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四面墙 >

第158节

四面墙-第158节

小说: 四面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道老三混得也不赖。前几天他来电话,让我帮忙问一下刻录光盘的事,说想做盗版。后来没实施,又不断打电话来要我帮他猜香港六合彩外围的“透码诗”,才知道老哥在“赌外围”,在当地这是违法的。
  霍来清……一天没减,完全服刑期满后出来了,应该是在03年10月吧,从老三处给我来了个电话,说有机会聚聚,我笑说:“你一小鸡巴孩子,我跟你喝什么酒?”他叫道:“老师你还别小看弟弟,有机会你到我们这看看,瞧你弟弟在家门口是什么意思?”还没机会去看,暂时也没有计划。
  邵林……出来了,在老三处见过一次面,本来想让老三帮忙干些小买卖,可能没下文,最后回家种地了。
  二龙……老三说,二龙因为让老高谍报成功,新进来的手机被温大队搜了出来,关完独居后就转了监,在旁边的监狱炊厂里混,依旧是人头。
  崔明达……二龙走后,崔明达做了大杂役。
  高则崇……还在库房——在崔明达做大杂役的队里管库房,估计精神上束缚不到哪里去。
  刘大畅……报卷前几个月突击公关,老三出来前,已经顺利申报减刑,估计现在也该在外面了。
  李双喜,何永,朴主任,郎大乱……据老三说,“还是那个鸡巴样”。
  小尹队……家里活动后,主动调离了监狱系统。
  老耿……约了几次,都因为临时有变,没有在一起聚过。大科长当得据说还挺带劲。
  其他人暂无上传资料。 
 
 
 
  
 《四面墙》评论合集 起点…路八篇
 
  路八说 
  (整理自起点《四面墙》书评区) 
  四面墙初稿的创作快接近尾声了;从去年夏天到现在哥们儿的书陪伴我渡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那些一天刷新起点几十次;甚至在梦里还出现二龙;林子;老三等一个个鲜明形象的日子就要成为历史了。我最近发言比以前少了;因为有时太在意自己说的是否正确;是否得体;猜得结果有没有道理;找得笔误别人是不是说过了。不过今天不管那么多了; 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吧。 
  毫无疑问的;哥们儿肯定还要对这部作品多次修改;我琢磨;修改在某种程度上比初稿还要困难;因为初稿可以基本写实的根据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即可;加上日记和其他的一些笔记;纪实并不太困难。可如果要想让四面墙在历史中有它独特的一份价值;修改必须在艺术性上多加考虑。同样是真实;如何写;哪些多写哪些少写;从什么视角来写;都是颇耗费脑细胞的事。 在这;我想说说作为一个读者; 我认为四面墙的价值在那里。或通俗的讲; 四面墙的看头是什么。 
  第一;哥们儿开宗明义; “关注人性、人权及司FA进步”; 人权咱们先不多说了,有点泛政治化。 我感兴趣的是人性; 既然是人性;我认为就应该适用于不同的历史;不同的国家和地域。 四面墙确实做到了这一点; 无论是老三的汲汲于个人利益的自私; 傻狗自我作践的可怜与可耻; 日本狗该不了吃屎的卑鄙; 二龙的残暴;李双喜的阴险;一众看客的冷血; 还是舒和舐犊情深的深情;施杰与麦麦的友情; 犯人父母在墙外的关切之情;并不只在四面墙内发生着。 
  具体的;我喜欢这么几处描写: 强奸在看守所里有一次险些跌倒; 而他自己为自己能给别人带来笑声而感到高兴; 姜小娄从高出跌下前后的行为对比; 毕颜的转变; 三胖子对待安徽的态度; 李双喜对老三前后的态度; 棍儿对别人的冷嘲热讽; 出狱前信誓旦旦反省自己的日本儿和出狱后的他; “兔子”谣言对小杰的影响。 
  至于司法进步;我想DNA是一个很好的描写;更精彩的是刘大畅的评论:过去砸个玻璃判五年没话;现在强奸少女还要上诉;看出来老百姓不服管了(大意)。 这是本书中我觉得对司法进步最好的评论了。 其实; 这方面;哥们儿还可以再化点笔墨;借刘大畅这样的老犯;多次犯之口记录一下监狱今昔的变迁;以及他们对这种变迁的感受。 
  第二; 不知是不是哥们儿最初的目的之一; 看了四面墙; 一个刚刚走入社会得青年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头上少碰一些大包。 象前面有人总结的: 有门子;不把闲是麦麦混的不错的原因。 老三; 日本; 二龙;高所;各有各的风格; 各玩各的脑系。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为偶像派小生; 高干子弟; 晚期严重花痴贾宝玉同学所厌恶; 可我们这些不奶油; 平民出身; 早期轻度花痴的中青年确不能不学。 
  有时看着四面墙才发现以前自己说话做事是多么的幼稚;如果早有四面墙中描写的比那些狗屁”办公室三十六计””实用孙子兵法”强一万倍的生活智慧; 很多事情会顺利的多;很多人不会得罪。 理想的讲; 我希望这里的很多生活智慧永远不会用到; 可我们实实在在的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象哥们儿讲的; 没有人能真正清高; 我们总有各种各样的欲望逼我们妥协。 
  第三; 虽然麦麦在这本小说里生存的空间有限的可怜; 有时仅仅是房间的一个角落;有时是床下的一个铺位; 可四面墙确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风采; 在二十一世纪最初的几年里; 作为一个特殊的种群:囚犯; 他们的语言是这样的; 行为是那样的; 他们在入狱前是如何生存的; 他们是如何入狱的; 他们对未来又有什么计划。 他们如何和外界沟通的。 那些管教们又是如何和犯人交易; 在官场上倾轧的。 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割断的。 
  比如:二龙的经历就反映了很多事: 大哥枪银行被抢决; 义兄打架在严打中也被政府专政了; 过去耍胳膊根儿的时候; 一晚上砍好几个; 打了当官的儿子被整进来; 将来还想向企业收保护费。 这些都让我们联想到很多已经发生; 正在发生的事情。 老三也一样;他的发家史; 犯罪起因; 都能反映出时代的面貌(还扯上时髦的海龟呢)。 连霍来情; 胖子; 傻狗唱得歌都挺有意思。 
  第四; 四面墙里面人们的语言反映着一种民间的智慧; 如果硬要做比较的化; 类似以冯骥才;林希为代表的市井人物的小说; 更像贴近当代的”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只不过人物比普通百姓的社会地位更低。 有时犯人的一句戏言; 或损人; 或自嘲; 或发泄; 其中的意思比有些舞迷三道的假哲学家(如周国平之流)的话有意思多了。 
  第五; 娱乐性; 抛开所有的意义; 价值; 思考; 单单作为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 四面墙有吸引人阅读娱乐性; 特别是从劳改队开始的部分。 读者为主人公际遇的变化充满担心或期待。 这一点; 就像阅读一片好的武侠小说一样。 从字里行间揣度; 哥们儿好像不是很看中这方面; 这大概是元旦前后哥们儿发表声明的用意。 关于这个;我多说一句; 金庸的小说要不吸引人; 谁管他写的是侠之大者还是侠之颠覆者; 你说是吧? 
  最后; 也是四面墙最大的价值; 就是真实。 这一点就不用我多废话了。 就说一件有关的事。 在九十年代中期; 天津市监狱部门掀起了一股宣传高潮; 一段时间; 在天津市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今晚报” 上几乎每天都有关于天津市监狱部门的正面报道。 
  当时监狱部门还请了一批在全国小有名气;在天津大有名气的作家们到监狱参观; 并每个人写一片命题报道。 可想而知; 作家们看到的是整齐的建筑; 文明的管教; 人道的管理; 悔恨过去并努力改造的犯人; 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他们也把这些记录了下来; 并当作真实报道了出来。偶尔有人有点意见建议也是蜻蜓点水; 比如作家怀疑: 监狱部门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犯人是不是有点拔的太高了?是不是先从文明公民的标准入手比较恰当? 
  这次宣传活动的高潮是一部电影的推出: 名字我忘了。 影片开始写一个从警校毕业的年轻人分到了劳改队; 开始他十分“幼稚” ; 在一次被犯人抢白后他“错误的”想动手打犯人; 被老管教制止; 当他”幼稚的”表达出:为什么不能打犯人的疑问后。 老管教们善意的”笑了”; 并教育他应该文明管理。 在这里他一天天进步; 把警校学习的知识用到工作中; 并从老同事哪里”学到很多”。 一个专门带他的老同事是真正的主角; 老同事也不容易; 老婆两地分居(总是两地分居); 逼他转业(总是逼他转业)。 可他还十分投身工作;关心犯人的情绪; 不过人有失手;在一天心情不好时; 这位老管教“鲁莽的”打了一个试图越狱的犯人两拳; 被处分。影片最后; 南方水灾的消息传来; 全监从管教到犯人积极为水灾地区募捐; 而老管教在开车运送募捐物资的路上出事; 再也没有回来; 所有犯人无限悲伤。 
  这就是用电影; 报纸传达出来的”真实”。 正因为有了这种”真实” 才显出四面墙这种无法正式出版的真实的可贵。 不过; 毕竟我们可以通过网络; 公开的发表; 讨论这种属于”沉默的多数”的真实了。 真希望有一天;”真实” 不算一部作品的优点; 而成为一种必须的品质。 
  唉; 打这点字; 花了我快两个小时; 想想哥们儿每天都得打那么多字; 也真不容易。 不过刚才把我发的书评备份数了一下; 也有一万多字了。 从来没有在一个地方灌过那么多水。 嘿嘿; 哥们儿; 咱也算够捧场的了吧。 请在电脑前掬一捧感动的泪; 并默念一声:”还是老乡好” 如果不想默念; 也请选择琳婧不在时候充满感情的念出。 泥唆嘛?要她在恁摸办?咳;那泥不崴泥了嘛。 
 
 
 
  
 起点…幻剑…扫雷王子篇
 
  扫雷王子(起点书评区) 
  最近看了四面墙后,首先感到作者文笔很好,虽没过多修饰,但给人感觉是清晰明了,功力高深。我没进过监狱,但看了以后的感觉就是真实,因为它符合现在人们的习惯,走后门拉关系,欺软怕硬宁事息人这些在平常生活中都有发生。哥们儿怀疑监狱能否把人改造好,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可以得到答案——没改造坏就不错了。 
  借用一下生物学原理来说明: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简称ESS),凡是种群的大部分成员采用某种策略, 
  而这种策略的好处为其他策略所比不上的,这种策略就是进化上的稳定策略或ESS。换句话讲,对于个体来说,最好的策略取决于种群的大多数成员在做什么。由于种群的其余部分也是由个体组成,而它们都力图最大限度地扩大其各自的成就,因而能够持续存在的必将是这样一种策略:它一旦形成,任何举止异常的个体的策略都不可能与之中拟。在环境的一次大变动之后,种群内可能出现一个短暂的进化上的不稳定阶段,甚至可能出现波动。但一种ESS一旦确立,就稳定下来:偏离ESS的行为将要受到自然选择(监狱恶习)的惩罚。 
  这里把监狱中的囚犯看成一个种群,如果一个所谓的好人进监狱了,而他的行为准则和其他囚犯相左,那他的策略就是非ESS策略(假定监狱中是混蛋占绝大多数,好人的行为准则和他们不同),他在种群中将不占优势(注意,劳改队中混蛋的行为准则是长期存在的,是一种稳定的策略)。所以我一直认为出淤泥而不染根本是不可能,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才是符合进化规律的!!!劳改队把人改造好是非稳定策略,是不正常的;把人改造坏倒是符合ESS的,属于合理状况。扫雷王子 
 
 
 
  
 起点…黑色光明篇
 
  黑色光明…评 
  鸟冲破鸟笼投入蓝天的怀抱,其实只是到了一个更大的鸟笼。 
  我不知道是谁说出如此有深刻哲理的精华语句,但我知道对鸟笼中的宠物来说,广阔的蓝天绝对是奢侈品-而且只能在梦中享受的无价奢侈品。 
  小鸟在笼子里生活得很愉快,因为吃喝不愁,还有主人的疼爱,也许他们渐渐就会淡忘掉蓝天下的遨游。但是监狱绝对不是鸟笼,衣食无忧是可笑的梦幻-好东西先孝敬老大;疼爱-管教的警棍会让任何人麻木到不知道疼痛;自由,尊严,理想,一切都是扯淡;但是黑色的监狱中,人的心并没有变黑,只是发灰,暗淡…… 
  很多人都没有进过监狱-很少人想进去,虽然很容易-但是人的好奇心总是无限的,监狱,究竟是什么呀,是不是每天坐在牢房里等着看守一天三顿的送上,然后无趣的聊天,看书,或者像伟大的马克思一样写《资本论》……我曾经这么遐想的,在阅读《四面墙》之前。 
  书看了三节,不到二十分钟,我觉得我的脊背上就有一股凉气在周游,随着小段小段的文字不停的映入我的眼睛,投入我的大脑,扎进我的心脏,我的意识变得模糊,本书不是恐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