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医手遮香 作者:月初明(创世中文网vip2014-11-04正文完结) >

第62节

医手遮香 作者:月初明(创世中文网vip2014-11-04正文完结)-第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怡并不知道身边上演的这场复杂官司,她只知道皇天不负有心人,她成了。最后一根金针褪出时,她已经汗湿衣背,手指僵硬如鸡爪,靠了江姑姑的支撑才勉强没有失态。
  “如何?”皇帝再也按捺不住,起身朝太后的病榻靠了过来,因见连太后还是静静躺着一动不动,忍不住瞪了眼怒道:“太后何故还没有醒来?”
  受体不一样,反应也不一样,快慢有差异,安怡没办法和皇帝解释清楚,只得斟字酌句地道:“快了……”
  “圣上,娘娘醒了!”莫贵妃适时轻呼出声,一脸激动地把太后的手塞进皇帝手里,由着他们母子情深,她在一旁双手合十虔诚无比地感念菩萨保佑。
  安怡昏沉沉不知所措,江姑姑探手扶住她,小声道:“小安大夫辛苦了,先下去歇息片刻罢。”
  安怡本想说她不辛苦,还要开方子给连太后呢,就见江姑姑朝她使眼色,便噤声靠在江姑姑身上往偏殿里去歇息。偏殿里只得一个宫人,悄无声息地按着江姑姑的吩咐安置好安怡便呆坐一旁,无声无息。
  安怡在榻上静躺片刻后才缓过来,对着窗外的雪光轻轻勾起了唇角,老天爷待她不薄,这样难得的好机会也给了她,她要不牢牢抓住,怎么对得起自己?
  

正文 第127章 小安大夫

  
  一声哭喊划破了黎明前的平静,那声音很快就消失不见,一切安静如昔,安怡几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她紧张探究地看向一旁守着她的宫人,宫人面无表情,端坐如松,仿若一切都是她的错觉。
  江姑姑进来挥退宫人,坐在榻边轻轻握住安怡的手含着笑道:“太后刚才进了半碗米油,和圣上说了几句话,思绪清晰,口齿清楚,已是好转许多。”
  宫里的人说话比原来的安侯府还要晦涩难懂,每个字都要细细咀嚼才能懂,安怡觉得自己已经有些不太适应这种说法方式了,便只是垂着头微笑着装乖巧:“那我就安心了。”
  江姑姑笑了笑,道:“圣上问,小安大夫想要什么赏赐?”
  安怡惶恐道:“赏赐哪能要呢?圣上赏什么就是什么。且,为圣人分忧,为太后娘娘治病,本就是民女应该做的。”
  江姑姑很满意她的回答:“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遂将皇帝的意思表达来:“接下来这些日子,恐怕都要小安大夫居留宫中,好为太后娘娘诊治调养凤体。”
  安怡并不意外,这早在她的意料和盘算之中还有什么能比借太后之势扬名京城,接近仇人并实现复仇更方便简洁的途径呢?忽又听江姑姑轻声道:“刚才,圣上召众太医询问太后病情,余院判等人因应对不妥,每人挨了十板子,宋太医御前失仪,重罚三十,从此后也不必再去太医院当值了。”
  想起这些光吃饭不干活,心眼贼多还看不起她的太医们倒了霉,安怡忍不住幸灾乐祸了,面上却不曾露出半点,反而垂了眼颇有些紧张地绞着手指轻声道:“姑姑,那日我并不知道老太太就是太后娘娘。”
  江姑姑微笑着道:“无妨,小安大夫是个有福气的孩子。能得谢大人庇护,你不会挨板子的。”
  谢大人庇护?谢满棠?安怡这回是真的惊异了,但想起自己入宫时,那藏在灯影里一直守望的挺拔身影,她又觉得理所当然他俩就是一条绳子上的蚂蚱,她要倒了霉,他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当然得尽力护着她。
  江姑姑又道:“时辰差不多了,小安大夫起身梳洗罢,稍后老周太医和了然大师还要与你一同会诊,给娘娘开方子呢。”拍手叫宫人进来伺候安怡梳洗,郑重其事地道:“伺候好小安大夫,不许怠慢。”
  安怡并不知道,因皇帝随口称了一声“小安大夫”,从此后,她就成了京中大名鼎鼎的小安大夫。
  新年旦日,京中五品以上命妇按例都是要进宫朝贺的,拜太后,拜皇后,再拜各宫主位。皇后早就卧病多年,又无所出,朝贺一事惯例由有子受宠、出身高贵的莫贵妃主持。因太后病重未愈,莫贵妃便寻思着是不是让人别去打扰太后了,就让众命妇在殿外叩个头就算完事。谁知宁寿宫里却传来消息,道是太后近日好了许多,病中寂寞,想起有好几家老夫人多年未见,想让她们去陪着说说话解解闷。
  既然太后发了话,莫贵妃当然要遵从,她立即欢欣鼓舞地让亲近的掌事宫女去找江姑姑要名单,然后迅速一一安排下去,务必要叫太后玩得开心痛快。太后痛快了,皇帝也就痛快了,她也就跟着痛快了。
  “娘娘,老夫人们给您叩头请安来啦。”女官粉白圆润的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将五六个穿戴了一品、二品命妇冠服的老夫人领了进来。
  连太后斜倚在凤座之上,一动不动地微闭着眼睛假寐,仿若全不曾听见。一旁的安怡同样听而不闻,专心而虔诚地读诵着面前的妙法莲华经文。一段经文读诵完毕,连太后方轻轻吐了口气,道:“好了,就到这里吧。”又同一旁的江姑姑道:“不知怎地,我听她诵读经文就觉着身上要松快许多。”
  江姑姑凑趣道:“大抵是小安大夫心慈虔诚的缘故?还有啊,小安大夫这把嗓子也真是好听,不急不缓,悦耳柔和,听着舒服。”
  并不是她有多么心慈虔诚,而是因为她幼时总想以此讨好祖母,苦难时以此为慰藉,重生后更多了敬畏。声音好听么?心态而已,若是焦躁刺耳,如何能最大程度地安抚并与病患沟通呢?安怡收好经书,抬起头来朝众命妇露出一个浅淡温和的笑容,目光掠过其他命妇,堪堪停留在立在第二排居中的那位白胖如竹虫的老夫人身上别来无恙,安侯老夫人,祖母,你还记得那个被你冷落厌恶漠视的亲孙女安安吗?
  “安侯夫人,许久不见了。”连太后久病未愈,本就风流妖娆的体态就更风流妖娆了几分,斜斜靠在凤座之上笑得犹如妖孽,当然不能细看那张已经渐老的脸。
  众命妇齐齐把目光从安怡身上收回来,同时嫉妒地看向安侯老夫人。都不明白这过了气,拼尽所有力量才侥幸保住府里爵位和封诰的安侯老夫人,怎会突然被太后娘娘想起来,还点名要她入宫陪聊。
  已经七十多岁的安侯老夫人先是吃了一惊,随即受宠若惊,颤巍巍、感激涕零地躬身道:“臣妇谢太后娘娘天恩,臣妇听闻娘娘凤体违和,心中甚是挂念……”
  连太后听不得,越加看不得她那谄媚模样,颇为嫌弃地举手止住她道:“得了!叫你们进来是为了开心的,这样地嚎倒叫人倒了胃口。”
  安侯老夫人犹如被人一把捏住了脖子,猛地消了声,却也不见她有任何尴尬,反而另换了副得体的笑容,心安理得地跟着其他命妇一道行礼落座,恭敬地听连太后发话。
  连太后却又似是格外看不惯安侯老夫人,微微蹙了眉头道:“安侯夫人,我记得你不过比我大了十余岁?怎地如此不爱惜自己,竟将自己养成这副米虫模样?莫非是当初安归德给你留下的银钱太多,实在吃喝不完?”
  

正文 第128章 安侯老夫人

  
  安侯老夫人面上的笑容再也挂不住,又羞又恼地站起身来,嗫嚅不能言。其余人等只管看她笑话,并无人肯替她解围谁都知道连太后早年遭遇不太好,故而养成了稀奇古怪的性子,发作起来时最好别去招惹她,何况早年得势时倨傲冷酷、目中无人的安侯老夫人也实在没什么值得人同情的地方。
  安怡冷眼看着安侯老夫人被权势高于她的连太后摆弄羞辱于股掌之间,不但无丝毫还手之力甚至于自辩解围的能力都没有,不由暗自叹息。这就是她的亲祖母,无视骨肉亲情,只凭一己喜好,漠然冷置她多年,任由她自生自灭,甚至于恨不得踩踏她几脚的亲祖母,其实也不过是个欺软怕硬、目光短浅的寻常老妇人而已。
  连太后突然瞟向安怡,淡淡问道:“怎么,见我说你族中长辈,心里不高兴了?”
  这话成功把众命妇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安怡身上,安侯老夫人更是眯了老眼仔细打量安怡,怎奈实在认不出这是谁。
  在座众命妇只要家里还没落魄的,来之前都做有功课,知道连太后身边近来多了个年轻貌美的小安大夫,小安大夫一手金针刺穴之技出神入化,为人更是才貌双全,沉着机智,深得太后喜爱,就连这小安大夫之名也是皇帝御口亲封的。因此进门时就已经对安怡有所猜测,现在听连太后说起安侯老夫人是安怡族中长辈,就越发断定了安怡的身份。
  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夫人便抿唇笑道:“娘娘也不和咱们说说这可人疼的小姑娘是谁。”她是连太后娘家弟媳永昌侯夫人,与连太后关系自来极好,要论在座众人谁最适合插科打诨,调节气氛,就数她了。
  连太后偏不肯说,要叫安侯老夫人:“你说说这是谁?让我考考你这个族中长辈是否称职?”
  安侯老夫人本来莫名被钦点入宫陪伴太后,心里七上八下之余还带有几分窃喜,巴望着能抓住机会奉承好太后,好给家里儿子儿孙谋个前程,翻一翻身的。谁知才见了面就连番被太后刁难奚落,真是叫她又羞又窘,却不好当众问安怡究竟是谁家女儿,只好羞愧地道:“臣妇惭愧,自先夫逝后便足不出户,一心只是吃斋祈福,更是老眼昏花,认不得年轻一辈了。”
  “真是看不出来,你也能潜心吃斋念佛?”连太后不置可否地看向安怡,安怡微笑着,一步一步朝安侯老夫人走去,盈盈一拜,抬头看着安侯老夫人微笑道:“老夫人大概记不得我了,我们是砚池山下的那一支,家父安保良,天安三十五年的进士,现为昌黎县令,家祖母时常念叨起您,说当年多亏了您,家父才能读出书来,没想到今日能见着老夫人。”
  安侯老夫人当年做过的恶事、薄待过的人若干,哪里想得起安保良母子这种小人物来,因见安怡态度好,只当自己当年真的无意中给过人家好处,便敷衍道:“有些印象,你祖母她好么?你们一家子去了昌黎啊?难怪得我说怎么看你眼生呢?怎么来了京城也不去我们府里玩?”
  安怡垂眸含笑道:“多年不曾回京,亲戚们都生疏了,不敢轻易去府上叨扰。”
  安侯夫人见她笑得温婉,姿态也低,心中不由暗自得意,暗道不管如何,自家长子始终还是安氏族长,安侯府也始终还是安氏一族的领头羊,如安保良这样无根无底的边城小官如何敢不敬自家?哪怕就是人得了太后青眼,也还是要仰仗侯府为根基的。于是老脸上笑得越发慈祥,一心要借安怡在太后跟前的体面占些便宜,只管拉着安怡亲切关怀,不知道的,只当她们是亲祖孙俩。
  安怡也要趁此机会与安侯夫人交好,少不得拿出浑身解数,合着她的性情爱好,句句都说在她心坎上,很快就讨得了安侯夫人的喜欢。二人一个别有用心,一个有意迎合,险些一见如故。待到众命妇告退时,安侯夫人已经盛情邀请安怡出宫后一定要去安侯府上玩。安怡偏端着不肯答应,含糊带过。
  连太后厌恶地饮下一碗浓稠发黑的药汁,心里跟着嘴里一同发苦,因见安怡立在一旁眉眼含笑,似是心情十分愉快,少不得找找她的茬:“我问你要什么赏赐,你说什么都不要,只是记得年幼时安侯府的门槛太高,安侯夫人太倨傲。那我便全了你的心愿,诏令安侯夫人入宫替你出气,恶人都是我做了,你来做好人,她邀请你去她家做客,你又为何端着不肯?我以为,衣锦还乡算是人生快事。”
  “未曾得娘娘允许,不敢去。我不过是个小小民女,皇恩浩荡,家父才能官至县令,我才能伺奉娘娘左右,哪里又算是什么衣锦还乡呢?人家看的都是娘娘的面子,何曾认得我是谁?”安怡微笑着递过一碗散发着淡淡芬芳香的清汤:“娘娘用这个漱口吧,可纾解苦味,和缓不适。”
  “我竟不知你是这样规矩懂礼的人?”连太后接过香汤漱口,漱后果然觉得气味清新,一扫之前满口浓郁的药味苦味,心情不由大好:“这是什么东西?之前怎么没见过?”
  安怡笑道:“前几日见娘娘不喜汤药之苦,民女便与了然大师、周老太医一同研究出了这清益汤,不但可清新口气,缓解药味,更可固齿驻颜。里头有白茯苓和精制松脂。”
  连太后点点头:“你有心了。”言罢打了个呵欠,安怡知机,忙起身告退。连太后也不留她,看着她步伐大小一致、姿态娴雅、不急不缓地走出大殿,转头问江姑姑道:“你觉得她当真是记恨着安侯夫人么?”
  江姑姑知道连太后的心病所在,笑道:“小安大夫年纪虽幼却行事沉稳不露,不过瞧着安侯夫人的举止,是当真认不得小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