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解密中国大案2006 >

第18节

解密中国大案2006-第18节

小说: 解密中国大案200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出版社,责令被告人沈镇林退赔人民币22万余元,发还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一名由只有高中文化的清洁工冒充的假洋博士,何以能忽悠出版社社长和众同事?当前,查个身份、查个文凭并不是什么难事,“组稿”的书籍到底是原创本还是盗版本,网上查查、电话问问也很容易知道真相,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却偏偏不屑于此。因为沈镇林是耶鲁大学计算机博士,更因为他是社长亲自推荐的,众人眩目于名校之光芒、屈从于领导之权威,凡事不想较真或不敢较真,各种手续能免的都免了,心甘情愿地被人忽悠着。对于一年半时间里“组稿”出版了98种计算机类书籍,众人也只有羡慕的份,红眼的份。
  如果出版社在引进人才时,有合乎规范的制度,那么必然会对沈镇林的身份、经历、学历等有一套要求。如果按制度办事,从外交部到教育部就有一套认证外国学历的程序,尤其是像耶鲁大学这样名牌学校的认证,更是有很多渠道,沈镇林的败露最初就是因为同事在耶鲁网站的毕业生名单中没找到他的名字,但为什么出版社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一点呢?无非是因为领导对沈镇林印象很好,他头上有着“洋博士”的光环。无论是因为“眼缘”还是因为对“洋博士”光环的敬畏,反正,在这样的非理性因素作用下,所有的程序和制度已经被抛诸脑后了。在这点上,不是说清洁工就不能当副社长,而是说一切要经过正规的程序。在这两个重要的环节上,制度在人情和盲目崇拜等非理性面前都不堪一击,加上财务制度不完善,骗子成功就不足为奇了。而非理性因素压倒制度的情况,又岂是这家出版社独有的现象?
  海外华人在中国学术界行骗的丑闻不断传出。关于“汉芯一号”的报道最引人关注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从美国买回芯片,将其标志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就算“研制”成功。这种行为竟能骗过各级学术委员会,获得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以及有关机构下拨的大量经费。
  这使笔者想起另外一件非常相像的案子。某医学院引进了一位海归,据说他在DNA研究方面很有影响,曾在美国获得专利。实际上这个人以前的表现平平,在海外毫无建树,但带着海归桂冠的他却被当成重要科技骨干,并成为“学术带头人”,向政府申请了相当多的“科技攻关资金”。此人的真面目后来被揭露,但主管方却在私下说,“其实我们也知道这个人是有问题,有作假之嫌。但为了要让项目得到国家的资助,先让他表演一番。”
  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明明知道此人有问题,但为借其吹嘘去申请资助,也管不得其中有诈。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看到很多像沈镇林这样的“假洋鬼子”。
  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于是就引起一些不学无术的所谓海归的垂涎。他们以各种名目到回中国,用中国人最喜欢的一些所谓名牌大学教授或学者的身份骗人、捞好处。时下我们的一些政府机关、高校、研究机构和学术单位,动辄夸口几十万、几百万元请海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座上宾”,似乎请来了“海归”就请来了学术、知识、技术,请进了财神爷。一味地“崇洋媚外”,盲目引进人才,不上假耶鲁博士的当,恐怕才是真正的奇事、怪事。
  “海龟”应该比大闸蟹更“值钱”,更有价值吧?可如今买大闸蟹都得查看有没有“防伪戒指”,怎么引进“海龟”反而如此轻率?看看“假海龟”闹剧的反讽意味,再看看那么多“海龟”变成“海带”,我们该擦亮眼镜了吧。


  第二卷 缱绻与决绝

  第一章:双手能够掐掉什么(1)

  2006年4月12日下午,一具半裸女尸惊现北京市最繁华的王府井大街东方广场车库,警方在一辆被遗弃的富康轿车内发现了这具腐臭的女尸。女尸裹在一床被子里,穿着一件浅色的上衣,裤子被脱到了膝盖以下,尸体已经发胀,被子上还沾着血迹。根据报案,警方得知制造这起杀人案件的嫌疑人是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吴江,被他杀害的正是他的女友也是他的同学朱月萍。4月13日凌晨1点钟,制造这起骇人凶案的大学生吴江被警方拘捕。
  对于掐死同校女友的原因,这名22岁的大学生在法庭上供述说:“我喜欢她,生怕她离开我,我就尽量满足她的物质需要,甚至借钱和卖掉自己的轿车去满足她,这让我的压力非常大,在杀她的时候这个压力已经到达了极点。我觉得她和我在一起,不是出于爱情,而纯粹是一种交易,她触及我这种特殊家庭的痛苦,我在愤怒中失控了……”吴江在法庭上说,女友的高消费和“逼房”,是两人发生争执并最后导致掐死女友的原因。
  2006年12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吴江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附带民事原告人37万余元。吴江用双手掐死了女友,他当时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双手同时也掐掉了自己的自由。
  相见是缘,爱是那样的迷迷糊糊
  我采访过很多大学生杀人案件,但碰巧的是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采访了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郭剑箫和吴江,在这两个男生身上,我发现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全都是用掐死女友的方式来实施犯罪的,都曾经是年轻英俊的好学生,都曾经是班干部,都曾经深深爱着他们的女友,都是性格内向遇事优柔寡断的男生,都是爱上热情开朗的美丽女生,却都在情急之下实施了犯罪。
  两人唯一不同的杀人起因是,一个为情,另一个为财。因为钱财的原因掐死女友的,就是下面要讲述的这个吴江。
  在讲述吴江和他的女友的故事之前,应该首先介绍一下他的生活背景。吴江的父亲是一位政府机关的后勤工作人员,吴江两岁的时候,他的父母离婚,此后,吴江的母亲再也没有出现在他的视野里。
  吴江一直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居住在北京市宣武区。单亲家庭虽然不是吴江犯案的直接原因,但是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后来吴江在庭审时提到他“特殊家庭”的“特殊痛苦”,可见幼时父母离异对他心理造成了极大影响。虽然不是所有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都会出现问题,但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的确比普通家庭的孩子高。一个人早期生长环境不良,长期处于缺乏母爱或者父爱不完整的家庭中,孩子很容易出现一些敏感心理。
  但是,吴江在他上学期间并没有因为母爱的缺失,表现出异乎常人的行为。除了沉默寡言很少与人沟通之外,他还是一个不错的学生。2003年高中毕业后,吴江顺利地考入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贸日语系,并很快成为外国语学院团委的宣传部部长。
  刚刚进入学校的吴江不但学习成绩一直排在前十名,而且热心于学校的集体活动。刚入学的时候,学校团委要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吴江跟同学一起忙着把课桌搬到操场上去。这时,一个年轻亮丽的女孩拍了一下吴江的肩膀,并叫出了吴江的名字。挥汗如雨的吴江回头一看,却发现眼前的女孩并不认识,正在诧异之间,那位女孩说:“你是不是42中的吴江?”
  吴江摸不着头脑说:“是啊,但是我不认识你啊!”
  “嘻嘻,可是我认识你啊!我叫朱月萍,育才中学的。咱们都是一起从宣武区考进来的,我在英语系,以后常联系啊。”女孩开朗地笑着说完,就飘然消失在人群里,留下吴江一个人愣在那里。
  这是吴江和朱月萍相识的开始,但是他们认识后并没有什么深入的接触。直到2004年下学期,学校组织长跑比赛,吴江和朱月萍都是长跑队员,比赛结束后,学校组织大家一起吃饭,两人恰巧坐在一个饭桌上,聊天中两人互相交换了手机号码,之后,两人也无非是偶尔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而已,也没有发展成为男女朋友。
  在上学的前两个学年,吴江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不但获得院级优秀学生干部奖、体育优秀奖等荣誉和奖金,2005年6月还被批准成为中共预备党员。而活泼开朗的朱月萍在学习上也是名列前茅,也跟吴江一样获得过奖学金,还是兼任校内报社的记者。
  两人开始亲密接触的时间是2005年6月,此时,吴江的爸爸为了奖励吴江的学习成绩和成为预备党员,给吴江买了一辆富康牌轿车。大学生拥有私车并不普遍,所以吴江的银灰色富康还是比较扎眼的。很多人以为吴江的父亲是一位领导干部或者起码是个大款,来询问吴江,内向的吴江也懒得跟别人解释。
  有了车的吴江依然是个热心人,同学中有谁需要他开车接送一下,吴江总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尤其是像朱月萍这样的美女朋友,吴江更乐意帮助。
  去校外吃饭、看电影、逛商场,甚至到外地去玩,好脾气的吴江就成了爱玩的朱月萍的专职司机,当然,各种消费都是吴江抢着买单。吴江之所以愿意跟朱月萍在一起,是因为朱月萍不但是个爽朗直率的女孩,而且比他接触过的女孩更善解人意。有一次他们聊起谈恋爱的事情,朱月萍很认真地说:“你这样1米72的个子,找我这样个子的女孩最合拍。”
  虽然朱月萍身高只有1米60,但显得并不矮。吴江觉得朱月萍说得很有道理,但是,他还没有做好谈恋爱的心理准备。在高中的时候,吴江曾经跟同班的一个女孩产生过朦朦胧胧的好感,但被父亲知道之后,父亲到学校去找了老师,所以吴江还不知道怎样应对自己即将到来的爱情。他只是感到和朱月萍在一起,全身心都会感到某种愉悦。
  2005年7月19日。吴江清楚记得这一天,他正式和朱月萍建立了恋爱关系。这天吴江开车带着朱月萍到天津去玩,在天津机场附近,吴江他们下车去买完地图的时候,回来发现车窗玻璃被砸坏,朱月萍放在车里的包也不见了,因为除了钱物之外,朱月萍的很多证件都在她的包里,急得朱月萍眼泪都快要下来了。
  情急之下,吴江镇定地一边安抚朱月萍,一边打电话报警。很快,警方就抓住了砸玻璃的小偷,也把朱月萍的包追了回来。喜极而泣的朱月萍觉得吴江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非常到位,她一把抱住了吴江,两人紧紧搂在了一起。在回北京的路上,朱月萍一直把手按在吴江握着档位的手上。回北京之后,两人顺理成章地住在了一起。
  在恋爱初期,吴江觉得朱月萍是个很开放的女孩,并没有投入什么真正的感情,他还是抱着玩玩的心态跟朱月萍交往的。所以他们的交往除了逛街、吃饭、购物之外,就是到宾馆开房同居,两人疯狂地玩了整整一个假期。
  但在这一个多月的交往中,吴江却深深陷入对朱月萍的爱恋之中,不但再也离不开朱月萍,而且开始干涉朱月萍的私人生活。开学之后,朱月萍经常跟一些朋友出去泡吧、蹦迪,有时候和别的男孩出去很晚才回家。这让吴江有点不满意了,他很认真地跟朱月萍说:“你以后不要和别的男孩出去了!”
  “我现在的生活很快乐,我不希望有人来管我!你凭什么干涉我的生活!”朱月萍听后很不高兴。
  “可我是你的男朋友啊!你总是跟别人出去,我怎么不能管你啊!”就这样,两人第一次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两个年轻气盛的初恋情人第一次分手了。
  但是,分手之后的吴江发现,虽然两人在一起有这样那样的矛盾,但真正分开,他感到了初恋的痛苦,他知道自己已经离不开朱月萍了。恰在这时,朱月萍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表示歉意,两人重新走到一起。吴江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善待朱月萍,再也不能惹朱月萍生气,再也不能让朱月萍从自己的身边走开了。
  2005年10月黄金周期间,两人拜见了双方的父母。对于开朗热情的朱月萍,吴江的父亲表示非常满意。而朱月萍的父母开始并不太同意女儿读书时恋爱,但听说吴江是班干部,人也比较优秀,就默认了他们的恋爱关系。
  分歧为钱,谁来满足物质女孩的拜金爱情
  在确定了恋爱关系之后,他们的矛盾开始慢慢呈现出来,这些矛盾主要来自于两人的消费观。朱月萍认为“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就应该男人花钱”。吴江虽然认可朱月萍的这番话,但是父亲每月给他的生活费用大约在600元左右。在买车之前,吴江每月消费大约在400元左右,还能节约200元,上大学两年下来,他攒下2000多元。但是自从买车之后,尤其是跟朱月萍谈恋爱以后,这点钱就捉襟见肘入不敷出了。在与朱月萍谈恋爱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