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02徐海东 >

第60节

02徐海东-第60节

小说: 02徐海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张国焘叛逃,投到了蒋介石的怀抱。全国解放后,他侨居加拿大,了却残生。他对这次和徐海东的见面,印象极深,在他的回忆录《我的回忆》中多次以激动的笔调提及此事:   
  徐海东的历斗经历,是一篇标准的红军军人的壮烈史诗……   
  徐海东对于毛泽东等一到陕北,便能纠正戴季英、聂鸿钧的错误(毛泽东到达陕北后,在徐海东的建议下,平反了红二十五军中肃反扩大化被冤枉的三百多名同志。)表示敬佩……   
  他特别重视党内团结,认为团结是生路,分岐是死路……   
  徐海东这个朴实军人所说的这些话,显然是真情的流露,不仅可以信任,而且令人感动……(引自张国焘著《我的回忆》。)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标志着震撼世界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英勇的红军将士以无比顽强的革命毅力和无坚不摧的战斗意志,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举民震惊的奇迹。   
  10月20日,蒋介石不顾中共一再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主张,亲临西安督战。集中西北的胡宗南第一军、王均第三军、毛炳文第三十七军、王以哲第六十七军及何柱国骑兵军共五个军的兵力,分四路向陕甘宁边区革命根据地扑来,妄图趁红二、四方面军立足未稳,一举歼灭之。一时,黄沙四起,天昏地暗,陇东高原的长沟短盆里,到处布满了国民党的重兵要塞,陕甘宁边区面临着严惩的威胁。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徐海东等红军指挥员采取的作战方针是:逐次转移,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给蒋介石嫡系第一击,以利于争取其参加抗日;对不愿继续打内战而有抗日要求的第六十七军和骑兵军则积极进行统战争取工作。   
  恃强骄纵的胡宗南第一军,孤军冒进。11月20日,胡宗南命令右路第七十八师进驻山城堡。瓦想夺头彩的胡宗南,没想到已大祸临头。   
  中央军委指示红军主力“应即在豫旺县城以东向山城堡迅速靠近,集结兵力,准备一仗。”在前敌总指挥彭德怀指挥下,于17日就做了战斗部署:以红一、红十五军团和红四、红三十一军在山城堡之东、南、北地区隐蔽,待机出击;红二方面军、红二十八军分别箝制可能来援的东北军和胡宗南右路第一旅。   
  被誉为文武兼资的儒将丁德隆,率领国民党第七十八师占据山城堡后,在山顶上修满了防御工事,靠山一带的窑洞已作为堡垒使用。山南是一条沟,形成天然屏障。阵地上摆着对空联络的布板,两架黄色的双翅飞机不时地擦着山头低飞。官兵们在山头和城头上走来走去,一副旁若无人的骄横气势。   
  21日深夜。徐海东手捧中央军委《关于粉碎蒋介石进攻的决战动员令》,绕室沉思,脚步轻稳而有力。动员令字字千钧,句句振奋:“当前的一个战争,关系于苏维埃、关系于中国,都是非常之大的,而敌人的弱点我们的优点又都是很多的。我们一定要不怕疲劳,要勇敢冲锋,多捉俘虏、多缴枪炮,粉碎这一进攻,开展新的局面,以作三个方面军会合于西北苏区的第一个赠献给胜利的全苏区的人民的礼物!”(见王孝柏、刘元生著《左权传》,第193页。)全军团指战员听到《动员令》后,那激动人心的场面,又浮现在徐海东眼前。他暗暗地攥紧拳头说:“一定要打出红二十五军的精神!”   
  进攻的时间一到。徐海东指挥红十五军团向攻击目标推进。   
  夜色浓重、繁星闪闪。战士们全凭自己的感觉和夜间行动的经验向前摸索。这些长期打游击战和夜战的战士们,开始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手榴弹、信号弹在地面和天空中爆炸发出的火光,为进攻的战士们提供攻击目标。   
  敌人凭借防御工事和需墙、围寨负隅顽抗。经过一昼夜的激烈战斗,敌除一个团逃脱外,第七十八师主力全部被消灭,丁德隆落荒而逃,共歼敌一万五千余人,取得了重大胜利。与此同时,向盐池方向进攻之敌也被红二十八军击溃。   
  山城堡一仗,打出了红军的威风,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仗,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一次历史性的胜利。这次战役对巩固和扩大陕甘革命根据地,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   
  1936年12月4日。西安。   
  蒋介石率领陈诚、卫立煌、蒋鼎文、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气冲冲地抵达西安,大有兴师问罪之势。   
  “汉卿啊!我们此行,是来等候你的灭匪喜讯,为你庆功的!”蒋介石对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与红军的默契关系早有耳闻,想试探一下张学良的虚实。   
  “一定不会辜负总司令的厚望!不过……”张学良心想,既然你来,首先稳住你,再力谏停战抗日,想把话题转到全国的抗日高潮中来,所以故意没有把话说完。   
  “不过什么?讲下去!”蒋介石的语气稍有些缓和。   
  “国内抗日的情绪一致高涨起来,‘七君子’(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政府在上海逮捕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袖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成为轰动一时的“七君子”之狱。)最好放了,以平舆论……”   
  “什么‘七君子’,是七小人!”蒋介石噌地站了起来,灰布长衫,衬得他的身体更加修长,他背着手走到窗前,气愤地说:   
  “你张口抗日,闭口抗日,当你被狗咬得遍体鳞伤时,你还有跳舞的兴趣?!‘攘外必先安内’是党国的总方针,就因你个人私情,一时冲动就给改了?!日本进占东北,是国仇,是党国的大事,不能以你一孔之见定了乾坤!”说句心里话,蒋介石虽对张学良“剿匪”不力表示不满,但还没有完全放弃他俩的私交,所以在单独秘密谈话时,经常信口开河,比较随便。但他也深知张学良的为人,自己认准的事,不达目的不罢休。蒋介石想,必须敲敲他的警钟,以便悬崖勒马。于是他说:“陈李(1936年秋,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两广事变,要求抗日反蒋。反被蒋介石用威逼利诱,分化收买的手段予以平息。)怎么样?不也同样瓦解归服吗!”   
  “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我是为东北三千万同胞着想,我是为党国着想,为中华民族着想,除此之外,别无私图。你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张学良也不示弱,话语尖刻。   
  蒋介石反而平静了,自知刚才有些过分,于是便满脸堆笑地说:“坐下谈!坐下谈!”   
  张学良的气愤,却还没消。他说:“中国共产党早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我认为,这是正义之举,你俩怎么就听不进去?再打下去,只能损兵折将!”   
  张学良坚决抗日的主张是一贯的。早在1936年4月9日晚,周恩来和张学良在延安一座教学中秘密会见,双方一致同意停止内战、共同抗日。杨虎城也和一些共产党员有着亲密友谊。1936年上半年,红军和东北军、第十七路军之间,实际上已停止敌对行动。   
  蒋介石用手搔了搔光头,心想,一时也难以说服他不如缓缓再说,便开玩笑说:“锭儿风尘仆仆,远道而来,你就用这些为我接风?!”   
  张学良也深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反共起家的蒋介石,让他马上与自己的敌人握手言欢,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于是,爽朗地说:“好吧!我今天尽地主之谊,摆酒宴,为产叫统和各路将军接风洗尘!”   
  两人说说笑笑,步入餐厅。   
  张学良、杨虎城边疆几天向蒋介石反复进谏,却遭到蒋介石的严词训斥。12月7日下午,张学良到蒋介石所住的临潼华清池去,再次向他痛陈利害两人争论两三个小时,张学良讲得声泪俱下。最后,蒋介石把桌子一拍,厉声说:“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立即出兵剿共;二、调往闽赣,还是剿共。你现在就是拿着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变!”   
  张学良、杨虎城希望蒋介石改正错误的良好愿望,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他们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作出沉重的抉择:逮捕蒋介石!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在华清池后山的岩石洞里,将身穿睡衣,遍身污泥、像丧家犬一样的蒋介石逮捕了。张学良、杨虎城向全国发出通电,说明发动“兵谏”的原因,并提出八项主张:   
  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积压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之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五、开放民众爱国运动。六、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七、确实遵行总理遗嘱。八、立即召开救国会议。(见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共党史出版社,第136页。)   
  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吹落所有绿叶,大地上一片苍凉。凛冽的寒流,席卷着中国的西北高原,肃杀的气氛笼罩着这片黄土地,空旷的原野像一张沮丧的脸。   
  此时,中国社会的各种急剧激化的矛盾在西北达到白热华的程度,一触即发。西安成了全部矛盾的焦点:这里,集中着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对立;国共两党及两个政府的对立:国民党中央政府与地方实力派的矛盾对立;国民党内部抗日派和亲日派的矛盾对立;人民大众奋起抗日救国同蒋介石之流对日妥协退让、积极剿共的矛盾对立;……中国向何处去的抉择,取决于西安事态的演进。   
  中国共产党晓以民族大义,为了把日本帝国主义早日赶出中国,积极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时调整各种政策,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总方针,实现由“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的决定性转变,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中国人民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具有坚定的抗日诚意!   
  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张学良、杨虎城的陪同下,同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及宋子文进行了两天商谈,宋美龄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战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中共代表周恩来在宋氏兄弟妹陪同下去见蒋介石。此时的蒋介石像泄了气的皮球,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中国共产党不是乘蒋之危,落井下石,而是力主和平解决,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己的主张,再次用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正是在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客观形势逐渐成熟的时候。毛泽东在当时就说:“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西安事变,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因为一定要有一种力量来逼着他来转变。”“十年的内战,什么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中国共产党在《给中国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提出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也得到国民党内部抗日派的赞同,中国共产党还先后派周恩来、叶剑英、林伯渠等,主动同国民党高级领导人会谈,实现了停止内战。“卢沟桥事变”和“八·一三事变”的发生,也加速了跌宕起伏的合作进程向顺利的方面转化。   
  后来在中国共产党催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1937年9月22日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实际上承认中国共产党合法地位的谈话。中共的《宣言》和蒋介石的谈话,宣告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和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6年12月21日。西安杨虎城官邸。   
  周恩来、张学良、杨虎城三个人的笑声从屋内传出,似乎西安的大街上都可以听见。   
  周恩来说:“东北军,有名的‘东北虎’,捷克装备,厉害得很呀!西北军个个骁勇善战,也是家喻户晓的,红军嘛……”周恩来是外交专家,在曾经在红军手下打过败仗的“敌人”面前,把红军的优势留给对方去回味,自己不说出口,“我们三家联手,一百个刘峙也不是对手哟!”   
  “谢谢中共方面的宽宏,”张学良低头看着手中的茶杯,抬起头说,“贵方若能派‘徐老虎’,噢!不,徐海东将军所部前来驻防,我感到万分荣幸!”   
  张学良用期盼的眼光看着周恩来,想得到满意的回答。   
  “如果派徐海东前来,那我的警备旅就归他指挥!”杨虎城许诺式的补充道。   
  周恩来望着这两张诚实、可信的脸,微笑着说:“那你们可要发给他军饷喽!‘老虎’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