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刚烈将军史迪威 >

第13节

刚烈将军史迪威-第13节

小说: 刚烈将军史迪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合格的人选。”但史迪威仍不放心,又发电报去催。惠普尔回信宽慰他:“放心!
别人得不到这个职位,那些背后有参议员支持的家伙,谁都没有你的条件合适。你
要随时准备出发。”果然,在学期结束前调令下达了。史迪威一家到卡梅尔度过暑
假之后,于1926年8月20日再次乘坐陆军运输船前往中国。威妮和孩子们都有一种即
将回家的心情。
    到中国了!和1920年到中国一样,是个秋高气爽的季节,史迪威一家要在有英、
美、法、日、俄、德、意、比、奥等九国租界的天津市住下来。
    天津的外国租界不但最多,而且面积也最大,共占地23350。5亩,是清政府所辖
天津城区面积的8倍。从1856年至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起,这里就成了帝国主义列
强在中国华北的立足点,控制了天津最好的地段以及铁路与海河的交通要道。天津
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是典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
    美国陆军第15步兵团的兵营,设在九国租界的中心,是些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
前边有一个练兵场,面积约三四千亩,相当于美国大城市的一个街区,通常称为
“美国大院”。大院里除了营房外,还有军人医院、军人俱乐部、娱乐厅等。娱乐
厅里每周上映三四部美国影片,展示美国的新潮流、新时尚。         史迪威从未到过天津,以为天津也是北京那样富有中国古老文明色彩的城市。
事实却相反,这叫他非常失望。原来那些和北京一样的街道、民房,早已在26年前
被八国联军的炮火夷为平地了。代之而起的是些英国旧时代那种沉闷的西方式建筑
物,根本找不到北京那种四合院式的平房宅院。他无可奈何,只好住进英国租界赛
马路24号院里一座备有笨重家具的三层楼房,全家人为此都不高兴。
    史迪威到职时,英国租界最大,占地6149亩,日本租界也很大,占地2150亩,
美国于1860年攫取过130亩租界,后来并入了英国租界,而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
却把德国1900年攫取的4200亩租界的大部分据为己有。这本应是归还中国的土地,
如今却成了美国的租界和兵营。
    天津的租界也和上海一样,行政权不在中国手里,由英国派出的印度锡克人当
警察,管理租界的主要街道。史迪威到这里时,以德皇凯撒·威廉命名的大街,已
改为用美国总统命名的伍德罗·威尔逊大街。英国祖界叫维多利亚路,法国租界是
法兰西大街,意大利租界叫意大利街。九国租界严然是世界列强瓜分中国的缩影。
    驻九国租界中心的第15步兵团,是1900年为同“义和拳”作战由菲律宾调来的,
1900年辛亥革命后增兵至两个营。第15团的另一个营仍留在菲律宾。在天津的两个
营约有50名军官,800名士兵,比英法两国的驻兵少一点,和日本驻屯军人数相仿。
    第15团的代号是“胜任”,意思是有能力执行美国在华职责。在唐山,有该团
的一个警备分队‘负责保卫奉(天)(北)京铁路线上的修理所;在山海关有一个
夏季训练营地;还有一支由团里当过骑兵的军人组成的骑兵巡逻队。全团都雇用中
国“苦力”干活。每个连的仆役头都穿蓝色布长衫,头戴黑瓜皮帽。在美国兵进行
野外练习时,苦力为军官搭帐篷,进餐时在旁边侍候,于各种体力活,甚至为官兵
擦枪。美军的日常生活很糜烂,士兵延期服役的人多,寻花问柳的多。驻华美军司
令卡斯特纳将军常对此大发脾气。他向陆军部报告说:这里的女人、酒和毒品便宜
得很,只要花几美分就可以弄到。为了压低兵营的性病发病率和死于非命,他要第
15团在酒店、妓院晚间关门时,雇用中国的黄包车,免费把士兵拉回兵营。
    第15步兵团的军官们穿军装而不带武器时,大多手持团里特制的马鞭或轻便的
短手杖,史迪威对此非常反感。无论在香港见到英国军官手持此物,还是在欧洲战
场上见到法、英指挥官手持此物,他都立即无名火起,厌恶、咒骂这种凌驾常人之
上的举止。
    史迪威高兴的是,这个团的军官和上士值勤时都佩带指挥刀,他以为这才像个
军官的样子。还有,为了鼓励团结和“团队精神”,人们常常进行礼节性拜访;每
逢5月末的“阵亡将士纪念日”,要为在华阵亡将士扫墓,表示美国不会忘怀亡命海
外的人。
    第15步兵团的职责,最初是保护北京公使馆人员,系公使馆的一个下属单位,
但指挥关系仍属陆军部。1922年,由于美国支持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在北京的统治地
位较稳定,步兵团曾划归国务院管辖,接受的命令是避免和中国军队发生冲突,不
介入中国争端,不妨碍中国内政。
    1924年,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和史迪威相识的冯玉祥将军联合皖、奉两系,
打败吴佩孚,率国民军由河南北上,夺下京、津、保地区,发动了北京政变,推倒
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清帝博仪出紫禁城,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国事”。但就在此
时,张作霖背弃与冯玉祥签订的拥孙北上主政、奉军不进关的协议,勾结段祺瑞逼
冯引退。于是,中国北方又处于新的激烈动荡中。
    这期间,第15步兵团的老团长已奉召回国,同史迪威相识的马歇尔,带着妻子
莉莉和岳母到达天津。由于新团长尚未到任,团里的军务便由马歇尔中校主持,名
称是团执行长。这是马歇尔生平第一次统领一个团,而且上任伊始就面临着危机和
动乱。
    为了防范意外,便于军事行动,马歇尔在兵营里组织学习基础汉语口语。这对
于军官是强制性的,士兵则自愿参加。马歇尔和官兵们一起学习,而且达到了熟练
程度。学习结束,进行了考试,合格者,佩带的蓝底袖章当中写上一个红色的“中”
字。这个“中”字,一来是中国的字头,二来表示合格者可起‘”中坚”作用。
    马歇尔陷入的严重“危机”,是不足800人的步兵团面临10来万败兵的冲击。当
时,有消息说,吴佩孚的队伍被赶出了北京,很快会到达天津,可能要抢占铁路、
仓库、车场和机车。第15步兵团奉命进入戒备状态,任务是固守铁路,一旦遭到败
兵骚扰时进行自卫,但尽可能不开枪。到11月末,10来万败军果真涌来了,徒步的,
骑马的,骑骡子、毛驴的,混乱不堪。他们大都饥肠辘辘,衣衫褴楼,而且疲惫、
惊恐、绝望、暴躁。他们虽无粮草,但枪支弹药齐全,大有抢劫商民之势。一些商
民代表找到兵营,请美军出兵保护,马歇尔接受了请求。他派人从团的给养库和城
中的粮店收集起一批粮食,赶制熟食,然后派出部队在天津郊外各要路口、车站、
码头设岗,每处1名下士、5名士兵镇守,外加一些中国人从旁协助,向败兵们供应
大饼、馒头、米粥、熬白菜、茶水等,但队伍必须把武器留下,作为交换条件。
    马歇尔告诉下士们:“要讲清楚,他们交枪,我们给饭,不交枪,就别想吃饭。”
    这样一来,尽管在数量上中国兵和美国兵相差十分悬殊,但公平交易,合乎情
理,加上美国兵的威仪和高傲自信的神气,确实把败兵们唬住了,没有人再敢带枪
进城或进村了。
    1924年11月,皖系军阀段棋瑞再次在北京执政,1925年3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紧接着上海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五卅”工人运动。香港25万工人,为声援上海“五
卅”运动,开始了为时两年多的大罢工。夏天,张作霖又要武力统一全国,奉军沿
津浦线直扑上海。日本由东北而华北不断扩张势力,第15步兵团的行动范围在进一
步缩小。有一天,奉军12000人正开往市郊的美军禁区,马歇尔中校要李奇微上尉
(后为美国四星上将,曾指挥美军在朝鲜作战)带上必要的兵力出城,用“虚张声
势”的办法,向奉军提出警告,但他嘱咐,绝对不许开枪!李奇微鉴于有诸多限制,
担心去人多了会引出麻烦,所以只选了两个精明强干的士兵骑马出城,尾随奉军,
摆出监视其行踪的架式,如此整整一天,终于使奉军改变了行进方向,李奇微胜利
而归。
    由于步兵团处于这样一种危险境地,前驻华美军司令威廉·D·康纳将军回国前,
曾向陆军部建议:将第15步兵团调出中国。康纳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工兵部队的
谋士之一。他提出这个建议,是对中国局势进行了一番考察之后得出的结论。他认
为中国的“民族主义精神”正在增长,外国驻军不撤走,只会引发这种精神持续增
长;在军阀混战中,第15团好不容易才避免了卷进冲突,再继续呆下去,是有害于
美国利益的。撤离天津才是明智的。陆军部同意他的看法,并及时同国务院和北京
公使馆讨论了这个问题,但一直未能做出决定。因此,第15步兵团在天津又驻扎了
长达12年之久,直到1938年平津完全被日军占领之后,才不得不撤离天津。
    执行团长马歇尔很高兴史迪威到这个团来工作。他们在欧洲远征军共过事,彼
此相知。马歇尔比史迪威年长两三岁,毕业于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给名将潘兴当了
6年助手,在陆军中很有些名气。他待人谦恭、严谨,不论和谁谈话结束,都说一句:
“非常感谢。”人们把他看作是潘兴的门徒。团里的士兵们说他是“整个陆军中军
人气派最足的人”。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他是位高高在上的人物。
    史迪威到团里没几天便去马歇尔家拜访。过了一周又接受了马歇尔夫妇的专门
宴请。有些军官说,和马歇尔是不容易成为朋友的,史迪威恰恰相反,他与马歇尔
相处时,毫无拘束之感。有一次,马歇尔夫妇举行宴会,被邀请的一对夫妇未准时
到达。等了片刻,他宣布进餐厅吃饭。刚端上汤,门铃响了。马歇尔制止了准备去
开门的仆役,亲自向门口走去。在座的客人们听到他说:“对不起,宴会快结束了。”
随手关上了门。然而在训练中他却不是这样。有个上尉狠狠训斥了一位班长之后,
马歇尔让上尉和他一起走到那班人听不见的地方说:“你责备那个班长是对的,但
是,你一发脾气,就有损你的地位了。你也应该记住,那个人同你一样,都是美国
公民。”在兵营里,关于马歇尔体谅下属、爱护士兵的佳话,还有不少。对于说话
尖刻、脾气暴躁的史迪威来说,这些佳话成了他如何对待下属的优良范例。
    马歇尔夫妇没有孩子,他渐渐喜欢上了史迪威的孩子,而且对他们非常友好,
孩子们也喜欢和他一起玩耍。对于中国和中国局势的看法,他和史迪威有很多相同
的或接近的观点,能说到一块儿。可惜,这一次他们仅仅在一起工作了七八个月。
1927年5月,马歇尔被调回国,任本宁堡步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1926年7月,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合作组织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进行
北伐,震惊了世界,也震惊了驻天津的美军。马歇尔归国前夕,对史迪威提到,他
给潘兴将军的信中说过,北伐军很可能“迅速发展,不久便拿下华北”,北京公使
馆“处境很不妙”。他还提醒第15步兵团要有防范措施,不论对哪派胜利或失败的
中国军队,都要有防范措施。自然,这也是史迪威面临的大事和任务。
    10年之后,1938年,史迪威在武汉常常听到人们唱着一支曲调徐缓,令人怀念、
向往的歌曲。他感觉到人们非常喜欢这支歌,歌词是这样的:
          今天大家都来想一想,
          大革命时代中国情形是怎样?
          五卅运动掀起了大浪潮,
          北伐军的雄师到长江,
          帝国主义吓得缩紧头,
          军阀官僚一扫光。
          不平等条约取消,
          收回租界汉口和九江,
          四万万同胞快得到解放,
          中华民族好风光。
          国民党,共产党,
          两党合作中国不会亡,
          两党合作中国就富强。
    歌曲很实在地描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大革命的情景。史迪威虽然当时不在
南方,但也同样感受到了大革命的威力和影响。当时的京津,在张作霖控制下也受
到革命潮流的震荡。1926年初,英国的《字林西报》公布了英国要用10万大军在两
年内征服中国的计划。得到了英国巨款的吴佩孚坐镇河南,与张作霖、张宗昌结盟,
妄图以武力推翻在广州的国民政府。2月27日,北京各界4万多人,在天安门前举行
国民大会,共产党领导人霍秋白发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