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

第16节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第16节

小说: 教育心理学·皮连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几种同化模式体现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的辩证思想。这几种同化模式较具体地描述了人的认识是如何通过不同的内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认识的。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这里讲的策略包括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学习策略是学生采用的提高学习效率的活动。学生的学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策略。教与学的策略都应当建立在科学心理学的基础上。根据认知心理学揭示的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律,提出以下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促进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简单的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符号表征学习和事实学习。这类学习的难点不在于理解而在于保持,也就是说,它们的遗忘速度快,而且遗忘率高。在这类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与记忆策略或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记忆习惯十分重要。心理学研究证明,有效且适合学习与记忆简单陈述性知识的策略或方法如下:
复述(rehearsal)策略
  复述(rehearsal)指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例如,学生为了记住外语单词,必须出声或不出声地重复念单词。要背诵一首古诗,也必须多次重复。这里讲的复述,与阅读教学中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故事大意的教学方法不同。前者是原封不动地保持原材料,如记忆外语单词时不可改变词中的任何字母或它们的顺序;后者旨在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复述要达到提高记忆效率的目的,宜采用复述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方法。美国心理学家盖茨(A。T。 Gates)在1917年的实验表明,重复与结果检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比单纯重复的方法,在即时记忆与延时记忆的效果上明显要好。
精加工(elaboration)策略
  精加工(elaboration)指对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记忆术是典型利用精加工的技术。例如,一个中学生在记忆陈胜、吴广在公元前209年领导农民起义这个历史年代时,他想象陈胜、吴广两人领(谐音“零”)导900农民起义,“两人领900人”这个观念与“209”建立了联系,这个历史年代便牢牢记住了。
组织策略
  组织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在中国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在外语词汇教学中,也利用类似的归类识字教学法。这些都是组织策略用于简单学习任务的例子。组织策略的实质是,发现要记忆的项目的共同特征或性质,而达到减轻记忆负担的目的。
  上一章已提到,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关于人类言语联想学习的研究主要涉及简单知识的学习。其研究得到的规律,以及据此发展起来的技术都可以用于促进简单知识的学习与保持。例如,根据艾宾浩斯揭示的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采用新学习的材料及时复习的策略;根据分散学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学习的效果的规律,采用分散学习与记忆的策略;根据先后两种相似材料的学习易于相互干扰的规律,采用对先前的材料过度学习的策略,等等。这些内容在普通心理学课程中已讲过,不再赘述。
促进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的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学习的实质是习得言语材料的意义,意义如果以命题网络或认知图式的形式储存,则能持久保持且易于提取和应用。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同样利用上述复述、精加工和组织三种策略,但应用的目的和条件不同。
复述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复述策略包括边看书边讲述材料,在阅读时做摘录、划线或圈出重点等。心理学家对划线的作用做了许多研究。例如,有人比较了在不同划线条件下的回忆效果,当要求学生自由划出一段文章中的任何句子比只要求他们划出最重要的句子的回忆效果好。原因是在自由划线条件下,被试可以将文中已有的结构联系起来。
  研究还发现,学生在无关信息下划线,降低了他们对重要信息的回忆。研究认为,六年级以下的学生不能可靠地确定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因此鼓励年级较高的学生采用划线的学习方法效果较好。
  对于低年级或不知如何划线的学生,可以逐步教会这种学习方法。首先向儿童解释课文中哪些内容是重要的,其次教他们划出一段课文中少量的、也许是一两个最重要的句子,最后还应教他们对划出的句子进行复习或释义。
  划线与其他符号注释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符号注释包括文后用数字如1、2、3…… 标出文中的要点、论据或事件等;在书页旁做上各种记号,如用“?”表示有疑问的句子,用箭头指出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写简要评语以表示自己的看法,等等。许多著名人物在读书时都采用这一促进思考的方法。
精加工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精加工策略包括释义、写概要、创造类比、用自己的话写注释、解释、自问自答等具体技术。
  记笔记(note taking)和做笔记(note making)是心理学中研究较多的精加工技术,维特罗克称之为生成技术。研究表明,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
  心理学家认为,笔记有两步:第一步是记下听讲中的信息(即note taking);第二步是使记下的信息对你有意义,即理解它们(即note making)。如果笔记只停留在第一步,对学习并无多大的帮助。重要的是进入第二步,对笔记加工。有人建议采用如下三步做听课笔记:
  1。留下笔记本每页右边的1/4或1/3;
  2。记下听课的内容;
  3。在整理笔记时,在笔记的留出部分加边注、评语等。
  第三步非常重要,这些边注、评述或其他标志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而且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回忆提供线索。
  研究表明,有些学生自己做笔记并复习自己的笔记,有些学生自己做笔记,但未复习笔记内容,有些学生自己不做笔记,借用他人的笔记,前一做法的学习成绩较后两种做法的好。研究还表明,借用笔记复习的人也能从中获益。研究者认为,复习笔记的内容是一种再加工过程,所以能促进学习。
  为了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讲课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1。讲课速度不宜过快;
  2。重复比较复杂的材料;
  3。把重点写在黑板上;
  4。为学生提供一套完整和便于复习的笔记;
  5。为学生记笔记提供结构上的帮助,如列出大、小标题,表明知识的层次。
组织策略
  在复杂知识学习中,可以采用列课文结构提纲和画网络图的方法对材料进行组织。
  许多编写得好的教科书,在每章的开头都有一个内容结构提纲。结构提纲提供大小标题及其层次和序号,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知觉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在讲课时,也可以在黑板上列出内容结构提纲,为学生学习这种方法提供示范。
  有心理学家建议采用如下步骤训练学生列结构提纲:
  1。给学生提供较完整的结构提纲,其中留出一些下位的细目空位,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或听讲填补这些空位;
  2。提纲中只有一些大标题,所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完成;
  3。提纲中只有小标题,要求学生写出大标题。
  网络图如一棵倒置的知识树,把最概括的概念置于树干的顶端,把局部的概念置于枝杆,最后把具体细目置于树枝的末梢。这种画知识网络图的方法叫概念图示,在英文中叫mapping,其结果是得到一幅概念关系图。
本章概要
  1。知识是教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由于心理学研究滞后,我国教育学一直沿用哲学的知识定义,把知识定义为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本书把知识定义为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2。知识概念可以在广义和狭义上使用。广义的知识包括认知领域的全部学习结果,既包括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区分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哲学家区分的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还包括奥苏伯尔区分的机械知识和有意义知识。程序性知识或默会知识都是从人的智慧技能和动作技能中推测出来的,或者说技能的本质是程序性知识或默会知识。狭义的知识大致陈述性知识相当。所以,广义的知识概念包括了技能。
  3。本书提出的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既考虑了广义知识的分类又考虑了知识学习的阶段。它既可以解释陈述性知识习得的一般过程,又可以解释陈述性知识向技能的转化,但不能解释从实践或模仿中习得的技能,如本族语听说技能。
  4。不同倾向的心理学家分别提出神经网络理论、命题网络理论、图式理论和双编码理论来解释信息是怎样在人脑中编码和长时贮存的。神经网络理论适合解释机械的和较低级的知识的表征,命题网络和图式理论适合解释复杂的知识表征,双编码理论得到了大量的研究和观察到的事实的支持。
  5。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关键是表征人类知识的符号在个体身上产生心理意义。奥苏伯尔提出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或同化论是解释个体的心理意义习得过程与条件的最适当理论。该理论强调新学习的知识与原有知识的可辨别性,也强调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相互作用。
  6。奥苏伯尔提出了原有知识同化新知识的三种模式,即上位学习模式、下位学习模式和并列结合学习模式。这三个模式可以解释大量的概念和命题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条件。
  7。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是心理学中研究最多的三种基本的学习和记忆策略。这三种基本策略及其变式既可以在简单陈述性知识学习与保持中运用,也可以在复杂陈述性知识的学习与保持中运用。
参考文献
  1。 John R。Anderson (1990)。 Cognitive Psychology and Its Implications。 W。H。Freeman and  pany。 Chapter 5。
  2。 M。Pressly & C。B。McCormic (1995)。 Advance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for Educators; Researchers; and Policymakers。 Harper Collins College Publishers。 Chapter 3。
  3。 戴尔、H。申克著:《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第三版),韦小满等译,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2~5章。
  4。 R。J。Sternberg & W。M。Williams。 Educational Psychology,张原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7、 8章。
  5。 D。L。欣茨曼著:《学习与记忆心理学》,韩进之等译,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年版,第1章。
  6。 奥苏伯尔等著:《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佘星南、宋钧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4章。
  
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与认知策略的学习
  在上一章我们介绍了信息加工心理学的广义知识概念。广义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大致与我们传统上讲的知识概念相当,这种知识被称为狭义的知识。其分类以及每一亚类的特殊学习过程和条件已在第四章阐述了,本章转入传统上讲的技能学习问题。先用信息加工心理学观分析技能的性质和分类,然后论述作为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和条件,最后论述作为特殊程序性知识的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和条件。作为程序性知识的动作技能将在第七章论述。
  学完本章后,应做到:
  1。 能陈述技能的分类及其依据;
  2。 能举例说明知识怎样向技能转化;
  3。 能举例说明智慧技能中的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
  4。 能举例说明认知策略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条件;
  5。 能陈述同属于程序性知识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和条件的异同。
技能的性质与分类
  在信息加工心理学中,知识与技能这两个概念是密切相关的,所以在论述技能的心理实质之前,我们先来研究知识与技能的关系问题。
知识与技能的关系
技能的传统定义
  我国教育学和心理学沿用活动方式定义技能。例如,《中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