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02徐海东 >

第22节

02徐海东-第22节

小说: 02徐海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宣布:   
  “大伙都是明白的,我是共产党员,你们当中哪能个害怕受牵连,那就离开这里。我有话在先,我是不走了!”   
  一位瘦骨嶙峋的窑工语重心长地说:“元清,你放心住下好喽,没有人卖你的!大家都知道,你既不贱,也不是窃,就是不满这个世道,跟上了共产党。”   
  “你住下吧!你也是为我们穷窑工翻身才到这步的!”一个远房哥哥说着,“一笔写不出两个‘徐’字!凭你那副手艺,还能当师傅呢!”   
  “对!”一个满脸泥巴的窑工说,“有饭一起吃,有难共同当!”   
  几个月的云游生活,徐海东多了几分人生体验。听了老家窑工的话,他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激动地说:“我一定好好干,不拖累大家。将来革命成功了,也一定有饭同吃,有福同享。”这种纯朴、高尚的无产者友谊,把徐海东和窑工们的心紧紧系在了一起。   
  第三天,有两个从河口区方向来打柴的农民,把柴放到离徐海东不远的地方,像是歇脚,眼睛却四处滴滴溜着,见无旁人,他们各自从柴捆里拿出一支长枪往徐海东跟前一递说:   
  “给!”   
  徐海东开始有点纳闷,仔细一打量,原来是他带去参加黄麻起义的两名队员。他有说不出的高兴,急忙问:“这枪,你们是怎么拖来的?”   
  那两个农民顿时眼泪汪汪。一个说:“我们在黄安被驱散之后,害出性命把它背回来的。”另一个补充说:“这几个月,转到这里,混到那里,心想只要不死,总会找到你……”说着,两个人都哭了。   
  黎海东说:“谢谢你们,你俩在这和我一起做窑工吧!等待时机,再闹革命?!”   
  “不。枪,交给你。从此我们洗手不干革命了,回家安分守已,种田度日子。”   
  徐海东一看他们主意已定,现在又不是时机,也就没再劝说。   
  “我这就剩两块光洋,给你们吧!好好种田,将来想干了,再来找我!”徐海东叮嘱说。   
  枪啊,枪,八支仅剩三支。这三支枪成了徐海东东山再起仅有的武器。   
  徐海东仍然是个“夜游人”。没几天,他就和陈定候、江竹青、张养民等几个一起闹革命的人联系上了。他们约定:不再藏头躲身,就在窑工和农民中开展工作。他们相信:只要能把周围的人都拢到革命一边,定能开拓出一条生路来。   
  三十七年后,徐海东回忆说:   
  那时我虽然看不清革命的前程,但革命的信念没有动摇。仗着自己懂一些军事,胆子又大,百事不怕。从实际斗争中我体会到没有枪杆子就不能生存,四处活动搞队伍。在敌人“清剿”过去后,奔跑着找过去的农民自卫军队员,秘密地组织武装,活动方式,采取夜间集结,白天解散。武器多是大刀、长矛。那时自己还不懂得要建设一支什么队伍,革命处于低潮,队伍总是拉不起来。自己就在这种苦闷中,度过了半年。有时苦烦了,就吃上几杯酒,想再轰轰烈烈搞起来,苦于没有办法。(见徐海东著《生平自述》,三联书店1982年版,第18页。)      
暴年关打游击 人赞徐老虎 
  1928年腊月初的一个深夜。黄陂县城三十里外的一座破祠堂。   
  破祠堂坐落在山坡上。前两排房子破旧颓败,杂草丛生。最里一排房子,是个大厅。大厅屋顶上坐着两个人,在夜色里成了屋脊上翅起的“兽头”。大厅旁的小耳房里,窗户被蒙着,油灯下,黄陂县委正在研究重大行动方案。   
  寒风凛冽,夜霜沉落。耳房里四个人的心情激动万分。县委代理书记老王,脸白白的,留有分头,一绺头发耷拉下来,他用手朝上捋了捋,坚定地说:“现在全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了。根据省委的指示,我们要去各地举行暴动,迎接这个高潮的到来。革命么,就是暴动,就是不失时机,发动群众,点起火把,冲进地主的庄园,打土豪、分田地、分财产、分粮食,消灭敌人。共产党人的任务是什么?就是暴动。就是暴动精神,这是不能怀疑的。”   
  “可是,暴动,现在条件成熟没有?我们现在的力量够不够?黄麻暴动成功了,都成立了革命政权,但敌人一来,迅速失败。”徐海东不善雄辩,皱着眉头,开门见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提出了质问。现在的徐海东,不是从前了,不但责任重了,县委委员、军事部长、夏店区区委书记、县里游击队队长,更重要的是,吸取黄麻暴动的教训,想问题、办事情更多地注意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了。   
  “海东同志,你是县委领导下的武装队伍的负责人,是军事部长,你可不能动摇、手软呀!暴动是党的决定,是党的指示,我父没有犹豫的余地。什么叫条件成熟?什么叫力量不够?条件不是靠我们创造的吗?!只有暴动,才能唤起千万民众;只有暴动,才能打出我们的天下;只有暴动,条件才会成熟;也只有暴动,办量才会壮大。没有暴动就没有革命,就永远没有人民的幸福!”   
  这位老王书记,实际上才二十多岁,比徐海东还年轻。他是个读书人,家庭虽是个中小地主,对革命事业却很激进、很坚定。   
  徐海东虽听说过马克思主义,但没读过马克思的书。他只觉得,现在这么做,不太适时,但又说谎不出道理来。他毕竟是个耿直而又负责的人,他问:“那暴动以后怎么样?”   
  “这是个幼稚的问题。还怎办?杀死土豪劣绅,杀尽贪官污吏,耕者有其田,人民当家做主,建设新政权。这不是很明白的事么!”   
  老王口才好,又易激动。白脸变成了红脸,两只眼睛闪闪发亮。   
  徐海东服了。他想,这是党的指示和决定,我不能有半点疑虑。我是个穷窑工,还会手软?对这些人,只有血战到底,决无罢手之说。他说,“党的决定,我徐海东坚决拥护,执行到底。”   
  “按上级党的指示办吧!”另外两名县委委员没有不同意见。   
  徐海东和同志们在当时情况下,还不可能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党内“左”倾路线推行的盲动主义,错误地估计了处在低潮的革命形势,盲目行动最后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县委会议形成决议:举行年关暴动;时间定在阴历腊月三十除夕夜;总指挥由徐海东担任;分配任务,分头准备。   
  腊月三十下午。吴家畈的吴家大院。   
  新年的喜庆气氛充满大院的每个角落。大人小孩穿红戴绿,贴对联挂彩灯,热闹非凡。更诱人的是鸡鸭鱼肉喷溢出的油香味,飘出几里。   
  吴安德老爷穿着皮袍,头顶瓜皮小帽,手里捧着黄铜水烟袋,两绺绅士胡又浓又重。正站在门楼口,指挥两漆工,重新粉刷门楼两边的对联。这是一幅木版镌字对联,斗大的十个金字分悬左右: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一个漆工讨好地说:“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好的刻字!”   
  “当然喽!”一句话提起了吴老爷的兴致,他得意地介绍说:“这十个字来历不凡呀!是五你时西蜀宫廷所悬,离散今已有千年了。为镌这幅对联,我特地请县城的一个有名的老举人,一个字一担谷的润笔,在这四乡,像这样的联版是独一份么!”   
  这时,大儿子走了过来。吴安德说:“都准备好了么?”   
  “准备好了!”大儿子恭敬地说,“鱼六十篓、肉六百斤、鸡鸭各六十只,六六大顺么!还有八把三万头大鞭。八大坛陈酒、八个大挂灯,三八下年要大发么!”   
  吴老爷儿孙满堂、踌躇满志,深吸一口水烟,说:“再仔细检查一下,全院一点杂草、土坷、石块都不要有,然后,准备放鞭炮,大摆家宴。我们今年要过个热热闹闹的除夕之夜。”   
  吴老爷背着手,准备进屋时,突然有一种不安袭来。   
  共产党屡杀不尽。“穷鬼”闹得诸多乡绅坐臣不宁。特别是那个“臭豆腐”徐海东,他领导游击队,走街窜巷,杀富济贫,简直是吃人的老虎……   
  想到这里,他打个寒颤,吩咐家丁说:“关好大门,装好子弹,你们五人五支枪,守住大院。否则,要你们的脑袋!”   
  与此同时。离吴家大院一里远的山凹里。   
  徐海东正在向参加暴动的游击队员们作动员。他说:“吴家大院是幢四进大院,青砖到底,瓦翅飞檐。第一进是家丁住的地方和粉坊油榨坊各一间,二三进是吴安德全家三十一口居住的地方,这里藏着金银首饰和衣服。最后一进是仓廪,满荡荡的谷子足有千担。除了银元留给游击队活动费外,其他都可平分。等吴家鞭炮一响,我们就出发。解决了吴家,我们再连续作战,准备解决十家,让大家过个好年!”   
  夜幕完全笼罩了吴家大院。胳膊粗的红烛一点,顿时,全院灯火通明,亮如白昼。全家老少坐在四张方桌上,酒菜已经上满了,吴安德在祖宗牌位前磕三个响头,发出命令:   
  “放鞭!”   
  院子里的大鞭炸响,噼噼啪啪轰轰隆隆,立时那种好闻的硫磺飘进屋里,吴安德使劲地嗅着。   
  “啊啊啊!”的叫囔声和“唰唰唰”的脚步声随着鞭炮声钻进了吴老爷的耳畔。   
  “不对劲!”吴安德开始有些纳闷,随即如梦方醒命令到:“家丁!拿枪上墙!”   
  他丢掉了平日的绅士风度,仓皇冲进院子,指挥着五名武装家丁。   
  “打倒地主老财!”“杀尽土豪劣绅!”“权力归农会!”   
  呼吼声越来越清楚,越来越近切。   
  家丁在墙头放了第一枪后,枪声大作。   
  院内乱成一团。   
  “爸,你快躲一下!”大儿子拉着吴安德的手臂说。   
  “躲?上哪躲去?家产怎么办?吴家大院已经被包围了。”吴安德不安地说。   
  两名家丁已从墙头上栽下,一命呜乎了,另三个家丁战栗着跳下墙,上气不接下气地对吴安德老爷说:“老爷,不能再抵抗了,到处是人。火把都亮了一个畈子,我们跑不了。再开枪,我们都没命了。”   
  “哗啦!”大门被撞开了。   
  首先跑进一人,手臂上缠有红布条,头戴无檐礼帽,举着手枪,高喊:“活捉吴安德!”此人,就是徐海东。   
  吴安德还没反应过来,一见徐海东已进大门,本能地喊,“徐老虎来……”   
  话没说完,就晕倒了。   
  举着长枪、大刀长矛的游击队蜂拥而入。随后,潮水般的穷苦百姓、四乡农民,拿着箩筐,挟着布袋,嘴里呜哩哇啦高声喊着,粮食、麻油、年货、衣服、家俱,瞬间,一分而净。   
  下一个目标是黄家大湾的土豪黄家本。   
  火把明亮,灯光辉煌,照耀着漆黑的大别山。   
  徐海东带着二百多人的暴动队,像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打土豪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老百姓纷纷加入。   
  “暴动!暴动!暴动!”队伍里的呼吼声,使得年关的火药味空前浓烈!   
  “革命!革命!革命!”火红的旗帜,如夜色里一抹拌动的热血!   
  黄家大湾火光冲天!   
  五家畈里枪声大作!   
  段家店锣鼓喧天!   
  ……   
  年关暴动。徐海东率领游击队,所向披靡。一个夜晚解决了八个村庄,十个土豪,缴获十二支枪,筹集近五千块银元,参加群众达八百多人。   
  天亮了。   
  贫苦农民扬眉吐气。   
  平时威风凛凛的土豪们,被捆在一起,耷拉着脑袋,像一串断了脊梁的狗,被游击队员牵着四乡游街。   
  徐海东在夏店街举行的万人群众大会上慷慨陈辞:“马克思主义就是暴动!共产党就是暴动!只有暴动,工农才能当家作主,贫苦群众才能耕者有其田。革命成功之后,天下大同。那时,人们住高楼,吃鱼肉,日子美极了。为了那一落千丈天的到来,今天革命就要不怕牺牲。今天的暴动胜利,只是个开端,过两天打下黄陂县城就建立我们贫苦工农的新政权……”   
  大年初一下午。国民党军队驻黄陂团长家。   
  县城各路乡绅富豪、国民党县府官员、所有营连长正在向这位少校团长拜年。一派歌舞声升平、祥和的气氛。   
  “报……报告!大……大事不好啦!‘臭豆腐’又造反啦!”   
  突然,一个卫兵跌跌撞撞跑进来说。   
  屋里的气氛一下紧张起来。一个个目瞪口呆。没等卫兵报告完具体情况。往日的“名人”丢掉了斯文,大声吵嚷起来:“又是这块‘臭豆腐’,有了他,搅得整个县都不得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