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

第134节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第134节

小说: 李莲英 作者:斯仁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礼节,你看怎么样?”

  小太监向赵树宜说道。

  “行啊!”赵树宜满口答应道。

  “低一级的太监要称高一级的太监为师傅。如果是同级太监,互相称谓叫‘某某爷’,如姓张的称作张爷,姓李的称作李爷。不准称某某太监,更不得叫‘老公’。平时在宫里讲话,不论什么场合,不得讲不吉利的话语,即使在私下里说话,也不要说‘倒楣’、‘丧气’一类的话。你都记住了?”

  “记住了!”赵树宜答道。

  “我再教给你下面的。”

  ……

  赵树宜也聪明,要学的常用的礼节又不是太多,所以不几天便都熟记在心了。

  果然有一天,李莲英派小太监通知赵树宜,第二天要带他进宫。赵树宜喜出望外,第二天一大早就跟着小太监来到了东华门,李莲英已等候在那里了。守门的太监见是李莲英带来的人,又穿着太监服装,便问也没问就放行了。

  他们来到一个皇亭下,李贵和已在那儿迎候。

  “贵和,赵先生今天就托付给你了,”李莲英对李贵和说道,“你们一定要小心谨慎,天黑之前,一定要提早出宫,不要延误时间,记住啦?”

  “放心吧,师傅,”李贵和一拍胸脯道,“一切全包在小的身上了,保证出不了一点问题。”

  “这样就好!”李莲英说完便离去了。

  李贵和带着赵树宜,慢慢地走入众太监之中。赵树宜一面假装干点什么,一面游览宫内风光,李贵和远在一边指点给他。

  “嗨,你看,那就是太和殿,怎么样?”李贵和指着一座高大巍巍的宫殿对赵树宜说道。

  “我的天哪,从没见过这么高大的宫殿,这是怎么盖的?”

  赵树宜赞不绝口地问道。

  李贵和看他的问题问得可笑,也就没有回答他。

  他们一边看着,李贵和过一边讲解着,不知不觉就游了大半个宫。赵树宜真是目不暇给,仿佛置身仙境。

  “这里面不是有个御花园吗?能带我去看看吧?”赵树宜此时想起了李莲英告诉他的御花园,便向李贵和说道。

  “可以,”李贵和答道,“师傅说了,今天既然来了,就让你看个够。”

  他们迤逦向前走去,突然,赵树宜下意识地嗅了嗅,说道:“是不是快到了?”

  “是啊,前面那座园子就是,你怎么知道的?”李贵和惊奇地问道。

  “我闻到了一股花草的异香?”

  “是吗?我怎么没闻到,也许我们在宫里呆的时间长了,也就觉不出它的香味来了。”李贵和也使劲嗅了嗅说道。

  “啊,好大的一个园子啊!”赵树宜不由自主地叹道。

  虽然时已深秋,这里还是开满了各种红红绿绿的花朵。不远处有几株千年古松,连几个人合抱都抱不过来。树上的各种鸟雀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啊,我今生死而无憾了!”赵树宜再一次被陶醉了。

  不知不觉天已将午。李贵和已经感到有些饿了。

  “赵老爷,我们是不是先回去吃点饭,下午你如果有兴趣再接着参观,”李贵和对处于陶醉状态中的赵树宜说道,“师傅说了,他今天要和你一块吃饭。”

  “是该吃些饭了。”赵树宜听李贵和这么一说,才觉得已经饥肠辘辘了。由于自己着急着要进宫,从早上一直到现在还滴水未进呢。

  回到住处的时候,李莲英已经备下了满满一桌子菜。赵树宜望过去,连一个菜也叫不出来名来。

  “饿坏了吧,赵先生,快坐吧!”李莲英向赵树宜招呼道,“随便吃些吧,都是宫里的家常菜。”

  “家常菜?”赵树宜心里想道,“家常菜我连一个还叫不出名字呢,要是上等菜呢,那不更是连见也没见过吗?”

  “赵先生,来点什么酒?”李莲英又问道。

  “随便吧,总管大人。”

  “那就把我珍藏多年的老酒拿来一瓶吧。”李莲英转身对身边的一个小太监说道。

  不一会,小太监便抱回了一瓶酒。李莲英打开瓶盖,屋里顿时飘满了一股异样的香味。

  “啊,好香啊!”赵树宜情不自禁地喊道。

  “赵先生,别客气,都是自家人,你就该吃吃,该喝喝。”

  李莲英说道。

  “来,我给赵老爷斟酒。”李贵和给赵树宜斟了满满一杯酒。

  “来,咱们先干了这一杯。”李莲英说道。

  三人一仰脖子,把杯子里的酒全干了。

  “吃吧,赵先生。”李莲英一边不断地往赵树宜跟前夹菜,一边还介绍着菜的名字,“这是绣球柱,那是金丝凤脯球,这是珊瑚雪花鸡,那是……”

  赵树宜一生从未吃过这么精美的饭菜,喝过这么香醇的美酒,心想,“我如果不放开来吃,那岂不是太对不起我的肚子?”赵树宜一边吃,一边喝,一边还瞅别人不在意的时候松了松裤腰带。

  酒足饭饱之后,太监问赵树宜道:“赵先生,下午你是不是还想参观?如果你不想参观,就让贵和送你出去;如果你还想参观,就让贵和再陪你一个下午,但是天黑之前一定要离开宫里。”

  赵树宜一方面还没参观够,另一方面也不想错过这个大好时光,便说道:“还是再参观一个下午吧!”

  “那好吧”,李莲英又对李贵和说道,“那你就再陪先生一个下午,天黑之前别忘了把先生送出宫去。”

  “是,师傅。”李贵和答应道。

  于是,赵树宜在李贵和的陪伴下又在宫中游玩了一个下午。到申末酉初时刻,他们就顺着西路通道向宫外走去。这时忽然下起小雨来。将要走到养心殿的大门时,有一伙红顶花翕的官儿从殿内走出来。虽在雨中,仍步伐整齐,肃静无声。他们赶紧肃立在一旁。赵树宜站在那里,怀里像揣着个兔子似的,心“嘭嘭”地直跳。心想,“这下可糟了,被他们认出来,不杀头才怪呢。”

  其实什么也没有。这些大臣们走过去,连看他们一眼也没有看。走过养心殿后,李贵和才悄悄地告诉他:“你知道那个白髯老者是谁吗?他就是庆亲王奕劻。刚才是老佛爷在养心殿召见王公大臣议事,这是散朝了。”

  李贵和把赵树宜送到西华门口,对他说:“赵先生,你先请回吧,我还有事,不送你了。”说完两人便分手了。

  赵树宜出了西华门口,见街上人来人往,店铺买卖繁华热闹,五光十色.引人入胜,便一个人信步而行,觉得这样心情十分舒畅。赵树宜在李家教馆多年,平时不常外出,即使是偶尔上街,也是坐着轿车,并有侍者随从,看看京华风貌,人文习俗。但他那样总觉得受拘束不随便,总想自己一个人到外边随意逛逛,散散心才好。这下赵树宜总算找到了自己一个人独行独往的机会。

  赵村宜正一个人漫无目的的在街上走着,这儿停停,那儿站站,东瞅瞅,西看看,不知不觉已是夕阳西下,天色将晚。朔风吹来,赵树宜不禁打了个寒颤,觉得身上阵阵发冷。

  “我该回去了吧,要不,李家的人见我这么晚不回来,又该着急找我了。”赵树宜自言自语道。

  也许是由于赵树宜在宫中菜吃得多了一些,酒也喝得多了一些,又加上寒风的侵袭,赵树宜突然觉得阵阵肚痛起来,急着要出恭。但他找来找去,许久也没有找到厕所。此时天已昏黑,街上行人已少,他有些实在忍耐不住了,便找了个僻静的胡同口,蹲下大便。

  还没等赵树宜解完,忽然来了个管理治安的堆兵,见他蹲在地上,问道:“干什么的?”

  “没干什么!”赵树宜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厕所,正没好气,他也不知道是堆兵在问他,便冷冷地答道。

  “你还说没干什么!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为什么在街上随便便溺,干这等有伤风化的事情?”堆兵走近一看,才知道赵树宜正在大便,便气愤地问道。

  “连个厕所都没有,不在这儿到哪儿去?”赵树宜没好气地答道。

  “哎,看你说的还挺有理的。那边不远处拐角就有一个,你怎么能说没有厕所?”堆兵指着前面说道。

  “我找了,但没找到。在拐角,谁能看到?”赵树宜今天似乎是较上了劲。

  “好!好!我也不给你理会。走,给我到办公所去!”

  “去就去,有啥呀!”

  于是,堆兵就带着赵树宜到了堆兵办公所,交给了堆兵头目,又对堆兵头目说了些什么,赵树宜也没听清。来到堆兵办公所,赵树宜才后悔不该这么莽撞,如今又不知闹出个什么乱子呢。说不定刚才给那堆兵说个好话,这事也就过去了,但既然到了这个程度,那就只有听天由命了。

  “你是干什么的?”那堆兵头目上下打量了赵树宜一番,问他道。

  “我是教书先生。”赵树宜没有说是在李府教书,因为他是怕丢了面子,让李府的人知道了见笑。

  “既是教书先生,那你为什么还要在大街上做出那等之事?”

  “我是因中午多吃了一点,又被凉风一吹,闹了肚子,找了好久也没找到厕所,不得已才在街上做出不该做的事。”之后赵树宜又怯怯的问道,“我现在可以回家了吗?”

  “不行,事情既然已经做出来了,那就只得麻烦今晚在这儿呆一晚上了。”堆兵头目见他衣着整齐考究,文质彬彬,谈吐斯文,想既是教书先生,也必有功名,因而没有敢毒打他。

  因为秀才以上都算有功名的,上公堂可免下跪,如犯了罪,必先革去功名,然后才能惩处。

  李家书房的侍者,眼见天黑,仍不见赵树宜回来,便慌了神。等到亥初时刻,还不见先生的影子,恐出现什么意外,便慌慌张张地去报告李府大管家。

  “管家爷,不好了。先生直到现在还没回来。听他去宫里以前说,天黑之前是一定可以回来的。”

  “什么?先生到现在还没回来?”大管家一听,也是土地爷扑蚂蚱慌了神,“你怎么不早来向我报告?不行,我要亲自去报告李老爷知道去。”

  大管家坐上轿车,火速来到西华门,对守门的两个太监说道:“我是李府大管家,有重要事情要禀报总管大人知道。

  求你们哪一位去给通报一下。”

  守门太监见是李府大管家要找总管大人禀报重要事情,不敢怠慢,便由一个人看门,一个人火速去报告李莲英。

  李莲英听说大管家深夜来说有重要事情要禀报,不知出了什么事,便赶紧来到西华门,向大管家问明了情况后说道:

  “你先在这等一会,我回去向李贵和问一下。”

  李莲英回去看,把李贵和找来,问道:“贵和,你不是和赵先生一块参观吗?”

  “是啊!”李贵和说道,“遵师傅的吩咐,天黑之前我把他送出了宫。是从西华门出去的。”

  “那先生怎么现在还没回府?”

  “还没回府?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意外?”

  “先生不常外出上街,是不是在路上迷了路了?”李莲英说道,“贵和,你拿的我片子,写上赵先生的面貌、籍贯,赶紧送到九门提督那里,吩咐他火速给我查找,不准延迟耽误。”

  九门是指京城里前三门和东、西、北面各二门而言。设巡捕五堂,掌管人全称为提督九门巡捕五营步军统领。专以满族亲信大臣兼任,简称前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为京城里治安机关最高负责人。

  李贵和听了李莲英的吩咐,急忙赶到提督衙门。可是提督早已回家,衙门中值班的官员见到是李莲英的名片,不敢怠慢,立刻赶到提督公馆禀报,说李大总管有事,叫大人火速办理。

  当时九门提督那桐已经就寝,听说是李大总管深夜交办事宜,大吃一惊,马上披衣而起,叫来李贵和,问明情况后,便立即传令全城,为李府查找教书先生。

  全城营兵接到提督的命令后,立即行动起来。查来查去,终于查到了关押赵树宜的堆兵办公所。堆兵头目说道:“这里是有一人,自言是教书先生,但姓名不对,因犯夜被关押,我见他是个念书的,可把他叫来问一问。”

  等把赵树宜叫来问明真实情况后,提督派来的武官,勃然大怒,瞪起眼珠子,对堆兵头目大声申斥道:“你竟敢关押李大总管的老夫子,真是胆大包天,有眼不识泰山。若是让李总管知道了,不但你吃罪不起,连提督大人也妥不了清静。跟我走,把你交提督大人去发落。”

  “赵老爷您当时若说出真相,小人就是天大的胆子也不敢这么办呀?大人不记小人过,求您赵老爷高抬贵手,饶恕小人这一次吧。”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