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刚烈将军史迪威 >

第52节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52节

小说: 刚烈将军史迪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德在发来的唁电中说:“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仅使美国丧失了一个伟大的将
军,而且使中国人民丧失了一个伟大的朋友。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他对于中国抗日
战争的贡献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周恩来的唁电指出:“在中国人民心目中,他是最优秀的战士。……中国人民
将永远把史迪威将军的名字铭记心中。”
    南京,国民党方面也召开了追悼会,气氛十分冷淡。蒋介石写了一副挽联,上
面说:“危难仗匡扶,荡扫倭氛,帷幄谋漠资率划;交期存久远,忽传噩耗,海天
风雨吊英灵。”
    50年以后,史迪威将军仍然活在中国人民心中。重庆市于1991年10月将史迪威
旧居辟为纪念馆,成立了史迪威中心,先后召开了两次史迪威研讨会。
    史迪威将军的子女也没有忘记中国,史迪威学院基金会与四川有关方面合作,
先后建立了史迪威国际文理学院、史迪威国际护理专业、史迪威外国语学校、史迪
威图书馆等等,为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正是:心高气傲刚
烈将,壮志豪情在疆场。一生坎坷多磨砺,独钟华夏人敬仰。   
  钢铁将军史迪威        
      史迪威生平年表
1883年3月19日  约瑟夫·沃伦·史迪威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帕拉特卡,后随家
人定居纽约州扬克斯市。
1900年7月  考入西点军校,成为当年最年轻的学员之一。
1904年6月  从西点军校毕业,授予少尉军衔;随后赴菲律宾在步兵第12团服役。
1906年2月  调回西点军校,在现代语言系任教官,先后教授英语、法语、西班牙
语、历史、战术等课程。
1910年10月  与威妮弗雷德·A·史密斯结为伉俪,相爱终生。
1911年1月  再次赴菲律宾步兵第12团服役,3月晋升为中尉。
1911年11月  第一次来华,游历上海、厦门、广州、梧州、香港等地。
1913年9月  重返西点军校任教。
1916年夏  在纽约州普拉茨堡后备役军官训练营地任教官,9月晋升上尉。
1917年8月  在弗吉尼亚州李营第80师任旅长副官,晋升临时少校。
1918年1月  赴法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美国远征军总司令部和第4军担任情报
工作,先后晋升为临时中校、上校;并荣获优秀服役勋章。翌年7月回到美国后,临
时军衔全部取消,重新成为上尉。
1919年8月  被任命为首任驻华语言军官,赴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汉语。
1920年8月  第二次来华,正式就任驻华语言军官,在北京华北协和语言学校继续
学习汉语。
1921年至1922年  被国际赈灾委员会借用,先后担任修筑山西汾阳至军渡、陕西潼
关至西安公路的总工程师,接触了各种社会情况,结交了各界人物,加深了对中国
的了解。
1922年至1923年6月  作为美国驻华武官处工作人员;视察和游历了中国东北、外蒙
古、浙江、江西、湖南和苏联西伯利亚、朝鲜、日本。
1923年7月  回美国赴本宁堡步兵学校学习;翌年毕业任校长韦尔斯将军的助理执行
官。
1925年9月  入利文沃思指挥和参谋学院深造。
1926年9月  第三次来华,出任美军驻天津步兵第15团营长。
1927年5月  受美国驻华公使馆派遣,到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考察军情,尔后所
写的报告受到嘉奖。
1928年1月  代理步兵第15团参谋长;5月晋升中校。
1929年6月  回到美国任本宁堡步兵学校战术系主任,在此获得“醋性子乔”(亦
称“尖刻的乔”)这一使他引为骄傲的绰号。
1935年7月  第四次来华,在北平任美国驻华武官,已晋升上校。
1936年  先后考察广州、桂林、梧州、南宁、汉口、徐州、开封、洛阳等地。
1937年7月  中国抗日战争爆发;组织一个情报组,及时向美国报告战争进展情况;
年底迁至汉口,翌年曾在兰州、台儿庄、长沙、重庆等地考察战况。
1939年8月  回到美国出任步兵第2师第3旅旅长。
1940年7月  出任第7师师长兼蒙特雷市奥德兵营司令;9月晋升少将。
1941年6月  出任第3军军长。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奉调赴华盛顿,负责制定在北非登陆的“体育家”
作战计划,并准备出任美国远征军司令。
1942年3月  第五次来华,担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已于2
月晋升中将;随后赴缅甸指挥中国远征军作战;5月,缅甸战役失败,率110多人徒
步走出缅北丛林。
1942年6月  向蒋介石递交关于中国军事制度改革的建议:(1)对部队进行精简整
编;(2)撤换无能的高级军官;(3)授予前线指挥官全权。
1942年7月  向蒋介石递交收复缅甸的作战计划;蒋介石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劳克林·
柯里来华之机,第一次要求撤换史迪威,未果。
1942年8月出  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在印度兰姆加尔整训和装备中国军队。
1943年1月  因在第一次缅甸战役中亲临东枝前线指挥作战;荣获优秀服役十字勋章。
1943年3月  在云南组建昆明训练中心,4月1日正式开训,执行整训和装备30个中
国陆军师的计划。
1943年5月  出席在华盛顿召开的“三叉戟”会议。
1943年8月  魁北克会议决定成立盟军东南亚战区,史迪威任该战区副最高统帅。
1943年9月  向蒋介石建议使用共产党第18集团军等部队向华北日军侧翼进攻,并
建议给西北部队以充分的供应。
1943年 10月  蒋介石第二次提出撤换史迪威,未果。
1943年11月  出席中美英开罗会议。
1943年12月  指挥中国驻印军开始反攻缅北;翌年8月占领密支那,取得战役基本
胜利,给日军精锐第18师团以歼灭性打击。
1944年1月  同意政治顾问戴维斯关于向延安派遣美军观察组的报告;7、8月间,美
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
1944年7月  罗斯福建议蒋介石授予史迪威指挥中国战区所有军队的全权;蒋介石
复电表示“原则同意”。
1944年8月  晋升四星上将。
1944年9月  蒋介石第三次要求美国总统召回史迪威。
1944年10月  罗斯福同意召回史迪威;史迪威于21日离开重庆回国;31日《纽约时
报》发表文章,批评美国政府召回史迪威,是“消极地支持了一个在中国日益不得
人心和不为人民所信任的政权”。
1945年1月  出任美国陆军地面部队司令;由印度利多、经缅北密支那、至中国云
南的中印公路通车,被命名为“史迪威公路”。
1945年2月  荣获荣誉军团勋章和橡叶勋章。
1945年6月  出任第10集团军司令,参加冲绳战役。
1945年9月  出席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并主持琉球
岛的受降仪式;回国前通过马歇尔要求去北平看望老朋友,被蒋介石拒绝。
1945年10月  出任军需装备委员会主席。
1946年1月  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司令,并负责西部防御司令部的工作。
1946年10月12日  因患胃癌并转移到肝部,在旧金山莱特曼陆军医院逝世,终年63
岁。去世前一天,根据他的请求授予他一枚步兵战斗纪念章。这是一种极普通的奖
章,但只有在第一线战斗的步兵才能获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