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

第6节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第6节

小说: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堂上相顾数语。吏下宣问所长。答言:“能颠倒生物'9'。”吏以白宫。少顷
复下,命取桃子。

术人声诺,解衣覆笥上,故作怨状,曰:“官长殊不了了!坚冰未解,
安所得桃?不取,又恐为南面者所怒'10'。奈何!”其子曰:“父已诺之,
又焉辞?”术人惆怅良久,乃云:“我筹之烂熟。春初雪积,人间何处可觅?
惟王母园中'11',四时常不凋卸'12',或有之。必窃之天上,乃可。”子曰:
“嘻!天可阶而升乎'13'?”曰:“有术在。”乃启笥,出绳一团,约放十
丈,理其端,望空中掷去;绳即悬立空际,若有物以挂之。未几,愈掷愈高,
渺入云中;手中绳亦尽。乃呼子曰:“儿来!余老惫,体重拙,不能行,得
汝一往。”遂以绳授子,曰:“持此可登。”子受绳,有难色,怨曰:“阿
翁亦大愦愦'14'!如此一线之绳,欲我附之,以登万仞之高天。倘中道断绝,
骸骨何存矣!”父又强呜拍之'15',曰:“我已失口,悔无及。烦儿一行。
儿勿苦,倘窃得来,必有百金赏,当为儿娶一美妇。”子乃持索,盘旋而上,
手移足随,如蛛趁丝,渐入云霄,不可复见。久之,坠一桃,如碗大。术人
喜,持献公堂。堂上传示良久,亦不知其真伪。忽而绳落地上,术人惊曰:
“殆矣!上有人断吾绳,儿将焉托!”移时,一物堕。视之,其子首也。捧
而泣曰:“是必偷桃,为监者所觉。吾儿休矣!”又移时,一足落;无何,
肢体纷堕,无复存者。术人大悲,一一拾置笥中而合之,曰:“老夫止此儿,
日从我南北游。今承严命'16',不意罹此奇惨!当负去瘗之。”乃升堂而跪,
曰:“为桃故,杀吾子矣!如怜小人而助之葬,当结草以图报耳'17'。”坐
官骇诧,各有赐金。术人受而缠诸腰,乃扣笥而呼曰:“八八儿,不出谢赏,
将何待?”忽一蓬头僮首抵笥盖而出,望北稽首,则其子也。以其术奇,故
至今犹记之。后闻白莲教能为此

术'18' ,意此其苗裔耶'19'?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 童时赴郡试:童年时赴府城应试。试,此指“童试”。明清时代应
试生员(秀才)的考试,称“童生试”,简称“童试”。童试共分三个阶段:
初为县试,录取后参加府试,最后参加院试,录取即为生员。郡,指济南,
当时淄川属济南府。
'2'春节:古时以立春为春节。
'3' “旧例”五句:指山东旧时习俗,于立春前一日的迎春活动。如《商
何县志》(道光本)载:“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芒种春牛,迎春于东
郊,里人行户扮渔樵耕读诸戏,结彩为楼,以五辛为春盘,饮酒簪花,啖春
饼。。”藩司,即布政使,明代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清代则为总督、巡抚的
属官,专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这里指藩司衙门。
'4' 戏瞩:游玩观看。

'5' 四官皆赤衣:《明会要》二四引《会典》、《通考》:“凡公服:。。
一至四品,绯袍。”清初服色,沿袭明制。据此,四官应为总督、巡抚、布
政使、按察使等省级官员。
'6' 人语哜(j ì剂)嘈(c áo曹),人声喧闹。'7'荷担:指用担子挑着
道具。
'8'方兴:方始站起。上文“似有所白”,当指跪白。
'9' 颠倒生物:意思是能颠倒按季节时令所生长的植物。
'10' 南面者:这里指堂上长官。古以面南为尊,帝王或长官都坐北朝南。
'11' 王母园:即西王母的蟠桃园。王母,指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
古代神话中的女神。《艺文类聚》八六引《汉武故事》:“东郡献短人,呼
东方朔。朔至,短人因指朔谓上曰:‘西王母种桃,三千岁一为子,此儿不
良也,已三过偷之矣。’后西王母下,出桃七枚,母因瞰二,以五枚与帝,
帝留核着前。母曰:‘用此何?’上曰:‘此桃美,欲种之。’母笑曰:‘此
桃三千年一着子,非下土所植也。’”据此,后世小说遂衍化出西王母的蟠
桃园。
'12' 凋卸:即凋谢。卸,通“谢”,落。
'13' 无可阶而升乎:天可以沿着阶梯爬上去吗。《论语·子张》:“夫
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阶,梯。
'14' 大愦愦(ku ìkuì愧愧):太糊涂。大,通“太”。
'15' 呜拍之:抚拍哄劝他。呜,哄儿声。《世说新语·惑溺》:“儿见
充(贾充)喜踊,充就乳母手中呜之。”
'16' 严命:这里指官长的指示、训令。严,本为对父亲的尊称,父命因
称“严命”。旧时称地方官为父母官,所以借称。
'17' 结草以图报:意思是死了也要报答恩惠。《左传·宣公十五年》载,
魏武子病时嘱其子魏颗,一定要让其爱妾改嫁;病危时又嘱以此妾殉葬。武
子死后,魏颗遵照前嘱让她改嫁了。后来魏颗与秦力士杜回交战,见一老人
结草绊倒杜回,使其得胜。夜间梦见那位老人来说,他是所嫁妾的父亲,以
此来报答魏颗未让其女殉葬的恩惠。后遂以“结草”代指报恩。
'18' 白莲教:也称“白莲社”,是一个杂有佛道思想的民间秘密宗教组
织。起源于佛教的白蓬宗。元、明、清三代常为农民起义所利用。元末红巾
军刘福通、韩山童,明末山东巨野人徐鸿儒,均以白莲教聚结群众,发动起
义。
'19' 苗裔:远末子孙。《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这里指白莲教的后世徒众。

种梨

有乡人货梨于市'1',颇甘芳,价腾贵。有道士破巾絮衣'2',丐于车前。
乡人咄之,亦不去;乡人怒,加以叱骂。道士曰:“一车数百颗,老衲止丐
其一'3',于居士亦无大损'4',何怒为?”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乡人执
不肯。肆中佣保者'5',见喋聒不堪'6',遂出钱市一枚,付道士。道士拜谢,
谓众曰:“出家人不解吝惜。我有佳梨,请出供客。”或曰:“既有之,何
不自食?”曰:“我特需此核作种。”于是掬梨大啖'7' 。且尽,把核于手,
解肩上镵'8',次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
店索得沸瀋'9',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10',见有勾萌出'11',渐大;俄
成树,枝叶扶苏'12';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
头搞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13',方断:带叶荷肩
头,从容徐步而去。

初,道士作法时,乡人亦杂立众中,引领注目'14',竟忘其业。道士既
去,始顾车中,则梨已空矣。方悟适所俵散'15',皆己物也。又细视车上一
靶亡'16',是新凿断者。心大愤恨。急迹之'17',转过墙隅,则断靶弃垣下,
始知所伐梨本,即是物也。道士不知所在。一市粲然'18'。

异史氏曰:“乡人愦愦,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19'。每见
乡中称素封者'20',良朋乞米,则怫然'21',且计曰:‘是数日之资也。’
或劝济一危难,饭一茕独'22',则又忿然,又计曰:‘此十人、五人之食也。’
甚而父子兄弟,较尽锱铢'23'。及至淫博迷心,则顷囊不吝;刀锯临颈,则
赎命不遑。诸如此类,正不胜道;蠢尔乡人,又何足怪。”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货梨于市:在集市上卖梨。货,卖。
'2'道士:道教的宗教职业者。巾,指道巾,道士帽,玄色,布缎制作。
'3'老衲(n à纳):佛教戒律规定,僧尼衣服应用人们遗弃的破布碎片缝缀
而成,称“百衲衣”,僧人因自称“老衲”。此处借作道士自称。'4'居士:梵语
“迦罗越”的意译。见《维摩诘所说经·方便品》。隋慧运《维摩义记》云
“居士有二:一、广积资产,居财之士,名为居士;二、在家修道,居家道
士,名为居士。”这里是道士对卖梨者的敬称。'5' 肆中佣保者:店铺雇用
的杂役人员。
'6' 喋聒(di éguō迭过):噜。
'7'掬梨大啖(d àn淡):两手捧着梨大嚼。啖,吃。
'8'镵(ch án馋):掘土工具。
'9'沸瀋:滚开的汁水。瀋,汁水。
'10'万目攒(cu án)视;众人一齐注目而视。攒,聚集。
'11' 勾萌:弯曲的幼芽。
'12'扶苏:这里义同“扶疏”,枝叶茂盛的样子。
'13' 丁丁(zhē。。 ng zhēng争争):伐木声。
'14'引领注目:伸着脖颈专注地观看。引领,伸长脖子。
'15' 俵(bi ào鳔)散:分发。俵,分散。
'16'一靶亡:一根车把没有了。靶,通“把”,车把。亡,失去。'17' 急
迹之:赶忙随后追寻他。迹,寻,寻其踪迹。

'18' 一市粲然:整个集市上的人都大笑不止。粲然,大笑露齿的样子。
《春秋谷梁传·昭公四年》:“军人粲然皆笑。”注“粲然,盛笑貌。”'19'
有以哉:是有道理的。
'20' 素封:指无官爵俸禄而十分富有的人家。《史记·货殖列传》:“今
有无秩禄之奉、爵邑之入,而乐与之比者,命曰素封。”'21' 怫(f ú弗)
然:恼恨、气忿的样子。'22'饭一茕(qi óng穷)独:款待一个孤苦的人饭
食。饭,管饭。茕独,孤独无靠的人。《诗·小雅·正月》:“哿矣富人,
哀此茕独。”'23'较尽锱铢(zī。。 zhū茲朱):极微细的钱财也要彻底计较。锱、
铢,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借指微少的财利。

劳山道士

邑有王生,行七'1',故家子'2'。少慕道'3',闻劳山多仙人'4' ,负笈
往游。登一顶,有观宇'5',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6',素发垂领'7' ,而
神光爽迈'8'。叩而与语,理甚玄妙'9'。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
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10',
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11' 。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12',
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13',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
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14',竞饮先酹'15',惟恐樽尽'16';而往复挹
注'17',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18'。
何不呼嫦娥来'19'?”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
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20'”。已而歌曰:“仙仙乎,而
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21'!”其声清越,烈如萧管'22'。歌毕,盘旋而起,
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
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
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23',则道士独
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故'24'。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
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25'。”众诺而退。王窃欣
慕,归念遂

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
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令阅两三
月'26',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27'。”道士笑曰:“我固
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
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
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28',令自咒毕'29',
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
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
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30',否则
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
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31'。妻扶视之,额上坟起'32',如巨卵焉。妻
揶揄之'33'。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34'。

异史氏曰:“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
今有伧父'35',喜疢毒而畏药石'36',遂有舐痈吮痔者'37',进宣威逞暴之
术,以迎其旨,诒之曰:‘执此术也以往,可以横行而无碍。’初试未尝不
小效,遂谓天下之大,举可以如是行矣,势不至触硬壁而颠蹶不止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行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