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26-神农本草经读 >

第8节

026-神农本草经读-第8节

小说: 026-神农本草经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用则解肌而达表,炙香则运土而助脾。) 
陈修园曰∶浓朴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然气味浓而主降,降 
则温 
而专于散,苦而专于泄,故所主皆为实症。中风有便溺阻隔症,伤寒有下之微喘症,有发汗 
后腹胀满症、大便硬症,头痛有浊气上冲症,俱宜主以浓朴也。至于温能散寒,苦能泄热, 
能散能泄,则可以解气逆之惊悸。能散则气行,能泄则血行,故可以治气血痹及死肌也。三 
虫本湿气所化,浓朴能散而泄之,则三虫可去也。宽胀下气,经无明文,仲景因其气味苦温 
而取用之,得《本经》言外之旨也。 

卷之三中品
栀子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 鼻,白癞,赤癞,疮疡。 
陈修园曰∶栀子气寒,禀水气而入肾;味苦,得火味而入心。五内邪气,五脏受热邪之 
气也 
。胃中热气,胃经热烦懊 不眠也。心之华在面,赤则心火盛也。鼻属肺,酒 鼻,金受 
火克而色赤也。白癞为湿,赤癞为热,疮疡为心火。栀子下禀寒水之精,上结君火之实,能 
起水阴之气上滋,复导火热之气下行,故统主之。以上诸症,唯生用之,气味尚存,若炒黑 
则为死灰,无用之物矣。仲景栀子豉汤用之者,取其交媾水火、调和心肾之功;加香豉以 
引其吐,非栀子能涌吐也。俗本谓翻子生用则吐,炒黑则不吐,何其陋欤? 
按∶仲景云∶旧有微溏者,勿用。 

卷之三中品
枳实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痢,长肌肉,利五 
脏,益气。 
张隐庵曰∶枳壳气味苦寒,冬不落叶,禀少阴标本之气化。臭香形园,花白多刺,瓤肉 
黄白 
,又得阳明金土之气化。主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者,得阳明金气而制风,禀少阴水 
气而清热也。除寒热结者,禀少阴本热之气而除寒,标阴之气而除热也。止痢、长肌肉者, 
得阳明中土之气也。五脏发原于先天之少阴,生长于后天之阳明,故主利五脏。得少阴之阴 
故益气,得阳明之气故轻身。仲祖本论,有大承气汤,用炙浓朴、炙枳实;小承气汤,用生 
浓朴、生枳实;生熟之间,有意存焉,学人不可不参。 
按《本经》有枳实,无枳壳,唐《开宝》始分之。然枳壳即枳实之大者,性宣发而气散, 
不 
如枳实之完结,然既是一种,亦不必过分。 

卷之三中品
黄柏
内容:气味苦寒,无毒。主五脏肠胃中结热,黄胆,肠痔,止泄痢,女子漏下赤白,阴伤蚀疮。 
陈修园曰∶黄柏气寒,禀天冬寒之水气。味苦无毒,得地南方之火味;皮浓色黄,得太 
阴中 
土之化。五脏为阴,凡经言主五脏者,皆主阴之药也。治肠胃中热结者,寒能清热也。治黄 
疸、肠痔者,苦能胜湿也。止泄利者,湿热泄痢,唯苦寒能除之,而且能坚之也。 
女子胎漏下血,因血热妄行;赤白带下,及阴户伤蚀成疮,皆因 
湿热下注;黄柏寒能清热,苦可燥湿,所以主之。然皆正气未伤,热毒内盛,有余之病,可 
以暂用,否则不可姑试也。 
凡药之燥者,未有不热;而寒者,未有不湿;黄柏于清热之中,而兼燥湿之效。 

卷之三中品
山茱萸
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久服轻身。( 
去核)。 
陈修园曰∶山茱萸色紫赤而味酸平,禀厥阴、少阳木火之气化。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 
皆 
属于风木也;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皆属于相火也。心下巨阙穴,乃手阙阴心包之募,又 
心下为脾之 
分。曰邪气者,脾之邪实为肝木之邪也。足厥阴肝木,血少气亢则克脾土,并于阳则热,并 
于阴则寒也。又寒热往来,为少阳之病,山萸禀木火之气化,故咸主之。山萸味酸收敛,敛 
火归于下焦,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所以温中。山萸味酸入肝,肝主藏血,血能充肤 
热肉,所以逐周身寒湿之痹。三虫者,厥阴风木之化也;仲景乌梅丸之酸,能治蛔厥,即此 
物悟出。肝者,敢也,生气生血之脏也。孙真人生脉散中,有五味之酸,能治倦怠而轻身, 
亦从此物悟出。 
张隐庵曰∶仲祖八味丸,用山茱萸,后人去附、桂改为六味丸,以山茱萸为固精补肾水 
之药 
,此外并无他用,皆因安于苟简,不深讨故也。今详观《本经》,山茱萸之功能如此,学人 
能于《本经》之内会悟而广其用,庶无拘隘之弊。 

卷之三中品
吴茱萸
内容:气味辛、温,有小毒。主温中,下气,止痛,又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咳逆 
,寒热。(泡一次用) 
陈修园曰∶吴萸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辛有小毒,得金味而入肺。气温能祛寒,而大 
辛之 
味,又能俾肺令之独行而无所旁掣;故中寒可温,气逆可下,胸腹诸痛可止;皆肺令下行, 
坐镇而无余事。仲景取治阳明食谷欲呕症,及干呕吐涎沫症,从《本经》而会悟于言外之旨 
也。肺喜温而恶寒,一得吴萸之大温大辛,则水道通调而湿去。肝藏血,血寒则滞而成痹, 
一得吴萸之大辛大温,则血活而痹除。风邪伤人,则腠理闭,而为寒热咳逆诸症,吴萸大辛 
大温,开而逐之,则咳逆寒热诸证俱平矣。然犹有疑者,仲景用药悉遵《本经》,而“少阴 
病吐利,手足逆冷,烦燥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二十字,与《本经》不符。而不知少阴之 
脏,皆本阳明水谷以资生,而复交于中土。若阴阳之气不归中土,则上吐而不利;水火之气 
不归中土,则下燥而上烦;中土之气内绝,则四肢逆冷而过肘膝,法在不治。仲景取吴茱萸 
大辛大温之威烈,佐人参之冲和,以安中气,姜、枣之和胃,以行四末;专求阳明,是得绝 
处逢生之妙。张隐庵、叶天士之解俱浅。 

卷之三中品
杏仁
内容:气味甘、苦、温,冷利,有小毒。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 
豚。(汤泡去皮。双仁者,大毒勿用) 
陈修园曰∶杏仁气味甘苦,其实苦重于甘,其性带湿,其质冷利(冷利者,滋润之意也)。 
下气二字,亦足以尽其功。肺实而胀,则为咳逆上气。雷鸣喉痹者,火结于喉为痹痛,痰声 
之响如雷鸣也;杏仁下气,所以主之。气有余便是火,气下即火下,故乳汁可通,疮口可合 
也。心阳虚,则寒水之邪,自下上奔,犯于心位;杏仁有下气之功,伐寒水于下,即所以 
保心阳于上也。凡此皆治有余之症,若劳伤咳嗽之人,服之必死。时医谓产于叭哒者,味纯 
甘可用,而不知纯甘非杏仁之正味。既无苦降之功,徒存其湿以生痰,甘以壅气,阴受其害 
,至死不悟,惜哉! 

卷之三中品
乌梅
内容:气味酸、温、平、涩,无毒。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 
肌,去青黑痣,蚀恶肉。 
陈修园曰∶乌梅气平,禀金气而入肺;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酸无毒,得木味而入肝; 
味 
涩即酸之变味也。味胜于气,以味为主。梅得东方之味,花放于冬,成熟于夏,是禀冬令之 
水精,而得春生之气而上达也。主下气者,生气上达,则逆气自下矣。热烦满、心不安,《 
伤寒论》厥阴症,以气上撞心,心疼热等字概之,能下其气,而诸病皆愈矣。脾主四肢,木 
气克土,则肢体痛;肝主藏血,血不灌溉,则偏枯不仁,而为死肌;乌梅能和肝气,养肝血 
,所以主之。去青黑痣及蚀恶肉者,酸收之味,外治能消痣与肉也。 
张隐庵云∶后人不体经义,不穷物理,但以乌梅为酸敛收涩之药,而春生上达之性未之 
讲也。惜哉! 

卷之三中品
犀角
内容:气味苦、酸、咸、寒,无毒。主百毒蛊疰、邪鬼瘴气,解钩吻、鸩羽、蛇毒,除邪, 
不迷惑魇寐。久服轻身。 
陈修园曰∶犀角气寒,禀水之气也;味苦酸咸无毒,得木火水之味也。主百毒蛊疰、邪 
鬼瘴 
气者,以犀为灵异之兽,借其灵气以辟邪也。解钩吻、鸩羽、蛇毒者,以牛属土而犀居水, 
得水土之精,毒物投水土中而俱化也。不迷惑魇寐、轻身者,言水火既济之效也。今人取治 
血症,与经旨不合。 

卷之三中品
羚羊角
内容:气味咸、寒,无毒。主明目,益气,起阴,去恶血,注下。辟蛊毒,恶鬼不祥,常 
不魇寐。(俗称羚羊) 
【参】羚羊角气寒味咸无毒,入肾与膀胱二经。主明目者,咸寒以补水,水足则目明也。 
益 
气者,水能化气也。起阴者,阴器为宗筋而属于肝,肝为木,木得烈日而萎,得雨露而挺也 
。味咸则破血,故主去恶血。气寒则清热,故止注下也。蛊毒为湿热之毒也,咸寒可以除之 
。辟恶鬼不祥、常不魇寐梦者,夸其灵异通神之妙也。 

卷之四中品
鹿茸
内容:气味甘、温,无毒。主漏下恶血,寒热,惊痫,益气,强志,生齿不老。 
陈修园曰∶鹿为仙兽而多寿,其卧则口鼻对尾闾以通督脉;督脉为通身骨节之主,肾主 
骨, 
故又能补肾。肾得其补,则志强而齿固,以志藏于肾,齿为骨余也。督得其补,则大气升举 
,恶血不漏,以督脉为阳气之总督也。然角中皆血所贯,冲为血海,其大补冲脉可知也。凡 
惊痫之病,皆挟冲脉而作,阴气虚不能宁谧于内,则附阳而上升,故上热而下寒。阳气虚不 
能周卫于身,则随阴而下陷,故下热而上寒;鹿茸入冲脉,而大补其血,所以能治寒热惊痫 
也。至于长而为角,《别录》谓其主恶疮,逐恶气。以一点胚血,发泄已尽,只有拓毒消散 
之功也。 

卷之四中品
鳖甲
内容:气味酸、平,无毒。主心腹症瘕,坚积寒热,去痞疾、蚀肉、阴蚀、痔核恶肉。 
【述】鳖甲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咸无毒,得水味而入肾。心腹者,合心下大腹小腹, 
以 
及胁肋而言也。症瘕坚硬之积,致发寒热,为厥阴之肝气凝聚;鳖甲气平, 
可以制肝,味咸可以软坚,所以主之也。痞者,肝气滞也,咸平能制肝而软 
坚,故亦主之。蚀肉、阴蚀、痔核恶肉,一生于鼻,鼻者肺之窍也;一生于二便,二便者肾 
之窍也;入肺肾而软坚,所以消一切恶肉也。 

卷之四中品
白僵蚕
内容:气味咸、平、辛,无毒。主治小儿惊痫、夜啼,去三虫,灭黑 ,令人面色好,男 
子阴痒病。(凡禀金气色白之药,俱不宜炒。) 
【述】僵蚕气平为秋气,味辛为金味,味咸为水味,禀金水之精也。治惊痫者,金能平 
木也 
。治夜啼者,金属干而主天,天运旋转,昼开夜阖也。杀三虫者,虫为风木所化,金主肃杀 
也,灭黑 、令人面色好者,俾水气上滋也。治男子阴痒者,金能制风,咸能除痒也。 
徐灵胎曰,僵蚕感风而僵,凡风气之疾,皆能治之,盖借其气以相感也。 
或问∶因风以僵,何以反能治风?曰∶邪之中人也,有气而无形,穿经透络,愈久愈深。 
以 
气类相反之药投之,则拒而不入,必与之同类者,和入诸药,使为响导,则药力至于病所。 
而邪与药相从,药性渐发,或从毛孔出,或从二便出,不能复留矣。此即从治之法也。风寒 
暑湿,莫不皆然。此神而明之之道,不专恃正治奏功矣。 

卷之四中品
蚱蝉
内容:(古人用蝉,今人用蜕,气性亦相近。)气味寒、咸。主小儿惊痫、夜啼,癫病寒热。 
陈修园曰∶蚱蝉气寒禀水气,味咸得水味,而要其感凉风清露之气以生,得金气最全。 
其主 
小儿惊痫者,金能平木也。蚱蝉日出有声,日入无声,故止夜啼也。癫病寒热者,肝胆之风 
火也,蚱蝉具金水之气,金能制风,水能制火,所以主之。 
张隐庵曰∶蝉脱、僵蚕,皆禀金水之精,故《本经》主治,大体相同。但蝉饮而不食, 
溺而 
不粪;蚕食而不饮,粪而不溺,何以相同?经云∶“饮入于胃……,上归于肺……。”谷入 
于胃,乃传之肺。是饮食虽殊,皆由肺气之通调,则尿粪虽异,皆禀肺气以传化矣。 
石膏 气味辛、微寒,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 
除邪鬼,产乳,金疮。 
陈修园曰∶石膏气微寒,禀太阳寒水之气;味辛无毒,得阳明燥金之味。风为阳邪,在 
太阳 
则恶寒发热,然必审其无汗烦燥而喘者,可与麻桂并用;在阳明则发热而微恶寒,然必审其 
口干舌焦大渴而自汗者,可与知母同用。曰心下气逆,即《伤寒论》,气逆欲呕之互词;曰 
不 
能息,即《伤寒论》虚羸少气之互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