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 >

第8节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第8节

小说: 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经络养生的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金秋季节,螃蟹正肥,它富含维生素A、B1、B2和烟酸以及十几种氨基酸,其蛋白质含量比猪肉、鱼肉高出几倍。但螃蟹只宜食用鲜活者。平素脾胃虚寒、腹痛便溏者,以及正值感冒、咳嗽、咯痰、发热者不宜食用,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应尽量少食富含胆固醇的蟹黄。此外,螃蟹不宜与柿子同食。

  解渴生津秋茶饮健脾益气小吃尝

  那这个季节适合吃什么呢?喝茶是个不错的选择,邀一二好友,或登山之后,或赏花之余,再配二三点心,想想都觉得令人神往。

  藕梨茶:藕去节,生梨去皮和核,各等量榨汁,每次取20毫升,加凉开水冲服,每日服4次。

  洋参茶:取西洋参3克,青橄榄2个,沸水冲泡,加盖焖10分钟,代茶饮。

  金银花茶:茶叶2克,金银花1克,用沸水冲泡,饭后饮服。

  拌双笋:将250克莴苣洗净削皮切块,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再将500克鲜竹笋洗净切块焯透,共放碗内,加入精盐、料酒、味精、白糖等调料拌匀,淋上麻油即成。

  核桃怀山羹:将15克核桃仁与20克怀山药共研成细粉,加冰糖少许在沸水中共溶成汁,不断搅拌,待成糨糊状即成。

  白露防寒身不露寒露薄衣养娇脏

  白露,在每年阳历9月7日或8日。

  此时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转凉,偏于干燥,正是风湿病、高血压病容易复发的季节,夜晚睡觉时要注意盖薄被,不要再赤膊贪凉,以免引发旧疾,或感染新恙。

  寒露,在每年阳历10月8日或9日。

  寒露时节,中国大部分地区天气转寒,小儿、老人尤要随时留意,免受风寒。但又要注意适当“秋冻”,即中国传统保健方法之“薄衣法”。“薄衣法”就是在气候开始转凉时,慢慢增加衣服来逐渐锻炼肌体抗寒能力的一种方法。秋季的气温是逐渐降低的,人们增加穿衣的速度应当慢于天气的变化。“薄衣法”并非要求人去挨冻,其原则是以穿衣不出汗为度,随气温的高低和运动的强度,及时更换衣服,避免汗孔大开,而引风邪寒气入内。

   
  人为什么会生病?

  回顾走过的岁月,不难发现,我们一直在健康与疾病间徘徊着。我们不断面对新的问题,而又不断解决这些问题,从而维持着体内各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相对的动态平衡。平衡了,就获得健康;失衡了,就引发疾病。而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就是病因。

  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六淫、七情、饮食、劳倦是我们现代人生病过程中较为主要的因素。

  还记得上一节中晨起感受风寒而引发风疹的例子吧。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六气”,是指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正常的“六气”不易于使人致病。《素问R26;宝命全形论》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是说人依靠天地之间的大气和水谷之气而生存,亦循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而成长发育。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了它们的变化特点,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时下流行的四时养生、季节养生或节气养生的理念就是告诉我们:人体要注意与自然界的变化相适应。

  而当气候变化过于急骤或异常,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该出现某种气候却不出现,不该出现的却反常出现时,例如秋天天气应逐渐转凉,却持续温暖、气温不降,又例如春天天气应该逐渐回暖,却持续低温,此时的六气就被称为“六淫”。而淫,则有太过之意,六气也就成为不正之气、邪气了。如果此时恰逢人体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人体就会生病。

  在顺应四时、养生保健方面,现代人似乎“退化了”,面对本来正常的气候变化,却人为地制造了许多“六淫”邪气。

  夏天,本是气候炎热的季节,而我们却天天关在空调房里,与自然隔绝,虽然舒服凉快,可一旦走到室外就会非常不适应,本来身体可以承受的温度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中暑等病症,空调病也应运而生。

  冬天,本是注意保暖的季节,而很多女孩子却“要风度不要温度”,低腰裤、露脐装依然我行我素,又怎能不感受寒凉,引起痛经、腹泻症状呢?

  相对于六淫致病的外因而言,人体的情志活动异常、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或安逸,则是导致肌体抵抗力下降、正气不充足的内在因素。

   
  肌体正常的精神状态和情志表达有七种,称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六气相同,在正常情况下是不会使人得病的。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由于它是造成人体内伤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又称为“内伤七情”,而六淫致病,则也可以称为“外感六淫”。

  《素问R26;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前面的病例解释让我们熟悉了“过怒伤肝、怒则气上”的道理,现在就来看看七情致病的其他方面。

  记得一次配合北京交通台《心理时间》做节目,主持人提及她的一个朋友,在父亲去世后体质突然变得很弱,一年多的时间里经常感冒生病,让我帮助分析一下原因。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经常外感,是人体卫外功能下降的表现,其病在肺,什么原因导致肺的功能出现问题呢?肺“在志为忧,悲则气消”,父亲去世使她过度悲忧,才是问题的根本。

  我们再来看看惊恐伤肾的例子。古代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个孩子淘气,在村里的神庙里玩耍,拔下了神像的胡须。回家后妈妈看到就训斥孩子说:“你对神明不敬,晚上就会有鬼怪来抓。”孩子害怕鬼怪,于是开始每晚尿床不止。其实这是一种“恐则气下”的表现,就是惊恐、紧张这样一种情绪会使肾主水液的功能出现障碍,考试前许多学生紧张得要上厕所就属于这种情况。

  其实要治疗这样的病症不是很难,村里的医生问清缘由后告诉孩子:“没关系,不会有鬼怪来抓你的,不信我也拔一根给你看。”于是他出门到猪圈里拔了一根猪鬃回来拿给孩子看,并陪他度过了一个夜晚,孩子看到的确没有鬼怪出现,也就不害怕了,惊恐消除了,尿床也就自然好了。

  脾,在志为思,过思则气结,即思虑过度会影响脾的运化功能,气结于中焦而影响了脾的升清,出现腹部胀满不适、没有食欲、困倦疲劳、头晕目眩、怕冷便溏等脾虚症状。现代都市人工作压力过大、思虑过度的生活状态,使得我们不得不与脾虚引起的疲劳综合征做伴;而高考复习阶段许多学生泻肚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最后,让我们说说心吧。为什么最后提及呢?是因为心在五脏中的地位十分独特。《灵枢R26;口问》说:“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说明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脏,主血脉,藏神志,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生命之主宰。心与四时之夏相通应。

   
  藏象学说中的心,有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之别。血肉之心,即指实质性的心脏;神明之心是指脑接受和反映外界事物,进行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的功能。中医学把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归属于心,所以也有神明之心的说法。

  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是也。

  ——《医学入门R26;脏腑》

  心主血脉,指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这点同现代医学理论相似,这里就不赘述啦。

  除了主血脉外,中医认为心还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主思维、意识、精神。在正常情况下,接受和反映外界客观事物,进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主宰生命活动。《灵枢R26;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

  有人说你这简直是胡说八道,人人都知道精神是脑的功能,心是循环的器官罢了,怎么能说心主思维、意识、精神呢?

  中医确实认识到了脑的作用,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是大脑对外界事物的反映。这些在中医文献中早已有明确的论述。但藏象理论中,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主要归属于心的生理功能,这是因为就像之前向大家介绍肝一样,藏象理论中的心,虽然包含着若干解剖学成分,实际上仍谈及一个系统而非一个简单的脏腑,是人体的整体功能模型。

  中医学将思维活动归之于心,是依据心血充盈与否与精神健旺程度有密切关系而提出来的。气、血、津液、精等是人体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气、血、津液的濡润,再高明的脑也无法完成“思维”,而心脏运送血液以营养全身,也包括为自身提供生命活动必要的物质,大家仔细想想,当心主血脉的功能异常,比如发生心肌梗塞、供血不足等疾病时,一个人的神志还完全正常吗?

  接着说说喜伤心吧。

   
  过节的时候,常常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大家都好久没见了,相聚时就会很高兴。在开心的同时,你意识到过度的开心也有伤害吗?别误会,没有伤害别人,只是伤害了你自己。

  中医讲喜则气缓,气缓不只是气变得缓慢了,而是心气弛缓之意;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正常情况时,喜能缓和紧张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表现为健康的状态。还记得前面那个因失去父亲过度悲伤而伤及肺脏,体质下降而经常罹患感冒的女士吧,如果给她开一个处方的话,就开一个让她快乐的处方,听郭德纲的相声也好,看周星驰的喜剧也罢,只要能让她喜悦起来就可以了。因为心在志为喜属火,肺在志为悲属金,而火克金,这就不难理解喜悦这味对抗悲伤情绪的灵丹妙药了。

  但是喜乐无极,超过正常限度,就可导致心的病变,暴喜伤心,出现乏力、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乃至心悸、失神等症状。范进中举的例子我们都很熟悉,再来讲一个类似的小故事。

  古代有一个木匠,他在帮别人盖房子挖土的时候发现了一箱金子,看到金子后,他大喜过望,哈哈笑了几声,就神志不清了,患了狂躁症。为了让他恢复正常,他的家人请来一位医生,医生来后,拿起金子看了看突然说:“这不是金子,只是一堆铜而已。”听了这话后,木匠大惊:“不是金子吗?”一下就苏醒过来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过度的喜悦、过度的高兴是可以伤及人心的,也告诉我们肾在志为惊恐属水,水能克火,而惊恐的情绪可以缓解过喜对心的伤害。

  关于五行生克的道理,后面会有更详细的介绍。还是让我们了解一下暴饮暴食对心的伤害吧。

  除了开心以外,聚会难免吃喝,大量的美食放在你的面前,你能把住自己的嘴吗?如果暴喜加上暴饮暴食,那么你可要注意了,心脏也有不能承受之美食呀!

  太高兴让心气涣散,又吃了这么多东西,会怎么样呢?

  这就会出现中医里“子盗母气”的状况了。

   
  子盗母气:在这里子指脾胃,母指心,脾胃五行属土,心五行属火,火生土,故火为母而土为子,子盗母气在这里就是脾胃气不足而借调心之气来消化食物。

  如果本来就有心脏病,太高兴心气已经涣散了,这个时候又要暴饮暴食,脾胃的负担超负荷了,只好“借用”心气来消化这些食物,心气必然更加亏虚,因此心脏病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会突然发生心脏病,这就是乐极生悲了。

TIPS:何为“子”“母”?

  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生克制化规律是五行结构系统在正常情况下的自动调节机制。

  其中,相生即指五行之间互相滋生和促进的关系。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在相生关系中,任何一行都有“生我”、“我生”两方面的关系,《难经》把它比喻为“母”与“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以火为例,“生我”者木,木能生火,则木为火之母;“我生”者土,火能生土,则土为火之子。以此类推。 
  减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