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历史文选 >

第11节

中国历史文选-第11节

小说: 中国历史文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段?:?汉武帝前期的财政政策。
  ?8?段?:?汉武帝后期的财政政策。
  ?9?段?:?汉宣帝时的政策及经济的发展。?
  10?段?:?汉元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1?、?12?段?:?成帝、哀帝时期的经济状况。?
  13?段?:?王莽时期汉代经济的崩溃。?
翻译?:?选文的?13?段。?
重点词汇?:?经界、亩、提封、籴、粜、纺绩、贯、校、化牡、代田。?

选文之四:《张骞传》?
重点?:?张骞的历史功绩、重点词汇的掌握、选文的翻译。
难点?:?选文的分析、翻译。?
  《张骞传》选自《汉书》的?61?卷。张骞出使西域?,?对我国古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与中亚、西南亚关系的加强?,?具有重大贡献。?本篇和《史记·大宛列传》相比?,?叙述更加翔实。
?全文共有?14?段。?
  1?段?:?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2?段?:?张骞来到了西域的大宛、大月氏。?
  3?段?:?张骞出使到达的区域与艰苦经历。
  ?4?、?5?段?:?西域的概况。
  ?6?段?:?张骞建议出使西南夷。?
  7?段?:?张骞二出西域。
  ?8?段?:?张骞来到西域乌孙。?
  9?一?…13?段?:?张赛以后的西域出使情况。
  ?14?段?:?张赛的后人情况。?
翻译选文的?6?、?7?段。?
重点词汇?:?遁、传、诣、竟、候、报、凿空、树国、羁縻。?
思考题?:
?    1、《汉书》与《史记》在体例与内容上的异同点
  2、依据《汉书·武帝本纪》,归纳汉武帝定立施行的文化政策
  3、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剖析西汉三公的职权及其相互关系
  4、《汉书·食货志上》所记赵过代田法透视
  5、简析中汉王朝与中亚各古国的往来活动
  6、你怎样看待张骞的“凿空”之功
  7、简析 “屯田奏”的合理性
  8、阅读《汉书》的部分篇章?,?写出读书札记。
参考书?:
  ?1、安作璋《班固与〈汉书〉》,山东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2、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3、朴宰雨《〈史记〉〈汉书〉比较研究》,中国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点校本。




??
十一、《后汉书》

重点?:?《后汉书》的史论特色。?
难点?:?《刘盆子传》的翻译。
?解题?:?
  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后汉书》?,?是范晔撰写的《后汉书》与司马?彪《续汉书》的8志的合编。?
  《续汉书》?,?是西晋司马彪撰写。司马彪?,?西晋皇族?,?他认为“汉氏中?型?,?迄于建安?,?忠臣义士亦以昭著?,?而时无良史?,?一一?”?。于是?,?他采编众?书?,?贯通上下?,?迄自后汉光武帝?,?终于汉献帝?,?为纪、志、传凡?80?篇?,?号?曰《续汉书》。
  ?这是一部完整的东汉史著作?,?现在纪、传散亡?,?仅仅存有?8?志?:?律历?志、仪礼志、祭祀志、天文志、五行志、郡国志、百官志、舆服志?,?共?30?篇。今本的《后汉书》就收录了其?8?志。?
  《续汉书》?8?志在撰述思想上有三个特点?:?
   1?、注重考察典章制度的变化。如《郡国志》讲?“?《汉书地?·理志》记天下郡县本末?,?及山川奇异?,?风俗所由?,?至矣。今但?录中兴以来郡县改易?,?及《春秋》、三史会同征伐地名?,?以为?《郡国志》。?”?从中可见?,?一是注意了东汉以来的变化?:?二是注?意到了阅读史书的需要。
  ?2?、强调了以?“?君威”?、“臣仪”?、?“上下有序?”为核心的礼的?等级秩序。司马彪认为?“?夫威仪?,?所以与君臣、序六亲也。”?所以?,?《礼仪志》总结了东汉以来的礼制?,?以符合当时门阀制?度的需要。?
  3?、推崇?“务从节约”?的政治作风。司马彪批评了汉武帝在?官僚制度上?“多所改作?,?然而奢广?,?民用匮乏”的奢侈作风?;?而对汉光武帝的节约、从简的政风进行了称赞?,?可以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借鉴。?
  《续汉书》?8?志在撰述思想上把对历史的考察和现实的需要结合起来了?,?这反映出当时史家的一个共同的思想趋向。?
  南朝的刘昭注《后汉书》?,?因为其没有志?,?于是把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志的部分补入《后汉书》?,?形成现在的样子。?
  现在?,?再讲述范晔与《后汉书》。?范晔?(398?一?…445?)字蔚宗?,?南朝宋时人。善于写文章?,?精通音乐?,?宋?文帝时因才学被朝廷所用?,?官至太子詹事。他撰写《后汉书》开始于?432?年?,?在?445?年因为被人告发与谋立彭城王刘义康为帝有牵连?,?入狱?,?被杀?,?时年?48?岁。范晔在狱中写了《与诸侄甥书》?,?阐述了他的为人、治学和撰?写《后汉书》的一些情况?,?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范晔治学主要在于在?叙述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阐发自己的见解。这在《后汉书》中有相当程度?的反映。他撰写《后汉书》的全部计划?,?是写成纪?10?卷、志?lO?卷、传?80?卷?,?共?100?卷。但他只完成了纪、传部分的?90?卷就被杀了?,?没有完成志的?撰述。??
  《后汉书》的特点有两个?,?一是阐发自己的观点?,?用范晔自己的话讲?“?本?未关史书?,?政恒觉其不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这就是说要从?历史中去寻找现实中问题的答案。所以?,?范晔撰写《后汉书》?,?参考了?10?种汉晋的后汉史著作。? 第二个特点是在材料上博采诸家。在《后汉书》中范晔提到了《东观汉?纪》、《汉后记》等。有许多没有提到的?,?但是他采纳了他们的材料。?
  《后汉书》的历史评论是其精华所在。?
  首先?,?他对东汉时期的大治乱得失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论王莽、?东汉之际的形式说?,“?传称?‘盛德必百世祀?',?孔子曰?‘宽则得众?'?。夫能得?众心?,?则百世不忘矣。观更始之际?,?刘氏之遗恨余烈?,?英雄岂能抗之哉?!?然则知高祖、孝文之宽容仁?,?结于人心深矣?”?。从历史的形势来看?,?范晔所?论未必中肯?;?但是他提出了?“?得众心”,“结于人心深矣”对于政治上极端的重要性?,?无疑是深刻的见解。
  ?其次?,?范晔的人才论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他认为一是政策得法?,?记“?知?能任使?”,“?士得用情?”;?一是各方面人才得尽其用?,即“?应能成风?,?俊义咸?事?”?。根据这一认识?,?他对顺帝时的人才辈出?,?赞叹不已?,?而对恒帝时的人?才政策则?“?可为恨哉?”?。
  ?第三?,?范晔的历史评论还表明了他在历史观上的朴素唯物倾向。他批评?佛教“?好大不经?,?奇橘无已”,“?故逼人多惑焉”?。他批评种种方术?“?斯道隐?远?,?玄奥难原?,?故圣人不语怪神?,?罕言性命?”;?方术怪诞之论“纯到虚名?,?无益于用?”,?不过是有人“?希之一成名”的工具罢了。
  ?第四?,?范晔的历史评论?,?显示出他对东汉时期学术史的兴趣和见解。如他?论道术?,?一方面说他?“?有补于时?,?后人所当取鉴”,一方面指出?“?然而其敝?好巫?,?故君子不以专心焉。?”?他论经学?,?提出?“?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后汉书·儒林列传》写的是东汉时期经学家们的传记?,?按《易》、《诗》?,?、?《书》、《礼》《春秋》经传分类?,?各类以时间为序?,?一一为传。各类起始均?上接《汉书》所载经生?,?记起源流;?结末处则补叙本传以外经学大事?,?以?备互见?,?以明终始?,?读来一目了然?,?可谓一部简明有序的东汉经学史。?
  第五?,?类传史类的特色。《后汉书》的其它类传如党锢、循吏、酷吏、文?苑、独行、逸民、列女以及“六夷?”?等传的叙、论?,?如范晔所说?,?都写的?“?笔势纵放?”,?颇多精彩之处。《循史列传》序概述了东汉一朝循时简史?,?认为光武时期与张帝、和帝以后?,?是循吏辈出、缕缕不绝的两个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注史之风极盛?,?范晔《后汉书》行世后约五六十年?,?南朝入梁刘昭即为其作注。昭伯父彤曾集众家晋史注干宝《晋纪》?,?可见《后?汉书》诸志未成?,?又据范晔?“?遗书自序?,?应遍作诸志?”?的计划?,?乃移司马?彪《续汉书》志?“?注以补之?”,?合为?130?卷?,“?世称博悉?”?。但而书仍系单行?,?直至宋真宗干兴元年?(1022?年)以后?,?范书马志方合刻行世?,?流传至今?,?成为《二十四史》中的优秀著作之一。?
选文?:?《刘盆子传》
?重点?:?刘盆子与赤眉起义军的军事、政治活动。?
难点?:?刘盆子被推为领袖的原因分析。?
一、 串讲课文?:?全文?11?段。?
  1?段?:?刘盆子家世。
  ?2?段?:?吕母起义。??
  3?、?4?、?5?段?:?赤眉起义。?
  6?、?7?段?:?刘盆子为义军领袖。
  ?8?、?9?、?10?段?:?赤眉起义失败。
  11?段?:?刘盆子的结局。?
二、 重点词汇?:?宰、酷、三老、?谒?、均输、列肆
?三、翻译选文?:(?略?)?
思考题:
  1、《后汉书》所立类传的独到之处
  2、 从《后汉书·刘盆子传》看赤眉起义军的历史局限性
  3、《后汉书·党锢列传序》与汉末士大夫的“婞直”“摽搒”之风
  4、《后汉书·仲长统传》“理乱篇”所体现的政治思想
参考书?:?
  1、王先谦《后汉书集解》,中华书局1984年版。
  2、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标点本。
  3、林剑鸣《秦汉社会文明》,西北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十二?、?《三国志》与《三国志注》?
重点?:?隆中对的战略的分析?
难点?:?诸葛亮北伐原因的探讨?
解题?:?
  《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陈寿?(233?一?…297),?字承祚?,?巴西安汉人。?年轻时曾拜有名的史学家谯周为师?,?精研《史》、《汉》?,?又善于写文章。在?蜀汉之时?,?曾经任观阁令史?,?因为不肯附和当时的权宦黄自皓?,?屡次被遣黜。?到了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推荐他为佐著作郎?,?后来任平阳侯相。?武帝时?,?他又编成了《诸葛亮集》?24?篇?,?又入朝为著作郎。武帝太康元年?(280)?开始编写《三国志》。完稿以后?,?很被世人称赞。据说夏侯湛因为?见了陈寿的著作?,?就把自己的史书销毁了。张华准备推荐他担任中书郎?,?但是因为有人排挤他?,?被迫出朝为宫。他又因为不扶继母的灵枢返乡归葬?,?被世人贬议。?297?年病逝。他的著作除了《三国志》以外?,?还有《益都耆旧?传》、《古国志》等。《晋书》、《华阳国志》有他的传记。?
  《三国志》是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历史的著作。《三国志》成?书以前?,?三国中魏、吴二国都曾经修史?,?如王沈的《魏书》、韦昭的《吴书》;?魏国的鱼豢也曾经私人撰写《魏略》。蜀国灭亡以后?,?谯周曾经撰写《蜀本?纪》;陈寿在?280?年三国格局的局面结束以后?,?开始整理三国的历史?,?分别?撰写成《魏书》?30?篇、《蜀书》?15?篇、《吴书》?20?篇?,?一共?65?篇。其中?,?《魏书》有纪、传?,?蜀、吴仅有列传?,?但是都没有表、志。《三国志》在断?代史中别具一格?,?和以前的《史记》、《汉书》?,?以及以后写成的《后汉书》?等合称?“?四史?”?。成书的时间大约在?291?年左右?,?历时?10?年。但是一直到?陈寿死后此书才得以流传。
  ?三国鼎立的时间虽然不长?,?然而政治分裂?,?割据蜂起?,?战火相继?,?社会?混乱?,?有关的记载虽然很多?,?但缺乏全面的记载。陈寿能在这些复杂纷繁?的、相互矛盾的记录中?,?参订异同?,?考核史实?,?清理出一部头绪清楚、文?笔简要、又有系统的史学著作?,?确实给后人的研究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三?国志》采择的面较广?,?不仅给当时的政治、军事等方面的人立传?,?还注意?到在学术思想、文化艺术、医卜星算方面有影响的人立传?,?关心到不少特?殊的社会问题。在编写方法上?,?由于受到当时统治阶级以九品中正品评人?物的影响?,?《三国志》比《史记》、《汉书》更加注意按照人物的事迹行为来?分类?,?虽然没有以后《后汉书》那样严格?,?但是每一列传记述的人物都是?以类相从。?
  《三国志》这部书?,?叙事文笔简略洁。全书以《魏书》?30?卷叙述三国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