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道教的神 >

第23节

道教的神-第23节

小说: 道教的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钪行脑谔ū薄!短鲜凶诮讨尽吩疲骸案牵ń裉ū笔校┑木用瘢饕醋匀荩熟氪蟮拦拿碛詈芏啵渲幸越ㄓ诿魍蚶昙涞目焦钤纭9婺4笳撸焦猓杏行思霉ǘゴ蟮溃⒘蓟使ㄏ麓蟮溃⑺形苍凸⑹凶型犯B」财矫钍俟⒐慵霉材锨N插汲使鹊亍!雹
  注:
  ①② 《福建通志》卷二百六十三,清同治十年重刊
  ③④ 《台湾文献》第32卷4 期,台北市华隆印刷部,1940年
  开漳圣王
  开漳圣王,一称陈圣王,圣王公。福建漳州及台湾闽南籍民信奉的地方守护神。
  据载,开漳圣王姓陈名元光,唐代漳州刺史。因开拓漳州有功,死后被漳州人奉为神明,立庙祭祀。清同治十年《福建通志》卷百二十一载:“陈元光,字延炬,光州固始(今属河南)人。父政,当(唐)高宗时,统岭南行军总管,进屯梁山外之云霄镇渡云霄江。”……卒官,元光代领父众。中宗嗣圣三年(686 ),疏言:“周官七闽,宜增为八,请建一州泉、潮间。”得旨建漳州漳浦郡,令元光世守刺史。元光疏部曲许天正、马仁等干略,请授为司马等职,从之。乃率仁等剪除荆棘,营农积谷,奏立行台,四境无枹鼓之声。后以讨潮贼蓝奉高,战死。百姓相与制服,权葬于绥安溪之大峙原。
  赠  冶何来  将军,立  碚钠帧?  元四年(716 ),进封颍川侯,谥昭烈。贞元二年(786 ),徙州治龙溪,改葬州北高陂山,春  秣响搿!
  《台南宗教志》所载陈元光之履历年代、谥号等稍有出入,曰:“开潼圣王,又称圣王公,即唐武后时漳州刺史陈元光。元光,光州人。高宗仪凤(676 ~678)中,以鹰扬将军衔,佐父陈政镇闽,父死,代为帅。永隆(680 )初,以泉州辖地过广,乃上书请增设漳州,以控制岭表。朝廷答允,并派为首任刺史。后以讨贼战殁,谥忠毅。”①据载,陈元光之所以被漳州民崇拜,不仅因他之请,始开漳州立下功劳,还因他在任时保境安民,仁爱百姓,为地方修建道路等以造福当地人民,故死后漳州民奉祀不辍。此后,随着漳州人民的足迹传至台湾,在台湾亦立庙奉祀。姚汉秋《开漳圣王考》云:“开漳圣王虽仅及于漳州,泉州并未涉及,但今日台湾各地,凡闽南籍的较大聚落,不分漳州、泉州,几乎都有开漳圣王庙的存在,成为台湾乡土神明之一。”
  又说:“开漳圣王,台湾妇孺皆知。”“台湾各地,接受闽南籍移民的崇拜,几乎与‘开台圣王’郑成功并驾齐驱。”②俗以二月十五日为开漳圣王寿诞,该日于庙中举行祭祀,十分隆重。
  注:
  ① 《台湾文献》第32卷第4 期,台北市华隆印刷部,1940年
  ② 同上第30卷第3 期。
  三山国王
  三山国王是广东潮州及台湾潮州籍民所奉的地方守护神。指潮州独山、巾山、明山三位山神。据称,宋太宗封此三山神为国王,故有此称。
  清同治三年重刊《广东通志》卷一百四十八引元编修刘希孟《记略》云:“我元统一四海,怀柔百神。……考潮州西北百里有独山,……(与巾山、明山)三山鼎峙。英灵之所宗,不生异人,则为神明,理固有之。世传,当隋时,失其甲子,以二月下旬五日,有神三人出巾山之石穴,自称昆季,受命于天镇三山,托灵于玉峰(独山一峰名——引者注)之界石,因庙食焉。地旧有古枫树,降神之日,树生莲花,绀碧色,大者盈尺,咸以为异。乡民陈姓者,白昼见三人乘马来招己为从,忽不见。未几,陈遂化。众尤异之。乃谋于巾山之麓置祠合祭。前有古枫,后有石穴,水  导  疫,有祷必应。既而假人以神言封陈为将军,声灵日著,人称化王,共尊为界石之神。唐元和十四年(819 ),(韩)昌黎刺潮,淫雨害稼,祷于神而霁,爰命属官以少牢致祭。……  我  祖(太祖赵匡胤——引者注)开基,刘鋹拒命,王师南讨,潮守侍监王某诉于神,天果雷电以风,鋹兵大败,南海以平。逮太宗征太原,次城下,见金甲神三人,操戈驰马突阵,师大捷,刘继元降。凯旋之夕,复见于城上。或以潮州三山神奏,诏封明山为清化盛德报国王,巾山为助政明肃宁国王,独山为惠威宏应丰国王,赐庙额曰‘明贶’,敕本郡增庙宇,岁时合祭。”①《台南市宗教志》所记神之封号稍异,曰:“三山为潮州府揭阳县阿婆墟的独山、明山、巾山等三座山。以显灵助地方官除害,佐宋君平南汉,受封为国王。各王的封号及神诞日为:惠威弘应丰国王独山,三月十六日寿诞,助政明肃宁国王明山,二月二十八日寿诞;清山威德报国王巾山,三月二十四日寿诞。”②上引《广东通志》谓元时“潮及梅、惠二州,在在有庙,远近士人,岁时走集。”③《台南宗教志》谓”府城(今台北市——引者注)小北门内有三山国王庙,建于雍正七年(1729),系潮州籍移民集会所兼宿舍,为府城唯一广东式建筑。④
  注:
  ①③ 《广东通志》卷一百四十八,同治三年重刊
  ②④ 《台湾文献》第32卷4 期,台北市华隆印刷部,1940年
  雷祖
  雷祖的由來:雷祖,即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王。
  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
  也有說是軒轅黃帝升仙以後成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為其封號。
  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
  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
  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則稱聞仲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其率領之雷部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
  其中有道觀內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鄧元帥忠,銀牙耀目辛天君君環,飛捷報應張使者節,左伐魔使苟元帥章,右伐魔使畢元帥環等天將,還有陶天君榮、龐天君洪、秦天君完、趙天君江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
  雷祖是浮黎元始天尊第九子玉清真王的化身。
  也有說是軒轅黃帝升仙以後成為雷精,主雷雨之神。雷祖為其封號。
  雷祖居於神霄玉府,在碧霄梵氣之中,去雷城有二千三百里。
  雷城是天庭行雷之所,高八十一丈,左有玉樞五雷使院,右有玉府五雷使院。天尊前有雷鼓三十六面,由三十六神司之行雷之時,雷祖擊鼓一下,即時雷公雷師興發雷聲。
  雷部有神三十六名,皆當時輔相有功之臣。
  明代小說《封神演義》則稱聞仲為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其率領之雷部催雲助雨護法天君共有二十四名。
  其中有道觀內常有供奉的律令大神鄧元帥忠,銀牙耀目辛天君飛捷報應張使者節,左伐魔使苟元帥章,右伐魔使畢元帥環等天將,還有陶天君榮、龐天君洪、秦天君完、趙天君江董天君全、袁天君角等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