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大智度论 >

第19节

大智度论-第19节

小说: 大智度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尊空钵而来。老使人见佛相好金色白毛肉髻丈光钵空无食。见已思惟。如此神人应食天厨。今自降身持钵行乞。必是大慈愍一切故。信心清净欲好供养无由如愿。惭愧白佛。思欲设供更不能得。今此弊食佛须者可取。佛知其心信敬清净。伸手以钵受其施食。佛时即笑出五色光普照天地。还从眉间相入。阿难合掌长跪白佛。唯然世尊。今笑因缘愿闻其意

佛告阿难。汝见老女人信心施佛食不。阿难言见。佛言。是老女人施佛食故。十五劫中天上人间受福快乐不堕恶道。后得男子身出家学道。成辟支佛入无余涅槃。尔时佛边有一婆罗门。立说偈言

 汝是日种刹利姓  净饭国王之太子
 而以食故大妄语  如此臭食报何重 

是时佛出广长舌覆面上至发际。语婆罗门言。汝见经书。颇有如此舌人而作妄语不。婆罗门言。若人舌能覆鼻言无虚妄。何况乃至发际。我心信佛必不妄语。不解小施报多如是。佛告婆罗门。汝颇曾见世所希有难见事不。婆罗门言见。我曾共婆罗门道中行。见一尼拘卢陀树荫覆贾客五百乘车。荫犹不尽。是谓希有难见事也。佛言。此树种子其形大小。答言。大如芥子三分之一。佛言。谁当信汝言者。树大乃尔而种子甚小。婆罗门言。实尔世尊。我眼见之非虚妄也。佛言。我亦如是。见老女人净信心施佛得大果报亦如此。树因少报多。又是如来福田良美之所致也。婆罗门心开意解。五体投地悔过向佛。我心无状愚不信佛。佛为种种说法。得初道果。即时举手大发声言。一切众人甘露门开如何不出。城中一切诸婆罗门。皆送五百金钱。与王迎佛供养。皆言得甘露味。谁当惜此五百金钱。众人皆去制限法破。是婆罗门王。亦共臣民归命佛法。城人一切皆得净信。如是佛出广长舌相。为不信者故。问曰。如为婆罗门出舌相覆面。今舌相光明。何以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答曰。覆面发际。为小信故。今为般若波罗蜜大事兴故。广长舌相覆三千大千世界。问曰。是一城中人。尽得见此覆面舌相犹尚为难。何况今说摩诃般若波罗蜜。一切大会此及他方无量众集而得尽见。又以人目所睹不过数里。今言遍三千大千世界。无乃大而难信。答曰。佛以方便借其神力。能令一切皆见舌相覆此三千大千世界。若不加神力。虽复十住亦不知佛心。若加神力乃至畜生能知佛心。如般若波罗蜜后品中说。一切众人皆见阿閦佛会。与眼作对。亦如佛说阿弥陀佛世界种种严净。阿难言。唯愿欲见。佛时即令一切众会皆见无量寿佛世界严净。见佛舌相亦复如是。佛以广长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已。然后便笑。笑因缘如上说。问曰。前已出舌相光明。今何以故舌根复放光明。答曰。欲令一切得重信故。又以舌相色如珊瑚金光明净共相发起故。复放光。复次是诸光明变成千叶金色宝华。从舌相出此千叶金色宝华。光明彻照如日初出。问曰。何以故。光明中变化作此宝华。答曰。佛欲坐故。问曰。诸床可坐何必莲华。答曰。床为世界白衣坐法。又以莲华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花不坏故。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人中莲华大不过尺。漫陀耆尼池。及阿那婆达多池中莲华。大如车盖。天上宝莲华复大于此。是则可容结加趺坐。佛所坐华复胜于此百千万倍。又如此华华台。严净香妙可坐。复次劫尽烧时一切皆空。众生福德因缘力故。十方风至相对相触能持大水。水上有一千头人二千手足。名为韦纽。是人脐中出千叶金色妙宝莲花。其光大明如万日俱照。华中有人结加趺坐。此人复有无量光明。名曰梵天王。此梵天王心生八子。八子生天地人民。是梵天王于诸淫嗔已尽无余。以是故言。若有人修禅净行断除淫欲。名为行梵道。佛转法轮或名法轮或名梵轮。是梵天王坐莲华上。是故诸佛随世俗故。于宝华上结加趺坐。说六波罗蜜。闻此法者毕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问曰。释迦文尼佛。化作无量千万亿诸佛。云何一时能说法耶。如阿毗昙说。一时无二心。若化佛语时化主应默。化主语时化亦应默。云何一时皆说六波罗蜜。答曰。如此说者外道及声闻变化法耳。如佛变化无量三昧力不可思议。是故佛自语时。无量千万亿化佛亦一时皆语。又诸外道及声闻化不能作化。如佛世尊化复作化。诸外道及声闻。灭后不能留化。如佛世尊自身灭度后。复能留化如佛无异。复次阿毗昙中。一时无二心今佛亦如是。当化语时亦不有心。佛心念化欲令化语即便皆语。问曰。佛今欲说般若波罗蜜。何以令化佛说六波罗蜜。答曰。是六波罗蜜。及般若波罗蜜。一法无异。是五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不名波罗蜜。如檀波罗蜜。不得般若波罗蜜。没在世界有尽法中。或得阿罗汉辟支佛道般涅槃。若得般若波罗蜜。共合是名波罗蜜。能至佛道。以是故般若波罗蜜。与六波罗蜜一法无异。般若波罗蜜有二种。一者庄严。二者未庄严。如人着好璎珞庄严其身。有人不著名未庄严。亦如国王将诸官从。是名王来。若无官从是名独身。如是东方如恒河沙等世界。乃至十方亦尔。问曰。若佛有如是大神力。无数千万亿化佛。乃至十方说六波罗蜜。度脱一切应尽得度不应有残。答曰。有三障。三恶道中众生不能解知。人中天上若大小若大老若大病。及上无色无想天。皆不能闻不能知

问曰。诸能闻能知者。何以不皆得道。答曰。是亦不应尽得道。何以故。结使业障故。有人于结使重常为结使覆心。以是故不尽得道。问曰。当令十方诸佛。亦应遣化说六波罗蜜。我等亦无三障。何以不闻。答曰。当今众生生在恶世。则入三障中。生在佛后。不善业报。或有世界恶罪业障。或有厚重结使障。堕在佛后。人多为厚重结使所障。或淫欲薄而嗔恚厚。嗔恚薄而淫欲厚。淫欲薄而愚痴厚。愚痴薄而嗔恚厚。如是等展转互有厚薄。是结使障故。不闻不知化佛说法。不见诸佛光明。何况得道。譬如日出盲人不见。便谓世间无有日月。日有何咎。又如雷电震地聋人不闻。声有何过。今十方诸佛常说经法。常遣化佛至十方世界。说六波罗蜜。罪业盲聋故不闻法声。以是故不尽闻见。虽复圣人有大慈心。不能令皆闻皆见。若罪欲灭福将生者。是时乃得见佛闻法

【经】尔时世尊故在师子座。入师子游戏三昧。以神通力感动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

【论】问曰。此三昧何以名师子游戏。答曰。譬如师子搏鹿自在戏乐。佛亦如是。入此三昧能种种回转此地。令六反震动。复次师子游戏。譬如师子戏日诸兽安隐。佛亦如是。入是三昧时。震动三千大千世界。能令三恶众生一时得息皆得安隐

复次佛名人师子。师子游戏三昧是佛戏三昧也。入此三昧时。令此大地六种震动。一切地狱恶道众生。皆蒙解脱得生天上。是名为戏。问曰。佛何以故入此三昧。答曰。欲动三千大千世界。出三恶道众生着二道中故

复次上三种变化出自佛身。人或信心不深。今动大地欲令众生知佛神力无量。能令外物皆动。信净心喜皆得离苦。问曰。有诸阿罗汉及诸天亦能动地。何以独言是佛神力。答曰。诸阿罗汉及诸天。不能具足动。唯佛世尊。能令大地六种震动。问曰。佛何以故震动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众生知一切皆空无常故。有诸人言大地及日月须弥大海是皆有常。是以世尊六种动地示此因缘令知无常。复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尘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众生。见佛神力敬心柔软然后说法。是故六种动地。云何六种动

【经】东涌西没西涌东没。南涌北没北涌南没。边涌中没中涌边没

【论】问曰。何以故正有六种动。答曰。地动有上中下。下者二种动。或东涌西没。或南涌北没或边中。中者有四。或东西南北或东西边中或南北边中。上者六种动。有种种因缘令地大动。如佛告阿难。八因八缘令地震动如别说。复次有人言四种地动。火动龙动金翅鸟动天王动。二十八宿月月一周绕。若月至昴宿张宿氐宿娄宿室宿胃宿。是六种宿中。尔时地动若崩。是动属火神。是时无雨江河枯竭年不宜麦。天子凶大臣受殃。若柳宿尾宿箕宿壁宿奎宿危宿。是六种宿中。尔时地动若崩。是动属龙神。是时无雨江河枯竭年不宜麦。天子凶大臣受殃。若参宿鬼宿星宿轸宿亢宿翼宿。是六种宿中。尔时若地动若崩。是动属金翅鸟。是时无雨江河枯竭年不宜麦。天子凶大臣受殃。若心宿角宿房宿女宿虚宿井宿毕宿觜宿斗宿。是九种宿中。尔时地动若崩。是动属天帝。是时安隐丰雨宜五谷。天子吉大臣受福万民安隐。复次地动因缘有小有大。有动一阎浮提。有动四天下一千二千三千大千世界。小动以小因缘故。若福德人若生若死一国地动。是为小动。大动大因缘故。如佛初生时初成佛时将灭度时。三千大千世界皆为震动。是为大动。今佛欲大集众生故。令此地六种震动。复次般若波罗蜜中。授诸菩萨记当得作佛。佛为天地大主。是时地神大喜。我今得主。是故地动。譬如国主初立臣民喜庆皆称万岁踊跃歌舞。复次三千大千世界众生福德因缘故。有此大地山河树木一切众物。而众生不知无常。是故佛以福德智慧大力。动此世界。众生福德令知微薄一切磨灭皆归无常

【经】地皆柔软令众生和悦

【论】问曰。地动云何能令众生心得和悦。答曰。心随身故。身得乐事心则欣悦。悦者共住之人。及便身之具能令心悦。今以是三千大千世界。杂恶众生其心粗犷无有善事。是故世尊动此大地。令皆柔软心得利益。譬如三十三天王欢乐园中。诸天入者心皆柔软。欢乐和悦粗心不生。若阿修罗起兵来时都无斗心。是时释提婆那民。将诸天众入粗涩园中。以此园中树木华实气不和悦粗涩恶故。诸天人众斗心即生。佛亦如是。以此大地粗涩弊恶故变令柔软。使一切众生心得喜悦。又如咒术药草熏人鼻时。恚心便生即时斗诤。复有咒术药草。能令人心和悦欢喜敬心相向。咒术草药尚能如此。何况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柔软

【经】是三千大千世界中地狱饿鬼畜生及八难处。即时解脱得生天上。从四天王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处

【论】问曰。若佛入师子游戏三昧。能令地狱饿鬼畜生及余八难皆得解脱。生四天处乃至他化自在天者。复何用修福行善乃得果报。答曰。此如上说。福德多者见光得度。罪垢深者地动乃悟。譬如日出照莲华池。熟者先开生者未敷。佛亦如是。先放光明。福熟智利先得解脱。其福未熟智心不利是故未得。佛大慈悲等度一切无憎爱也。亦如树果人动其树熟者先堕。佛亦如是。是三千大千世界如树。动之者佛。先度者果熟。未度者果生。问曰。何以故。善心因缘。生欲界天不生色界及无色界。答曰。佛欲度此众生令得道证。无色界中以无身故。不可为说法。色界中则无厌心难可得道。禅乐多故慧心则钝。复次佛以神通感动。令此三千大千世界地皆柔软。众生心信得欢喜故生欲界天。不行四禅及四空定故。不得生色无色界。问曰。五众无常空无我。云何生天人中。谁死谁生者。答曰。是事赞菩萨品中已广说。今当略答。汝言五众无常空无我者。是般若波罗蜜中五众。无有常无常有空无空有我无我。若如外道求索实我。是不可得但有假名。种种因缘和合而有。有此名字。譬如幻人相杀人见其死。幻术令起人见其生。生死名字有而无实。世界法中实有生死。实相法中无有生死。复次生死人有生死。不生死人无生死。何以故。不生死人以大智慧能破生相。如说偈言

 佛法相虽空  亦复不断灭
 虽生亦非常  诸行业不失
 诸法如芭蕉  一切从心生
 若知法无实  是心亦复空
 若有人念空  是则非道行
 诸法不生灭  念有故失相
 有念堕魔网  无念则得出
 心动故非道  不动是法印 

【经】是诸天人自识宿命皆大欢喜。来诣佛所头面礼佛足。却住一面

【论】问曰。诸天生时有三事自知。知所从来处。知所修福田处。知本所作福德。是人生时。无此三事。云何识宿命。答曰。人道不定或有识者有不识者。复次假佛神力则识宿命。问曰。诸天有报五神通。自识宿命能到佛所。人虽蒙佛神力得知宿命。所住处远。云何能至佛所。答曰。或有人生报得神通。如转轮王圣人等。或有人假佛神力。问曰。人生十月三年乳餔十岁后能自出。今蒙佛威神三恶八难皆得解脱。生天人中即至佛所。天则可尔。人法未成。云何得来。答曰。五道生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