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_2 >

第6节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_2-第6节

小说: 慈禧十大谜案破解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第一回合的交手,两宫皇太后占了上风,实际是西太后占了上风。因东太后权力欲不强,不过她们当时是联合在一起的。这一争论,给她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那就是八位顾命大臣是她们母子掌握皇权的极大障碍。她们也看透了顾命八大臣觊觎皇权的野心。这就促使她们产生了一个想法,有朝一日一定要除掉他们。 
第22节: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之谜(6)         
  两宫皇太后,尤其是西太后,对于顾命八大臣在咸丰帝生前就充满了嫉恨。对于顾命八大臣的实际首领肃顺,更是恨之入骨。肃顺的权力,炙手可热。他和载垣、端华〃三奸盘结,同干大政〃。咸丰帝一死,他们拉拢其他五大臣,结成死党,面对孤儿寡母,更是势焰熏天了。 
  在热河行在,两宫皇太后处在顾命八大臣的包围之中,她们感到岌岌可危。为此,两宫皇太后议定,要冲破包围,寻求帮助。她们想到了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   
  奕?(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奕的异母弟,自号乐道堂主人。道光帝有九子。第四子是奕,第五子是奕(过继给惇亲王绵恺),第六子是奕?,第七子是奕。 
  奕?与奕自幼同在上书房读书。奕?喜欢习武,曾自制枪法28式,刀法18式。道光帝看着高兴,就给它们命名,枪法曰〃棣华协力〃,刀法曰〃宝锷宣威〃。并赐给奕?一把白虹刀,以资鼓励。这表明了道光帝对奕?的喜爱。 
  道光帝在传位给第四子奕还是第六子奕?的问题上,曾颇费踌躇。经过深思熟虑,道光帝秘密立储时,在秘密谲匣中,写了两份遗嘱,即一匣二谕。把皇位传给了第四子奕,同时任命第六子奕?为恭亲王。一匣二谕,这是清朝自雍正帝实行秘密建储制度以来绝无仅有的一例。同时,在遗嘱中任命一子为亲王,也是是空前绝后的。对奕?的这一任命,流露出道光帝对奕?的特殊情感。 
  咸丰帝起初对奕?是重用的。即位后,便宣布奕?为恭亲王。咸丰三年(1853)九月,命奕?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十月,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1854),任为领班军机大臣。迭授都统,右宗正,宗令。五年(1855)四月,命奕?总理行营事务,直至全歼北伐太平军。奕?因而得到优叙。 
  但好景不长。是年七月,奕?的生母孝静皇贵太妃病重。孝静对咸丰帝奕有十几年的鞠育之恩。左右权衡,奕?冒昧请求咸丰帝晋封孝静为皇太后。这个奏章惹恼了咸丰帝,认为奕?〃礼仪疏略〃,就下令免去奕?军机大臣、宗令、都统职事,仍在内廷行走,重回上书房读书。这是咸丰帝对奕?的严惩。 
  七年(1857)五月,奕?复授都统。   
  九年(1859)四月,奕?加授内大臣。   
  十年(1860),英法联军再次大举入侵。咸丰帝逃往热河,召回谈判不利的怡亲王载垣、尚书穆荫,命奕?为〃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督办和局〃。形势急转直下,英法纵兵焚烧圆明园,京师陷落。奕?不得不与英法签订了和约,即中英、中法北京条约。随后又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奕?奏请议处,咸丰帝发下上谕:〃恭亲王办理抚局,本属不易。朕深谅苦衷,毋庸议处。〃表示对奕?的理解。 
第23节: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之谜(7)         
  但是,北京从此便形成了以奕?为首的北京集团,这里包括大学士桂良,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周祖培,吏部尚书全庆和军机大臣、户部左侍郎文祥。   
  十二月,鉴于外事频繁,奕?奏请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办理一切涉外事务的总机关,是与世界接轨的具有近代性质的外事机构。咸丰帝采纳了奕?的建议,并任命奕?主持总理衙门。 
  奕?在办理和局的过程中,得到外国人的好感,认为可以说得通。但却引起了远在热河的肃顺、载垣、端华等重臣的嫉恨,由此加深了咸丰帝对奕?的猜忌。   
  北京方面关于咸丰帝病重或驾崩的谣言,在朝野上下扩散。同时又产生了另一个很能蛊惑人心的谣言:英法联军认为咸丰帝不守信用,企图用同他们接触较多的恭亲王奕?代替咸丰帝。这个谣言不会不传到咸丰帝的耳朵里,肃顺们也不会不借机狠进谗言。这样,本有嫌隙的奕奕?两兄弟之间的隔膜就愈益加深了。为了打破肃顺集团对咸丰帝的包围,奕?屡次奏请亲赴热河行在。但此时的咸丰帝对奕?已经抱有很深的成见,不想见他。就这样,直至咸丰帝病逝,奕?也没能踏足热河行在。 
  咸丰帝的遗诏,使京城内外、朝野上下,大吃一惊。他们没有想到,在顾命八大臣之中,竟然没有恭亲王奕?。顾命八大臣中,任何人的血缘关系也没有奕?和咸丰帝这么近。奕?身肩重任,与洋人谈判,却被排斥在权力中心之外,真是匪夷所思。这样的遗诏,简直不可思议。更有甚者,肃顺集团又借助幼帝载淳的名义发下上谕,命奕?等〃在京办理一切事宜,无庸前赴行在〃。连恭理丧仪也把奕?排斥在最高领导层之外,既借以贬低奕?的政治威信,并割断奕?同两宫皇太后的联系,以便从中控制。 
  恭亲王奕?并没有因为自己被排斥在顾命八大臣之外而灰心丧气。他在密切注视着热河行在的蛛丝马迹。   
  恰在此时,两宫皇太后把目光投向了远在北京的恭亲王奕?。她们知道,如想搞垮危及自家皇权的肃顺集团,必须依靠恭亲王奕?。   
  两宫皇太后深知,恭亲王奕?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她们决定,召见恭亲王奕?。   
  两宫太后已经忍无可忍了,她们本来想向北京派出密使,直接同恭亲王奕?联系。但思忖再三,感到既不安全,又耽误时间,就采取了密信联络的方法。   
  秘密的信函往返,是两宫皇太后和恭亲王奕?互通情报的基本方法。发信之地是方略馆,所用信封是方略馆的公家信封。方略馆的信函传递是保密而快速的。   
  西太后的妹妹是醇郡王奕的福晋,奕是奕?一党。因之,两宫太后通过西太后之妹,把欲速见奕?的想法告诉了奕。奕再把这个信息转达给其亲信某军机章京。这位军机章京用密札方式,将此信息传递给在京的奕?党人军机章京朱修伯。朱修伯转给了文祥,文祥直秉奕?。 
第24节: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之谜(8)         
  奕?拆阅了密信,在赴热河之前已经完全掌握了两宫太后的真实意图。   
  本来,在北京的奕?对咸丰帝的遗诏就满腹狐疑。北京集团的人们愤愤不平,也跃跃欲试。恰逢两宫太后来信传见,奕?知道,机会来了。他做好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思想准备。 
  七月二十六日,恭亲王奕?怀着复杂的心绪急切地踏上了北赴热河的行程。他马不停蹄,昼夜兼程,只用了四天时间就到了热河。   
  八月初一日,晨曦微露。恭亲王就赶到了咸丰帝的灵堂。他悲痛地祭奠了哥哥,失声痛哭,〃声彻殿陛〃。祭奠之后,按预先密订的计划,两宫太后迫不及待地召见了恭亲王奕?。本来八大臣想和奕?一同进见两宫太后,但两宫太后下令只召见恭亲王奕?。奕?以退为进,请郑亲王端华一同进见。端华目视肃顺,肃顺调侃道:〃老六,你与两宫太后是小叔子和嫂子,何必用我们来陪伴呢!〃就这样,两宫太后单独召见了恭亲王。 
  这次召见时间长达两个小时,谈话的主题是〃密商诛三奸之策〃。他们详细地密谋策划了铲除顾命八大臣的步骤和方法。   
  首先,他们密商了发难的地点。奕?认为热河是顾命八大臣的势力范围,不宜在热河发难,〃非还京不可〃,〃坚请速归〃。   
  其次,他们探讨了外国的态度。两宫太后担心,在北京发动,外国是否会干涉。《热河密札》记道:〃后(慈禧太后)曰:奈外国何?王(奕?)奏:外国无异议,如有难,惟奴才是问。〃 
  最后,他们确定了拟旨的人选。这个人既要绝对可靠,又要笔力雄健。他们确定把拟旨的重任,交给了西太后的妹夫、奕?的弟弟醇郡王奕。奕是奕?一党在热河的总代表。以后的实践证明,这个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两宫太后召见毕,奕?怀着极为兴奋的心情退出。但在顾命八大臣面前,奕?表现得异常谦卑,〃以释三奸之疑〃。   
  就在同一天,两宫太后按照计划行事,急切地发下谕旨,回銮京师。肃顺集团颇感突然,他们知道不能轻易允诺,必须坚决制止。肃顺以回京有危险为由,阻止回銮。但两宫太后说道:〃回京后如有意外,不与你们相干。〃说完之后,命令立刻准备车驾。 
  这一回合,两宫太后占了优势。   
  奕?知道时间紧迫,来不及休息。他一面同肃顺集团的人虚与委蛇,一面在悄悄地联络党人,研究对策,部署任务。   
  而肃顺集团以为大权在握,从总体上看轻了两宫及奕?,以为〃彼何能为〃,没有什么能耐。因此,他们麻痹大意,失去警惕。他们没有及时地研究对策,分析敌情,而是陶醉于炙手可热的最高权力的运作上。封官许愿,加官晋爵。 
第25节:慈禧发动辛酉政变之谜(9)         
  这时,肃顺集团感到奕?在热河继续待下去,实在碍眼。他们便为奕?向两宫太后请示行止。两宫正好利用这个机会传旨,命奕?于八月六日进见。   
  八月六日,两宫太后第二次召见了奕?。奕?把这几天在热河活动的情况密报给了两宫,并把事先商定的计策提供给她们,使她们坚定了发动政变的决心。两宫太后也关切地旨命奕?明日迅即回京,布置一切,不可在此久留,以免事情败露。 
  八月七日,奕?奉命回京。   
  奕?于八月十二日回到了北京。奕?回到王府后,大臣们纷纷前来拜谒。他们希图从奕?的口中了解热河的动向,也借机观察奕?的政治意图。但胸有成竹的奕?却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使北京的大臣摸不着头脑。 
  四 假意地作出了屈服姿态   
  当时北京的大臣们正在发动一场请求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攻势。协办大学士周祖培是积极鼓动者。他的门生山东道监察御使董元醇秉承他的旨意,上了一道奏章,这就是著名的《董元醇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这个上书得到奕?的支持。 
  奏折于八月八日送达热河,先报给顾命八大臣。顾命八大臣细阅了董折,很是气愤。但他们没有马上动作,而是先上报给两宫皇太后,欲等两宫皇太后阅后,再拟旨痛驳。   
  不料,两宫皇太后阅折后大喜,董折说出了她们的心里话。其中的〃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左右并不能干预〃的建言,更是她们求之不得的。这道奏折,既是向两宫皇太后的效忠信,也是向顾命八大臣的挑战书。这给孤苦无援的两宫皇太后以很大的安慰,也给肃顺集团以很大的威胁。 
  董折八日报送两宫,十日仍未发下来。两宫皇太后是在绞尽脑汁地密商对策,没有很快地发给顾命八大臣。肃顺等八大臣等不及了,主动要求召见,索要董折。内奏事处首领太监传旨,说西太后要留着阅看,仍是不给他们。怡亲王载垣冷笑一声,心想简直是多余。 
  十一日两宫召见,命八大臣拟旨,但没明确交代如何写。两宫太后想要试探八大臣的政治态度。八大臣主意早定,拟旨痛驳董折,而且要写明发上谕。吴姓军机章京所拟初稿语气还平和,言词不太激烈。焦佑瀛感到不够劲,自己捉刀另作一篇,其中有斥责董元醇的〃是诚何心,尤不可行〃一语,其他七大臣交口称赞这道谕旨,说写得太棒了。但抄清递上后,两宫皇太后将折旨全都压了下来,没有交给八大臣。两宫很不满意八大臣所赞赏的谕旨。 
  后来再次传旨召见,八大臣同两宫皇太后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西太后舌战八大臣。这次共召见四个多小时。郑亲王端华上去时就〃怒形于色〃,根本没把两宫皇太后放在眼里,而且〃是日见面大争〃。军机大臣杜翰〃尤肆顶撞,有〃若听信人言,臣不能奉命〃〃这样冒犯两宫太后的激烈言辞。两宫太后〃气得手颤〃。李慈铭记道:〃及董御史疏上,三人纠党忿争,声振殿陛,天子惊怖,至于啼泣,遗溺后衣。〃肃顺等把小皇帝的尿都吓出来了。后来在昭示肃顺等罪状的奕?等的奏折里也写道:〃御史董元醇条奏事件,特召见载垣等面谕照行,伊等不服,胆敢面称伊等系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并言伊等请太后看折亦系多余之事,当面咆哮,几至惊吓圣躬,含怒负气,拂袖而去,其目无君上情形不一而足。〃可见,这次召见,双方在这个原则问题上互不相让,已成剑拔弩张之势。 
第26节:慈禧发动辛酉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