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53节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53节

小说: (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做到一千个人这样的大团体。
  这里头各种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人,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族群,要把他变成一家人,相亲相爱,互助合作。我们用真诚孝顺心来做,百分之百的付出来做,只希望做出这么一个榜样,让这个社会大众有心人到这里来看看,这地方的老人是在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晚年。我们中国人讲享福,晚年是享福。我们中年是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是造福,晚年是享福。
  我这个和平村里面,还建一个幼稚园,可能我还会建立一个小学,小学是照顾十岁以下的小朋友,接受圣贤教学。我晚年什么事情都没有,就想促成这么一桩事情,完全落实儒跟佛的教诲,也落实所有宗教典籍里面教导我们的,我们希望把它做到。最近也有一些朋友知道我想做的这些事情,来给我说,穆斯林《古兰经》里面都讲圣战。他说:「法师,你对这个问题怎么能摆平?」你没有读过《古兰经》,你要是读过《古兰经》,就没有问题了。《古兰经》里面讲的圣战,那是什么样战争?是抵抗侵略,而不是侵略别人。别人发动战争来打我们,我们要不要抵抗?抵抗是圣战,不是侵犯别人,所以伊斯兰是爱好和平的,不是好战的。变成好战,那是没有读过《古兰经》,《古兰经》里头没有好战。我读过《古兰经》,我懂得,所以凡是抵抗侵略,这种战争叫圣战。决不是发动侵略别人的,不是的,我们不能够错会它的意思。
  「穆斯林」是阿拉伯语,语意里面就是「和平」,他们的宗教教育也是主张大家和睦相处。只怪后世的这些信徒们,我们佛教信徒也不例外,只学习宗教的仪式外表这个形象,内容完全脱节,错了!所以就产生偏见,产生门户之见,排斥别人,不能容纳别人,过失发生在这里,这是大错特错!佛门在中国有八个宗派,大乘八宗,小乘两宗,中国是十个宗派。十个宗派好像是十个兄弟,一个爸爸,兄弟不和,这叫大不孝。父母养了这么多孩子,看这些孩子彼此互相不往来,互相都看作仇人,父母的心多难过,大不孝!大不敬!
  父母不是这样教导我们的。《华严经》上五十三参,就是五十三个兄弟,各个修行的法门不一样,彼此互相尊敬,彼此谦虚。教导我们谦敬,对自己谦虚,对别人尊敬。不但佛门里头各个宗派,我们要互相尊敬,对於全世界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我们要平等的、真诚的恭敬。把各种不同宗教的神圣,都看成我们自己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同样一个尊敬心,同样赞叹,同样供养,这样就对了。你才能得到「一切众导师,无量威神力,开悟诸菩萨,法界悉周遍」,这句句话真实,我们要把它做到,要把它实行,变成事实,而不是口头上空谈。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二二卷)  2002/02/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622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第七段西南方华焰髻菩萨赞颂:
  这位菩萨在前面来集会的时候,我们看到名号称为「普华严髻」。普华严髻,这个地方是「华焰髻普明智」,这个名字上不同的多,同的比较少,但是是一个人。他的十首赞颂是赞叹佛摄受众生自在的大德,答前面「云何是佛自在」这一问,所以统统是现相来答覆。请看经文: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华焰髻普明智,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这一段是说偈的仪式。仪式里面我们特别要留意的,这个念的遍数太多了,『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这两句是上求下化,感应道交。经上重复这么多句,意思就是告诉我们,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要以最简单、最普通的话来讲,我们学佛的同学念念不忘佛菩萨的教诲,念念不忘落实佛菩萨的教诲,你就得佛力加持。但是还有一点跟这个同样重要的,念念不忘众生;「观察十方」是念念不忘众生,尤其是苦难的众生。哪些众生在受苦受难?给诸位说,凡是没有破迷开悟的,没有明心见性的,都在受苦难折磨;特别是六道里头的众生,迷得很深、迷得很严重。如果念念不忘苦难众生,就能跟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佛哪有不加持的道理!
  往下十首颂是赞叹如来教化众生的大自在,我们要学。我们现在不敢讲教化众生,与一切众生能和睦相处,真正能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照顾、互助合作,也就有一点小自在了。所以这十首颂就很重要了,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现在请看第一首颂:
  【一切国土中,普演微妙音,称扬佛功德,法界悉充满。】 
  这一首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十首颂里面前面六首是讲「摄生无遗」,第二段有两首是讲「寂用无碍」,最后面两首是讲「大用无涯」。我们看到这个内容,真的仰慕之心油然而生。「无遗」就是佛门里面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都不会漏掉。也许有人说了,佛这么慈悲度众生,一个都没有漏掉,为什么不来度我?怎么把我漏掉?有人来问过我。其实佛没有把你漏掉,那为什么你不得度?是你不愿意佛度你,你不接受佛度你,这个没有法子,这是大乘法里面常讲的「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叫无缘?这个众生排斥,这个众生不接受。问我这个话的还不是普通人,是出家人;还不是一般出家人,是修行修得很不错的出家人。他提出这个问题来问我,我如是回答他。他听了很茫然:「我天天求佛度我,我怎么会拒绝?」每天在佛菩萨面前磕头许愿,求佛来度他,他提出这些证明「我没有拒绝」!
  那好,我得要问问你,佛法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个法门,修学的基础、修学的根本是「净业三福」,这个你不能不承认。「净业三福」末后,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你做到没有?你懂不懂?三世诸佛净业的正因;换句话说,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不管你是哪个宗派,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要从这个地方修起。我问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做到了没有?怎样孝养父母,怎样奉事师长,你没有学过,那你还谈什么?你这不是拒绝吗?是的,现在这个年代没有人教了。没有人教,自己学。不能说没人教,我就可以不学了,哪有这种道理!会学的人,没人教,到处请教,找不到人,找书。你自己不肯学,你这是拒绝佛度你。 「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的十条你做到了没有?你说你做了。你做了多少?你做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一般讲,考试你能不能及格?第一条大概问题就很多,第二条更不必说了。
  「受持三皈」你做到没有?「我受了三皈,我早晚课都在佛前打三皈」。那是形式、样子,不管用的。「皈」是回归、是回头。你回头了没有?「依」是依靠,依靠三宝,你有没有依靠?有没有回头?没有依靠,你就是排斥,你不接受!佛就是用这个来度你。你自己天天在学,天天在骗自己,你没有认真去做,你怎么能怪佛没有来度你,开玩笑!「三宝」,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得明白,真的是简单明白;「佛」意思是觉,「法」意思是正,「僧」意思是净,这叫做三宝,「觉正净」三宝。六祖大师怕一般人对三宝发生误会,他从意思里面来讲,「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然后再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觉正净」三宝。我们从哪里回头?从迷惑。觉的反面是迷,我们现在是迷,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你做到了没有?我们从邪知邪见,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种种错误的想法、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这叫皈依法;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那叫皈依僧。你做到了没有?你没有做到,你就是拒绝佛度你,拒绝佛菩萨帮助你。佛菩萨是真的在帮助你,你自己不肯接受,那有什么法子!
  三皈之后,接著就是教你持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在家学佛,「具足众戒」就是五戒,五戒每一条都做到,叫做具足。「威仪」是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礼貌,你懂不懂?现在这个社会虽然已经不讲「礼」,但是你有礼貌,处处受人欢迎,处处得人帮助,这礼貌还是好事。虽然社会一般人不讲,但是真正有礼貌的人,人家都欢喜你,也都尊重你,对你有好感。由此可知,礼貌是人的天性,内有诚敬,外面自然就具足规矩、礼貌,这东西不学不行。「不犯威仪」,威仪是今天我们讲的良好的风度。在大庭广众之中,言语动态都有分寸,博得大众对你的好感,这是做人基本的道理。试问问,你有没有?第三条是大乘菩萨修的,最基本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说:「其他的你所学的,我就不要问了,就这三条你有没有做到?你老老实实说。」然后你才真正发现,你排斥佛来度你,你拒绝一切菩萨来帮助你,我讲的话都是实话。
  这一首偈是说佛,当然也包括菩萨摩诃萨有能力摄受众生、教化众生,他有能力。这个「摄受」,摄字意思很深。「摄」像磁石吸铁,我们今天讲磁铁、磁石,它能够吸铁。诸佛菩萨的智慧德能相好就像磁石一样,众生一接触就被他吸引;我们今天讲磁场,这个磁场太好了,进入这个磁场他就舍不得离开,有这样的力量。「能摄」,什么能?就是智慧德能相好。第一首里面是讲的「身语深广」,摄受众生;这一首是讲的「语业」,第二首是讲的「身业」。教化众生,我们在经上看得很多,有时候佛把「身」摆在前面,把「语」摆在后面。这个地方把语摆在前面,把身摆在后面,各有用意。这个地方排列的方法,跟佛在《无量寿经》讲的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上,佛教给我们善护三业,他把语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句才讲身业,「善护身业,不犯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个意思我们应该能体会得到,众生造罪业,语业犯的过失最多、最容易,要特别小心谨慎,守口如瓶。
  孔老夫子教学四个科目:第一个是德行,第二就是言语。从小就要学会说话,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说话要有分寸,要知道察言观色。古时候,有父母教。父母教儿女相当辛苦,不但要教而且还要做榜样给儿女看,才尽到父母的职责,把底下这一代教好。到了能够接受教育的年龄了,老师教。你的长辈都有义务教导你,都要接受。长大了踏进社会,你有一份工作、有一份差事,你的上司教导你。公家机关,你的长官教导你;私人公司,你的老板教导你,你的经理教导你。现前这个社会,大家把做人这桩事情疏忽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丢掉了。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拿到博士学位了,不会做人,在社会上处处吃亏,没有人缘。中国、外国都一样,你要没有相当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基础,你做事情难,太难太难!即使你是有背景、有后台、有关系,别人对你阳奉阴违,不会真心对待你。为什么?你的关系不是自己建立的,是靠外面的势力。他为什么对你好?他不是怕你,他是忌讳你后面的背景,不是真心来帮助你。
  我们在这个社会这几十年当中看多了,看多之后,自己就有高度的警觉,处在今天的社会要自求多福。如果是心地善良,没有一般人的心机、手段,真的你在这个社会难以生存。你做什么?你能做什么?你唯一能做的是安分守己,做一点小事业,能够维持自己最低的生活。学佛的人老实念佛,你这一生能够平平安安的度一生,这就不错了。如果妄想升官发财,过那种奢侈的生活,那你叫自找苦吃。处今日之世,大非易事。几个人能觉悟到?过去我看到韩馆长的外孙,我常常想著他,这个人从小憨厚老实,没有心机,没有能力在这个社会上跟人家竞争;换句话说,他在这个社会上走投无路。最后他有自知之明,他选择的是念神学院,毕业之后做牧师去了。正确,这个选择是智慧的选择。馆长看他念神学院也很欢喜。为什么?「於人无争,於世无求」。
  话虽然这样说,我们今天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僧团里面,内部有没有争执的?有!再仔细观察其他宗教,内部有没有矛盾,有没有争执?当然也有,但是总比社会其他地方要稍微好一点。你会受到许多压力,但是总不会把你开除,你还能够生存下去。所以这些比较老成一点的人,社会上讲他没有能力跟人争,总要选择这条路。这条路里头,里面的争执也不少,如何懂得回避?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