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190节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190节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听说洋人作梗,拒不承认新皇帝,端王对此很是气愤,觉得是洋人断了他太上皇的美梦,所以对洋人很是憎恨,经常在老佛爷面前骂洋人,可有这话?”

  “没错!每趟进宫,总夸他的虎神营,说虎能灭洋。”

  “真这么大胆!他也不嫌忌讳!”立山有些恨恨地说。

  “忌讳?”李莲英有些迷惘地说,不过他很快给醒悟了过来,“老佛爷不是属羊吗?”

  “嗯!”立山鼻音很重地答了一声。“要是谁点醒老佛爷一下,老佛爷发起脾气来,还不吓得他发抖,我也不愿多事。”李莲英道。

  “到底还是老佛爷!连六爷那样的身份都不敢逞能。老佛爷英雄了半辈子,我别的都佩服,就是觉得她做错了两件事。”

  “哪两件?”

  “我不说你也知道。”

  “你是说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夜里那件事与去年十二月二十日那件事?”

  这是指的当今皇上即光绪帝和去年策立大阿哥这两件事。立山点了点头。

  “四爷,咱们只要凡是对得起老佛爷,别的事不妨看开一点。”李莲英话锋一转说道。

  立山仔细琢磨了一下李莲英这句话的意思,无非是让他对端王兄弟容忍一些。这当然是好话,但在立山听来并不舒服,不过李莲英的意思是好的。因而,立山沉默了一会儿道:

  “冲你老这句话,我就委屈我自己好了。”

  李莲英很高兴地点了点头,两人又漫天地谈了一会儿,忽然两人谈起目前正闹得厉害的义和团来。

  “四爷,你可听说了义和团?”还是李莲英首先发话。

  “听说过,听说过,我听说那些人称自己是神人,可以仙人附体,刀枪不入,不知是否真有其事,反正我是没有亲眼见过。”立山大大咧咧地答道。

  “四爷,义和团我曾经见过,那是我由家回来时看到的。”

  “哦!”立山急切地伸过头来,身子伏在了烟榻上,“那些人怎么样?”

  李莲英叙述了义和团民的打扮以及自己的亲眼所见,叙述了整整半个时辰,直听得立山赞叹不已。

  “看来义和团真有那么厉害了,如果利用他们的本事来赶洋人该多好哇,但是,总管大人,我总还是有一种顾虑,我认为这些人是不是太玄了,为什么这些人由山东跑到直隶了,要真是他们有那样的法术能刀枪不入,他们为什么还惧怕官军的刀枪呢?”

  “我听人说,这只是他们不愿与官军接仗,他们只打洋人和二毛子。”

  立山还是表示不可理解,“那你认为可不可以利用义和团呢?”

  “这还得看他们如何发展,如果他们能越来越壮大,到时候也不妨可以利用利用。”

  “可是,拿这去打洋人能有把握吗?”

  这李莲英不敢回答,自从他那次见到义和团后,心中便觉得义和团真是天兵天将。不过他回来后并没有给老佛爷汇报,他在静观时局。后来他不断得到消息说义和团正在蔓延,现在各地均建起了义和团,端王这时候也在老佛爷面前鼓吹民心可用。李莲英清楚这不过是端王在为自己捞资本,不过他没有在慈禧太后面前说义和团行也没有说义和团不行,他在静观形势,因为李莲英清楚这是一件大事,是在押赌。所以他静观形势直到今天。现在也才跟立山谈起义和团的情况。

  “四爷,只有看形势了,我不敢说有把握,也不敢说没有把握。”两人就这样谈,一直谈到天黑,听差来问李莲英在那儿开饭?李莲英先不答他的话,只是问:“今儿有什么看得上眼的东西拿出来请立四爷?”

  “蒸了一条鹿尾。”

  鹿尾是八珍之一,贵重在猩唇、驼峰、熊掌之上,不过这种东西虽贵重却不实在。李莲英听了摇了摇头。

  “这不胡闹!那种有名无实的东西,只能唬弄老憨,要端出来不怕立四爷笑我们寒碜吗?还有别的什么?”

  “还有个火锅。”听差面色严肃地说。

  “有些什么东西?”

  “关外捎来的野味,样数还不少。”

  “那还可以。”李莲英望着立山问道:“我也懒得动了,你看应在这儿吃,怎么样?”

  “哪儿都好。”

  听差听完悄声退出,不一会儿又返身入内,打起门帘,跟进来两个人。这两个人抬着一张桌面,往大理石方桌上一套,现成的两副杯筷,六碟小菜。

  桌面上引立山动神的是桌面上所用的五彩瓷器,立山入眼一看,便知此瓷器是康熙时的东西,这在如今是很难见的了。另外,六碟小菜亦别有讲究:宜威火腿,西安腊羊肉,锦州酱菜,都是市面上所没有的东西。本地出产的只有一碟小黄瓜,这种小黄瓜不是这个季节的东西,自然非常昂贵,一条就值一两银子。

  “你来什么酒?”李莲英问道。

  “还是南酒吧!”

  南酒就是绍兴酒。虽然李莲英不常沾酒,但在他家中却设有酒窖,存有各种好酒。他命仆人给立山开了一个花雕。大概有十来年了,这个花雕总共十来斤,意思是说,酒不喝完你立山可别想走。

  “菜不多,四爷你留着慢慢喝,留着待会儿吃火锅。”李莲英向立山招呼道。

  等火锅端上来,听差报明了内容。立山听了知道这些都是难得之物,连王府有的都很难吃上。火锅有满腹皆黄的“子蟹”熬的汤,有关外来的“冰鸡”,就是野鸡,但是不是极肥的不能作贡品,因而贡上来的“冰鸡”却是很少。此外还有辽河的白鱼,宝坻的银鱼,以及来自东南的海味,总只有十五六样之多。

  一气报下来,直听得立山羡慕不已,他自己不觉叹了口气。

  “饮食上头,我也算是讲究的了!谁知道竟不能比!哎!”

  立山做出羡慕的样子道。

  “那也是四爷。”听完答道,“要是换上别的客人,总管大人可用不着这么讲究,货卖识家。”

  这一句捧得立山很是高兴,他“咕咚,咕咚”干了几口酒,抹了抹嘴说了些感激的话。有了酒,立山谈锋甚健,李家主仆都是非常高兴。吃完饭已经快九点了,立山清楚李莲英有早睡的习惯,便知趣地说,当然是摸着肚子,还打着酒嗝,“不行了,我得走了。”

  “怎么着?就吃这么一点就喊肚子不舒服啦?”李莲英关切地问。

  “哪能那么不争气。”立山笑着道:“吃一顿好的就闹肚子。

  我是想赶快回家,灌普洱茶去。”普洱茶消食,意思是他吃得太饱了。李莲英看着站在一旁的听差道:“去看看,还有没有冰鸡、白鱼,给立四爷捎点儿回去!”

  听差听命而去,一会儿捎了一些冰鸡、白鱼过来。立山很是高兴,虽然礼物轻但情意却相当重,而且是总管大人给的,你说他能不高兴吗?立山有个特点,他高兴之时,便是他花钱的时候。他顺手从衣袋里抽出几张一百两的银票分别给了身边的听差和小厮,听差和小厮高兴不已。

  立山觉得他今天晚上解了多日来的郁闷。大年三十挨了一顿打。正月初九又有端王发话让他小心些,因而弄得立山很是提心吊胆。他是清楚端王的,毕竟他是慈禧的侄儿,又是大阿哥的爸爸,他在慈禧太后面前要说他立山的坏话简直易如反掌,而他立山却没有任何办法。不想今儿晚上李莲英邀他小酌,证明凡是有什么事他李莲英会替他立山维护的,只要你以后少招惹些端王兄弟就行了。有了李莲英这个靠山,压抑的心情自然轻松愉快了,别的立山就不用考虑了,只要按照李莲英说的看着形势照章办事就行了。》》





李莲英八、慈禧想当“拳匪”的后台老板



八、慈禧想当“拳匪”的后台老板

  义和团在易州杀死了大清国的副将杨福同,李莲英给慈禧出了个“坐收渔利”的高招……

  大年一过,义和团的势力发展越来越大,先前,还只是在山东,但在山东由于袁世凯的镇压,义和团被迫北迁直隶、天津一带,而且在直隶一带开展得很是红火。

  在义和团中,势力最大的有两个,一个是张德成,一个是曹福田。张德成原是朱红灯的手下,后来朱红灯初执,不久被杀,张德成就逃往直隶,拉起了人马,但他势力的壮大却还是依仗了一个人,这人便是劝朱红灯打出“扶清灭洋”旗帜的李来中。当初,李来中劝朱红灯打出“扶清灭洋”旗帜后,很得毓贤的善待,得到毓贤的庇护,但是后来由于外国公使的强烈抗议,清政府被迫撤换毓贤,换上工部侍郎袁世凯。

  袁世凯上任后,一改李来衡和毓贤的招抚政策,改抚为剿,引诱捕捉了朱红灯,并将朱红灯杀死,破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谎言。自此,袁世凯大军清剿,杀死不少义和团民。张来中虽在义和团中是朱红灯的军师,但由于他是幕后人物,自然没事儿,也得以逃往直隶。

  李来中这个人在义和团中很是神秘,有人说他曾经救过现在甘军统领董福祥的命,而且和董福祥是结拜兄弟,但他从不承认这一点。而且这人很有智谋,所以他虽不在团中任职,却在团中享有盛名。李来中逃往直隶,选中了天津,他觉得天津这地方由于有二十几年前天津教案的遗恨,民教之仇很深,这正是易于闹事的前提,于是便在天津杨柳青住了下来,静观势态之变。

  朝中由于端王的极力鼓吹,将毓贤作为不怕洋人的英雄看待,因此很得慈禧太后信任,于是又下旨让毓贤接任山西巡抚,将原任山西巡抚放为贵州巡抚。

  这个消息李来中知道了,他便在那儿分析这道懿旨的深层含义。经过思考,他终于想出来朝廷对义和团是姑息的;华北各省中山西是最富庶的,而毓贤,作为一个外国使臣恨之入骨的大臣,慈禧太后居然不顾洋人的意思,将他这个姑息义和团的前任山东巡抚放为山西巡抚,这不明摆着慈禧太后对义和团有一种好感了吗?李来中又从别处得到消息说保举毓贤的是端王和军机大臣刚毅。李来中认为又可利用“扶清灭洋”大旗大干一番了。

  李来中找到了当时在天津的张德成。当时,直隶总督对于流窜过来的义和团并不认真清剿,如袁世凯那样。不过,张德成在天津势力也并不大,还有很多不大不小的坛与张德成并立着,只不过张德成的拳坛稍微大一些而已。

  “德成,你想不想大干一场?”李来中开门见山地问张德成。

  “老李啊!你是团中的‘诸葛’,你是不是来给我出主意来了。”期望有一番作为的张德成喜孜孜地说。

  李来中见张德成有意干一番,这令经常抱怨自己时运不济的李来中很受鼓舞,于是他便和张德成商量起对策来。结果,两人一致认为首先要扩大拳坛,将这儿作为“天下第一坛”。但用什么方法呢?李来中认为应该到一个地方显显神威,将“天下第一坛”的牌子给打出来。

  天遂人愿,在这个年令,经常有教民之争的事件,懦弱的民众便忍气吞声,具有反抗精神的民众便加入义和团或请义和团来帮助自己报仇。在易州县一个叫平桥村的庄里,有一民众,姓罗名瑞生,本是当地富户,但仅仅是因为得罪了当地的天主教徒,便被天主教徒利用当地一个德国主教向官府状告罗瑞生欺压百姓。当地官府虽明知子虚乌有,但洋人却得罪不起,只好令罗瑞生向那几个教民赔礼,同时令罗瑞生赔偿财物及八千两银子。历来民怕官,官府命令罗瑞生不得不遵,只得向那几个教民赔礼,但由于当地士绅的从中周旋,赔礼就只赔了两千两。这事就这样了结,由此当地天主教徒更是疯狂,有不少人也加入了天主教,仗着洋人横行霸道。罗瑞生意欲让义和团给他出一口气,便向李来中请求让他率“义和神拳”前为他复仇。李来中慨然应允,他走访了遍布天津的义和团各位大师兄,这些人都还买李来中的帐,都答应到时派人去平桥村。李来中于是就叫这些人即刻带领人员启程前往平桥,同时跟这些人说三天后他将派一人前往平桥,统领众人。

  三天后,各位大师兄看到了李来中派来的人,他便是张德成。由于李来中的关系,没人敢对他不尊敬,而且张德成打出了“天下第一坛”的旗号。

  罗瑞生对于张德成的到来热情接待,并表示愿意大宴宾客,为张德成所拒绝。张德成到得易州后,便立即到附近的涿州、新城、定兴拜防各位拳坛的大师兄,各位大师兄对于这位胸前挂着“天下第一坛”的张德成也很尊敬。张德成约他们到时能到易州平桥村助战,各位大师兄爽快地答应了。

  张德成重新回到平桥,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