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鲁迅卷6 >

第3节

鲁迅卷6-第3节

小说: 鲁迅卷6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考完放出的良民,偶尔也可以遇见,但仿佛大抵是萎靡不振,恐怕是在反省和毕业论文上,将力气使尽了罢。那前途,是在没有希望这一面的。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三月号日本《改造》月刊,参看本书《附记》。
  〔2〕 普洛美修斯 通译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的神。相传他从主神宙斯那里偷了火种给人类,受到宙斯的惩罚,被钉在高加索山的岩石上,让神鹰啄食他的肝脏。
  〔3〕 燧人氏 我国传说中最早钻木取火的人,远古三王之一。
  〔4〕 火神 传说不一。一说指祝融,见罗泌《路史。前纪》卷八;一说指回禄,见《左传》昭公十八年及其注疏。
  〔5〕 有巢氏 我国传说中发明树上搭巢居住的人,远古三王之一。
  〔6〕 神农氏 我国传说中发明制作农具、教人耕种的人,远古三王之一。又传说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7〕 西班牙以前有斗牛的风俗,斗牛士手持红布对牛撩拨,待牛以角向他触去,斗牛士即与之搏斗。
  〔8〕 赛会 也称赛神,旧时的一种迷信习俗。用仪仗、鼓乐和杂戏等迎神出庙,周游街巷,以酬神祈福。
  〔9〕 秦始皇(前259—前210) 姓嬴名政。战国时秦国国君,公元前二二一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始皇三十四年(前213),他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下令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和民间所藏除农书和医书以外的古籍尽行焚毁。
  〔10〕 希特拉(ADHitler,1889—1945) 通译希特勒,德国纳?獾惩纷樱诙问澜绱笳降幕鍪字弧R痪湃晁H文诟笞芾砗螅敌蟹ㄎ魉雇持危
  栈俳绞榧鸵磺兴健胺堑鹿枷搿钡氖榧9赜谝厥蓟饰L乩辗偈橄壤穆鄣鳎
  髡咴凇蹲挤缭绿浮せ路偈橐焱邸分性鞴治觯刹慰础?
  〔11〕 宋代庄季裕《鸡肋编》卷中载:“靖康之后,金虏侵凌中国Z,露居异俗,凡所经过,尽皆焚燹。”
  〔12〕 项羽(前232—前202) 下相(今江苏宿迁)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为刘邦所败。据《史记。项羽本纪》载:他攻破咸阳后,“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阿房宫,秦始皇时建筑的宫殿,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阿房村。
  〔13〕 救世主 基督教徒对耶稣的称呼。《新约。马太福音》说基督所在之处,都有大光照耀。
  〔14〕 中里介山(1885—1944) 日本通俗小说家,著有历史小说《大菩萨山卡》。他的《给支那和支那国民的一封信》,一九三一年(昭和六年)日本春阳堂出版。
  〔15〕 胡适(1891—1962) 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曾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他当时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这里所引的这段话,是他一九三三年三月十八日在北平对记者的谈话,载同年三月二十二日《申报。北平通讯》。下文的“有历史癖和考据癖”,是他在一九二○年七月所写的《〈水浒传〉考证》中的话:“我最恨中国史家说的什么‘作史笔法’,但我却有点‘历史癖’;我又最恨人家咬文啮字的评文,但我却又有点‘考据癖’!”
  〔16〕 指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共产党支持和领导下的革命群众团体,一九三○年二月成立于上海,它的宗旨是争取言论、出版、结社、集会等自由,反对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17〕 关于王道和霸道之说,《孟子。公孙丑》载有孟轲的话:
  “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又《汉书。元帝纪》:“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18〕 汉高祖 即刘邦(前247—前195),沛(今江苏沛县)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汉朝的建立者。据《史记。高祖本纪》载:“高祖……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交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又说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好酒及色。常从王媪、武负贳酒”。
  〔19〕 周武王 姓姬名发,殷末周族领袖。公元前十一世纪,他联合西北和西南各族起兵进入中原,灭殷后建立周王朝。
  〔20〕 孔子(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他继承并发挥了儒家学说,成为孔丘以后的又一儒家代表人物。
  〔21〕 伯夷和叔齐扣马而谏 据《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
  〔22〕 血流漂杵 据《尚书。武成》载:“甲子昧爽,受(纣)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23〕 “顽民” 据《史记。殷本纪》载:“周武王崩,武庚(商纣之子)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又《尚书。多士》载:
  “成周(今洛阳)既成,迁殷顽民。”据唐代孔颖达疏:“顽民,谓殷之大夫、士从武庚叛者;以其无知,谓之顽民。”
  〔24〕 以谈霸道为羞 据《孟子。梁惠王》载:“齐宣王问曰: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据宋代朱熹《集注》:“仲尼之门,五尺童子羞称五霸,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25〕 “制艺” 也称制义。科举考试时规定的文体。在明清两代指摘取“四书”
  、“五经”中文句命题、立论的八股文。
  〔26〕 指一八八四年至一八八五年的中法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与法国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
  〔27〕 指一八九四年至一八九五年的中日战争(即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败后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28〕 恶党 这里是反语,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曾用“匪党”等字眼诬称中国共产党。
  〔29〕 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申报》“南京专电”称:“司法界某要人谈……壮年犯之性欲问题,依照理论,人民犯罪,失去自由,而性欲不在剥夺之列,欧美文明国家,定有犯人假期……每年得请假返家五天或七天,解决其性欲。”
 〔30〕一九三三年八月二十日出版的《十日谈》第二期载有郭明的《自由监狱》一
  文,其中说:“最近司法当局复有关于囚犯性欲问题之讨论……本来,囚禁制度……是国家给予犯罪者一个自省而改过的机会……监狱痛苦尽人皆知,不法犯罪,乃自讨苦吃,百姓既有戒心,或者可以不敢犯法;对付小人,此亦天机一条也。”
  〔31〕 福建独立 指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在福建发生的政变。一九三二年一月二十八日在上海抗击进犯日军的十九路军,被蒋介石调往福建进行反共内战。该军广大官兵在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影响下,反对蒋介石投降日本的政策,不愿和红军作战。一九三三年十一月,十九路军将领联合国民党内一部分势力,在福建省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并与红军成立抗日反蒋协定,但不久即在蒋介石的兵力压迫下失败。
  〔32〕 牛兰(Naulen) 即保罗。鲁埃格(Paul Ruegg),原籍波兰,“泛太平洋产业同盟”上海办事处秘书,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工作人员。一九三一年六月十七日牛兰夫妇同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拘捕,送往南京监禁,次年七月一日以“危害民国”罪受审。牛兰不服,于七月二日起进行绝食斗争。宋庆龄、蔡元培等曾组织“牛兰夫妇营救委员会”营救。一九三七年日本侵占南京前夕出狱。
  〔33〕 甘地(MDGandhi,1869—1948) 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洹K髡拧胺潜┝Φ挚埂保级杂⒐趁裾安缓献髟硕保旁饧嘟谟卸啻我跃潮硎痉纯埂?
  〔34〕 兴行场 日语,戏场的意思。
               答国际文学社问〔1〕
                  原问——
  一、苏联的存在与成功,对于你怎样(苏维埃建设
  的十月革命,对于你的思想的路径和创作的性质,有什么改变)?
  二、你对于苏维埃文学的意见怎样?
  三、在资本主义的各国,什么事件和种种文化上的
  进行,特别引起你的注意?
  一,先前,旧社会的腐败,我是觉到了的,我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而且也不知道“新的”起来以后,是否一定就好。待到十月革命后,我才知道这“新的”社会的创造者是无产阶级,但因为资本主义各国的反宣传,对于十月革命还有些冷淡,并且怀疑。现在苏联的存在和成功,使我确切的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不但完全扫除了怀疑,而且增加许多勇气了。但在创作上,则因为我不在革命的旋涡中心,而且久不能到各处去考察,所以我大约仍然只能暴露旧社会的坏处。
  二,我只能看别国——德国,日本——的译本。我觉得现在的讲建设的,还是先前的讲战斗的——如《铁甲列车》,《毁灭》,《铁流》〔2〕等——于我有兴趣,并且有益。我看苏维埃文学,是大半因为想绍介给中国,而对于中国,现在也还是战斗的作品更为紧要。
  三,我在中国,看不见资本主义各国之所谓“文化”;我单知道他们和他们的奴才们,在中国正在用力学和化学的方法,还有电气机械,以拷问革命者,并且用飞机和炸弹以屠杀革命群众。
  〔1〕 本篇最初发表于《国际文学》一九三四年第三、四期合刊,发表时题为《中国与十月》,同年七月五日苏联《真理报》曾予转载。
  《国际文学》,双月刊,国际革命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以俄、德、英、法等文字在苏联出版,原名《外国文学消息》,一九三○年十一月改称《世界革命文学》,一九三三年改名为《国际文学》。
  〔2〕 《铁甲列车》 全名《铁甲列车第14—69号》,伊凡诺夫著,侍桁译,系鲁迅所编《现代文艺丛书》之一,一九三二年神州国光社出版;《毁灭》,法捷耶夫作,鲁迅译,一九三一年三闲书屋出版;《铁流》,绥拉菲摩维支作,曹靖华译,一九三一年三闲书屋出版。这些都是以苏联国内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草鞋脚》(⒁胫泄唐∷导┬∫玻薄吃谥泄∷凳窍蚶床凰阄难У摹T谇?视的眼光下,自从十八世纪末的《红楼梦》〔2〕以后,实在也没有产生什么较伟大的作品。小说家的侵入文坛,仅是开始“文学革命”运动〔3〕,即一九一七年以来的事。自然,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的要求的,一方面则是受了西洋文学的影响。
  但这新的小说的生存,却总在不断的战斗中。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他们以为只要扫荡了旧的成法,剩下来的便是原来的人,好的社会了,于是就遇到保守家们的迫压和陷害。大约十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者,而迫害也更加厉害,禁止出版,烧掉书籍,杀戮作家,有许多青年,竟至于在黑暗中,将生命殉了他的工作了。
  这一本书,便是十五年来的,“文学革命”以后的短篇小说的选集。因为在我们还算是新的尝试,自然不免幼稚,但恐怕也可以看见它恰如压在大石下面的植物一般,虽然并不繁荣,它却在曲曲折折地生长。
  至今为止,西洋人讲中国的著作,大约比中国人民讲自己的还要多。不过这些总不免只是西洋人的看法,中国有一句古谚,说:“肺腑而能语,医师面如土。”〔4〕我想,假使肺腑真能说话,怕也未必一定完全可靠的罢,然而,也一定能有医师所诊察不到,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