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26-神农本草经读 >

第6节

026-神农本草经读-第6节

小说: 026-神农本草经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胎。久服轻身延年。 
陈修园曰∶白胶即鹿角煎熬成胶,何以《本经》白胶列为上品、鹿茸列为中品乎?盖鹿 
茸温补过峻,不如白胶之甘平足贵也。功用略同,不必再释。其主妇人血闭、止痛安胎者, 
皆补冲脉血海之功也。轻身延年者,精足血满之效也。 

卷之二上品
牛黄
内容:气味苦、平。主惊痫寒热,热盛狂 ,除邪逐鬼。 

卷之二上品
麝香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辟恶气、杀鬼精物,去诸虫虫毒,温疟惊痫。久服除邪, 
不梦寤魇寐。 
【参】 麝食柏叶、香草及蛇虫,其香在脐,为诸香之冠。香者,天地之正气也,故能 
辟恶而杀毒。香能通达经络,故能逐心窍凝痰,而治惊痫;驱募原邪气,以治温疟。而魇寐 
之症,当熟寐之顷,心气闭塞而成。麝香之香气最盛,令闭者不闭,塞者不塞,则无此患矣 
。孕妇忌之。 

卷之二上品
石蜜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 ,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 
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 
陈修园曰∶石蜜气平,禀金气而入肺;味甘无毒,得土味而入脾。心腹者,自心下以及 
大小腹与胁肋而言也;邪气者,六淫之气自外来,七情之气自内起,非固有之气,即邪气也 
,其主之者甘平之用也。诸惊痫 者,厥阴风木之为病也;其主之者,养胃和中,所谓厥阴 
不治,取之阳明是也。脾为五脏之本,脾得补而安,则五脏俱安,而无不足之患矣。真气者 
,得于天而充于谷,味甘益脾,即所以益气而补中也。止痛者,味甘能缓诸急。解毒者,气 
平能胜诸邪也。诸花之精华,采取不遗,所以能除众病;诸花之气味,酝酿合一,所以能和 
百药也。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者,皆调和气血,补养精神之验也。 

卷之二上品
龟板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漏下赤白,破症瘕 疟,五痔阴蚀,湿痹四肢重弱,小儿 
囟不合。久服轻身不饥。 
陈修园曰∶龟甲诸家俱说大补真水,为滋阴第一神品,而自余视之,亦不尽然。大抵介 
虫属阴,皆能除热;生于水中,皆能利湿。其甲属金,皆能攻坚,此外亦无他长。《本经》 
云∶主治漏下赤白者,以湿热为病;热胜于湿则漏下赤色,湿胜于热则漏下白色,龟甲专除 
湿热故能治之。破症瘕者,其甲属金,金能攻坚也。 疟,老疟也,疟久不愈,湿热之邪痼 
结阴分,唯龟甲能入阴分而攻之也。火结大肠则生五痔,湿浊下注则患阴蚀,肺合大肠,肾 
主阴产,龟甲性寒以除其热,气平以消其湿也。脾主四肢,因湿成痹以致重弱,龟居水中, 
性能胜湿,甲属甲胄,质主坚强,故能健其四肢也。小儿囟骨不合,肾虚之病;龟甲主骨, 
故能合之也。久服轻身不饥者,言阴精充足之效也。 

卷之二上品
牡蛎
内容:气味咸、平、微寒,无毒。主伤寒寒热,温疟洒洒,惊恚怒气,除拘缓,鼠 , 
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杀邪鬼,延年。(按∶补阴则生捣用,若 过则成灰,不能补 
阴矣。方书注云∶ 用者皆取粉,外治之法。荒经者误收,遂相沿不改矣。) 
陈修园曰∶牡蛎气平者,金气也,入手太阴肺经;微寒者,寒水之气也,入膀胱经;味 
咸者,真水之味也,入足少阴肾经。此物得金水之性。凡病起于太阳,皆名曰伤寒;传入少 
阳之经,则为寒热往来;其主之者,借其得秋金之气,以平木火之游行也。温疟者,但热 
不寒之疟疾,为阳明经之热病;洒洒者,即阳明白虎证中背微寒恶寒之义,火欲发而不能径 
达也 
;主以牡蛎者,取其得金之气,以解炎暑之苛;白虎汤命名,亦同此意也。惊恚怒气,其主 
在心,其发在肝;牡蛎气平,得金之用以制木。味咸,得水之用以济火也。拘者筋急,缓者 
筋缓为肝之病。鼠 即瘰 之别名,为三焦胆经火郁之病,牡蛎之平以制风,寒以胜火,咸 
以坚,所以咸主之。止带下赤白与强骨节二句,其义互见于龟板注中,不赘。杀鬼邪者, 
补肺而申其清肃之威。能延年者,补肾而得其益精之效也。 

卷之二上品
桑螵蛸
内容:气味咸、平。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 
便水道。 
陈修园曰∶螵蛸,螳螂之子也。气平属金,味咸属水。螳螂于诸虫中,其性最刚;以其 
具金性,能使肺之治节申其权,故主疝瘕,女子血闭、通五淋、利水道也。又具水性,能使 
肾之作强得其用,故主阴痿、益精生子、腰痛也。其主伤中者,以其生于桑上,得桑气而能 
续伤也。今人专取其缩小便,虽曰能开而亦能阖,然要其本性,在此而不在彼。 

卷之三中品
干姜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 下痢。 
生者尤良。 
陈修园曰∶干姜气温,禀厥阴风木之气,若温而不烈,则得冲和之气而属土也;味辛, 
得阳明燥金之味,若辛而不偏,则金能生水而转润矣,故干姜为脏寒之要药也。胸中者,肺 
之分也,肺寒则金失下降之性,气壅于胸中而满也,满则气上,所以咳逆上气之症生焉,其 
主之者,辛散温行也。中者,土也,土虚则寒,而此能温之。止血者,以阳虚阴必走,得暖 
则血自归经也。出汗者,辛温能发散也。逐风湿痹者,治寒邪之留于筋骨也。治肠 下痢者 
,除寒邪之陷于肠胃也。以上诸治皆取其雄烈之用,如孟子所谓刚大浩然之气,塞于天地之 
间也。生则辛味浑全,故又申言曰∶生者尤良。即《金匮》治肺痿用甘草干姜汤自注炮用, 
以肺虚不能骤受过辛之味,炮之使辛味稍减,亦一时之权宜;非若后世炮黑、炮灰,全失姜 
之本性也。叶天士亦谓炮黑入肾,何其陋欤? 

卷之三中品
生姜
内容:气味辛、微温,无毒。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陈修园曰∶凡药气温属厥阴风木;大温为热,属少阴君火;微温禀春初之木气,则专入 
足少阳胆经也。味辛属阳明燥金,大辛属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微辛为土中之金则专入足 
阳明胃经也。仲景桂枝汤等,生姜与大枣同用者,取其辛以和肺卫,得枣之甘以养心营,合 
之能兼调营卫也。真武汤、茯苓桂枝汤用之者,以辛能利肺气,气行则水利汗止,肺为水之 
上源也。大小柴胡汤用之者,以其为少阳本经之药也。吴茱萸汤用之者,以其安阳明之气, 
阳明之气以下行为顺,而呕自止矣。少阴之气,上交于阳明中土,而利亦止矣。凡此之类, 
《本经》虽未明言,而仲景于气味中独悟其神妙也。久服去臭气通神明者,以臭气为浊阴之 
气,神明为阳气之灵,言其有扶阳抑阴之效也。今人只知其散邪发汗,而不知其有匡正止汗 
之功,每于真武汤,近效白术汤,辄疑生姜而妄去之,皆读书死于句下过也。又病家每遇方 
中有生姜,则曰素有血疾,或曰曾患眼赤及喉痹等症,不敢轻服。是亦自置死地也,又何怨 
哉? 

卷之三中品
葱白
内容:气味辛、平,无毒。作汤,治伤寒寒热,中风面目浮肿,能出汗。 
陈修园曰∶葱白辛平发汗。太阳为寒水之经,寒伤于表则发热恶寒,得葱白之发汗而解 
矣。风为阳邪,多伤于上;风胜则面目浮肿,得葱白之发汗而消矣;此犹人所易知也。至于 
仲景通脉四逆汤,面赤者加葱,非取其引阳气以归根乎?白通汤以之命名者,非取其叶下之 
白 
,领姜、附以入肾宫,急救自利无脉,命在顷刻乎?二方皆回阳之神剂,回阳先在固脱。仲 
师岂反用发汗之品?学人不参透此理,总属误人之庸医。 

卷之三中品
当归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咳逆上气,温疟,寒热洗洗在皮肤中,妇人漏中绝子,诸 
恶疮疡,金疮。煮汁饮之。 
(参各家说) 当归气温,禀木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其主咳逆上气者, 
心主血、肝存血,血枯则肝木挟心火而刑金;当归入肝养血,入心清火,所以主之也。肝为 
风,心为火,风火为阳,阳盛则为但热不寒之温疟;而肺受风火之邪,肺气怯不能为皮毛之 
主,故寒热洗洗在皮肤之中;当归能令肝血足而风定,心血足而火息,则皮肤中之寒热可除 
也。 
心火 
,血足则心火息矣。金疮无不失血,血长则金疮瘳矣。“煮汁饮之”四字,则言先圣大费苦 
心,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当归煮汁,滋中焦之汁,与地黄作汤同义。可 
知时传炒燥土炒,反涸其自然之汁,大失经旨。 

卷之三中品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金疮,妇人血闭无子 
陈修园曰∶芎 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风为阳邪,而伤于上 
,风气通肝,肝经与督脉会于颠顶而为病,芎 辛温而散邪,所以主之。血少不能热肤,故 
生寒而为痹;血少不能养筋,故筋结而为挛,筋纵而为缓,筋缩而为急;芎 辛温而活血, 
所以主之。治金疮者,以金疮从皮肤以伤肌肉。芎 禀阳明金气,能从肌肉而达皮肤也。妇 
人以血为主,血闭不通,则不生育;芎 辛温,通经而又能补血,所以治血闭无子也。 

卷之三中品
淫羊藿
内容:气味辛、寒,无毒。主阴痿绝伤,茎中痛,利小便,益气力,强志。(羊脂拌炒。) 
陈修园曰∶淫羊藿气寒,禀天冬水之气而入肾;味辛无毒,得地之金味而入肺;金水二 
脏之药,细味经文,俱以补水脏为主。阴者,宗筋也;宗筋属于肝木,木遇烈日而痿;一得 
气寒之羊藿,即如得甘露而挺矣。绝伤者,络脉绝而不续也。《金匮》有云∶络脉者,阴精 
阳气所往来也。羊藿气寒味辛,具水天之气环转营运而能续之也。茎主茎也,火郁于中则痛 
,热者清之以寒,郁者散之以辛,所以主茎中痛也。小便主于膀胱,必假三焦之气化而出, 
三焦之火盛则孤阳不化而为溺短。溺闭之证,一得羊藿之气寒味辛,金水相函,阴阳濡布, 
阳得阴而化,则小便利矣。肺主气,肾藏志。孟夫子云∶“夫志,气之帅也”。润肺之功归 
于补肾,其益气力强志之训,即可于孟夫子善养刚大之训悟之也。第此理难与时医道耳! 
叶天士云∶淫羊藿浸酒治偏风不遂,水涸腰痛。 

卷之三中品
荆芥
内容:气味辛、温,无毒。主寒热,鼠 瘰 ,生疮,破结聚气,下淤血,除湿疸。 
【参】 荆芥气温,禀木气而入肝胆。味辛无毒,得金味而入肺。气胜于味,以气为主 
,故所主皆少阳相火、厥阴风木之症。寒热往来,鼠 瘰 、生疮等症, 
乃少阳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发相火之郁,则病愈矣。饮食入胃,散 
精于肝,肝不散精,则气滞而为积聚;肝藏主血,血随气而营运;肝气一滞,则血亦滞而为 
淤,乃厥阴之为病也。荆芥辛温以达肝木之气,则病愈矣。其除湿疸者,以疸成于湿;荆芥 
温而兼辛,辛入肺而调水道,水道通则湿疸除矣。今人炒黑,则变为燥气而不能达,失其辛 
味而不能发,且谓为产后常用之品,昧甚! 

卷之三中品
麻黄
内容:气味苦、温,无毒。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 
寒热,破症坚积聚。(去节根。) 
陈修园曰∶麻黄气温,禀春气而入肝;味苦无毒,得火味而入心。心主汗,肝主疏泄, 
故为 
发汗上药。其所主皆系无汗之症。太阳证中风伤寒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而喘系宜麻黄以 
发汗。但热不寒,名曰温疟,热甚无汗、头痛,亦宜麻黄以发汗。咳逆上气,为手太阴之寒 
证;发热恶寒,为足太阳之表证;亦宜麻黄以发汗。即症坚积聚为内病,亦系阴寒之气,凝 
聚于阴分之中,日积月累而渐成;得麻黄之发汗,从阴出阳,则症坚积聚自散。凡此皆发汗 
之功也。 
根节古云止汗,是引止汗之药,以达于表而速效,非麻黄根节自能止汗,旧解多误。 

卷之三中品
葛根
内容:气味甘、辛、平,无毒。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 

卷之三中品
葛谷
内容:气味甘、平,无毒。主下痢十岁以上。 
叶天士曰∶葛根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甘辛无毒,得地金土之味, 
入足 
阳明燥金胃。其主消渴者,辛甘以升腾胃气,气上则津液生也。其主身大热者,气平为秋气 
,秋气能解大热也。脾有湿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