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

第46节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第46节

小说: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父子登舟,一昼夜达交。至家,妻已醮。出珠二枚,售金盈兆'28',家
颇丰。子取名彪。十四五岁,能举百钧'29',粗莽好斗。交帅见而奇之'30',
以为千总'31'。值边乱,所向有功,十八为副将'32'。

时一商泛海,亦遭风飘至卧眉。方登岸,见一少年,视之而惊。知为中
国人,便问居里。商以告。少年曳入幽谷一小石洞,洞外皆丛棘;且嘱勿出。


去移时,挟鹿肉来啖商。自言:“父亦交人。”商问之,而知为徐,商在客
中尝识之。因曰:“我故人也。今其子为副将。”少年不解何名。商曰:“此
中国之官名。”又问:“何以为官?”曰:“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
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33]:此名为官。”少年甚歆动'34'。商
曰:“既尊君在交'35',何久淹此?”少年以情告。商劝南旋'36'。曰:“余
亦常作是念。但母非中国人,言貌殊异;且同类觉之,必见残害:用是辗转

'37'。”乃出曰:“待北风起,我来送汝行。烦于父兄处,寄一耗问'38'。”
商伏洞中几半年。时自棘中外窥,见山中辄有夜叉往还;大惧,不敢少动。
一日,北风策策'39',少年忽至,引与急窜。嘱曰:“所言勿忘却。”商应
之。又以肉置几上,商乃归。
敬抵交'40',达副总府,备述所见。彪闻而悲,欲往寻之。父虑海涛妖
薮'41',险恶难犯[42],力阻之。彪抚膺痛哭,父不能止。乃告交帅,携
两兵至海内。逆风阻舟,摆簸海中者半月。四望无涯,咫尺迷闷,无从辨其
南北。忽而涌波接汉'43',乘舟倾覆。彪落海中,逐浪浮沉'44'。久之,被
一物曳去;至一处,竟有舍宇。彪视之,一物如夜叉状。彪乃作夜叉语。夜
叉惊讯之,彪乃告以所往。夜叉喜曰:“卧眉,我故里也。唐突可罪'45'!
君离故道已八千里'46'。此去为毒龙国,向卧眉非路。”乃觅舟来送彪[47]。
夜叉在水中推行如矢,瞬息千里,过一宵,已达北岸。见一少年,临流瞻望。
彪知山无人类,疑是弟;近之,果弟。因执手哭。既而问母及妹,并云健安。
彪欲偕往,弟止之,仓忙便去。回谢夜叉,则已去。未几,母妹俱至,见彪
俱哭。彪告其意。母曰:“恐去为人所凌。”彪曰:“儿在中国甚荣贵,人
不敢欺。”归计已决,苦逆风难渡。母子方徊徨间'48',忽见布帆南动,其
声瑟瑟'49'。彪喜曰:“天助吾也!”相继登舟,波如箭激'50';三日抵岸。
见者皆奔。彪向三人脱分袍裤。抵家,母夜叉见翁怒骂'51',恨其不谋。徐
谢过不遑'52'。家人拜见家主母,无不战栗。彪劝母学作华言,衣锦,厌粱
肉,乃大欣慰。

母女皆男儿装,类满制'53'。数月稍辨语言,弟妹亦渐白皙。弟曰豹,
妹曰夜儿,俱强有力。彪耻不知书,教弟读。豹最慧,经史一过辄了'54'。
又不欲操儒业'55';仍使挽强弩,驰怒马'56'。登武进士第'57'。聘阿游击
女'58'。夜儿以异种,无与为婚。会标下袁守备失偶'59',强妻之。夜儿开
百石弓'60',百余步射小鸟,无虚落。袁每征,辄与妻俱。历任同知将军'61',
奇勋半出于闺门。豹三十四岁挂印'62'。母尝从之南征,每临巨敌,辄擐甲
执锐'63',为子接应,见者莫不辟易'64'。诏封男爵'65'。豹代母疏辞'66',
封夫人。

异史氏曰:“夜叉夫人,亦所罕闻,然细思之而不罕也:家家床头有个

夜叉在'67'。”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交州:古地名,汉武帝元封五年设置十三州部之一,辖五岭以南,今
广东、广西以至印支半岛一部地区。
'2'苍莽:苍翠深远的样子。苏辙《黄楼赋》:“山川开阖,苍莽千里。”
'3'糗腊(xī析):干粮和干肉。糗是用炒熟的米麦捣成的细粉。腊是晒
干的肉。
'4'夜叉:梵语音译,或译“药叉”;印度神话中一种半神的小神灵,具

有“能啖”、“捷疾”的属性。佛教中列为天龙八部之一。在文学作品中,
有的写其为恶魔,有的不认为他是恶魔,本篇即属后一类认识。

'5' 牙森列戟:牙齿森然加密排长戟。形容牙齿密长尖利,露出唇外。
森,繁密貌。牙,前齿。
'6' 二物:指二夜叉。
'7'糗:干粮。义同糗,常连用。
'8'牛脯:干牛肉。“腊”的一种。'9'釜甑:煮饭的锅和蒸笼。甑,古
代瓦制煮器,相当于后代以竹木制作的蒸笼。
'10' 手语:作手势语。用双手比画示意,以交流思想。
'11' 具:指釜甑等炊具。
'12'杜门:把门堵上。杜,堵塞。
'13' 曲体:即屈体。
'14' 不免:不免被吃掉。
'15' 各致狼麋:各自送来些狼和麋鹿之类猎物。致,送。麋,麋鹿。'16'
若琴瑟之好:象夫妻那样和好。《诗·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
之。”后因以琴瑟喻夫妇。
'17' 明珠:夜明珠,一种名贵珍珠,传说夜间放光。
'18' 更番:轮班。
'19' 天寿节:此指夜叉王的生日。封建帝王以天寿称自己诞辰,取义于
《尚书·君》:“天寿平格,保有殷。”
'20' 骨突子:指夜叉们佩戴的珠串。骨突子,圆形杖头,即朝廷仪仗中
的金瓜。珍珠圆形与之相似,所以夜叉们称之为骨突子。'21' 野苎(zh ù住):
野生的苎麻。
'22' 踞坐鹗顾:叉开两腿坐着,用雀鹰般的目光左右顾视。踞坐,坐时
两腿伸直、叉开,是一种傲慢尊大的坐态。鹗,雀鹰,一种猛禽,目光锐利
凶狠、停落时经常转睛顾盼。
'23' 卧眉山众:据后文,即卧眉国的公民。卧眉国是夜叉国之一。'24'
嘉美: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喜美”。即佳美。'25'啁啾(zhō。。 u jiū
周揪):鸟鸣声。这里形容小儿学语。'26' 有人气:育人类语言的味道。气,
气息。
'27' 依依:依恋亲近的样子。
'28'盈兆:极言其多。兆,古代以十万为亿,十亿为兆。一兆是一百万,
也就是一千贯。
'29'百钧:极言其重。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30'交帅:
交州的军事首脑。明清时代提督以下管辖一方的驻军长官是总兵,帅即指此。
'31'千总:武官名,明嘉靖间置。明代后期职权日轻,至清为武职下级,
位次于守备。'32' 副将:清代从二品武官,即副总兵,亦即下文所你的“副
总”。隶属于总兵,统理一协(相当于旅)军务,又称协镇。
'33' 侧目视,侧足立:形容因畏惧而不敢正视,不敢对面站立。'34'
甚歆动:很羡慕,很动心。
'35'尊君:犹言今尊。敬称别人的父亲。
'36'南旋:南归交州。旋,还、归。
'37' 用是辗转:因此反复未定。
'38' 耗问:音讯,消息。

'39'策策;风吹枯叶声。韩愈《秋怀诗》之一:“窗前两好树,众叶光。
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40'敬:特意,专诚。方言词,今曰“敬心”。
'41' 妖薮:各类怪异之物聚集的地方。
'42' 难犯:难以靠近。
'43' 汉:据二十四卷抄本改,底本作“漠”。
'44' 逐:据二十四卷抄本改,底本作“遂”。
'45' 唐突:冒犯。
'46'故道:原来的航道。
'47' 送彪: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送徐”。
'48' 徊徨:徘徊忧思貌。《广弘明集》梁武帝(萧衍)《孝思赋》:“晨
孤立而萦结,夕独处而徊徨。”
'49' 瑟瑟:风声。《文选》刘桢《赠从弟》诗之二:“亭享山上松,瑟
瑟谷中风。”
'50'波如箭激:逆波急驶,如离弦之箭。
'51'翁:指徐贾。
'52' 谢过不遑:道歉不迭。谓急忙连声道歉。
'53' 类满制:很像满族服制。制,规制,款式。
'54' 经史一过辄了:经书、史书学过一遍就能通晓。了,了然,通晓。
'55' 操儒业:指读书习文以求进取。
'56'怒马:犹言烈马,暴劣难驭的马。
'57' 登武进士第:考中武进士。科举时代取士分文武两科。唐宋以来,
武科之制,规条节目虽不如文科之详明,然文武两途,历代相沿,分道并进,
自明至清,行之不废。'58' 游击:武官名。清代绿营兵设游击,职位次于参
将,属下级武官。
'59'标下:犹言麾下。标,清代军制,督抚等管辖的绿营兵,称标,一
标三营。守备:清代绿营统兵官,位在都司之下,称营守备,统一营之兵。
'60'开百石弓:一钧三十斤,四钧为一石。开百石弓,是夸张的说法。
'61'同知将军:谓以都督同知挂副将军印,实即副总兵。明制,各省、
各镇副总兵系由五军都督府的都督同知充任,遇大战事,则挂副将军印,统
兵出战,事毕纳还。故称副总兵为同知将军。卷四《棋鬼》篇又称“督同将
军”。
'62' 挂印:指挂印将军。明制,各省各镇的镇守总兵,遇大战事,则挂
诸号将军印,统兵出战,战毕纳还。清代多挂提督衔。
'63' 擐(guān关)甲执锐;穿甲胄,拿武器。擐,穿。《左传·成公
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锐,兵器。
'64'辟易:通避,逃躲。《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目叱之,赤泉侯
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正义:“言人马俱惊,开张易旧处,乃至数里。”
'65'男爵:封建社会女子例无封爵,此谓酬功视同男子,而以爵秩封之;盖
特例也。
'66'疏(sh ù述)辞:谓上疏辞爵。
'67'“家家“句:谐语,意思是每家男人都守着个厉害老婆。悍妻泼妇
俗称母夜叉。

小髻

长山居民某'1',暇居,辄有短客来'2',久与板谈'3'。素不

识其生平,颇注疑念。客曰:“三数日将使徙居,与君比邻矣。”过四
五日,又曰:“今已同里,旦晚可以承教。”问:“乔居何所'4'?”亦不详
告,但以手北指。自是,日辄一来。时向人假器具;或吝不与,则自失之。
群疑其狐。村北有古冢,陷不可测,意必居此。共操兵杖往。伏听之,久无
少异。一更向尽,闻穴中戢戢然'5',似数十百人作耳语。众寂不动。俄而尺
许小人,连而出'6',至不可数。众噪起,并击之。杖杖皆火,瞬息四散。惟
遗一小

髻,如胡桃壳然,纱饰而金线。嗅之,骚臭不可言。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长山:县名,明清时属山东济南府。
'2' 短客:矮客人。
'3' 扳(pān攀)谈:谓主动找人闲谈。
'4' 乔居:迁居。《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乔
谓乔迁,迁居的美称。
'5'戢戢(j íjí及及):低语声;犹言唧唧哝哝、嘁嘁喳喳。'6'连(l óu
娄);络绎不绝。见《说文》段注。

西僧

两僧自西域来'1',一赴五台'2',一卓锡泰山'3'。其服色言貌'4',俱
与中国殊异。自言:“历火焰山'5',山重重,气熏腾若炉灶。凡行必于雨后,
心凝目注'6',轻迹步履之'7';误蹴山石,则飞焰腾灼焉。又经流沙河,河
中有水晶山,峭壁插天际,四面莹澈,似无所隔。又有隘,可容单车;二龙
交角对口把守之。过者先拜龙;龙许过,则口角自开。龙色白,鳞鬣皆如晶
然'8'。”僧言:“途中历十八寒暑矣。离西土者十有二人,至中国仅存其二。
西土传中国名山四'9':一泰山,一华山'10',一五台,一落伽也'11'。相传
山上遍地皆黄金,观音'12',文殊犹生'13'。能至其处,则身便是佛,长生
不死。”听其所言状,亦犹世人之慕西土也'14'。倘有西游人'15',与东渡
者中途相值'16',各述所有,当必相视失笑,两免跋涉矣。

据《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注释】

'1'西域:玉门关以酋、巴尔喀什湖以东广大地区,古称西域。
'2' 五台:山名。在今山西五台、繁峙县境,山有东南西北中五峰,故
称五台,又名清凉山。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相传为文殊师利菩萨显灵
说法道场,自隋唐以来香火极盛。
'3'卓锡:谓僧人投宿;又称挂锡。卓,悬挂。锡,锡杖。泰山:又称“岱
山”、“岱宗”,为五岳中的东岳。主峰在山东泰安县境。
'4'服色:指服装的款式。'5'火焰山:及下文“流沙河”,皆吴承恩《西
游记》中西土地名。但关于火山、弱水的记载,则见于古籍甚早,是火焰山、
流沙河的渊源。'6'心凝目注:思想集中,目力专注。
'7' 轻迹步履:轻步通过。意思是不能乘车马,脚步也不能放重。'8' 鬣
(li è列):颈颔上的毛须及脊尾上的短鳍。
'9' 西土:即上文“西域”。
'10'华山:五岳中的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境,以奇险著称。'11' 落伽:
山名,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