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刚烈将军史迪威 >

第39节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39节

小说: 刚烈将军史迪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庆卫戍司令。蒋介石并非不信任刘峙,而是深知此人的无能,他对何应钦的推荐十
分恼火,斥责说:“怎么能拿如此严重的形势开玩笑?在这样的危机里你怎么还要
玩弄手腕?”为了打消各种势力对远征军指挥权的觊觎,蒋介石还是决定选择陈诚。         由于这些复杂的背景和过程,史迪威对陈诚的任命感到非常高兴,把这当成了
抑制何应钦的重大胜利。
    1943年1月17日,陈诚从湖北前线回到重庆。第二天,史迪威便和宋子文一起,
同陈诚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远征军的整编和训练计划。会议延续了4天,三人就
一些主要问题达成共识。经过4天的会议,史迪威对陈诚有了初步了解,他认为:
“这个人看起来是通情达理的,肯定将掌握指挥权。他对美国的援助表示称赞,同
意采取行动,而且不做官样文章。如果陈诚确实接受我的观点,如果那些坐办公室
的讨厌家伙只管他们自己的事而别来插手的话,我们就能干成一些事情。”
    根据会议纪要,史迪威与宋子文、陈诚“在所有的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完全一致
的看法”。远征军将由中国将领指挥,美国人负责训练和装备。训练中心设在昆明,
拟开办步兵、炮兵和通讯3个班次,每期训练时间定为6周,步兵班每班次450人,炮
兵班300人,通讯班150人。他们还提出了4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准备交蒋介石尽早
定夺:第一,陈诚对远征军是否有绝对指挥权?第二,蒋介石能否立即下达部队集
结和开训的命令?第三,部队何时能够完成集结?第四,远征军的后勤补给问题如
何解决?
    1月28日,史迪威将会议纪要和训练计划送交蒋介石,并附上了一份备忘录。指
出:“‘这是我们装备和训练一支军队的好机会,还将使中国更加强大和稳定。武
器就会运来,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如果第一批30个师的训练计划能够完成,并将这
支部队用于进攻,我就有充足的理由为第二批30个师请求装备。……我认为,这件
事情对中国未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蒋介石很快就大致同意了史迪威、宋子文
和陈诚三人商定的计划。
    史迪威对事情的进展比较满意,他也很乐意为中国战区争取更多的军事援助。
1月31日,他致电盟国军火分配部,提出了1943年中国战区所需物资的清单,包括2
万挺轻机枪,1.35万挺重机枪,3650门追击炮,360门75毫米榴弹炮,360门105毫
米榴弹炮,96门150毫米榴弹炮,300门40毫米高炮,120门90毫米高炮,2万辆卡车
和每月3500万发弹药等等。
    为了做好训练准备,史迪威将美军教官立即派往云南,并在昆明建立了驻华美
军司令部的分支机构。跟随史迪威多年的多恩上校担任代理参谋长,主持那里的工
作,阿姆斯上校负责训练计划,包瑞德上校负责美军人员的行政事务。
    2月17日,蒋介石正式任命陈诚为远征军司令长官。3月12日,史迪威和陈诚一
同赶到昆明,按照他们商定的计划开始具体的准备工作。23日,中国方面确定了参
加整训的部队番号,计有第2军、第5军、第6军、第8军、第52军、第53军、第54军、
第60军、第71军、第74军、第93军,共11个军五个师。史迪威对此感到十分欣慰,
他认为:“自从到中国以来,我第一次觉得我们正在进行真正的合作。”
    但是,情况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确定参加整训的31个师,共有22。7万多人,
按照每师1。3万人的编制,尚缺额18。5万多人。中国方面答应从4月份开始征募新兵,
到5月底补充完毕,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
    4月1日,昆明训练中心正式开训。同时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也在楚雄成立。
中国方面把昆明训练中心称为:军事委员会驻滇干部训练团”,蒋介石亲自兼任团
长,龙云和陈诚兼任副团长,教育长和各训练班主任也都由中国军官担任。55名美
军教官分别担任各门课程的教学。训练方法和兰姆加尔大体相同。
    除最初拟议的步兵、炮兵、通讯班外,训练中心还开办了工兵、后勤、军医、
参谋、情报等训练班。步兵和参谋训练班设在昆明近郊的里林铺,炮兵训练班设在
干海子,其他训练班都设在北校场营房,训练的主要对象是团以下的营、连、排军
官,他们毕业以后再去训练各个部队。团以上的军官要空运到兰姆加尔的战术学校
进行训练。
    在史迪威加紧对中国军队进行整训的同时,同盟国关于反攻缅甸问题的磋商也
取得了一些进展。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摩洛哥的港口城市卡萨
布兰卡举行首脑会议,两国的军事领导人也随同出席。会议期间美国方面提出了代
号为“安纳吉姆”的反攻缅甸计划,这一计划是根据史迪威拟定的方案起草的。
    当时北非战场的形势已大为改观。1942年11月4日,英军统帅蒙哥马利率第8集
团军取得了阿拉曼战役的胜利,一举歼灭德意联军5万余人。11月8日,艾森豪威尔
指挥的北非远征军在卡萨布兰卡、奥兰和阿尔及尔登陆,开始执行“火炬”计划,
并迅速攻入突尼斯境内。美英两国军队已对北非的德意联军形成了两面夹击之势。
    然而,太平洋战场的形势却不容乐观。美国虽然已在珊瑚海、中途岛、瓜达尔
卡纳尔群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损失十分惨重。因此,美国积极主张中美英三国联
合发起反攻缅甸战役,以打通与中国的地面交通线,加强中国军队的对日作战力量,
并把中国大陆作为对日反攻的主要基地。
    英国人从其自身利益考虑,深恐美国把主要注意力转向亚洲,因此对反攻缅甸
采取了消极抵制。他们提出,如果抽调登陆舰艇去攻占仰光,必然会削弱英国横渡
英吉利海峡,进攻欧洲大陆的作战力量。马歇尔和美国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
上将对英国人施加了压力,同时也作出一些许诺。马歇尔表示,如果不能进行“安
纳吉姆”战役,太平洋地区随时都可能出现严重的不利形势。这将会迫使美国不得
不撤销在欧洲战场承担的责任。金上将提出,进攻仰光和安达曼群岛的登陆舰艇可
以从南太平洋的美国海军中抽调。
    由于美国人的坚持和努力,卡萨布兰卡会议就“安纳吉姆”战役达成了初步协
议,并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批准。按照协议,反攻缅甸的计划和准备工作将以19
43年11月15日为目标时限;反攻的最后决定,由联合参谋长委员会在7月以前作出。
为了使中国军队参加这一战役,会议还决定派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上将、后勤补给
司令索默维尔中将和英国元帅约翰·迪尔勋爵来华,向蒋介石通报卡萨布兰卡会议
的内容,并进行具体磋商。
    2月4日,阿诺德和迪尔等人来到重庆,在史迪威的陪同下,前往黄山别墅与蒋
介石举行会谈。阿诺德带来了罗斯福总统送给蒋介石的“礼物”——美国将在4月1
日以前向中国战区提供137架运输机,用以增加驼峰空运;同时向中国派遣一支B-
24型轰炸机大队。蒋介石并没对此感到满足,他向阿诺德抱怨说:“我曾经要过许
多东西,但得到的却只是无法提供更多援助的‘解释’和‘借口’。”“经过反复
交涉”,蒋介石终于在2月6日同意派中国军队参加“安纳吉姆”战役。但是,他又
提出了一个新的“三项要求”:第一,让陈纳德脱离第10航空队,成为中国战区一
支独立的空军部队;第二,每月经驼峰空运的物资要达到1万吨;第三,在1943年1
1月以前,向中国提供500架作战飞机。他说,如果不能提供这些条件,就无法保证
反攻战役的成功,并对阿诺德说:“告诉你们的总统,除非我的三个条件都得到满
足,否则我不能打这个仗,他也别指望我派中国部队参加这次战役。”
    史迪威对蒋介石的态度十分不满,他针锋相对地反问道;“如果美国方面只能
提供有限的援助,那么中国军队是否还愿意参加秋季的反攻?”蒋介石顿时拉长了
脸,他气急败坏地说:“我难道没说过愿意参加吗?”事后,他又让宋子文传话,
指责史迪威当众让他难堪。史迪威在日记中愤愤地写道:“见他的鬼去吧!”阿诺
德和史迪威有同样的感觉,他私下对史迪威说:“这些要求听起来有敲诈勒索的味
道,我决不会把蒋介石的话转告给总统的。”
    在得到蒋介石有条件的首肯之后,史迪威和阿诺德、迪尔等人一同飞往印度。
2月9日,中美英三方代表在加尔各答召开军事会议,以落实卡萨布兰卡会议关宁
“安纳吉姆”战役的决定,中方代表是何应钦和宋子文,英方代表是迪尔和韦威尔,
史迪威和阿诺德、索默维尔、比斯尔作为美方代表出席会议。
    三方代表一致同意于1943年11月发起“安纳吉姆”战役。
    中国驻印军将出动2个师,从印度利多穿过胡康河谷,向密支那。八莫方向进攻;
中国远征军出动11个师,从云南向景栋、腊戍、八莫方向进攻;两军会合之后,向
曼德勒发动攻击。英印军出动9个师,以3个师从印度英帕尔攻占加里瓦,渡过亲敦
江后与中国军队会攻曼德勒,并挥师南下;以1个师从缅甸酉海岸登陆,进攻阿拉干
地区;以5个师在缅甸南部登陆,向仰光发动进攻。
    会议预定盟军将在1944年1月攻占仰光,5月占领整个缅甸。
    三方代表还共同研究了中国方面提出的把对华空运物资提高到每月1万吨的要求,
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驼峰航线,而且涉及到印度阿萨姆邦的空运基地和从卡拉奇到阿
萨姆的漫长铁路线。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中国战场得到的美国租借物资,同英国和苏联相比确
实少得可怜。到1942年12月,英国得到的租借物资达34。5亿美元,占美国租借物资
总额的76%;苏联得到9亿美元,占20%;中国只得到1。2亿美元,占2。6%。这一方
面是由于英美把战略重点放在欧洲和北非战场,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对华运输的困难。
    要使每月的空运量达到1万吨,必须要有600架运输机,空运线两端必须各有12
座机场,每个机场要容纳50架飞机,还要有必要的仓储设施和公路、铁路,同时每
向中国空运1吨物资,就要消耗同样数量的燃料。史迪威和阿诺德都曾向蒋介石解释
这方面的困难,但蒋介石总是不屑一顾。他对阿诺德说:“事情是必须做的,办法
总会有的。”
    中国代表在会上表示,云南方面的机场和其它设施可以保证予以解决。韦威尔
也表示,尽管英国军队要用同一条运输线来保障前方部队的作战准备和后勤供应,
但只要美国空运司令部能运送多少物资,他就保证把物资运到阿萨姆。
    阿诺德等人的重庆之行和加尔各答会议的结果,使史迪威感到非常高兴。他觉
得能说服中英两国接受“安纳吉姆”计划,就“如同翻越了驼峰”;同时,“阿诺
德和迪尔开了眼”,他们见识了一下他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蒋介石和何应铁之流,
究竟是些什么样的人物。阿诺德很理解史迪威的艰难使命,他对史迪威说:“亲爱
的乔,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干的。……不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你需要我的帮助,请
尽管吩咐。”
    但是,史迪威也并不感到轻松,蒋介石实际上是用新的“三项要求”投出了一
个讨价还价的筹码,他随时可能以此为借口收回自己的承诺。因此,要迫使蒋介石
履行自己的承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在答复蒋介石的
各种要求时,必须以强硬的态度提出美国的附加条件。尽管罗斯福拒绝采取这种办
法,但史迪威仍想让华盛顿认清国民党政权的现实,不能让蒋介石牵着美国的鼻子
走。他给马歇尔发去了一封电报,再次陈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蒋介石变化无
常,很难对付,无论我们给他什么,他总会不断地提高要价。除非我们用更加严厉
的口气对他讲话,否则,他的这种态度还会继续下去。我们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
应当从他那儿讨回一个保证。”
    马歇尔希望总统能再次考虑史迪威的建议,他把这封信附在自己的报告里转给
了罗斯福。但是,马歇尔的努力没有奏效,相反却招致了罗斯福总统一次严厉的斥
责。
    罗斯福虽然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批准了“安纳吉姆”战役,但他对陈纳德空中
作战计划的兴趣,显然大大超过了反攻缅甸。会议期间,他曾对英美的参谋长们说,
反攻缅甸固然重要,但这不会对中国人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