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芙蓉旧事 作者: 倪蓉棣 >

第4节

芙蓉旧事 作者: 倪蓉棣-第4节

小说: 芙蓉旧事 作者: 倪蓉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市日脚,后者多在市日。把戏人人爱看,每当锣声一响,特别是小孩,又喊又叫,街道巷弄里拼命跑,唯 
      恐赶不上趟。我自然也一样。有时,大家围成一圈,里三层外三层的,密密麻麻,水泄不通,我挤在里头, 
      身子就好比波涛中的小船一样,被推来搡去,老是站不稳脚跟。有时圈子越挤越小,做把戏的就舞起飞镖, 
      镖枪系在绳子上,它像长着眼睛,“嗖”的一声,照着你的鼻尖飞过来,似乎碰到鼻尖了,又“嗖”的一声 
      收回去,吓得你咿咿叫,并连连往后退;有的师傅不会舞飞镖,就舞板凳,结果一样,大家纷纷往后退,一 
      边嘿嘿发笑。我是毛小子,很顽皮,有时故意在圈子里跑来跑去,因而少不了受到恫吓。但我是老油条,不 
      吃这一套,心里明白,做把戏的绝对不会揩我一根毛,在把戏尚未正式开始之前,他们巴不得场面越乱越好 呢。 
        二吆,就是吆喝,这是对敲锣的一种补充,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招揽观众。“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 
      先生,后面老师伯”,这是他们千篇一律的开场白,也是他们千篇一律的演说引子。他们都有一班人,除了 
      师傅坐在一侧观看动静外,其他当徒弟的,往往文武搭档,在圈子内,窜来窜去,演起双簧。文的角色有男 
      有女,拉琴、说书、说相声或变魔术,等等,花样很多,他们的嘴功特别好,什么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什么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等等,你来我往,一唱一和,惊惊乍乍,历数江湖道德和人生浮 
      沉,让人听得晕晕乎乎。武的角色皆一律为男性,他们绝大部分为青壮年,即便是隆冬时节,也赤裸上身, 
      坚硬的肉疙瘩上热气腾腾。他们或借助板凳、椅子表演倒立、穿洞等杂技,或借助砖头、火把、棍棒、刀枪 
      等玩意表演武术节目,让人看得有滋有味。当然,大家来看做把戏,主要是想看师傅表演功夫,所以眼睛总 
      忘不了往师傅身上瞄。但每逢这个时候,坐在一侧的师傅,口似乎特别渴,老是将茶杯不断地往嘴边送,而 脸上始终洋溢着笑意,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三耍,就是耍功夫。这功夫是师傅出手,很刺激,场面往往很抓人。师傅除了打拳和耍弄刀枪棍棒、锏 
      戟飞镖等器械外,还常常表演苦硬功夫,节目如“劈砖裂石”、“一指穿砖”、“顶捣臼”、“顶石条”、 
      “滚钉板”、“砸刀震砖”、“枪顶咽喉”、“刀砍无痕”,等等。不过,天下所有的师傅都一样,他们天 
      生不直爽,不痛快,而嘴巴却出奇的油滑,话多得不得了,一个好端端的节目,总是让他磨磨蹭蹭,给弄得 
      支离破碎。观众常常喊:“师傅,你别光说不做呀!”而师傅总会这样回答:“不要急嘛,我马上就来了。 
      ”有时观众催急了,师傅觉得不好意思,便采取迂回战术,他先是回答说:“好好,不说了,不说了。”便 
      下去喝茶,接着折回来,“噗”的一声,喷了自己一手臂的水雾。观众见状,便两眼发亮,兴奋起来,但没 
      承想,师傅却拍拍胸脯,又高声喊道:“嗳嗳听清楚了——前面老先生,后面老师伯……”于是,全场一片 嘘声。 
        四抖底,就是连哄带骗,让人糊里湖涂地掏钱买膏药。江湖界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把戏是假的,药 
      是真的”。其实,借用这种话公开行骗,这是江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现摘录《江湖药郎做把戏》(见2003 
      年6月29日《汕头日报》,作者庄意光)里的一段文字,对“抖底”现象作一形象描述: 
        汉子(指师傅,引者注)又用砖头在手臂、胸部上一阵猛敲,留下青一块紫一块的血痕,如果没有人鼓 
      掌,他甚至会用刀在身上划出血来。所有人的注意力已经被调动起来,汉子才拿出一个纸包,倒出一些粉末 
      ,口里含着酒,粉末敷在创伤处,再喷上口里的酒。说来也怪,顶多一根烟的工夫,汉子身上的创伤就全部 
      好了。汉子开始发话,我这里有50包跌打伤药,为了感谢大家的厚爱,有5包免费赠送,余下的每包收×元 
      钱,兄弟我只混车租点心钱。这时,有好几个人叫得最凶,好像是要买药去救命的,其实他们是卖跌打伤药 
      的汉子事先串通好的。潮汕人称为“洗火炭”。观众经不住诱惑,也纷纷掏钱,一桩买卖终于成交。 
        上文提到的“洗火炭”,就是芙蓉人所说的“火媒头”。 
        当然,江湖客所卖的药,真假不能一概而论,其中有些确实是根据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的,对医治伤病很 
      管用。所以,在芙蓉街,也有个别师傅,在推销药品时,没有与火媒头串通起来哄人骗人,而硬碰硬全靠自 
      己的功夫行事。比如推销行气散之类药品,作师傅的往往先将徒弟的手折到脱臼,并让哀哀叫痛的徒弟,垂 
      着已经不能动弹的手臂绕场几周,让观众看个仔细,待大家明白他的徒弟千真万确受了伤之后,他再施以接 
      骨推拿之术,并敷上行气散等药品;然后,过了10分钟左右,他再次让他的徒弟上场,巡回展示其手臂的受 
      伤处——果然,原先痛得不能动弹的手臂,现在已痊愈,其上下左右运动,灵活如初——待观众确认了这一 
      事实之后,他忽然又让刚刚治好伤的徒弟表演起拳脚功夫,借以证明他所卖的药是真货色。又如推销火烫药 
      ,作师傅的有时索性作贱自己,闭起眼睛,咬着牙,让徒弟将烧红的火钳吱吱吱地烙在自己的手臂上(这时 
      ,手臂上往往冒起一股青烟),接着抹以火烫药,而稍待片刻之后,再将恢复如初的手臂展示给观众。这些 
      真实而近乎残酷的功夫表演,往往会引起现场观众的热烈反应,其结果,一是药品往往热销或脱销,二是师 傅往往被包围,在现场为伤病者做起治疗。 
      做把戏(3) 
        江湖规矩与占地盘 
        我发现,做把戏的这一行,内部也有规矩,他们很懂得相互避让,几乎没有两班或两班以上人马同时在 
      芙蓉街占地盘的。听说,有时彼此有牴牾,就由当地的调停人说了算。调停人往往有一身好功夫,又坐地, 谁也不敢惹他们,他们说出的话抬不动。 
        据说,芙蓉街担当调停人的是梁公友,他是洪宝的父亲,人们习惯称他为洪宝大。“大”是土话,就是 
      “父亲”的意思。洪宝大跟洪宝一样,名气很大,谁都说他功夫很深,可他们父子俩从未当众露过一手。他 
      们成了神秘人物。一天,平阳一班师傅在天后宫表演拳术,洪宝大一直坐在台下看,他始终不吭一声。大家 
      拿眼睛看台上表演,又看他的脸色变化,累得很。最后他微微一笑,点点头,表示满意。于是全场鼓掌呐喊 
      ,台上的平阳师傅也松了口气,连连抱拳致谢。听说,凡是江湖客来芙蓉街,第一要紧的事,就是登门拜访 
      洪宝大。洪宝大点头,就表示许可,否则,擅自占地盘,就有你好看的。 
        “火盆里抓饭吃”的营生 
        众所周知,做把戏是靠功夫吃饭的。不论是卖真药,还是卖假药,江湖客的功夫必须要服人,否则,就 
      会砸锅。但功夫饭实在不好吃。特别是在芙蓉街,不是什么人都可以随便占地盘的。芙蓉街人平时把戏看得 
      多,眼光特别挑剔,你如果是“三脚猫”,没有什么真功夫,想在芙蓉街占地盘,那是过不了关的。 
        这种事,早年我也不少见过。 
        一次,一班江湖客在上街桥头做把戏,作师傅的吹牛,声称自己单凭一个大拇指,就能将一枚铁钉揿入 
      凳子,然后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将这枚铁钉拔出来。这显然是句戏言,是说着玩的。但这位师傅万万没有想到 
      ,观众却与他较了真,大家始终抓住它不放,老是一个劲地催他:“师傅,你别光说不做呀,快拿钉啊!” 
      这位师傅下不了台,只好装聋卖傻,表演起了“一指穿砖”、“铁板击胸”等其他功夫。但观众不买账,齐 
      齐喊起倒彩,甚至有人趁他不备,抢过那铁板和砖头,先是当众将铁板放膝盖上予以折弯,证明铁板不坚硬 
      ,接着又高声喊叫:“这砖头肯定有问题,大家看看,大家看看呀!”结果,全场哗然,嘲笑声、嘘声、骂 
      声一片,那位师傅及其徒弟个个脸红得像猴子屁股,他们狼狈不堪,只得连连抱拳致歉,急急收拾起家伙跑 
      了。的确,这是一件很冷酷的事情,因为这班江湖客今天落荒而走,就意味着他们今后就没有资格再来芙蓉 街占地盘了,这就等于断了一条生意路。 
        还有一次,一班江湖客在下街街口表演功夫。那天人出奇的多,大家里三层、外三层的,围得密密匝匝 
      。我站在人群最外层,虽说脚下垫了两条凳子,但看功夫表演仍很费力。也许由于人太多的缘故,那位掌班 
      师傅感到特别兴奋,牛皮轰轰,说了许多过头话。于是,大家不服,便串通起来算计他。当他表演“砸刀震 
      砖”这个节目时,大家便推出一位壮汉,让他抱起大石头砸刀——刀是大刀,七八十公分长,二三十公分宽 
      ,刀刃很锋利,它就架在师傅的左手腕上,而师傅的左手腕底下,叠着一米来高的砖头。按照规矩,师傅运 
      气作功后,点点头,抱石头的人就可以出手了。但那天抱石头的壮汉却故意使了一个假动作,他看到师傅点 
      点头,便先是虚晃一下,然后才将那块近百斤重的石头砸了下去。结果,这就出了事,石头“嘭”的一声砸 
      在刀背上,师傅手腕底下的那些砖立即崩裂倒地,而同时,师傅飞快地抓过一条白毛巾,捂住了左手腕—— 
      只见白毛巾渗出了红红的一片,鲜血很快从他的指缝间滴了下来。于是,全场哗然,一片混乱。 
        事后大家才知道,那天,幸亏那位师傅多留了一个心眼,基本上躲过了假动作——就在石头千真万确砸 
      向刀背的一刹那,他手一别,石头砸偏了——要不然,那天,他的手臂肯定一半在太行山,一半在王屋山, 
      必断无疑。这件事,今天我想起来,心头依然怦怦直跳,它是多么的可怕啊! 
        有人说,江湖客过的是一种“火盆里抓饭吃”的营生,看来,这话确实一点不假。的确,江湖客吃功夫 饭也太不容易了。 
        有这么三位江湖师傅 
        也许正是因为功夫饭不好吃,平时在芙蓉街经常出没的江湖师傅就很有限,其中大家印象比较深刻的似 
      乎只有三位,一位是永嘉岩头的金壳彪,一位是乐清白象的大鼻头,一位是乐清虹桥西横街的赵金标。 
        金壳彪给人的感觉就是可怕。别的不说,光他的名字,就有七分威武。人们叫他,都是“金壳彪”、“ 
      金壳彪”——连名带姓一起叫的,从来没有谁叫他“老金”、“金师傅”或“壳彪”、“壳彪师傅”的。他 
      的名字就像一座坚固的城堡,是不能拆开的。金壳彪身子长得粗壮结实,也像一座坚固的城堡。他最可怕的 
      地方,集中在三个“格格作响”上:他双手戴着锃亮的钢珠拳套,全身一发力,先是牙齿格格作响,接着全 
      身骨骼格格作响,最后是打出的拳头,钢珠磨擦格格作响。好家伙,听了这三个“格格作响”,谁都害怕得 心里“格格作响”了。 
        大鼻头叫什么名字,我不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叫,我也就这么叫了。大鼻头确实长着一个大鼻头,不 
      过,他个子高大,脸膛方正开阔,这鼻头倒也匹配,让人看起来比较舒服。其实,他整个人看起来都比较舒 
      服,肤色长得白白净净,说话和和气气,又年过花甲,头发已发白,一副慈祥相。他同金壳彪完全不同,他 
      每次来芙蓉街做把戏,总是坐在圈子内侧的凳子上咪咪笑,看着徒弟表演功夫,他自己从来不露一手的。他 
      的徒弟好像特别多,其中有他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孙女,年龄最高的50多岁,年龄最轻的不到20岁,他的 
      这些徒弟个个功夫不凡,不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