娥奔月、独居广寒宫的故事,但月亮之神为什么叫嫦娥,她又何以和后羿发生瓜葛,还要从《山海经》说起。
  月神最初叫常羲。《山海经》神话系统中,帝俊是最高天神,帝俊有两个妻子,一个是羲和,另一个是常羲,羲和生十日,常羲则生十二月,正如羲和生十日不能理解为羲和养育了十个太阳儿子一样,常羲生十二月自然也不能理解为常羲从自己的肚里里生出了十二个月亮儿子,这里的“月”和“日”一样,不是指月亮,而是时间概念,指月份,常羲生十二月即指常羲根据月亮的阴晴圆缺的规律制定了一年十二月的纪月制度。《世本》说黄帝为了制定历法,让“羲和占日,常仪占月”,常仪就是常羲,占月就是观测月亮的晦朔弦望的周期,这就是“常羲生十二月”的来历。
  《山海经》中,常羲又被称为“女和月母”,因为常羲生十二月,所以称之为“月母”,而所谓“女和”,则大概是因为她担当着调和阴阳的重任。为什么月神要调和阴阳?这是由中国历法的特点所决定的。和现代全世界普遍使用的所谓公历不同,中国传统历法(所谓夏历),是阴阳合历,所谓阴阳合历是指同时参照太阳和月亮(太阴)的运行规律制定历法,由于太阳的周而复始的公转决定了寒暑冷暖的推移循环,所以要根据太阳的运行确定历法的季节,中国传统历法中的节气就是典型的节气;另一方面,由于月相的晦朔弦望的变化十分明显,可以据以纪日子,所以中国传统历法又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月份,由此就形成了典型的阴阳合历。阴阳合历方便百姓使用,据阳历的节气务农时,据阴历的月相知时日,但是却有一项很麻烦,就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周期参差不齐,不可公约,太阳公转一周大约需要365天,而月亮绕地一周则大约28天,一年包含十二个月还余10多天,如果不加调整的话,过不了多久就会导致季节和月份发生巨大的错位,比如说今年的惊蛰在二月,过两年可能就到了三月,这就是日月运行不同步、阴阳不齐导致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置闰,即每间隔几年(三年)就在一年十二个月之外增加一个月,这个月就叫闰月。说到这里,就可明白月神常羲为什么叫“女和月母”了,因为常羲负责制定阴历月份,因此她必须保证阴历月份能够与阳历的季节相协调,也就是说调和阴阳,所以以“女和”为名。《山海经》说:“有女和月母之国。……处东北隅以止日月,使无相间出没,司其短长。”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东北方在时间上相当于一年岁末,这个时候就要对一年来日月运行情况进行累计,设置闰月(最初闰月都设置在岁末,叫十三月),使日月行次实现同步,这就叫“使无相间出没”。由此可见,常羲所从事的仍是维护宇宙之秩序的工作,所以也属于创世之神之列。
  【嫫母】
  嫫(mó)母,又名丑女。5000年前,黄帝为了制止部落“抢婚”事件,专门挑选了品德贤淑,性情温柔,面貌丑陋的丑女(封号嫫母)作为自己第四妻室。黄帝还说:“重美貌不重德者,非真美也,重德轻色者,才是真贤。”5000年前,黄帝战蚩尤,降神农,平息了战争,统一了三大部落,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进入文明社会才刚刚开始。制衣冠,造舟车,梳妆打扮也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那时,先民们为了整理自己的蓬头垢面,经常面对一盆水,或者站在平静的河边、水边,整理一番。所以,古籍书上记载,把这种照镜子的方式,叫“鉴于水”。那么,这与嫫母有什么关系呢?
  相传,人类使用第一面镜子就是嫫母发现制作。那时,黄帝宫里人经常站在水边映照自己的脸面,梳妆打扮。嫫母觉得自己长的丑,轻易不去水边梳妆打扮自己,每逢节日也不随便抛头露面。整天只知道在黄帝身边干活儿。有一次,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挖石板,嫫母二话没说,就随同彤鱼氏叫嫫母和她一起上山去了。嫫母气力大,挖石板比别的女人都快。不到半天就挖了二十多块。这时,太阳正当中午,阳光普射大地。嫫母突然发现石头堆里有一块明光闪闪的石片,阳光一照非常刺眼。嫫母弯腰用手轻轻从地里刨出来,拿在手中一看,不由得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怪物,自己丑陋的面孔全照在这块石片上。连她自己也觉得奇怪!她悄悄把这块石片藏在身上,回到黄帝宫里对任何人也没有讲这件事。她乘周围无人,又把石片取出来,发现石片的平面凹凸不平。照映在上面的面孔怪模怪样。嫫母到制作石刀、石斧的厂房,找了一块磨石,把石片压在上边反复摩擦,不大工夫,石片表面上全部磨平了。她用来一照,比刚才清晰多了。只是自己的面貌还是那样丑。她又磨了一阵子,拿起来再一照,自己仍然很丑。嫫母自言自语的叹息说:“看来面丑不能怪石片(镜子)。”从此以后,嫫母再也不去河边、水边去梳妆打扮了。每天早上起来,照着石片,收拾打扮一下自己,用后又悄悄藏起来。时间一长,嫫母也大意了。有一次嫫母帮助彤鱼氏在石板上烧肉,因火力过大,石板被烧炸了,飞起一块碎石渣,打破了嫫母的脸,血流不止。嫫母赶忙回去,拿出石片,照着自己脸上贴药。谁知,黄帝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轻手轻脚走到嫫母身后,发现嫫母一手拿着什么东西照着自己,一手向脸上贴药。黄帝走向嫫母身后,头贴近嫫母的肩膀,刚要仔细观看,不料,嫫母惊呼一声!她发现石片上出现了黄帝面孔。扭头一看,才知黄帝站在她的身后。黄帝问嫫母:“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老实忠厚的嫫母,一听黄帝问话,知道此事绝不能哄骗黄帝,噗嗵一声跪在黄帝面前。嫫母把发现这块能照人的石片,从头至尾向黄帝诉说了一遍,恳求黄帝宽恕她。黄帝听罢,哈哈大笑,双手搀起嫫母说:“这是你一大发现,你不但没错,还立了一大功!”黄帝说罢,立刻叫来嫘祖,方雷氏,彤鱼氏,把嫫母这块能照见人面孔的石片拿出来,叫她三位妻室见识一番。嫘祖笑着说:“黄帝,怪不得很长时间不见嫫母去水边梳妆打扮,原来她有这个照人宝物。”彤鱼氏紧接着说:“黄帝,这个发现,应该给嫫母妹妹记一功!”黄帝兴奋地说:“当然要记一功!”
  人类使用镜子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从此就开始了。
  难怪,有一本《物原》古书上说:“轩辕作镜”。《轩辕内传》这本书上也说:“帝会王母,铸镜十二,随用而用。”《述异》这本书上也说:“饶州旧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铁镜和铜镜。4000年前,埃及出了古铜镜。随后我国也出土了青铜镜。秦汉以后,我国铜镜制造水平已闻名中外。铜镜不仅是梳妆、整容的用具,而且是造型优美的工艺品。
  嫫母-黄帝妃
  《史记》提到黄帝娶丑女嫫母为次妃,《路史后记》卷五记载「黄帝的次妃嫫母,虽然相貌丑恶但有德故黄帝娶她为妃。」
  嫫母虽然丑陋,但是黄帝对她信任有加,把管理后宫的责任交给了她,在黄帝周游巡视天下时,黄帝的元妃「嫘祖」病逝,黄帝命令嫫母指挥祀事,监护灵柩。嫫母不但有非凡的组织能力,黄帝授以「方相氏」的官位,利用她的相貌来驱邪。
  【女魃】
  亦作“女妭”。神话中的旱神。
  《山海经大荒北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乡(xiàng)。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妭(bá)'①。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妭',雨止,遂杀蚩尤。(魃)'妭'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妭'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dú)。
  ①女妭:相传是不长一根头发的光秃女神,她所居住的地方,天不下雨。
  有钟山者。有女子衣青衣,名曰赤水女子(献)'魃'①。
  ①赤水女子魃:即上文所说的被黄帝安置在赤水之北的女妭。
  【以上摘自《山海经校译》】
  郝懿行笺疏:“《玉篇》引《文字指归》曰: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同魃。”
  《后汉书·张衡传》:“夫女魃北而应龙翔,洪鼎声而军容息。”李贤注:“女魃,旱神也。”
  唐独孤及《禜土龙文》:“阳骄阴伏,女魃作孽,孟夏不雨,至於是月,后土将乾,百谷恐竭。”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帝俊】【大鸿】【力牧】【风后】【伶伦】
更新时间2010…1…27 13:58:35  字数:10816

 【帝俊】
  帝俊因为他长得英俊,所以人们叫他“俊”,难道他就没有名字吗?研究下来帝俊与帝喾也有惊人的叠合关系。这些叠合是后儒们在改造与分化帝俊神话时所遗留下来的消化不掉的痕迹,足以证明帝喾的真实身份,且能让我们有足够的证据恢复帝喾的本来面目。
  其一,《帝王世纪》云:帝喾刚出生时,自道其名为“俊”,“俊”与“俊”同音且近形,所以二人当同为一人。
  其二,史传后稷乃帝喾元妃姜女原所生,而《山海经大荒西经》言“帝俊生后稷”,此亦可证喾与俊同为一人。
  其三,史传商代始祖契为帝喾次妃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商人之祖为帝喾,而王国维认为“俊”是商代高祖中地位最显赫者,何新以为“俊”是商人的祖先。是亦证明“俊”便是帝喾。
  其四,《山海经大荒南经》云:“帝俊生季厘。”郝懿行疏云:“文十八年《左传》云,高辛氏才子八人,有季狸,狸、厘声同,疑是也。”郝氏所言甚是,此正可以说明帝俊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