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02徐海东 >

第82节

02徐海东-第82节

小说: 02徐海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月5日,大雨滂沱,十五军团最后一批部队到达黄河渡口。由于河水猛涨,渡河速度很慢。徐海东心急如焚,赶忙驱马去渡口察看,快到渡口时,前进队伍中突然有一个战士闪了出来,飞驰的战马眼看就要冲到战士身上,徐海东急忙死死勒紧缰绳,战士安然无恙,但由于惯性,徐海东却从马背上冲了下来,一头撞到地面一块石头上,血流如注,两颗门牙也被撞落。战士们忙用担架抬起自己的军团长,在漫天大雨中匆匆渡过了黄河。这一次重伤,徐海东整整昏睡了三天三夜。   
  5日夜晚,东征红军全部回师河西。历时75天的东征战役,击溃阎蒋军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歼敌17万多人,为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5月14日,东征红军在延川县大相寺村召开战役总结大会。毛泽东在讲话中满怀喜悦地说:我们的东征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在政治、军事和扩军筹款等方面都基本达到了既定目的。毛泽东讲到最后,侧身看了看爱将徐海东依然十分憔悴的面容,关切而又诙谐地说:这次,海东同志损失不小,他把两颗门牙丢在了山西,再也找不回来喽!全场干部一听,禁不住哄堂大笑。   
  徐海东积劳成疾,重病缠身,毛泽东说: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说:呼吸不停,就要工作!   
  1937年,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徐海东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他率部先后参加了平型关战斗和町店战斗。由于长期征战,积劳成疾,于1938年7月奉命回延安,一边治疗一边入中央马列主义学院学习。   
  1939年,全国战局日趋紧张,八路军、新四军不仅要同日寇进行殊死的战斗,还要不断反击国民党日益嚣张的反共气馅,前方干部非常缺乏。听到这个消息,徐海东再也坐不住了,多次要求到前线去。   
  8月1日,徐海东出席延安各界人士追悼平江惨案死难烈士大会。会后,他径直来到刚刚作完演讲的毛泽东身旁,请求说:“主席,让我回前线去吧。”   
  毛泽东关切地问:“身体好了吗!”   
  “好多了。我这个人一听打仗就有了精神,再一上阵冲锋就什么都好了!”徐海东微笑着答。   
  “噢?打仗也能治病,这是你徐老虎的发明吧?”毛泽东看着徐海东那恳切神态,接着说道:“好吧,看来我又得放‘虎’出山了。你就准备一下,中央决定你同少奇同志一起到华中去。”   
  徐海东回到住处,告诉妻子周东屏这个消息。   
  “你身体还没好利索,到前方去能坚持吗?”妻子有点担心。徐海东在十几年的征战中,先后负伤9次,一次子弹从左眼底下穿过,从后颈飞出,差一点要了他的命。尤其那积劳成疾的肺病,多次咯血,常咳不休。   
  徐海东望着妻子温和地说:“不用担心。我这个人的脾气你是知道的,离开了战场和战士,倒会憋出病来,一上了前线,就什么病都没了。”   
  9月15日,徐海东同刘少奇,还有40多名干部,告别了延安,乘汽车经西安转道向华中奔去。一路上,徐海东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少将旅长的身份,以军事检查团的名义,应付着国民党盘查。刘少奇则打扮成徐海东的“秘书”随行。经过将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11月初,他们一行到达了皖东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徐海东被任命为副总指挥兼四支队司令员。   
  新四军四支队是由原高敬亭领导的红军二十八军改编的,长期在大别山区坚持斗争。长征前,徐海东曾在这支部队工作过一段时间,情况比较熟悉。   
  徐海东从切身经历深知,一支好的队伍是打出来的,枪炮底下才出干部出人才,才能把官兵的斗志振奋起来。于是他总想寻个机会,带领四支队打上一个漂亮仗,给指战员们鼓鼓劲。   
  12月18日,机会来了。侦察人员报告:蚌埠到南京铁路沿线的日伪军,抽调2000多人,前进到沙河集、全椒等地,准备对新四军进行扫荡。徐海东立即同其他同志精心谋划,决定先诱敌深入,把敌人牵到周家岗一带,再打伏击。   
  21日战斗打响,24小时内经过两次激战,我军以极小代价,打垮日伪军一个营,活捉日军一个分队长,击毙一名指挥官,共毙俘敌160多人,粉碎了敌人向皖东的第一次扫荡。   
  1940年1月28日,徐海东在一所学校的教室里,作这次反扫荡的报告:“周家岗伏击战只是头一次战斗,我们要党中央、毛主席领导下,继续胜利地打下去!要一分钟不停地向东打,向东……”讲着讲着,徐海东感觉胃里有东西向上翻,突然,一口鲜血从口中喷了出来,接着便是大口大口吐血。他再也支持不住,昏倒桌旁。   
  医生诊断:劳累过度,肺病复发,十分危险,必须抓紧治疗和休息。刘少奇、张云逸等马上赶来看望徐海东,叮嘱他一定要服从医生的安排。还根据当时部队住无定所,天天行军打仗的情况,关照要做一副大一点的担架,让徐海东躺在担架上休养和治疗。   
  开始,徐海东还不以为然,认为会像过去一样,好好睡上一觉,躺上几天,就可以冲锋打仗了。但几天过后,他觉得这次不同往常,怎么也爬不起来,动不动就吐血。   
  医生担心了,警卫员担心了,连从来认为自己“命大”的徐海东这时也暗暗吃惊,自言自语地说:“难道这次要去见马克思了?”   
  一天,两天,一个月,半年,一年……徐海东顽强地与死神搏斗。他躺在担架上还坚持指挥行军打仗。   
  徐海东病重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延安。毛泽东非常不安,亲自起草一份200多字的电报,深情地安慰徐海东。1941年5月,带着党中央和毛泽东无限关怀的电文送到了徐海东手中。电文最后八个字是:“静心养病,天塌不管”。徐海东顿时泪流满面,感慨万千。他想起在延安养病时,毛泽东就几次去看望他,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亲手特批50块钱,给他增加饮食营养。徐海东哽咽着对妻子说:“有党中央毛主席领导,天,决不会塌下来!我一定要坚持活下去,只要呼吸不停,就要为党工作!我还要争取看到抗战胜利,看到新中国的建立呢!”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时,徐海东已经在担架上、病床上度过了整整五个春秋。他听到这个激动人心的消息,竟然高兴地大呼大叫:“啊!我这个老病号,终于熬垮了小日本!看来,我还能熬到革命的胜利呢!”   
  光阴荏苒,瞬间到了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这年9月,在华中战场上战斗了八个年头的徐海东,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奉命离开战场,被秘密从海路送往大连养病。不觉又过了二年,中国革命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新中国成立带来的无比喜悦,医疗条件的改善,使徐海东的病情日渐好转。中央的领导同志经常来大连看望他。日理万机的毛泽东,1950年8月20日亲笔写信给徐海东说:“病有起色,甚慰。我们大家都系念你,希望你安心静养,以注痊愈。”徐海东见信高兴地说:“我病好了之后,一定要白天黑夜地拼命为党做事,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从此,他只要有可能,就坚持看书学习,还经常给党中央和毛泽东写信,对国家和军队建设不断反映自己的意见。   
  斗转星移,又是20年过去。中华大地上正在滚动着灾难性的“革命风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断派人对沉疴中的徐海东大将进行搜查逼供,还经常用停医停药干扰破坏对他的治疗。1969年10月,强行将他“下放”到郑州,完全剥夺对他的医疗。1970年3月25日,徐海东含冤离开人世。   
  这个不幸的消息传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深感悲痛,毛泽东那几句感人肺腑的话更使国人永志难忘:   
  “徐海东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群众的领袖”。“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最好的共产党员”。      
周恩来和大将徐海东的真挚情谊 剑钧 
  窑工出身的徐海东大将,一生战功显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予他很高评价。毛泽东曾称赞他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红军的领袖”、“对中国革命有过大功的人”。周恩来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都非常关心和爱护徐海东,徐海东也十分尊敬周恩来。他们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并为后人颂扬。   
  在陕北苏区,周恩来极力支持徐海东解决红二十五军所谓“反革命嫌疑犯”的问题。“西安事变”爆发后,周恩来命令徐海东:“红十五军团要迅速开到商州一带”,援助东北军和西北军。临走时,他脱下自己的大衣送给徐海东。   
  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到达陕北苏区,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进行了整编,合编为红十五军团。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刘志丹为副军团长兼参谋长。   
  10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   
  11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徐海东等发起直罗镇战役,歼敌1个师2个团,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   
  直罗镇战役以后,敌人暂时停止了对陕北的进攻。苏区的革命形势一天天好转。“左”倾错误路线在陕北苏区造成的肃反扩大化问题被提上议事日程,并逐步得到妥善解决。但是,红二十五军在鄂豫皖苏区时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尚悬而未决,还有300多位同志被冠以“反革命嫌疑犯”的罪名关押囚禁。这个问题一直是徐海东的一块心病。于是,他决定把这一情况向中央汇报,以期彻底解决问题。   
  一天,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结束后,徐海东鼓起勇气向毛泽东报告说:“主席,我的部队现在还有300多名‘反革命嫌疑犯’,他们的问题应该解决了。”接着,徐海东将鄂豫皖苏区肃反的情况作了详细汇报。正说着,周恩来走了进来,毛泽东请周恩来一起听听。   
  徐海东说完后,毛泽东用征求意见的口吻问道:“海东,你看那些人象反革命吗?”   
  徐海东回答说:“我看不象!”   
  “不象就应该解决嘛!”周恩来坚定地说。他那双浓眉下的眼睛,闪着激动的目光,连声重复着一句话:“没有统统杀掉就好啊,没有统统杀掉就好啊!”   
  毛泽东沉思片刻,手一挥,坚定地说:“应该统统释放!”   
  周恩来也说:“是的,应该马上释放!”   
  徐海东说:“他们有的是被供出来的,有的是说了不满意的怪话给抓起来的。到底是什么问题,我也说不清楚。说有的人是历史问题,可又找不到证明人。”   
  毛泽东说:“我看不需要找什么证明了。他们长征都走过来了,这是最好的历史证明!哪有这样的反革命?党员、团员要一律恢复他们的组织生活,干部要分配工作。海东,你要亲自去办这件事。”   
  周恩来关切地说:“要好好安慰同志们。”   
  接受命令后,徐海东立即赶回军团部,传达毛泽东、周恩来的决定。   
  很快,300多个“反革命嫌疑犯”集合在军团部门外的空地上。面对站着的这300多名干部、战士,徐海东含着热泪,用哽咽的声音讲道:“同志们!……我是奉毛主席的命令来向大家宣布:你们的事情都了结啦,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一律恢复组织生活:战士回到连队去,干部等着分配工作……”   
  顿时,队伍中发出了一片欢呼声。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作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英明决策,并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到西安进行谈判。   
  张学良、杨虎城一见到周恩来,就提出要红军主力开到西安附近,以抵抗国民党亲日派对西安的武装进攻,并指名要徐涨东领兵前往。他们和红二十五军多次交过战,深知徐海东领导的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周恩来一口答应了张学良、杨虎城提出的要求。   
  12月中旬,徐海东奉命率红十五军团日夜兼程赶往西安。部队行进到西安附近,徐海东正准备上床休息,突然,侦察员跑来报告:“周副主席来了!还有国民党的大官,护兵一大串呢!听说其中有个将军叫杨虎城。”   
  徐海东一听,忙起身出门。刚走到门口,只见周恩来身穿一件深绿色呢大衣,头戴礼帽,陪着一个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