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朱可夫 >

第42节

朱可夫-第42节

小说: 朱可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可夫元帅在讲述下面一番话时,显然是真心的。他说,世界和平完全有赖于俄国人和美国人能否把他们在战争时期所达到的那种合作和谅解继续保持下去,坚持到底。但是,尽管我们对朱可夫元帅和索科洛夫斯基将军抱有热情,而且我们觉得他们对我们报之以同样的热情,但我们之间在打交道时仍然保持一定距离……我们没有机会象朋友那样随便聚会,并逐渐加深彼此的了解。我们的接触都是在正式场合——要么是处理公务,要么是参加社交活动。① 
  ①沃尔特·比德尔·史密斯著《我在莫行科的三年》,第22页…第23页。——原书注 
  为了解决有关战后欧洲问题和关于日本投降问题,各盟国于7月举行了会议。据朱可夫回忆录说,有人曾考虑把柏林作为举行会议的地点,可是朱可夫对从苏联来的一些保安人员说:〃柏林市内缺乏举行各国政府首脑会议应有的条件。我建议他们去参观一下波茨坦和巴贝尔斯贝格。〃 
  苏联官员们批准了朱可夫的建议,英国人和美国人也表示同意。于是朱可夫的工程兵部队开始昼夜不停地工作,修整房屋和道路。到7月10日,一切都已准备就绪。 
  7月13日和14日,苏联代表团的顾问和专家们到达波茨坦。其中包括总参谋长安东诺夫、海军人民委员库兹涅佐夫以及外交人民委员都的代表线辛斯基、葛罗米柯、马伊斯基以及R·B·诺维科夫。 
  7月16日,斯大林、莫洛托夫以及他们的随从人员乘专用列车到达。 
  斯大林在前一天傍晚打电话给朱可夫说:〃千万别搞什么仪仗队和乐队来欢迎我们。只要你自己和你认为必要的人到火车站来就行了。〃 
  第二天,朱可夫同维辛斯基、安东诺夫、库兹涅佐夫、捷列金、索科洛夫斯基、M。C·马利宁以及其他军人一起来到火车站。 
  〃我到车厢跟前迎接斯大林,〃朱可夫回忆说,〃他的情绪很好,迈步走近欢迎的人群,向他们招手致意。〃他观察了一下车站广场四周,不慌不忙地坐上了汽车,随后他又把车门打开,邀请朱可夫同他坐在一起。路上,他询问朱可夫有关会议开幕的准备工作是否已经就绪。 
  当斯大林到达他将下榻的别墅时,他问这座别墅从前是谁的别墅。有人告诉他说,这从前是德国的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的别墅。 
  朱可夫写道:〃斯大林不喜欢有过多的摆设。他看了看房间以后,就要求把用不着的家具撤去。〃 
  当天,温斯顿·丘吉尔和哈里·杜鲁门总统也抵达波茨坦。这两位领导人前去拜访了斯大林。第二天早上,斯大林回访了他们。 
  会议于7月17日下午开幕。会议预定一直开到8月2日。杜鲁门总统带着他的国务卿詹姆斯·F·贝尔纳斯、前驻苏大使约瑟夫·E·戴维斯、五星海军上将威廉·D·莱希以及杜鲁门的译员查尔斯·傅伦。丘吉尔则由安东尼·艾登、克莱门特·艾德礼等人陪同。 
  快到7月底时,代表们休会数天。待到复会时,丘吉尔和艾登已不再是英国代表团的成员了。他们的党在大选中败北了,于是克莱门特·艾德礼成了首相,欧内斯特·贝文担任新的外交大臣。虽然杜鲁门认为这一事态戏剧性地表明了民主制度下政权的和平更迭,但由于失去了温斯顿·丘吉尔的智慧和经验,会议开得限先前大不一样了。 
  在波茨坦会议上,一致同意德国应作为一个单位,由设在柏林的盟国对德管制委员会来管理。将在德国实行地方分权、消除纳粹影响并解除武装,但除了这些目标以外,对管制委员会的任务的规定是含糊不清的。赔偿问题没有解决,但授权每个占领国从自已的占领区取得资财来满足自己的要求。规定苏联和波兰将得到法军、英军和美军占领区的军事工业设备的百分之十。苏联将控制柯尼斯堡和东普鲁士之一部,而波兰将接管东普鲁士的其余部分,并〃管理〃奥得河…尼斯河一线以东的一大片地区。 
  四大国一致同意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人道的〃遣返,把德国人从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迁回德国。可是,事实上,实施这一协议的过程却远不是人道的。 
  在会议期间,日本人曾两次要求斯大林居中调停以便在太平洋议和,可是这位苏联领导人不事先告知丘吉尔和杜鲁门,便拒绝了日本的建议。他显然打算让苏军向日本开战。 
  朱可夫以一种轻松的语调谈到在一次会议后的宴会上祝酒的事。他写道: 
  〃我根本没料到,丘吉尔忽然举杯向我祝酒。我别无他法,只好也向他祝了酒。当我感谢丘吉尔对我表示的殷勤盛意时,竟无意中把他称为'同志'。马上我就觉察到了B·M·莫洛托夫那困惑不解的目光,自己也有些发窘。于是我便随机应变,举杯祝贺我们在这次战争中的战友①和盟友——反法西斯同盟各国军队的士兵、军官和将军们,所取得的彻底击败法西斯德国的胜利。这样,我便不再有什么错误了。当我第二天在斯大林那儿时,他和在场的人都为我这样快就得到了丘吉尔这位'同志'而发笑。〃 
  ①在俄语中,战友的第一个词TobaPam与同志一词相同。——译者注 
  6月份,艾森豪威尔曾接到访问苏联的邀请,但是,因为他要回美国去一趟,所以不得不谢绝了。8月第一周,当他返回欧洲时,华盛顿通知他说,斯大林已再次向他发出邀请,而且美国政府希望他能接受这一邀请。 
  斯大林建议艾森豪威尔及时到达莫斯科参加8月12日的苏联体育节。这位美国司令官很快接受了邀请,并获悉朱可夫元帅将陪同他前往莫斯科,将在他访问期间作为他的正式东道主。 
  艾森豪威尔抵达莫斯科后,下榻于美国驻苏大使官邸斯帕索大厦,同他的朋友w·艾夫里尔·哈里曼①住在一起。他首先会见了红军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将军,后者领他到作战室参观,并向他说明了苏军在远东的配置情况和在那里作战的计划。 
  ①哈里曼——当时是美国驻苏联大使。——译者注 
  举行体育检阅那天,艾森豪威尔及其一行前往红场。苏联报刊——一显然是遵照苏联共产党关于不要过份强调这位将军的重要性的方针,仅仅刊登了一条简短消息,宣布他正在莫斯科访问。可是,当艾森豪威尔在那个星期日的早晨走向检阅台时,人群中爆发出自发的欢呼声,一直持续到他登上检阅台。 
  大约有两万人到场观看了这次检阅。每个人都必须站着看表演,给美国大使及其一行安排的位置是在检阅场的一处混凝土看台上。可是,美国人刚刚到达,安东诺夫将军就来找艾森豪威尔说,斯大林邀请他到列宁墓的检阅台上去,跟他在一起。 
  安东诺夫说:〃大元帅说,你要是愿意去的话,他还邀请你的两位同事一道去,如果你愿意带他们去的话。〃哈里曼立刻对艾森豪威尔说,这是一个破例的盛意…一他从未听说有哪一位外国人被邀请登上列宁墓。艾森豪威尔接受了邀请,并请哈里曼大使和军事代表团团长迪恩陪他一道去。 
  他们三人在列宁墓上站了五小时,其间,斯大林不时地通过一名译员同艾森豪威尔交谈。斯大林几次谈到,苏联和美国必须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他还强调指出,美国人民能够做许多事情来帮助苏联。 
  〃当时,〃艾森豪威尔写道,〃朱可夫元帅明显地深得大元帅的器重。我同斯大林的每次谈话,都有朱可夫参加,他们两人彼此交谈亲密而融洽。这使我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我相信朱可夫元帅的友好态度和合作意图。〃 
  当斯大林提到盟国管制委员会的工作时,艾森豪威尔决定促请他赋予俄国代表更多的权力。从管制委员会成立起,这个问题一宜使他心里不安,而且问题的根源在于苏联政府不愿让朱可夫独立作出任何决定。对某些局部性的建议,朱可夫看来往往是赞成的,但他从未能自己作主给予答复。 
  艾森豪威尔对这位大元帅说: 
  当然,朱可夫元帅和我相处得非常好。这是因为象我们这样的两个伟大强盛的国家,能够赋予它们的地方军事长官以足够的权力,就当地的具体问题和行政事务达成协议。比较弱小的国家也许不能这样做,因而就会出现种种困难。可是,朱可夫元帅和我在达成协议方面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我俩通常总是能够克服我们所碰到的那些小障碍。 
  斯大林强调地表示同意艾森豪威尔的看法。他说:〃如果派到哪个地方去的代表,光是当个跑腿的,那么派代表就没有意义了。他必须有采取行动的权力。〃① 
  ①艾森豪威尔著《远征欧陆》,三联书店版,第520页…第521页。——原书注 
  检阅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正准备离开,这时人群向他们热烈欢呼。于是艾森豪威尔把手臂搭在朱可夫的肩膀上。作为回答,这位结实的元帅拥抱了艾森豪威尔。这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人声鼎沸,这两位领导人站了好一会,向呼喊的人群招手。结束这一场面的唯一办法,就是他们离开检阅台,于是在大约十分钟以后,他们便离开了。 
  〃这种场面决不是预先排练的,〃迪恩将军说,〃这同意识形态或政治抱负毫无关系。这由衷地表现了俄国人民各阶层的代表对艾森豪威尔所代表的美国人民的热爱。这使我们在场的美国人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也使我们感到放心。〃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和朱可夫参观了莫斯科郊外的一个集体农庄。这位美国将军对农业很熟悉又很感兴趣,使他在苏联农庄庄员中更加受欢迎。参观完毕,他们回到斯帕索大厦,艾森豪威尔邀请朱可夫一起吃午餐。未经上级批准,苏联官员是不能接受邀请到外国人家里去的,所以朱可夫这时觉得很为难。既然他不能对艾森豪威尔说他必须得到批准,他就只好进去同他的朋友一起进餐了。 
  在此后的几天里,艾森豪威尔在朱可夫陪同下参观了各种有趣的地方。当他们一起出席哈里曼大使举行的一次招待会时,传来了日本投降的消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 
  接着,朱可夫陪同艾森豪威尔和他的儿子(随同父亲一起来莫斯科的年轻的陆军中尉约翰·艾森豪威尔)访问了列宁格勒。 
  艾森豪威尔的访问结束了,朱可夫陪着他一起回到柏林。飞往德国的旅途对艾森豪威尔是极有启发的,无疑对朱可夫也一样。艾森豪威尔了解到的情况有助于说明俄国人是怎样打仗的。艾森豪威尔写道: 
  由于他——朱可夫元帅,若千年来在红军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他作为一位指挥若干重大战役的负责首长的经历,比我们时代的无论哪一个人都长。无论哪个在当时看来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俄国战区,都要派他去指挥,这似乎已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做法。从他对于俄国军队的编成、部队作战地区的地形,以及他据以作也战略性的决定的种种理由的描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他是一位造诣很深的军人。 
  两位领导人讨论了战斗部队的兵力。朱可夫得知,美军的师的兵力保持在一万七千人左右。这位元帅说,苏军的师的兵力尽量保持在八千人左右,不过在一次长时间的战役期间,有的师减员到三四千人。 
  从交谈中,艾森豪威尔立即清楚地看到美国和苏联对战争的看法的一些差别。美国人是以人的生命来估计战争的代价的,而苏联人则关心对国家资源的总的消耗。艾森豪威尔觉得朱可夫似乎不大重视那些在美国人看来对保持士气有重要作用的做法,即部队轮换、免费乘车、短期休假、娱乐设施,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不必要的战场冒险。不过,这位元帅倒认为,破坏敌军的士气始终应当是高级指挥机关的一个目标。 
  对保护步兵的一些措施,例如保证步兵在作战前不要长途行军,以免消耗体力,过度疲劳等,朱可夫也没有表现出多少兴趣。他认为这些措施代价太高。艾森豪威尔的结论是,苏联人似乎认为,巨大的胜利不可避免地要求付出高昂的伤亡。 
  艾森豪威尔返回德国以后,他邀请朱可夫访问美国一事,得到了杜鲁门总统的批准。朱可夫很快接受了邀请,并要求克莱将军或艾森豪威尔将军陪同他前往美国。由于有一些紧迫的事务,艾森豪威尔不能成行,于是朱可夫要求将军的儿予的杨,作为随从参谋同他一起去。艾森豪威尔对朱可夫说,约勤以这个身份同往将会感到荣幸,而他自己的专机C一54〃向日葵号〃将交给朱可夫元帅支配。 
  朱可夫对C-54飞机是信得过的,因为他曾经坐过这种飞机飞越苏联。他说:〃乘将军的飞机,还有将军的儿子陪着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