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_2 >

第48节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_2-第48节

小说: 功夫影帝李小龙 作者:祝春亭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传统的形式只可能迟钝你的创造力,冻结你的自由感性。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无知性地照着做罢了。

  正如金黄叶子可一似金币般地哄骗哭泣的孩童般,所谓的绝招、秘笈也不过显示了武术家的无知罢了。

  切勿有排拒或选择的心灵。无故意之心灵即无适当之思相

  盲目地接受,拒绝与承认只有阻碍了解。使心灵以感性入他人之力。则方有真沟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了解,必至此状态——无选择的知性,无同意无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结论,才开始。

  由门派形式的顺应一致中了解自由之真义,由深入观察你平日所演练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难或同意,只是观察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响,摒绝传统反应的拘束,此使你方会知知性为何,能新鲜整体地视物。

  知性是无选择可言,无所欲求,无所焦虑的;在此种心态下,方有知觉洞悉力的产生。洞悉力方可解决所用的问题。

  了解需要的洞悉力并非短时间的,而是连续的知觉,连续无止境的探讨状态。

  欲了解搏击,必以极简捷直接之方式为之。

  了解的产生是经由感觉的,在某一瞬间由关系的明镜前映出。

  了解自己之生系经由关系之过程而生,而绝非孤立状态下可生的。

  欲了解自己必是由与别人接触后方反求诸己。

  徒欲心灵的努力则反将局限了心灵,因努力可谓心灵朝内目标的挣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标、目的,——可见的终点,你便是将心灵局限于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这事物为我之经验所感觉,明日若仍想重温下此种感觉,其中乐趣,则此种经验将会变得麻木无甚知觉。真实的也惟有在当时可见罢了,真理是没有明日可谓的。

  当我们深入研究问题时,必会发觉真理之所在,而问题是水不会与答案相离的。问题中会隐含了答案——了解问题亦同时解决了问题。

  以未尝分割破碎的知觉观察何者为是。

  真的如是是无偏颇的思想;是无法以思想、观念来颖悟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谓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而绝非整体。思想只是记忆的反应,而记忆经常只是局限于一部份的。因为记忆只是经验的结果。因此,思想只是心灵由经验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静;以空灵之心,无形、无法来面对敌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无活动的;而道是需无思以行的。

  内视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并非可创的。

  能不役于外物,不为外物所敝,自会有镇定、平静生。能静意即能无幻念,能无如是之妄念。

  并无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并不移,然其动与效即是无止尽的。

  “契机”是无所谓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结果,因而自亦非时间之谓。

  一旦有段时间生命受到威胁无法不为防卫自己努力时,你能说“先等我摆好架势,拳置腰际,再打好吗?”生命于危急时,你能乃拘泥于你所学的派别打法吗?还是随机应变?

  中国的武术系经过三干多年的演变与流传的武术。

  为何一个人非得依赖这三千多年的传统,他们可能告诉你什么是“柔”,什么是“稳”,但是真正用到时呢?他们的理想、原理惟有引向伪善之途罢了。

  由于不欲受侵扰,而求稳定的心理,人们开始建立行动、思想的模式、规范,久之,即变为此模式之奴,以此不实之模式为真了。

  求某种动作的模式、规范使得参与者得以有一定的规则可循。在拳击或篮球等运动中或是可行的。然截拳道则否,截拳道之精神端在自由之精义,是不该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许多武术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师所传授的,结果造成成了其行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应自是依循着已定的模式,使其心灵更加限制与狭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静处。然暝思决不可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无所谓正与负,否定系全然空灵之状态。

  集中系一中种专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响。

  有一种行为的状态其间并无行为者。有一种经验状态其间并无经验者。这便是传统。

  传统所谓的集中,系只专注于一件事,而摒绝其他,而知觉是整体的行为,并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灵的状态也惟有以客观无偏见的观察方可解的。

  知觉并无所谓界限里;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无例外。

  集中可谓心灵的渐次缩窄。然我们所关切的是灵活变化的整体过程,而惟一专注集中于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缩窄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达是整体的;是立即而无暇思考的;惟有肉体与心灵的完全自由时,方可能完整地表达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义''

  l、在攻击时严谨的结构(攻时:以灵活的前手攻/防时:以手防)。

  2、能变化运用手法与脚法的武器。

  3、在攻击或反击时善用韵律的不规则变换来诱敌。

  4、重量训练与科学化的辅助训练再加上完全的适应练习。

  5、截拳道在攻击与反击时的直接动作——由任何之位置皆可发招。

  6、身体的闪躲与步法的轻盈。

  7、自然机变的攻击战术运用。

  8、近战的能力——(a)闪躲攻击

           (b)摔法

           (c)擒拿法

           (d)锁法

  9、完全的对打练习;与对移动目标的实际接触训练。

  10、不断地强化自己攻击的武器。

  11、表达自我独立的个性;灵活变化不为传统所困。

  12、在结构上是整体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体运动中,训练连续的自我表达能力;

  14、放松与有劲的出拳化为一体,保持心灵的警觉。

  15、动作的流动性(无论是直线或曲线的动作——向上、向下、转左、转有、侧移步、下闪、晃身等等均然)。

  ''六、无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术家能更加注意武术的根本,而非武术繁盛不实的花叶、枝节上。而在枝节处的争论是可以由根本处了解的。

  毋需关怀何者是柔,何者是刚,踢击与拳打、擒摔与手打脚踢,长距离与贴身搏击之好坏。因世上并无确切的何者比何者强。惟一需防范的是,切勿使部分琐碎的,剥夺了真朴的整体性。

  在搏击的艺术中,一直有着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高之问题。成熟是一个人本质,实体上渐进的进步。这也惟有从自由表达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达成的,绝非是模仿、重复传统的模式动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门派偏重直线的动作,也有些门派偏好曲线或圆形的动作。此种偏于某一面的武术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巧端在自由运动用各种动作;系一启发自我之武术。武术绝非是装饰物的。一种选择的方法,无论多正确,亦惟有使人限于一模式内。搏击是瞬间千变万化的。依循着某种的模式练习只会导向阻碍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绝无可能的。

  搏击之道绝非是限于一个人的好恶、选择的。惟有每一时一刻在搏击中追寻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颇、斜曲或任何的模式所限时方可能。

  截拳道是无所谓形的,故亦可适于任何形;且因其无分派别,故亦可适于任何派别。它能善用各种的方法技巧,以求达到武术之最高境界。

  武术的至高境界必是趋向简捷,以不变应万变。而境界不高的亦惟有流于花拳绣腿罢了。

  对于端正,消除外在不实、花巧的招式是不难的,然而对内在则难矣:

  不妨以自己所学的门派(无论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力、柔道)来观察街头的打架。也惟有不为门派所限时方可清楚地观察入微。如此,方可无好憎地整体地来观察。

  惟有在无比较时方有何者为是,如此亦可至无所纷争之境。

  博击绝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别,无论是功夫,学空手道、柔道或其他的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面对的是实际,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无形为形。

  无所停留意谓着所有事物其终极源流是人所无法理解,也非时空所可局限的。

  一个无所根本的搏击者不可再谓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移动一似机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响;埋葬其独立的意识。而其独立意识是其迄今所从未知觉过的。

  自我的表达是无法以形式化的练习来完成的。而形式的练习都是表达的一部份。无形的形并非意谓着无形。无形之形系由形进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达的境界。

  无教化并非真意谓着未受教化,惟有无教而教方是意义深远的。

  而否定传统的教化,也许你会因自创其他之模式而使自己身陷其中。

  欲求身体的不实的夸大与强己所难,自会偏离正道;欲求心智的虚幻的理想,当会无法见到实际之真象。

  许多的武术家总欲求更多,欲求一些特别的,即不知真理,正道却蕴含在简单的动作中,正因是这样;他们却不能见之。倘若说出原因的话;那便是在追寻中即迷失了原来存在的。

  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之自觉。

  编者注:“武道释义”为《李小龙截拳道》一书的总论式的章节。



  






功夫影帝李小龙我的最大收获






我的最大收获

  {{李小龙}}

  我又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香港了。还想在这里逗留一段日子,但紧张繁忙的生活方式,使我感到很不习惯。

  香港人对我的热情,使我受宠若惊,但因为太惹人注目,却又使我间接的失去自由,出现在公共场合里,就被人包围着,指手画脚的谈论着,使我觉得好像是动物园里的怪物或是大猩猩。

  我这样说,并不是在讨厌围观我的影迷,我只是把我想到的直觉地反应出来,我不擅于掩饰。我的个性一向是忠诚地表达自己,正如截拳道一样,也许,某些说话听进别人的耳朵里,得罪人,但我并没有这个意思,假如对我有所误会,希望大家原谅我。

  有关我家庭的生活,但抱歉得很,这一阵子很忙,我甚至连一些世叔伯和友好也未能一一拜访,也请原谅。

  我并不十分喜欢家人的照片太多的刊在报章杂志上,这并不为了甚么,只希望年幼的孩子能生活得轻松自由。因为妻儿都在电视上露过面,走在街上,也有观众认出来,像对我一样,在指手画脚和投以奇异的眼光谈论着,这对于一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来说,会使他感到不舒服。当然,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我明白这是一位明星所必然产生的矛盾和不可避免的。

  对于香港片场的生活,我也是不习惯的,比如,拍《精武门》来说,坐了廿多小时的飞机,已经感到疲倦了,还没有获得充分的休息,就要拍片,而且,一拍就是七天,天天都在打,一方面,是会感到疲劳,而另一方面,心情也不大好。我以为,每个星期应该拍五天戏,有两天假期休息,美国拍片就是这样,而且,每天最多八个小时。

  我听说,这里有些明星一天拍三组戏,日夜不停。我以为这是一个不合理的制度,也不知他们是怎样拍的。在美国,不会有两部片同时拍摄的,总是拍完了一部再拍第二部,否则的话,精神不能集中,无法好好地去表现角色中的人物,一定会影响到影片的质素,如果长此下去,迟早会有问题。

  每天拍三、四组戏,那是纯粹是为了赚钱,并无兴趣可谈。而事实上,如果专心的去拍一部片,直接的是表现在技能的优良上,但间接的可以赚到钱。因为拍出来的影片质素好和卖座高,片商们可以出很高的片酬请你拍戏,那不是一样达到了赚钱的目的吗?

  最近有人出到20万港币请我拍戏,但我没有答应,一方面,是可能返美国拍电视片,另方面,也考虑其他问题。如果20万请我拍一部戏,结果,卖座也只有20万,那么,以后还有人请我拍戏?

  有记者问我,小孩子的功夫,打得似模似样,将来会不会继承我的武道?

  我以为,以固定的课程传授武道,会局限了个人的发展。现在,我结束了在美国的三间武馆了。至于孩子的将来,还是让他自由的发展好了。

  虽然,我也曾教过孩子武道,可是,却给我带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