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88节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88节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不”,小凤忍不住扑到皇后怀里:“奴婢就是死也不离开你。”主仆二人一时抱头痛哭。孝哲皇后反复相劝,那小凤只是不从,只好作罢。

  自此,孝哲皇后便在同治皇帝的梓宫旁绝了饮食。那些太监宫女们早已因她失宠,不得慈禧太后欢心,一个个疏远她。这次皇后绝食不吃东西,他们更是落个清静。孝哲皇后一连饿了五日,这天午时,慈安太后不放心又来瞧她,见到孝哲皇后四肢无力,脸色憔悴,睡在同治皇帝的梓宫旁边,连哭也不能了,颇感诧异,急问发生了什么事。孝哲皇后只是一言不发,连爬起来行礼的力气都没有,刚要爬起,又倒了下去。慈安太后连忙上去扶住她,催问究竟是怎么回事?孝哲皇后这才断断续续地答道:“臣媳已立志殉君了。”慈安大惊,忙劝不可如此。再招来那些太监宫女一问方知皇后已绝食五日之久,赶紧去找慈禧太后商量法子。

  听到孝哲皇后绝食殉君,慈禧脸上不由露出得意的笑容,心想:这个祸根终于算是除掉了。遂对慈安说道:“人各有志,谁又勉强的来,只怕劝也不顶用。”可耐不住慈安太后一个劲地催促,便一起来到休顺堂。孝哲皇后见两太后一起来了,便想爬起来行礼,可两条脚象棉花一般地软,怎么也爬不起来。

  慈安见状,忙挡住。这时的慈禧太后真象换了个人似的,和颜悦色道:“皇后,什么事都想开些,一定要保重身子。你如果有个三长两短,让我们怎么向死去的大行皇帝交待?”孝哲皇后听罢,想说又不能,只是用眼睛死死地盯着她,直看得慈禧太后毛骨悚然。众宫眷和各府福晋命妇听了消息,纷纷赶到宫中,哭泣相劝。可这时的孝哲皇后已气息微弱,连说都说不出来了,慈安太后看了,知道大势已去,忙哭着命人用吉祥床把皇后抬回寝殿。

  光绪元年二月二十日,距同治帝崩逝仅有两个多月,饱经折磨的孝哲皇后终于含恨死去,终年22岁。不久,宫里传出谕旨,全文如下:

  两宫皇太后懿旨:孝哲皇后孝敬性成,淑慎柔嘉,壶仪足式,侍奉两宫皇太后,承颜顺志,孝敬无违。兹于本日寅刻,遽尔崩逝;距大行皇帝大丧,末逾百日复遭此变,痛何言哉!著于寿康宫行敛奠礼,择期移至永思殿暂安,所有一切事宜著派恭亲王奕䜣会同恭理丧仪大臣,暨各衙门查照例案,随时妥筹具奏。

  直到此时,众王公大臣们方知孝哲皇后已经崩逝,虽然对皇后的死感到突然,但慑于慈禧太后的权势,谁也不敢多问什么。就在人们为皇后的突然驾崩而悲痛之时,却有两个人高兴的喜笑颜开,那就是慈禧太后和李莲英。听到孝哲皇后崩逝消息的慈禧太后竟高兴地连声道:“死的好!死的好!

  早就该死了!”然后就携着李莲英等人去了北海。只有那慈安太后抚尸痛哭一场,口口声声赞叹皇后的节烈,又忙里忙外,安排着殡殓事宜。

  转眼间到了出殡的日子。俗话说:人死百事了。谁曾想那慈禧太后又来为难。原来清廷大凡皇后均是从“大清门”迎入。而慈禧太后出身宫嫔,自然无法从大清门迎入,那日里孝哲皇后与她理论时,曾说了句:“我是从大清门迎入的,死了也能从大清门出殡。”这无异于在揭慈禧太后的老底,因而这时她想让孝哲皇后的金棺从后门出宫,以此作为对她说“从大清门出殡”的报复。倒是那慈安太后此刻据理力争:

  “按我朝家法,皇后崩逝,金棺必须从大清门出宫。这是历代相承的规矩,不可随便更改变动。”慈禧听了无言以对,不得不允许孝哲皇后遗体从大清门出殡,总算使孝哲皇后的葬礼得以顺利进行。

  再说那小凤,在办完孝哲皇后的丧事后,亦在房中悬梁自尽,随皇后而去。》》





李莲英二、“不给我加官,看谁侍侯你”



二、“不给我加官,看谁侍侯你”

  本来太监都是以皇宫为家,可李莲英光在京城内盖起的大宅院就有数十处……人常说:“官升脾气长!”这不,李莲英也时不时地敢向他的主子耍点小脾气喽!

  孝哲皇后崩逝,除去了慈禧太后的一块心病,因而这几日她的心情显得格外得好。但却有一人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卧不安、茶饭不香。他呀,就是李莲英。在这件事上,李莲英可是出了大力气,没有他设下的那个圈套,孝哲皇后又怎会死的那么快?说不定慈禧太后还会有什么麻烦事呢。按说慈禧太后应该有点表示。可谁想她却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这可把李莲英给急坏了。自从安德海死后,李莲英被封了个内廷副总管,由六品晋升为四品花翎顶戴。本说官也不算小了。可他却并不满足,总想把那个“副”字给去掉。原以为这次能够如愿以偿了,谁知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日里,刚毅进宫奏事,完了后就顺便来看望李莲英。一进房间,就呛得直咳嗽,只见屋内烟雾缭绕,那李莲英脸色阴沉沉的,正躺在床上狠劲地抽烟。那鼻烟壶煞是好看,扁长磨圆,一侧绘着白猫捕蝶,一侧画着仙鹤涉水。白猫捕蝶一图居中画的是一只黑白两色的小猫,四脚和尾巴都是黑的,全身其他都为白色。它机灵地伏在树枝上,精神专注地盯着一只五彩斑斓的花蝴蝶,白猫前身微倾,两爪探出,后臀高高翘起,刹那之间就要扑过去。树下盛开着四朵玫瑰花,烈日当空之下,猫的眼睛眯成一条缝,栩栩如生,跃然画上;另一侧是几枝露出水面的粉红色荷花,几滴晶莹的露珠悬浮在花瓣上。两只亭亭玉立的仙鹤正在荷塘内戏水嬉戏,一只用嘴轻捋荷叶,一只引颈展翅,撑起身子几欲要飞。仙意禅境,这幅画似把人引入仙境,给人以宁静、空灵的感觉。可惜的是这些丝毫引不起李莲英的兴趣。

  “总管,是那个龟孙子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惹您烦?说出来,看兄弟我怎么收拾他。”见此情景,刚毅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来了句。

  李莲英看看他,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别在这吹牛皮啦,借你个胆子你也不敢。”于是便说了起来。自然他不会告诉刚毅自己是因为没讨到官生气,只说是自己不小心惹恼了慈禧太后。这年月,怎能轻易相信别人呢,虽说他和刚毅是换帖兄弟,可也不能不提防着点。

  一听说是太后,可把刚毅吓得几乎瘫在地上。自己刚才的话可是大不敬哪,弄不好可要诛连九族的。于是急忙向李莲英说:“大哥,小弟刚才一时为你不平,所以……,你可千万别放在心上呀。”

  “好了,自家兄弟,还说这种客气话做什么。不过以后说话可要注意着点,这是我,换了别人还说不定怎么着,别啥时丢了脑袋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是,是,以后还望大哥多多提醒。最近小弟得到了个钟表,是英国著名钟表匠叫什么华德的制造的音乐钟,制作奇绝。所以这次小弟进宫顺便给你带来了。”说完,刚毅就让人把那钟拎了进来。

  这音乐钟约有二尺六寸高,钟盘放于一座假山之中。下方有鳄鱼、老虎、燕雀、大象等飞禽走兽,或站或卧,形态万千。上有一座假山,假山上一片碧绿的棕榈树林,林中有两个金发碧眼的顽童,一男一女。每个人手中各持一把亮亮的小槌,分针一走到十二点,两个洋人儿童就用小槌击打一面小锣,旋即就会发出美妙的音乐声,十分悦耳动听。更有意思的是,棕榈林内的小亭子是淡蓝色玻璃的,只要玩童一击打锣面,亭内就有一股水注窜出来,宛若喷泉一般。李莲英看了,禁不住连声道:“好,好,太精致了。”本想自己留着,转念一想,算了,还是献给太后得了,说不定太后一高兴就会……

  慈禧太后见了,也不禁为其制作精绝而叫好,欣喜地问道:“这水是从哪出来的?它们又流到哪里去了?”说完就拎着那表上下左右仔细瞧了起来。

  “太后,水是循环的,它们又回到亭子下面的池子里。”

  “胡扯,哪是什么真水呀,你看,是闪光,是能曲能弯的水晶柱。”

  李莲英仔细一看,自己反倒愣住了。原来是水晶不同棱面的折光,在转动之后产生的折光令他误以为是真水。“以假乱真,巧夺天工。”慈禧太后特别喜欢这只能打锣、能“喷水”的西洋钟,又仔细把玩起来。李莲英对钟不感什么兴趣,此刻他满脑子想的都是那内廷总管的职位。谁知慈禧太后除了谈那表之外,别的话什么也不说。李莲英又不好把自己的心事说出来,看看又没什么希望,就找了个借口,悻悻地回房而去。

  乌鸦是太监们最恨的一种鸟,因为乌鸦的叫声特别难听,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更因为北方人把乌鸦叫“老鸹”,和“老公”的音差不多,太监们听了很不顺耳,认为是叫他们。

  所以太监们捉到乌鸦之后,常常弄死,其中有个法子就是在那乌鸦的脚上绑个爆竹,点燃以后,把乌鸦放开,当飞往高空时,爆竹一响,乌鸦即被炸死,甚是好玩。

  这一日,慈禧太后从北海游玩回来,感到有些累,就歇息了。恰在这时有个姓刘的小太监捉了只乌鸦,一时好奇心起,也想那样玩玩。便唤来几个小太监如法炮制,当乌鸦在空中“嘭”的一声被炸死时,几个人兴奋得又喊又叫。谁曾想这乌鸦哪不好飞?偏偏是飞到了慈禧太后寝宫的上空。那慈禧太后此刻正作着美梦,当即被这响声惊得坐了起来。仔细一听,外面又吵又闹,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急忙命人出去看看。当听到是几个小太监在外面用爆竹炸乌鸦时,慈禧太后不由得勃然大怒:这成何体统!真是越来越放肆了。于是便让人拿来黄袋子,取出竹鞭,亲自出去教训那些太监去了。

  李莲英因为慈禧太后没有给自己升官,心情一直不好。听到外面的喧闹声,也给气恼了。推开门一看是自己手下那些小太监,正想出去发泄一下,忽见慈禧太后正手拿竹鞭,阴冷着脸从房里出来,脑子一动,便想出一条妙计:你不是烦吗?我叫你烦上加烦,看谁来伺候你。只见他急忙跑了出去,跪在慈禧面前说:

  “太后息怒,这是奴才没有尽到职责,管教不严所致。请太后治罪!”

  “快起来吧,这事也不能怪你。你去替我把这该死的奴才痛打五十鞭子,让他以后记着点,这是皇宫!”

  只见李莲英答应了一声,双手接过鞭子,那些小太监们一个个跪在地上直发抖,心想这顿痛打得逃不了了。谁知那李莲英刚站起来,忽然两脚一软,倒在了地上,这下可热闹了,小太监还没处治,却又倒了个李莲英。慈禧太后见了,也顾不小那些小太监了,赶紧让人将李莲英抬到屋里,随后又吩咐请御医来给诊断吃药。御医来了,摸摸李莲英的脉搏,一切正常,再仔细检查,依旧诊不出是什么病,可又不敢向慈禧太后说,于是乱开了些补药。慈禧太后看看没什么大病,吩咐几个小太监小心侍候,然后就回宫去了。那几个小太监一看,因为李莲英这一倒,自己竟免了一遭痛打,不由得对李莲英感激不尽,自是加倍殷勤的侍候,忙前忙后,真比给慈禧太后办事还勤快。他们怎会想到这乃是李莲英的妙计——装病。原来自从安德海死后,慈禧太后的诸如梳洗、按摩等事情都由李莲英接替。宫里的太监宫女虽人数不少,可慈禧太后除了李莲英谁也不中意。想到这一层,李莲英就想:我装病不起,看谁来侍候你!到时候,看你给不给我加官。胆子可真够大的。

  慈禧太后本以为李莲英只是这几天累着了,歇一晚也就没事了。谁知第二天早上起了床,等李莲英来给自己梳洗,却左右等不来。眼看着该是上朝的时候了,这可怎么办呢?急忙派人去唤。不大会功失,小太监回来了,说李总管病重今日起不了床。慈禧太后一听,不由得纳闷:怎么一下子病的这么重?小安子去了,如果他再有个好夕,我身边连个贴心的人也没了。想到这里,也顾不得上朝,急忙去看。

  李莲英这里已起了床,正坐在那梳洗,一听说慈禧来了,慌忙扔下毛巾,跳上床去,拉着被子躺了下去。等慈禧太后一进屋,马上挣扎着要起来叩头请安,慈禧太后见了,连忙拦住,说道:

  “小李子,病好些了吗?平日里看你身子挺好的,怎的一病起来这么厉害,要不要请太医来再看看!”

  “奴才今不能侍奉太后,还请太后恕罪。奴才以前身子骨就不大好,加上这几日事多,因此感到身子十分虚弱,头晕的厉害。昨日太医已给奴才看过,现下正吃着药,就不用再麻烦了。”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