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 >

第6节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第6节

小说: 256-订正太素脉秘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土。右关脉微缓。(脾胃) 土如有弦脉。是左关脉。木克土。曰病。 
火。右尺脉微数。(命门三焦)火如有沉迟。是左尺脉。水克火。曰病。 
左寸脉浮。心有余。沉迟。不足。 
左关脉浮。肝有余。沉迟。不足。 
左尺脉浮。肾有余。沉迟。不足。 
右寸脉浮。肺有余。沉迟。不足。 
右关脉浮。脾有余。沉迟不足。 
右尺脉浮弦者。命门三焦有余。沉迟。不足。 

卷下
十二经
属性:左手脉(心小肠)火。关脉(肝胆)木。尺脉(肾膀胱)水。 
右手脉(肺大肠)金。关脉(脾胃)土。尺脉(命门三焦)水。 
左心脉微洪曰平。洪多胃气少。曰病。如脉沉。是肾肝心也。夫克妻。洪甚。用黄连解毒汤主之。沉迟清心莲子饮 
主之。 
左关浮脉微弦曰平。弦多胃气少曰病。如有涩脉。是金克木。有余弦紧。用桃仁承气汤主之。不足。木香化滞汤主 
之。 
左尺脉沉曰平。沉多胃气少曰病。如有缓脉。是土克水。有余。滋肾丸加黄柏知母泻之。不足。附子四逆汤温之。 
肾无有余。多不足。 
右寸脉微涩曰平。涩多胃气少曰病。如有数脉在内。是心火邪伤。有余。用知母茯苓汤泻之。不足。用麦门冬饮子 
补之。 
右关脉微缓曰平。缓多胃气少曰病。如有弦脉。是肝木克土。有余。用调胃承气汤下之。不足。用治中汤补之。 
右尺脉微数曰平。数多胃气少曰病。有余。用凉膈散主之。不足。用四逆汤补之。 

卷下
五行相生
属性: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卷下
五行相克
属性: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卷下
河图生成数
属性: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 
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水一六。火二七。木三八。金四九。土五十。 
假如诊心脉。得一数六数而止者。是水克火。若遇丙辛及辰戌日时死也。余皆仿此。 
肝脉诊得四数九数而止。是金克木。遇乙庚卯酉日时死。 
脾脉诊得三数八数而止。是木克土。遇丁壬己亥日时死。 
肺脉诊得二数七数而止。是火克金。遇戊癸子午日时死。 
肾脉诊得五数十数而止。是土克水。遇甲己丑未日时死。 

卷下
十干五行总括
属性: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 
中央戊己土。 

卷下
十干五运所化歌
属性: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丙辛化水滔滔去。戊癸南方火焰侵。 

卷下
六气所属地支
属性:子午少阴君火天。卯酉阳明燥金。辰戌太阳寒水。 
丑未太阴湿土。寅申少阳相火。巳亥厥阴风木。 

卷下
年月日时加临同天符运气断病法
属性:乙酉金。(乙庚化金。卯酉阳明燥金。) 丙戌水。(丙辛化水。辰戌太阳寒水。) 丁亥木。(丁壬化木。巳亥厥阴风 
木。) 
戊子火。(戊癸化火。子午少阴君火。) 己丑土。(甲己化土。丑未太阴湿土。) 乙卯金。(乙庚化金。卯酉阳明燥 
金。) 
丙辰水。(丙辛化水。辰戌太阳寒水。) 丁巳木。(丁壬化水。巳亥厥阴风木。) 戊午火。(戊癸化火。子午少阴君 
火。) 
己未土。(甲己化土。丑未太阴湿土。) 

卷下
断年月日时病法
属性:r六脉掌图p01…e32a3。bmpr 
假如丙戌年。又遇丙戌丙辰日时。但患心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 
假如乙酉年。又遇乙酉乙卯日时。但患肝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 
假如丁亥年。又遇丁亥丁巳日时。但患脾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假如戊午年。又遇戊午戊子 
日 
时。但患肺经受病。值此同运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假如己丑年。又遇己丑己未日时。但患肾经受病。值此同运 
日时死。若过得此日可治。 

卷下
伤寒六经传变日法
属性:一日太阳经。头痛身热。法当以汗。先年有余。双解散。先年不足。人参败毒饮。假如今年乙未。湿土司天。辰戌 
太阴寒水在泉。明年双解散。更有脉虚实浮散。数而大。谓之有余。曰实。短数而微。谓之不足。曰虚。 
二日阳明经。当和调中汤。加四苓散。 
三日少阳经。小柴胡汤。 
四日太阴经身痛。 
五日少阴经。口干舌燥。 
六日厥阴经当下。 
七日六经传遍。又复太阳。又以汗下。 
如脉浮紧。大烦者又汗。如脉沉而迟。按下紧实。又下。 
如右关脉。是阳明胃土脉。浮紧而洪。头面微红。断日发斑。 

卷下
分男女脉
属性:男子尺脉常弱。(气有余为无事) 女子尺脉常盛。(血有余为无事) 
经曰。女人反此背看之。(女要尺盛而寸弱。男要寸盛而尺弱。)谓之反此。断病亦然。 
童女脉。尺弱而寸盛。童子脉。尺盛而寸弱。 
男子若尺脉大而浮。名曰虚。必走精。 
女子若尺脉浮而大。或沉而微。必经脉不调。半虚漏血之脉。加有孕脉。尺脉紧实而大。至匀调。必是孕妇。更加 
吐逆。三个月也。左手尺脉浮大。断曰男。右手尺脉浮大。断曰女。 

卷下
医家难经玄妙
属性:经曰。肝青象木。肺白象金。今(补注脱一今字)肝得水而沉。夫木得水而浮。金得水而沉。今乃木沉金浮。其意 
何也。然肝者非纯木。乙酉也。庚之柔宗。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阳。而吸其微之气。其意乐金。又行阴道 
多。故今肝得水而沉。肺者。非为纯金。辛巳也。丙之柔宗。大言阴与阳。小言夫与妇。释其微阴。婚而就火。其意乐 
火。返行阳道多。故今肺得水而浮。肺热而沉者。何故。知辛当归庚。乙当纳甲。 

卷下
用药式样
属性:心经有余。 
黄连解毒散心中。连柏黄芩栀子同。独活引经宜仔细。其中妙法少人通。 
心经不足。 
清心莲子补心中。甘草黄芩并麦门。莲肉车前 最补。茯苓八味共人参。 
小肠经有余。 
八正散能散小肠。木通瞿麦大黄良。车前滑石兼甘草。 蓄山栀引 姜。 
小肠经不足。 
吴茱萸补小肠经。甘草干姜及好参。吴茱萸多如法制。引经黄柏并麦门。 
肝经有余。 
桃仁承气散肝经。浓朴芒硝枳实真。生熟大黄随证用。青皮为引及桃仁。 
肝经不足。 
木香化滞补肝枯。芍药当归枳实扶。半夏青陈皮草豆。红花九味引柴胡。 
胆经有余。 
小柴汤散胆经余。半夏人参甘草随。多用柴胡尤是引。黄芩五味莫踌蹰。 
胆经不足。 
温胆汤能补太阳。人参半夏竹茹良。苓芩甘草陈皮合。芍药黄芩九味长。 
肾经有余。 
大承汤散肾经余。浓朴将军枳实除。更用芒硝须仔细。引经知母一同医。 
肾经不足。 
四逆汤能补肾虚。引经知母本相宜。干姜附子须炮制。甘草人参芍药医。 
膀胱有余。 
人参败毒散膀胱。甘草前胡柴独羌。茯苓枳壳芎桔梗。引经 本正相当。 
膀胱不足。 
桂枝人参补膀胱。四君子对炙干姜。白术芍药茯苓草。七味能除便得康。 
肺经有余。 
知母茯苓散肺余。四君五味款药皮。苓翘荷梗麦门半。阿及柴防十八枝。 
肺经不足。 
麦门引子肺虚空。君子陈皮五味冬。半夏桔同成九味。引经升芷又兼葱。 
脾经有余。 
桂枝大黄汤散脾。大黄甘草桂枝宜。引经芍药同兼治。赤破其经白补之。 
脾经不足。 
治中汤补太阴脾。甘草陈皮白术宜。芍药引经参主宰。干姜六味及青皮。 
胃经有余。 
调胃汤能散有余。大黄浓朴最为奇。更兼枳实共甘草。引子升麻芷葛宜。 
胃经不足。 
调中益气胃中虚。白术人参甘草归。苍芍柴 五味子。升麻十一共陈皮。 
大肠有余。 
导滞汤能散大肠。当归黄柏共槟榔。木香引正青皮是。更入黄连与大黄。 
大肠不足。 
补中汤补大肠经。苍术黄 及四君。泽泻猪苓能正泄。陈皮引正定扬名。 
心包络有余。 
抵当汤散心包余。水蛭虻虫治血宜。多用大黄须辨正。桃仁四味引青皮。 
心包络不足。 
当归四逆补心色。甘草当归芍药交。通草细辛芍桂枝。引经黄柏及阿胶。 
三焦有余。 
凉膈散能散三焦。连翘栀子大黄硝。薄荷甘草黄芩等。七味同和治热烧。 

卷下
要健歌
属性:张仲景之论伤寒。截要诸书指下看。脉辨阳阴分表里。一身证候百余般。第一先论太阳经。发热恶寒须要明。尺寸 
但浮头体痛。解肌发热。要参详。有汗恶寒宜桂枝。恶寒无汗用麻黄。身热目黄鼻又干。脉长不得片时安。 
三个阳明俱目下。脉寒恶汗两中寒。传到少阳胃胁痛。传来寒热耳聋看。 
口苦舌干脉浮呕。柴胡解表莫盘桓。腹痛咽喉手足温。自利不渴肠胃痛。 
沉细理中并四逆。太阳浮大表尤存。少阴脉沉仔细认。口燥舌干是其证。 
中和恶寒四逆汤。口燥咽干胆风盛。热气流传脏腑间。承气急攻如指圣。 
厥阴囊缩满烦时。微汗属肝真个是。若还恶寒入腹中。急治勿令损伤命。 
脉察阴阳分表里。表证恶寒但急痛。脉浮发汗急令迟。各半麻黄枝与齐。 
夏加升麻并黄芩。知母石膏同为治。莫教助热发黄斑。医人见此难疗治。 
若还秋冬春气盛。热盛须用柴胡医。表不恶寒而恶热。掌心津液下汗时。 
胃干咽燥大便难。肠满谵语小便赤。腹痛坐卧不安宁。气血不通多喘息。 
沉细滑数而宜通。便进元阳亦无失。亦闻三因可汗下。太阳少阴俱可讶。 
少阴发热太阳浮。微微芍后不须快。附子甘草并莪术。服之微汗真无价。 
衄血下血坏病患。经后风温湿温者。虚烦腹中急痛时。医者汗兮真可骂。 
三因积病要参详。切莫庸医乱处方。太阳腹满时痛作。桂枝芍药大黄汤。 
少阴咽痛口中燥。腹满不食大便燥。忽然自利清水来。心下痛时精正挠。 
劝君急用承气汤。何用神 空祷告。脉还虚细脉并浮。恶寒呕吐便轻少。 
古人戒用承气汤。君若要投真可叹。或有表里两证见。或六七日不大便。 
有汗头痛如破面。若还使用承气汤。便是医人有灵验。心满不食大便硬。 
脉浮头面出绵绵。微是恶寒手足冷。小柴胡汤能治全。随证治之不宜恋。 
若有身热反欲根据。或有身热不盖被。此用表热里内寒。表热宜用桂枝汤。 
更用柴胡加减治。寒在皮肤热在骨。白虎加苓不可忽。桂枝麻黄并半两。 
次第用之至紫菀。或有手足厥冷时。脐腹疼痛冷汗出。呕出不利渴亦烦。 
咽痛身如被杖击。若还六脉沉绝时。此名阴毒不须疑。白术附子正阳汤。 
回阳还阴真最奇。气海关元多着灸。直向脐中急熨之。熨之手足稍温阳。 
气冷自然有汗出。又有一证名阳毒。谵语妄言君休笑。面赤咽干利亦黄。 
脉须浮滑并洪促。葶苈苦酒黑如瓦。栀子仁汤宜早服。数药尤宜选用之。 
大汗散解宜阳服。但问病患宜潮热。谵语如对鬼神说。循衣摸床甚惊人。 
此多因吐不能得。数日不便面揣来。下后脉浮人便生。若还芤沉脉还涩。 
脉实下之真妙诀。阴似阳兮阳似阴。身烦热燥不饮水。此名阴盛隔阳热。 
霹雳丹砂君自截。手足逆冷只名厥。冷热君须次第排。冷厥迟热不饮水。 
四逆理中汤妙绝。冷厥日中烦燥热。重手按之脉还涩。扬手掷之不得眠。 
白虎大承君子辨。更有辨证十余般。蛔厥之病虹长虫。乌梅理中丸可攻。 
更有一证阴阳易。身体重而气自衰。阴毒腹中多搅痛。眼内生花内破裂。 
妇人腰膝连腹痛。毒瓦斯相交香港脚重。烧 鼠粪竹茹汤。干姜竹茹皆可治。 
阳虚阴盛下则死。阳盛阴虚汗之祖。一日头疼身体痛。口干烦满少阴攻。 
二日腹满身重热。谵语不食可忧凶。三日耳聋常厥厥。水浆不入魂魄空。 
此名两感伤寒疾。仲景不治载方中。但便根据经分表里。阴阳分别有神功。 
脉浮而紧更头痛。四肢拘急恶寒存。无汗寒多热少时。面色惨而不名誉。 
腰腹疼而手足厥。此是伤寒之大概。各根据将病处方医。莫学庸医难晓会。 
寸大尺弱后有浮。自汗体热并头痛。寒多热少不须瞒。更识身体恶风甚。 
手足厥冷面光浮。便识伤寒随证治。活人汤剂不须忧。发热恶寒燥大盛。 
手足温潮脉浮急。先是伤寒伤风脉。奉劝医人当仔细。寒多热少不须瞒。 
大青麻黄桂枝证。发热恶寒口洌脉。浑身体痛百骨节。忧热病因是寒伤。 
麻黄大青加减别。中暑病证热中同。虽是脉浮病加渴。痰逆恶寒橘皮汤。 
白虎五苓加妙绝。恶寒发热夏至前。头痛心疼却似煎。温病脉须浮紧盛。 
此名寒疟古人传。加减柴胡五苓散。温暖四肢不能收。喘息不眠心自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