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223节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223节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伦。李鸿章当然不解其中意思,还大大在奖赏了这个工匠。

  袁世凯做了直隶总督以后,两宫正在回銮之中,为了迎接西太后的归来,他大兴土木,在院中增建宫室,以备皇太后经过保定时起用。慈禧到保定时,住的就是莲池书院,但是,由于当时她整日忙于召见大臣,而且回京心切,根本无心欣赏这些景致。这次祭陵,可是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了,袁世凯决不会轻易放过。于是,袁世凯派直隶按察使杨士骧和长芦盐运使汪瑞高,专门侍奉太后和皇上的起居饮食。

  慈禧在保定过得甚是自在,不觉三日已过。三月十四日凌晨五点,袁世凯收到了电报局送来的密电,说荣禄病逝。这个消息对他来说是个喜讯。因为荣禄是首席军机,他一死,这慈禧就没有了主心骨,必然要重新物色人选,当然,不可能是他袁世凯,但这是个机会,安插个自己的同谋,还愁日后没有升官的机会。很显然,现在朝中能补上荣禄的人只有三个,一个是醇亲王载沣,一个是庆亲王奕劻,一个是肃亲王善耆。在这三人中,如果要他选择,那当然是他的故交,庆亲王奕劻。现在知道荣禄死讯的只有他袁世凯,所以,最要紧的是先封锁消息,等自己把一切安排好了,再公开。所以,他立即通知电报局,如有军机处的电报,务必压到天明再送。

  封锁了消息,便一边电告北洋公所,派人为荣禄吊丧,一边派人去请他的军师杨士骧。见了杨士骧,递过去电报,说:

  “荣中堂没了!”

  杨士骧看了电报,问道:“军机处知道了吗?”

  “已经告诉电报局,要压一压。”

  “好!这事只要庆王能稳住阵角,就不会出差错。”杨士骧似乎很有把握。

  “不过他还不知道呢,要不烦劳你去知会一下,”说着从袖中抽出一张二十万两的银票,交给他,“让他沉往气。”

  庆王奕劻刚刚起来,还未漱洗完毕,杨士骧便走了进来。

  “王爷,早!”杨干骧笑着向庆王打招呼。

  “杨大人,这么早来,定有要事吧?”奕劻问。

  “是呀!如无急事,也不敢这么早来烦扰王爷!”说道,取出一个红套封,双手捧到奕劻面前,说,“袁慰帅要王爷一定收下,定有用处!”

  奕劻接过套封,打开一看,里面除了一张二十万两的银票之外,别无他物。他睁大的眼睛,盯着杨士骧,问:“这是什么意思,大清早竟有人送财上门?”

  “王爷,荣中堂过去了。”他把嘴凑到奕劻耳边说。奕劻明白了,知道这银票该怎么花。他真佩服袁世凯的胆识和才能。

  送走了杨士骧,奕劻便派自己的亲信去找李莲英,要他得空来一趟。荣禄病逝的电报已经送到了军机处,趁着慈禧太后正和军机大臣商量如何处理荣禄的后事,李莲英抽空来到了庆王那里。

  荣禄生前和李莲英关系甚密,荣禄一死,李莲英心中自然有些不高兴,面有悲伤之色。看着李莲英心事重重地进来,庆王便从衣袖里取出一个红套封,这在桌上。看了看李莲英,又指了指那套封。

  李莲英无精打彩地拿起了套封,抽出了一张银票。忽然眼前一亮,我的天,十万两!他又将那套封放在桌上,问:

  “王爷,是谁送的?”

  “你整天侍候老佛爷,也挺辛苦,就算我替她送你的!”一听是王爷送的,李莲英放下了心,把那套封往怀里一揣,说:“多谢王爷赏赐!”

  “别就知道拿钱,里头有什么消息,给我送个信!”王爷说出了他的意图。

  “王爷尽管放心!”干这种事李莲英也不是一次两次了。

  失去了荣禄,对慈禧的打击,不亚于失去李鸿章。李鸿章是汉臣,有才能,为国家效力,竭忠尽智;荣禄,是满臣,又与慈禧有些特殊关系,他想的不是为国家出力,而是打着国家的幌子,为慈禧太后效力。李鸿章只能算是国家的忠臣,而荣禄则可以说是慈禧左右的亲信。所以,荣禄的死,使慈禧太后更难受。她心烦意乱,召集三名汉军机商量处理荣禄后事。

  汉军机在清政府议政过程的地位是很低的,但是由于当时清政府有三个汉军机只有一个满军机,偏偏满军机荣禄又死了,所以议事的全是汉军机。三位军机大臣合计,觉得荣禄对朝廷的贡献与李鸿章在伯仲之间,于是建议照李鸿章的标准赐恤。慈禧也想不到什么好办法,只得同意。

  荣禄一死,摆在慈禧面前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个人来添补荣禄的空缺。所以,得知荣禄的死去的消息后,她心事重重,一方面是因荣禄的死而悲痛,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她在考虑她心目中的几个人选。

  李莲英得了奕劻的银票,就得替他说话。他看到慈禧默默地掉泪,便安慰道:“老佛爷,您老要节哀,保重身子!荣中堂去了,难受也是没有用的,当务之紧,是稳定局面。奴才愚昧无知,这都是瞎说呢,您老人家别生气!”

  “莲英,你说得也在理,人都死了,难过能有什么用呢!

  只是你刚才说的,稳定局势是正事。可这怎么个稳法呢?”说着,抬起眼看了看李莲英。

  李莲英知道慈禧想听听的意见,便说:“依奴才之见,只要老佛爷再找个人,把荣中堂的缺给补上,这大局就给稳住了。不知这种想法对不对。”

  “你说说看,选谁合适?”慈禧继续问。

  “醇亲王倒是个人选,不过奴才总觉得他太浮,要表面上摆摆样子,还可以,可是这军机大臣,可是要拿得起,放得下,在重大事务上拿主意。醇亲王根本就胜任不了。肃亲王也能算一个,他既有才干,办事又有分寸,逢事也有主见,但也喜欢结交一些汉人名士,崇尚古风,好动意气……”

  “那你看庆王怎么样?”还没等他说完,慈禧便打断了他,问。

  “庆亲王倒是个较合适的人选,现在既是督办政务大臣,又是外务部总理大臣,掌着新政和洋务,这两件都是目下的大事。只要能在这两件事上不出差错,这局势就自然稳了。且庆亲王长期执掌着外务,辛丑年退洋人还有他的功劳呢!……

  这只是奴才的一些拙见,老佛爷极为圣明,到底如何处置,全凭老佛爷定夺。”

  慈禧太后心中已有数了,便把光绪帝叫来商量,光绪帝本来就惧怕慈禧,只要是慈禧已经决定的事,他都不曾反对,也没有勇气去反对。所以当慈禧告诉他要任奕劻为军机大臣时,光绪帝一声未吭,权作默许。

  于是,三月十五日发出上谕:以督办政务大臣、外务部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力军机大臣。奕劻本来就是皇族,又掌着政务、外务大权,一进军机,自然而然地便成了军机处的核心,军机大臣们的领班。

  庆亲王做了军机大臣,从保定到京师,贺喜的客人络绎不断,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当然,最得意的应该是直隶总督袁世凯。》》





李莲英六、李莲英跟钱“有仇”



六、李莲英跟钱“有仇”

  李莲英的老娘升天了,在葬礼上,李莲英拚命地大把花钱……旁人都看傻了,都以为李莲英天生就跟钱“有仇”似的,不扔出去不痛快……

  庆亲王作了首席军机,可以说是人心所向,朝中京中的局势像往常一样的稳定,但由于闽浙总督许应劻贪污,朝臣下旨两江总督张之洞审查,由原山西巡抚锡良继许之任;广西巡抚王这春又不很称职,由四川总督岑春暄替换了;两广总督德寿,虽无甚劣迹,但对朝廷似有不恭,所以被调去管那有名无实的漕运……

  总算安置下来了,该升的升了,该降的降了,该调的也调了。过了年,就是光绪三十年了,老佛爷七十岁了。年还没过完,一帮大臣们就议论起慈禧太后的生日来。说来慈禧太后也真够倒霉的。五十岁是甲申年,正赶上中法战争,六十岁那年,又逢中日战争,想好好地过个生日,也都没那份心情。今年是甲辰年,千万可别再有什么乱子,也应该好好地给老太后做做寿了。

  李莲英也在想,老佛爷这么多年,也真不容易,办个万寿大典,那是理所当然,况且,如果办了寿典,不论谁来祝寿,你少得了给我李某送礼?于是就对慈禧太后说:“老佛爷,您老人过五十岁和六十岁生日,都让洋人人给搅了,这七十大寿,可得热闹热闹。常言说得好,‘人生七十古来稀’,依奴才看,过了七十岁,就得年年作寿!”

  “哎——,我就没有过整生日的命,只要不再又闹出什么战乱来,我这生日办不办也没什么要紧的了!”慈禧太后说得非常伤感。

  话虽这么说,但是该准备的还是要准备,老佛爷也是古稀之年了。但这或许真是命,或许是上帝喜欢和慈禧太后开玩笑,光绪三十年春天,日本和俄国在东三省打了起来。日本和俄国打仗,为什么要在中国的土地上打呢,这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这战事一起,清朝政府上下,人心惶惶,慈禧太后更是心烦意乱。于是,四月里下了一道上谕,取消了寿典。

  李莲英见慈禧太后闷闷不乐,劝道:“这可能是老天爷的安排,要老佛爷到八十岁时再好好地过一过呢?”

  “八十?到了那个岁数,我这老婆子会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不敢想。眼也花了,牙也掉了,耳也聋了,整天颠三倒四,那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呀!”

  “老佛爷一点都不显老!而且身子骨也还硬朗!”李莲英在给主子开心。

  “我老了倒是应该的,只是皇上,他一直都是那么弱,也不知道这阵子怎么样了。莲英,明儿个你去看看皇上。”慈禧太后由她想到了光绪皇帝。

  “奴才前儿个听皇上屋里的人说,皇上的精神好像不如以前了。”

  “这群无用的御医,全是庸医,皇上的病再看也不见好,倒不如以前了!”慈禧太后愤愤地说。

  “这几个御医的本事不成,服了他们的方子,根本就不管用。”

  “皇上如果这样下去,那可怎么办?”她自然又把思想转到皇嗣问题上。自从回銮途中废了大阿哥溥儁,再就没有立大阿哥,所以,皇嗣的位子一直空着。慈禧太后一直为此事犯愁,自从醇王载沣娶了荣禄的女儿后,她就把希望完全寄托到了载沣夫妇身上,希望他们能生个儿子。但载沣结婚都两年了,这媳妇还是没有喜。她能不着急吗?

  “老佛爷,何不在外边找几位好大夫?”李莲英小声说。

  “如果这样做,外头没准又会造出什么谣言来!”慈禧太后有些顾虑。

  “是!不过老佛爷可以先问问军机大臣们。”

  “嗯。”慈禧点了点头,“先试试吧!”

  几天后,慈禧太后单独召见了庆亲王奕劻,向他询问了情况,让他在外面为皇帝寻找治病之良医。就在她忙着给光绪皇帝寻找医生的时候,荣寿公主给他带来了一个可喜的消息:“五弟媳妇有身子了”。这“五弟媳妇”,就是荣禄的女儿,载沣的妻子。

  载沣媳妇有了身孕,确实是一桩喜事,但是,慈禧心里还是不踏实,直到来年,载沣喜添贵子,慈禧太后心里才真正的安定了下来。她为什么就只想看载沣的儿子能做皇上,其他人就不行呢?况且在其未出娘胎之前就对其抱有极大的希望呢?难道老佛爷真是圣人,有先见之明?不会吧!其中的缘由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这个小孩子是荣禄的外孙。荣禄可以说是慈禧的爪牙。从戊戌维新,到庚子之乱,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慈禧的活路,所以回銮以后,他一直都是首席军机,直至其死。死后慈禧对他亦是连封带赏,但还觉得体恤不够,于是,就用这个人事不知的小男孩做报偿。当然,这样也是为自己做太皇太后做铺垫。

  慈禧太后虽然年逾古稀,但是她精神还是得出奇地好,听政,批阅奏折,忙个不休,似乎很少有疲倦的时候。只有一件事使她感到非常麻烦,那就是消化不良。慈禧喜欢食用冷荤食物,这些东西都是难以消化之物,日久天长,由消化不良引起痢疾,时有发作。有严重之时,每日多达十多次。麻烦尚在其次,只是七十多岁的人,受不了这样的折腾。看到老佛爷如此光景,李莲英一伙惶惶不可终日,找御医医治。可是,由于慈禧太后对膳食不很忌讳,所以其疾医了又犯,犯了又医,似无止境。千思万虑,李莲英记起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爷爷曾经得过一次痢疾,在乡间求得一副药方,一剂即愈,于是那药方就被收藏起来,保存在家中,所以李莲英就回家去拿,试着给老佛爷用用。于是,向慈禧告了假,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