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 >

第14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作者:张明金等-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兵团部兼广东省军区。 12月,第13兵团部兼广西省军区。12月26日,中央军委批复华中局并四野:“同意华中军区即正式改名中南军区”。 12月30日,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知,自1950年1月1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 16个军,l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l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 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运工具实施渡海作战,5月1日解放海南岛。至此,除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外,华南全境获得解放。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 1950年3月13 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今后各部颁发一切文件,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7月6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令恬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连,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1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五、华北军区部队
 
  华北军区部队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主力与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一起组建和发展起来的。
  抗日战争胜利后,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晋察冀军区部队进行了统一整编。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克为副司令员,罗瑞卿、刘澜涛为副政治委员,唐延杰为参谋长,朱良才为政治部主任。辖8个野战纵队,即:冀察军区基干武装编成的郭大民纵队(第6、第7、第9旅和骑兵旅)和刘道生纵队(第8、第10旅),冀中军区基干武装编成的杨成武纵队(第11、第12、第13旅)和黄寿发纵队(第1、第2旅);冀晋军区基于武装编成的赵尔陆纵队(第1、第2、第3旅)和陈正湘纵队(第3、第4旅);冀热辽军区(包括冀东和热河两个军区)基干武装编成的詹才芳纵队(第12、第13、第14旅)和黄永胜纵队(第22、第27、第30旅和一个混成旅)。此外,进军东北时留在冀热地区担负作战任务的晋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辖第1、2、第3旅),归晋察冀军区建制。以上9个野战纵队约有20余万人。
  随后,又将9个野战纵队编成两个野战军。第一野战军由聂荣臻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辖郭天民纵队、杨成武纵队、陈正湘纵队;第二野战军由萧克兼司令员,罗瑞卿兼政治委员,彭寿生任参谋长,辖晋冀鲁豫纵队、黄永胜纵队、詹才芳纵队、刘道生纵队、黄寿发纵队。
  通过整编,晋察冀初步实现了由分散的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大大增强了部队的野战能力,为巩固和发展解放区,粉碎敌人的可能进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为粉碎傅作义、阎锡山的进攻, 1945年冬,第一野战军在聂荣臻的率领下,协同晋绥军区部队发起绥远战役,歼敌1。2万余人,收复了绥东数座县城,使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广大地区重获解放;第二野战军在萧克、罗瑞卿的率领下,主力集结于平绥路东段和平古路北段,准备打击进犯冀热辽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同年12月15日,第二野战军指挥机构与冀热辽军区机关合并为冀热辽军区,萧克兼司令员,程子华、罗瑞卿兼政治委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了停战令,国内出现暂时的和平局面。3月1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发布了《关于复员工作的决定》。据此,晋察冀我军统一进行精简,撤销两个野战军的指挥机构,将所属野战纵队主力缩编成四个纵队和一个教导师,直接归晋察冀军区。数个独立旅归各二级军区指挥。四个野战纵队是:第1纵队(第1、第2、第3旅),司令员杨得志,政治委员苏振华;第2纵队(第4、第5旅),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郭大民;第3纵队(第7、第8旅),司令员杨成武,政治委员李志民;第4纵队(第10、第11旅),司令员陈正湘,政治委员胡耀邦。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用于进攻晋察冀解放区的兵力达18个旅约20万人。为粉碎敌人的进攻,晋察冀军区遵照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恢复野战军指挥机构,以萧克为司令员,罗瑞卿为政治委员,耿飓为参谋长,潘自力为政治部主任,辖4个野战纵队(领导人基本未变)约有5万人,连同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约有20。7万人。7月~11月,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为迎击进犯之敌,保卫解放区,晋察冀军区部队先后举行大同、集宁(与晋绥军区部队共同进行)、张家口和平汉路北段等战役,共歼敌3万余人。12月3日,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晋察冀军区,为紧缩机构和把工作重点放在前线,报请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批准,撤销了野战军指挥机构,其人员合并于晋察冀军区。前方的作战指挥,由军区临时组织的前线指挥所负责。与此同时,调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编入第2纵队,改为第6旅,察哈尔军区第11旅拨归第3纵队,改为第9旅;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拨归第4纵队,改为第12旅。至此,3个只有两个旅的纵队均扩编为3个旅。 12月中旬,第1纵队归还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该纵队司令员杨得志留在晋察冀军区,任第2纵队司令员。
  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1月,各野战纵队在晋察冀军区部队、游击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先后举行易(县)满(城)战役和保南战役,共歼敌1。7万余人。1947年4月9日,以3个纵队和地方武装一部发起正太战役,至5月上旬,连克数座县城,歼敌3。5万多人,控制正大铁路约300多华里,车站22座,从而打通了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的联系,孤立了国民党军在华北的战略要点石家庄。
  1947年5月25日,经中央军委批准,重新组建晋察冀野战军指挥机构,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分任第1和第2政治委员,耿贱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纵队(第4、第5、第6旅),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第7、第8、第9旅),郑维山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第10、第11、第12旅),曾思玉任司令员。王昭任政治委员。另成立一个骑兵旅。11月至12月间,又先后组建了第1纵队(第1、第2、第3旅,归北岳军区建制),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第16、第17、第18旅,归野战军建制),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第7纵队(第19、第20、第21旅,归冀中军区建制),孙毅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
  1947年6月~9月,晋察冀野战部队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连续举行青(县)沧(县)、保北和大清河北等战役,共歼敌2。2万余人。10月,举行清风店战役,活捉敌军长罗历戎。是役连同保北阻击战,共歼敌2。1万多人。11月,又举行石家庄战役,攻克石家庄,全歼守敌2。4万余人,使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战略区完全联成一片,为尔后更大规模地歼灭敌人,解放华北全境奠定了基础。
  根据战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48年5月9日决定,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组成华北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滕代远、萧克分任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北岳、冀中6个军区(同年7月,晋中战役后又成立晋中军区),共有部队(含地方武装)18。4万余人。同时,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军区所属的野战部队编成两个野战兵团。第1野战兵团,由徐向前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纵队(第22、第23、第24旅),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3纵队(第37、第38、第39旅),司令员暂缺,徐子荣任政治委员;第14纵队(第41、第42旅),韦杰任司令员,甘渭汉任政治委员。第2野战兵团,由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杨成武分任第一和第二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2纵队(第4、第5、第6旅),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第3纵队(第7、第8、第9旅),郑维山任司令员,胡耀邦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第10、第11、第12旅),曾思玉任司令员,王昭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第16、第17、第18旅),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
  另外,第1纵队仍归北岳军区建制,第7纵队仍归冀中军区建制。至此,华北军区部队共有42万余人。
  1948年下半年,华北军区将所属野战部队调整为三个兵团。第1兵团,徐向前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周士第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为参谋长,胡耀邦为政治部主任。辖第8纵队,王新亭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第13纵队,韦杰任司令员,徐子荣任政治委员。第14纵队调至豫北地区,归军区直接指挥,另将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第15纵队(第43、第44、第45旅)调归第1兵团建制,刘忠任司令员,袁子钦任政治委员。第2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3纵队,郑维山任司令员,王宗槐任政治委员;第4纵队,曾思玉任司令员,王昭任政治委员。另于同年11月组成第8纵队(第22、第23、第24旅),司令员邱蔚,政治委员王道邦。第3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1纵队(第1、第2、第3旅),唐延杰任司令员,旷伏兆任政治委员;第2纵队(第5、第6旅),陈正湘任司令员,李志民任政治委员;第6纵队(第16、第17、第18旅),文年生任司令员,向仲华任政治委员。
  1948年3月至10月下旬,华北军区野战兵团连续举行察南绥东、冀热察、晋中、察绥等战役,歼敌约17万人。其中,晋中战役歼敌近10万人,为我军攻占太原、解放山西全境创造了条件。10月初,华北军区第1兵团和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及晋中地方武装共17个旅发起太原战役,战斗两个月,歼敌5万余人,形成对太原城垣的包围。 1949年3月17 日,中央军委决定组织以徐向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太原前线司令部和党的总前委,徐向前为书记,统一指挥第18、第19、第20兵团(即原华北军区第1、第2、第3兵团)等部。4月20 日,我军对太原发起总攻,至24 日攻占该城。太原战役共歼敌13。5万余人,结束了阎锡山在山西近40年的反动统治。
  在这之前,华北军区野战部队主力会同东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
  1949年1月10 日,中央军委决定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组成平津前线党的总前委,实施对平津战役的统一指挥。战役从1948年11月29 日开始,至1949年1月下旬胜利结束,共歼灭和改编傅作义集团52万余人,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平津战役结束后,遵照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及部队番号的规定和命令,华北军区第1、第2、第3野战兵团,于1949年2月依次改称第18、第19、第20兵团,纵队改为军,旅改为师。第18兵团,徐向前兼司令员和政治委员,周士第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陈漫远任参谋长,胡耀邦任政治部主任(同年5月3日,徐向前司令员因病休养,由周士第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5月8日以王新亭、陈漫远任副司令员)。辖第60军(第178、第179、第180师),王新亭兼任军长和政治委员;第61军(第181、第182、第183师),韦杰任军长,徐子荣任政治委员;第62军(第184、第185、第186师),刘忠任军长,袁子钦任政治委员。第19 兵团,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委员,耿飚任参谋长,潘自力任政治部主任。辖第63 军(第187 、第188 、第189 师),郑维山任军长,王宗槐任政治委员;第64 军(第190 、第191 、第192 师),曾思玉任军长,王昭任政治委员;第65 军(第193 、第194 、第195 师),邱蔚任军民,王道邦任政治委员。第20 兵团,杨成武任司令员,李井泉任政治委员,李天焕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辖第66 军(第196 、第197 、第198 师),萧新槐任军长,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