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02徐海东 >

第29节

02徐海东-第29节

小说: 02徐海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团、伤病员、群众、三团、五团……   
  在浓重夜色的掩护下,部队屏息静气,安全地钻出了国民党数万敌人的乌黑圈,朝皖西北根据地急行军。   
  当敌人清醒地得知红军企图,派出三个团的兵力转头猛追时,红二十七军早已消失在大别山的重山峻岭之中了。   
  11月6日晨。霍山磨子潭。   
  大雾弥漫整个山涧,淠河西岩的磨子潭镇隐蔽起她往日的倩影。   
  红二十七军偷过夹口后,经过店前河、河图铺、衙前镇、官庄、毛坦丁、霍山,历经艰险,辗转奋战,经过数次战斗,来到霍山磨子潭的淠河对面。   
  红军再次被压在河川峡谷里,情况异常危急。   
  敌梁冠英第三十二师九十四旅已经占据河西岸的大小山头,牢牢地控制着黑虎尖制高点。迎面堵住红二十七军的去路。梁冠英狠狠地说:“上次让你侥幸从我眼皮底下溜走!这次,非叫你徐海东葬身磨子潭。”   
  上官云相的第四十七师也跟踪而至,死死地扎在红军来路上的两侧山头,切断了红二十七军的退路。上官云相也是愤愤不平:“这次,你徐海东,插翅难飞!”   
  “突围!强渡淠河,向西进入皖西北苏区!”徐海东脖子上挂着绷带,左手揣在胸前,右后一挥,果断地说。   
  军长刘士奇对徐海东的军事才能,已领教多次了,他相信徐海东的判断和智谋,每次身处险境,都是按徐海东的策略方法去办,才绝处逢生。他同甘共苦样相信徐海东的勇敢和迅猛,再艰难的险关、再严密的封锁、再强大的敌兵,没有徐海东攻不破的。刘士奇赞赏地说:“突围,代价可能很大,但总比坐以待毙强!”   
  “突围!”   
  “突围!”   
  郭述申、王建南等周围的人都赞同地说。   
  徐海东率领第一团官兵,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强渡淠河。   
  淠河上游不深,但较宽,给红军渡河造成很大的困难。敌人的迫击炮、机枪、步枪呼啸着,子弹像雨点般射向宽宽的河面,溅起一簇簇水柱。第一排红军战士倒在河里,随水而下。第二排、第三排……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冲向西岸。   
  徐海东时而卧倒、匍匐前进,时而奔跑如飞,冲在最前面。红军用刺刀和手榴弹杀出一条血路。由于敌人火力凶猛,刚打开的突破口,很快又被封锁,徐海东带领突击队再次攻击。   
  与此同时,由第三团团长程启波率领突击队,从容不迫敌侧翼设防薄弱的几丈高的陡壁攀登上去,突然杀向敌人。敌人猝不及防,顿时乱作一团。   
  冲锋号高亢嘹亮,红军将士喊杀阵阵。   
  刘士奇、郭述申等军首长率领后继部队及地方干部、群众和伤病员乘势突出包围。   
  此战,毙伤敌人数百名,但红军亦伤亡惨重,军政治委员郭述申、第七十九师政治委员王建南及第一团政治委员杜本莲均负伤,许多随行参战的群众牺牲。磨子潭突围,再次证实了红二十七军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牺牲精神,再次显示了红二十七军是一支经得起战斗考验的打不散、拖不垮的光荣部队。   
  从此,基本摆脱了敌重兵的围追堵截。   
  11月11日。立煌萧家畈。   
  磨子潭突围以后,连续几天没碰着敌人。红二十七军急行军,来到皖西北立煌县萧家畈镇。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将驻这里的敌三十二师的一个旅击溃。此时,红二十七军已来到苏区边缘了,红军指战员们像回到了家,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连续一个多月的行军,战士们的草鞋不知穿破了几双,脚溃烂着,流出的血水把草鞋染得通红。双眼困倦,还是山坡;不管是墙根,还是池塘边。倒下就睡着了。司务长叫着开饭,喊哑了嗓子没人起来,人人只想睡觉。   
  作为师长的徐海东比普通士兵休息时间更少,在整个别行军中,他打在最前面,撤在最后面。现在,“老虎”也要打下盹了。   
  徐海东感到胸口阵阵作痛,一句话也不想说,正开着会,就迷迷糊糊睡着了。郭述申叫人把他架上床,他这才睁睁眼睛,喃喃地说:   
  “我 ……我睡一会儿!……敌人来了叫我!” “吃点东西再睡吧,我去搞点吃的来!”警卫员小李说。   
  “不吃了!敌人来了叫我!”徐海东哼哼着。   
  小李弄碗稀饭回来时,徐海东像个醉汉,已经睡熟,推也好、叫也好,就是不醒。他已二十三个日夜不曾解衣上床睡觉了,警卫员帮他解开衣扣,盖好被子,守在旁边,伴随着他那如雷的鼾声……   
  徐海东终于醒了。他慢慢睁开眼睛,看看自己那只走时很准的怀表,已是五点多。他记得是早晨七时倒下的,这就是说已经睡了十个小时了。   
  “快开饭了吗?”徐海东睡眼惺忪地说,“这一觉就是一天!真耽误事!敌人来过没有?”   
  “什么一天!都三天两夜啦!”小李笑着说,“敌人来了,把你俘虏了,硬是叫刘军长他们又给抬回来了。”   
  “胡说!真要是那么长时间,我早睡死了。”徐海东再看那只怀表,它早已停了,向小李点头微笑,以示歉意。   
  “师长啊!同志们都怕你醒不来呢!”警卫员小李高兴而又神密地说,“你睡了三天两夜,连个身都没翻啊!”   
  徐海东半信半疑听有的小鬼说:“到底睡醒了!”   
  徐海东刚一起身,一股东西从胸中泛上来,一低头吐出一大口鲜血。   
  “师长吐血啦!”吓得小李战战兢兢地喊。   
  “你大惊小怪什么?!”徐海东怕更多的人知道,说,“打仗天天流血,吐几口血怕什么!快找把土把它盖了!记住,可不许出去再说啦!”   
  警卫员小李挂着眼泪走了。   
  徐海东说完又倒在床上睡了。   
  他,一个铁一样的硬汉子,一只不知道疲惫的“老虎”,在晕一段一般人不堪忍受的东路游击战中,确实累垮了!……   
  1932年11月18日。皖东北大埠口。   
  苏区的山,还是那样逶迤连绵、巍峨挺拔;   
  苏区的水,还是那样清澈见底、汩汩不息;   
  苏区的人,还是那样纯朴刚毅、爱憎分明。   
  大埠口是皖西北革命根据地腹地的一个村庄。敌人第四次围攻时,也曾血洗全村,到处是碎罐残垣,一片烧焦的废墟。现历,一排排新建的草房和干净的院落,代替了往日的破败。石壁上“打倒蒋介石!”“打倒土豪劣绅!”的大字仍清晰可见。   
  清晨,红二十七军顶着红日,踏着晨露,在一里多长欢迎队伍的簇拥下,回到了“故乡”——大埠口,与“家乡”的人民团聚,与在此打游击的红七十五师二二四团会合。一张张欢乐、和善的面孔、一束束鲜艳怒放的鲜花、一双双激动敬佩的眼光,给饱经磨难的红二十七军指战员以莫大的鼓舞、激励和安慰!   
  傍晚,中共鄂皖工委召开扩大会议。   
  麻油灯燃烧着,明亮的光线照在每一位与会者的脸上。个个载着崭新的八角帽、穿着灰色军装,精神抖擞,与早晨进村时,衣衫褴褛的形象,简直判若两人。他们神情高昂,谈笑风生。   
  “看呀!我们的郭书记,刮掉胡子,想做新郎官哩!”徐海东又恢复了爱说爱逗的习惯。   
  郭述申吸了口旱烟,用烟袋锅点划着徐海东脸上的酒窝说:“大家看呀!徐海东没洗脸,酒窝里也趴着个小虫呢!”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活跃的气氛,充满了快乐!   
  “暂停!暂停!”刘士奇打着手势说,“我们开会啦!”   
  “我们经过近两千里的游击战,箝制敌人五个师的兵力,经历大小战斗数十盗窃案,歼灭敌人近四千人,减轻了根据地的压力,保存了数千人的武装力量,并使部队受到了锻炼和考验。我们在转战过程中,宣传和发动群众,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群众的斗争信心。现在我们又胜利地回到皖西北苏区。”刘士奇感慨地说,“现在讨论下一步工作的部署。”   
  经过讨论,会议作出三项决议:   
  第一,红二十七军八十一师二团,由副军长吴保才、政治部主任江求顺率领,留下来,恢复和坚持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第二,红二十七军七十九师第一、三团及原驻部队第七十五师二二四团,由中共鄂皖工委和军长刘士奇、政治委员郭述申率领,开赴鄂东北找中共鄂豫皖省委汇报工作,并与各主力团会合。   
  第三,随军千里游击的皖西北地区的干部、群众进行分散,各积压回到各自的岗位坚持斗争。伤病员也分散到本地群众和红军医院里。   
  11月24日,红二十七军胜利到达黄安七里坪附近,与省委及红军三个主力团会合,省委根据斗争形势需要决定:撤销红二十七军番号,恢复七十九师、二十七师建制;撤销中共鄂皖工委和中共豫东南道委,恢复中共鄂东北道委和中共皖西北道委。      
郭家河将军泪 兵败七里坪 
  1932年下半年,鄂豫皖边区遭到灭顶之灾。红四方面军主力仓促转移后,国民党对鄂豫皖苏区实行杀光一切壮丁、烧光一切房屋、抢光一切粮食的“三光”政策。   
  1932年11月,国民党豫鄂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制定《匪区封锁条例》,规定对下列物资实行严格封锁:   
  (一)食物类:谷、米、麦、盐、包谷、豆、甘薯、家畜等。   
  (二)军用原料类:铜、铁、白铅、硝磺、煤炭、汽油、棉花、电料等。   
  (三)卫生材料类:诊疗所需之中西药品等。   
  敌人还在其统治区设立“民众日用品公卖局”,对米、面、食盐、煤油等物资限量出售,以防人民群众多购这类物资偷运给根据地军民。当时的南京国民党《中央日报》曾报道过鄂豫皖地区广大农村的悲惨景象:   
  逃生无路,水草捞尽,草根掘尽,树皮剥尽……   
  阖室自杀者,时有所闻;饿殍田野者,途中时见……   
  大小村落,鸡犬无声,耕牛绝迹。   
  然而,烧杀,抢夺,在共产党员和红军战士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他们在血泊和炎海里,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更加英勇地战斗着。   
  伤病员,宁愿饿死在深山,也决不投降。山崖石壁上,刻下红军战士的壮歌:   
  树枝砍不完   
  根也挖不尽;   
  留得青山在,   
  到处有红军!   
  被捕者,宁愿在刑场上壮烈牺牲,也决不认敌为友。在监狱砖墙上,铭记共产党员的誓言:   
  大别山里出好汉,   
  生就骨头似铁坚;   
  今日逃出虎狼口,   
  明日回来报仇冤!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压迫愈重,反抗愈烈。鄂豫皖苏区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指战员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了艰苦、顽强的斗争。徐海东千里游击胜利返回苏区,给面临绝境的苏区又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1932年11月29日。黄安檀树岗。   
  有些凉意的秋风,疯疯地吹打着大别山区的枫树,摇落着它的红叶。   
  原红二十七军军长刘士奇和徐海东正在山路上匆忙地赶着路。   
  “娘的!人要倒霉,喝水塞牙,落叶砸头!”刘士奇气愤地往头上抓一把,将红叶打落在地上。   
  “好事!好事!人家说了,红叶落在谁头上,谁就要交桃花运啦!”徐海东笑着说。   
  徐海东哪里知道,红二十七军和省委会师以后,“肃反”还没有结束。省委没有全面听取中共鄂皖工委和红二十七军在东线转占游击的实际情况汇报,没有及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而是听取了片面反映,一味求全责备,把刘士奇的某些军事技术方面的失误,无限上纲,扣上政治的大帽子,刘士奇受到不公正的评价和打击。后来,在1933年初,刘士奇在“肃反”中被错误地杀害,这是鄂豫皖,乃至中国革命的一大损失。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追认刘士奇为革命烈士。   
  “军长!说是说,笑归笑!这次开会有什么事?还把我叫上?”徐海东百思不得其解地问。   
  “统一会合后的红军编制,重建红军第二十五军。这样我们的战斗力就强啦!瑞打几个胜仗,恢复鄂豫皖往日的辉煌!”一说起红军、打仗、共产党这些正事,刘士奇苦闷的心情,顿时烟销云散,摆出跃跃欲试的架式。   
  “是该统一了。”徐海东接过话茬说,“就拿25日郭家河战斗来说吧!我们以五个团的优势兵力,打击敌人两个团的兵力,虽给敌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