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

第12节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第12节

小说: 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8'葬鹤鹳:葬身鹤、鹳之腹。鹤、鹳常捕蛇为食。

狐入瓶

万村石氏之妇,祟于狐'1',患之,而不能遣'2'。扉后有瓶,每闻妇翁
来,狐辄遁匿其中。妇窥之熟,暗计而不言。一日,窜入。妇急以絮塞其口,
置釜中,燂汤而沸之'3'。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妇不语。号
益急,久之无声。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祟于狐:受到狐的扰害。祟,鬼神加于人的灾患。《说文》:“祟,
神祸也。”
'2'遣:驱除。
'3'燂(qi 
àn虔)汤而沸之:把水加温直至烧开。燂,烧热。汤,热水。

鬼哭

谢迁之变'1',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2',盗聚尤众。城破兵
入,扫荡群丑,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
见鬼;夜则床下燐飞'3',墙角鬼哭。

一日,王生皞迪'4'寄宿公家,闻床底小声连呼:“皞迪!皞迪!”已而
声渐大,曰:“我死得苦!”因哭,满庭皆哭。公闻,仗剑而入,大言曰:
“汝不识我王学院耶'5'?”但闻百声嗤嗤,笑之以鼻。公于是设水陆道场

'6',命释道忏度之。夜抛鬼饭,则见粦火营营'7',随地皆出。先是,阍人
王姓者疾笃'8',昏不知人者数日矣。是夕,忽欠伸若醒。妇以食进。王曰:
“适主人不知何事,施饭于庭,我亦随众啗噉'9'。食已方归,故不讥耳。”
由此鬼怪遂绝。岂钹饶钟鼓'10',焰口瑜伽'11',果有益耶?
异史氏曰:“邪怪之物,惟德可以已之'12'。当陷城之时,王公势正烜
赫,闻声者皆股栗'13';而鬼且揶揄之。想鬼物逆知其不今终耶?普告天下
大人先生:出人面犹不可以吓鬼,愿无出鬼面以吓人也!”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谢迁之变:指顺治初年谢迁领导的一次农民起义。谢迁,山东高苑(今
属高青县)人,顺治三年(1646)冬率众起事,曾攻陷高苑、长山、新城、
淄川诸县。其据淄川县城,在顺治四年六月。旋遭官兵围剿,血战两月,最
后失败。事见乾隆《高苑县志·灾祥》、乾隆《淄川县志·兵事》、光绪《山
东通志·兵防志·国朝兵事》。
'2'王七襄,王昌胤(清代避雍正讳,改书昌、昌印、昌允),字七襄,
一字雪园,山东淄川人。明崇祯九年丙子(1636)科举人,十年丁丑科进士
清初官至提督北直学政。传见乾隆《淄川县志》。又,后文谓其“不令终”,
所指事状待考。
'3'燐飞,燐火飘动。《淮南子·汜论训》:“久血为燐。”《说文解字》:
“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燐(燐)。”燐火,俗称鬼火。
'4'王生嗥迪:事迹未详。
'5'“汝不识”句,据记载,王昌胤曾两任学政。第一次,以福建道御史
差顺天学政在顺治四年二月,次年罢,见《清代职官年表·学政年表》。第
二次,以监察御史提督北直学政在顺治七年,亦于次年离任,见《清秘述闻·学
政类》。上文既说“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应是初罢顺天学政家居时事。
'6'水陆道场,原为佛教举行的一种时间较长、规模较大的法会;诵经设
斋,礼佛拜忏,以饮食供品追荐亡灵。为超度一切水陆亡魂而设,故称水陆
道场。相传始自梁武帝萧衍。后世民间举行此类法会常设僧道两部,故下文
云“命僧道忏度之”。
'7'营营:往来飞动的样子。
'8'疾笃:病重。
'9'啗噉(d 
àn—dàn但但):二字音义并同,吃。
'10'钹(bō拨)铙(n 
áo挠)钟鼓:法会上僧众所用的四种法器。钹、
铙是铜制打击乐,各两片,圆形,中间隆起有孔,穿以革带,对击作响;大
的叫铙,小的叫钹。
'11'焰口瑜伽(qi 
é茄):指招僧众作佛事,以超度亡魂。焰口,佛经

中饿鬼名。密宗对饿鬼施食超度的仪式,称为“放焰口”。瑜伽,指瑜伽僧,
即密宗僧侣。密宗僧侣常受请为人念经作法事,故又被称为应赴僧。瑜伽,
梵语,与物相应之义。相应之义有五(境、行、理、果、机),密宗取行相
应之义,认为手结密印、口诵真言、心观佛尊,这能身口意“三业”清净,
与佛的身口意“三密”相应,即身成佛。

'12'“惟德”句:只有凭借崇高的德行,才能消除邪怪之物。已,去,
消除。
'13'股栗,双腿抖战,极端畏惧。栗,通慄。

真定女

真定界,有孤女'1',方六七岁,收养于夫家。相居一二年,夫诱与交而
孕。腹膨膨而以为病也,告之母。母曰:“动否?”曰:“动。”又益异之。
然以其齿太稚,不敢决'2'。未几,生男母叹曰:“不图拳母,竟生锥儿'3'!”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真定:旧县名,今河北正定县。界:谓境内,域内。'2'齿太稚:年
龄太小。不敢决,不敢肯定是怀孕。
'3'“不图拳母”二句:想不到拳头大的母亲,竟生下个锥子大的儿子。
不图,没指望,没料到。拳、锥,形容微小。

焦螟

董侍读默庵家'1',为狐所扰,瓦砾砖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
其间歇,乃敢出操作。公患之,假作庭孙司马第移避之'2'。而狐扰犹故。一
日,朝中待漏'3',适言其异。大臣或言:关东道士焦螟'4',居内城,总持
敕勒之术'5',颇有效。公造庐而请之'6'。道士朱书符'7',使归粘壁上。狐
竟不惧,抛掷有加焉。公复告道士。道士怒,亲诣公家,筑坛作法。俄见一
巨狐,伏坛下。家人受虐已久,衔恨綦深,一婢近击之。婢忽仆地气绝。道
士曰:“此物猖獗,我尚不能遽服之,女子何轻犯尔尔'8'。”既而曰:“可
借鞠狐词,亦得'9'。”戟指咒移时'10',婢忽起,长跪。道士诘其里居。婢
作狐言:“我西域产'11',入都者一十八辈。”道士曰:“辇毂下'12',何
容尔辈久居?可速去!”狐不答。道士击案怒曰:“汝欲梗吾令耶'13'?再
若迁延,法不汝宥'14'!”狐乃蹙怖作色'15',愿谨奉教。道士又速之'16'。
婢又仆绝,良久始甦。俄见白块四五团,滾滾'17'如毬,附檐际而行,次第
追逐'18',顷刻俱去。由是遂安。

据《聊斋志异》手稿本

【注释】

'1'董侍读默庵:董讷,字默庵,一字兹重,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人。
康熙六年丁未(1667)科探花。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兵部尚书、江南总督
等官,《清史稿》二七九有传,又见《山东通志·人物十一》。董讷任侍读
学士在康熙二十二年前。董任馆职时曾僦居北京西河沿某空宅,以狐祟徙去,
又见于《旷园杂志》卷下(《说铃》本)。
'2'怍庭孙司马第:此据铸本,底本误“第”作“等”。按,作应作“祚”。
孙光祀,字溯玉,号祚庭,其先平阴(今山东省平阴县)人,通籍后迁居历
城(今济南市)。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科进士,历任礼科给事中、兵部
右侍郎等官。传见《山东通志·人物十一》。据《清代职官年表》,孙光祀
任兵部右侍郎在康熙十二年至十八年。司马,官名,西周置,为六卿之一,
主管中央军事。汉代大司马与大司徒、大司空并列为三公,职掌同前。后来
习称兵部尚书为大司马,侍郎为少司马。
'3'待漏:封建社会,百官清晨入朝,待时朝拜皇帝,称待漏。待漏之处,
习称朝房,为官员上朝退朝休息之所。
'4'关东,清代称山海关外奉天、吉林、黑龙江三省之地为关东。焦螟,
未详。
'5'总持敕勒之术:主管道教的符法之事。持,管领。敕勒术,道士书符
驱鬼的法术。因符咒必书“敕令”、“敕勒”字样,因以作为符咒的代称。
请代道箓司下有符法司以主其事,见《清史稿·职官志》。
'6'造庐:亲至其家。造,至。
'7'朱书符;用朱砂画符。朱,硃砂。迷信认为硃砂可以辟邪。'8'何轻
犯尔尔:怎敢如此轻率地触犯它呢?尔尔,如此。
'9'借鞫狐词:借婢女之口,审出狐的供词。鞫,审问犯人。亦得:也是
个办法。得,得计。
'10'乾指:义同“戟手”,用食指中指指点,其状如戟;是指斥的手势。
《左传·哀公二十五年》:“褚帅出,公戟其手曰:‘必断而足!’”
'11'西域,此据二十四卷抄本,原作“西城”。

'12'辇毂(niǎ 
n—gǔ捻骨)下:皇帝车驾之下,指京城。辇,一种用人
力推挽的车,秦汉以后专指帝、后所乘的车。毂,车轮中央贯辐穿轴的圆木。
'13'梗:阻遏,违抗。
'14'法不汝宥,神法决不宽贷你!不汝宥,即不宥汝。宥,宽恕,减罪。
'15'蹙怖作色,蜷缩恐惧,面色改变。蹙,谓蜷缩身体。作色,面色改
变。
'16'速:义同“促”,催促。
'17'滾滾,二字据铸雪斋抄本,原作“衮衮”。
'18'次第追逐:依次相随;一个跟着一个。

叶生

淮阳叶生者'1',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2';而所如不偶'3',
困于名场'4'。会关东了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使即
宫署,受灯火'5';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6',公游扬于学使'7',遂领冠
军'8'。公期望綦切。闱后'9',索文读之,击节称叹'10'。不意时数限人'11',
文章憎命'12',榜既放,依然铩羽'13'。生嗒丧而归'14',愧负知已,形销
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
都'15',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16'。

无何,寝疾'17'。公遗问不绝'18';而服药百裹'19',殊罔所效。公适
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20'。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
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
“疾革难遽瘥'21',消先发。”使人返白,公不忍去,徐待之。逾数日,门
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日:“以犬马病'22',劳夫子久侍'23',
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24'。”公乃束装戒旦'25'。抵里,命子师事生,
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26',
辄无遗忘。居之期岁'27',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28'。生以
生平所拟举子业'29',悉录授读。闱中七题'30',并无脱漏,中亚魁'31'。
公一日谓生日:“君出馀绪'32',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33'奈何!”
生日:“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非战之罪也

'34',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白纻,乃谓之利市哉
'35'。”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36'。生惨然不乐'37'。公不忍
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38'。公子又捷南宫'39',授部中主政'40'。携
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41',竟领乡荐'42'。会公子差南河典
务'43',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44',锦还为快'45'。”
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命仆马送生归。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
走。生凄然曰:“我今贵矣。三四年不规,何遂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
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人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
卜窀穸'46'。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47'。逡巡入室,见灵
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脱委焉'48'。大恸,抱衣悲哭。
子自塾中归,见结驷于门'49',审所自来,骇奔舍母。母挥涕告诉。又细询
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
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50'。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同心倩女,
至离枕上之魂'51';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52'。而况茧丝蝇迹,呕学士
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53'!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
行踪落落,对影长愁'54';傲骨嶙嶙,搔头自爱'55'。叹面目之酸涩,来鬼
物之揶揄'56'。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
之处处皆疵'57'。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58'?
抱刺于怀,三年灭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59'。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
以听造物之低昂而已'60'。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61',亦复不少,
顾安得令威复来'62',而生死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