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第30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鄂西战役,尔后在第二野战军指挥下进入川东作战,完成任务后,第124师归建,第155师拨归中南军区运输司令部建制。2月,该军奉命调驻黑龙江省,隶属东北军区。
  1950年10月,第42军作为首批出国部队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在第一至第四次战役中和一年半的防御作战中,共歼敌2。8万余人,涌现出“黄草岭英雄连”、“三八线尖刀英雄连”、“石城岘英雄连”和关崇贵、安炳勋、员宝山等一批英雄单位和个人。1952年11月回国。 
 
四十三、第43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该纵队一部的前身为北伐战争中的“叶挺独立团”, 1927年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后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至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4军(后改称红4军)。1933年6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方面军第1军团第2师,下辖第4、第5、第6团。参加中央苏区的第1至第5次反“围剿”作战。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2师为前卫师之一,强渡乌江,智取遵义,飞夺沪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出色地完成中革军委赋予的开路任务。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2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第685团,开赴华北抗日前线,首战平型关。1938年底,东进苏鲁豫边区,改称八路军苏鲁豫支队。1940年8月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南下华中,增援新四军。11月改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1旅。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第3师第7旅,转战于苏北两淮地区。日本投降后,第3师第7旅奉命挺进东北。另一部的前身为“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鲁东、冀鲁边的抗日武装,后分别发展为清河军区、冀鲁边军区部队。1944年这两个军区部队合并为渤海军区。抗战胜利后,以该军区主力部队组成6个团先后开赴东北,与冀东一部分武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辖第19、第20、第21旅。上述两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到达东北后,分别参加了山海关保卫战、秀水河子歼灭战和解放长春之战。1946年4月参加四平保卫战,给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新1军以重大打击。
  1946年10月,第3师第7旅与第7师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陈光任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阎捷三任参谋长,徐斌洲任政治部主任。原第3师第7旅改为第16师,原第7师第20旅及第19旅一部编为第17师,原第7师第21旅改为第18师。全纵队2。3万余人。
  1947年1月至3月中旬,参加“三下江南”(松花江以南),寻歼当面分散孤立之敌,配合南满我军“四保临江”作战。1947年5月至翌年春,参加东北夏季、秋季、冬季三次攻势作战,攻克辽阳、鞍山等地。
  1948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6纵队。1948年5月,进攻和围困长春。9月,参加辽沈战役,第17师参加锦州攻坚战,担任战役总预备队,攻打范汉杰的“剿总”指挥所和兵团司令部。纵队主力第16、第18师插至大虎山以东厉家窝棚一带,切断敌军东逃沈阳的退路,为全歼廖耀湘兵团5个军于辽西地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辽沈战役中,第6纵队共歼敌3。6万余人。东北解放后,第6纵队在辽宁黑山地区进行整编, 1948年11月按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隶属第四野战军建制。洪学智任军长,赖传珠任政治委员,杨国夫、李作鹏任副军长,刘其人任副政治委员,雷震、黄一平分任第一、第二参谋长,邓飞任政治部主任,单志辉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16师改称为第127师,李作鹏兼师长,张池明任师政治委员;第17师改称第128师,龙书金任师长,徐斌州任政治委员;第18师改称第129师,阎捷三任师长,袁克服任政治委员。原东北军区独立第6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6师,邓克明任师长,钟人仿任政治委员。全军共6。3万余人。11月下旬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1949年2月下旬,第43军奉命先遣南下,于4月初进至武汉以北黄安(今红安)地区,牵制国民党军白崇禧集团,策应第二、第三野战军渡江作战。5月14日,该军从团风至田家镇段渡过长江,解放了鄂南、赣北广大地区,为第四野战军主力南下开辟了前进道路。7月参加湘赣战役。随后在江西宜春地区进行两个月的休整。9月中旬第156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主力部队继续南进,翻越梅岭关,进军广东;10月14日,会同兄弟部队解放华南最大城市广州。11月中旬,奉命由广州隐蔽西进,参加广西追击战,先在北流将敌第11兵团部等歼灭,毙敌兵团副司令官胡若愚,继又以迅速果敢的动作急袭博白,歼敌第3兵团指挥所,俘敌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第3兵团司令宫张涂。 12月下旬开赴雷州半岛,参加解放海南岛的作战任务。 1950年3月到5月,该军做为主要突击力量,以木船为航渡工具,突破敌由陆海空军组成的“立体防御”,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解放海南岛。 1952年7月5日,第43军与海南军区合并为海南军区兼第43军。10月,第44军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第43军在全国解放战争中,从东北松花江转战至海南岛,历经主要战斗百余次,涌现了“渡海先锋营”、“英雄连”、“钢铁连”等英雄模范单位和以王玉山、刘梅村、鲁湘云、蒲恩绍等为代表的一批英雄模范人物。 
 
四十四、第44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7纵队。该纵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以山海关内几个解放区进入辽宁省北部和吉林省西部等地区的部分部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
  1945年9至11月,为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新四军第3师、陕甘宁教导第1旅、冀东军区、冀热辽军区、晋绥军区等各抽调一部分部队,分别进至沈阳、长春、四平和辽北、吉西等地区。其中进至沈阳的冀东军区和晋绥军区的部队于10月扩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1旅,其它部队分别扩编为地方武装团队。这些旅、团在西满军区领导下,开辟辽北、吉西根据地,建立人民政权,参加四平保卫战和开鲁、通辽、茂林等攻坚战。1947年2至3月,以上述作战地区的地方武装团队合编为辽吉军区保安第2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4月,辽吉军区保安第1、第2旅和西满军区独立师依次改称西满军区独文第1、第2、第3师。5月中旬至6月初,3个独立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先后攻克玻璃山、双山、榆树台等地。6月中、下旬,参加四平攻坚战,独立第1师师长马仁兴作战牺牲。8月,在吉林双辽县成立东北民主联军第7纵队,邓华任司令员,陶铸任政治委员,吴富善任副政治委员,高体乾任参谋长,袁升平任政治部主任。3个独立师依次改称为该纵队下辖之第19、第20、第21师。全纵队2。1万余人。9月至11月参加东北秋季攻势。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7纵队。12月至1949年3月,参加东北冬季攻势。4月至8月,在四平地区开展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至10月,参加辽沈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攻克锦州,尔后将国民党军第9兵团包围于黑山、大虎山地区,歼其4万余人,俘国民党东北行政委员会上将副主任张作相和第49军中将军长郑庭笈。
  1948年11月,遵照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7纵队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4军,邓华任军长,吴富善任政治委员,曾克林任副军长,谭甫仁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高体乾任参谋长,龙开富任后勤部部长。原辖第19师改称第130师,徐绍华任师长,邓东哲任政治委员;第20师改称第131师,刘永源任师长,罗友荣任政治委员;第21师改称第132师,李化民任师长,朱民亲任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独立第12师调归该军建制,改称第157师,曾敬凡任师长,邢程任政治委员,全军4。8万余人,隶属东北野战军。 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4月,该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5兵团建制,由天津向华中南进军。6月,第157师调归江西军区建制。7月,该军在九江渡长江参加湘赣战役。10至11月,参加广东战役,尔后担负广州警备和粤中、粤东地区剿匪任务。1950年5月~8月,第131师在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炮兵配合下,解放了万山群岛。9月,解除广州警备任务,转至广州北郊至阳山、翁源地区剿匪。 1952年10月,第44军番号撤销,军机关并入中南军区海军机关;第130师和第45军合编为第54军;第131师师部调归海军青岛基地;第132师调归第43军建制。 
 
四十五、第45 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的前身是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东北野战军第8纵队是以抗日战争时期冀热辽军区和陕甘宁边区进军东北的部分部队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1938年7月,中共冀热辽特委和京东特委在八路军第4纵队的配合下,举行20万人的抗日武装大起义。此后逐步建立了冀东抗日根据地,成立了冀东军分区。 1942年2月,冀东军分区改为第13军分区。1944年9月19日,冀东(第13)军分区扩编为冀热辽军区,李运昌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45年6月,冀热辽部队向热河中部和辽西地区挺进。1945年10至11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向东北发展,并争取控制东北的战略部署,八路军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警备第1旅(欠第3团)、陕甘宁边区教导第2旅第1团、冀中军区第31团等,奉命进至辽宁锦州、朝阳等地区扩编,归东北人民自治军领导。1946年,以上述部队为基础改编为冀热辽军区独立第13、第16、第27旅(后改称独立第18旅)。1947年5月,从冀热辽军区抽调干部组成冀热辽军区前方指挥所。8月,上述3个独立旅和前指在赤峰(令属内蒙古自治区)地区,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8纵队。黄永胜任纵队司令员,刘道生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司令员,邱会作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黄鹄显任参谋长。独立第13、第16、第18旅依次改编为第22、第23、第24师。全纵队共3。5万余人。纵队成立后,参加东北秋季、冬季攻势作战。 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属东北野战军领导。4月至8月,进行新式整军运动和军事练兵。9月至11月,参加辽沈战役,与兄弟部队一起,先攻克锦州,后插入大虎山、台安之间,堵住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南逃道路,为战役胜利创造了条件。
  1948年11月,根据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东北人民解放军第8纵队在辽宁辽阳、海城等地区,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5军,隶属关系未变。黄永胜任军长,邱会作任政治委员,张天云任副军长,黄鹄显任参谋长,段德彰任政治部主任,王逸群后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第22师改称第133师,吴烈任师长,谢明任政治委员;第23师改称第134师,钟明彪任师长,谢家祥任政治委员;第24师改称第135师,丁盛任师长,韦祖珍任政治委员;新调入的冀热辽独立第4师改称第158师,李道之任师长,王晓生任政治委员,全军共5。6万余人。 12月至1949年1月,参加平津战役,与第44军共同担负由天津东侧民权门向西突击任务,迅速突破国民党军防御工事,攻占金汤桥。3月,第45军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建制。4月,由天津向华中、华南进军。7月,进入江西省参加围歼赣西的国民党军。9、10月,在衡宝战役中,担负中路军正面进攻任务,该军第135师楔入衡宝公路以南白崇棺集团防御纵深,顽强阻击国民党军南逃,为整个战役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11、 12月,参加广西战役,追歼国民党军1。6万余人,俘其第3兵团中将副司令官兼桂中军区司令王景宋、湘桂黔护路军中将司令莫德洪等将级军官15名。12月下旬,进至桂西南十万大山、桂南六万大山和大容山等地区剿匪。1950年2月,第134师在平而关地区,全歼逃出国境后回窜于中越边境的国民党军第17兵团兵团部、第100军军部,第19、第197师,共6700余人,俘兵团中将司令官刘嘉树等将级军官9名。4月,第158师调归广州警备司令部建制。至1951年2月,该军基本肃清了桂西南、桂东南的匪患。3月,移驻广东省花县、清远、佛山等地区,担负守卫珠江口和机动作战任务。7月,第134师调至湛江、海康等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 1952年8月,奉中南军区命令,第1339市调归第46军建制。10月第45军军部及第1349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