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逆流直上:马云管理日志 金错刀 >

第3节

逆流直上:马云管理日志 金错刀-第3节

小说: 逆流直上:马云管理日志 金错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朋友借钱,如果我们输了就是我们输了,别你们爸爸妈妈来找我,那事情就复杂了;第二,把一年的生活费留出来,其他的都放在桌子上,总共50万元,我们估计能用到1999年的10月份,当时是1998年12月份。

——马云2001年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那是一段最为艰辛的日子。

1998年底,两次创业梦破的马云带团队去了趟长城,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团队中的一个人突然号啕大哭,对着长城大声喊:为什么!为什么!离开北京前的最后一个晚上,马云和自己的团队聚在北京的一个小酒馆。那天下着很大的雪,众人边喝酒,边抱头痛哭,最后唱起了《真心英雄》。

行动指南

小虾米的鲨鱼梦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遇到挫折时,歌声也许最有力量: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从我外婆到我儿子,他们都会读阿里巴巴。

世界上几乎所有语言对“阿里巴巴”的发音都是“a-li-ba-ba”,也就是说全世界的商人都可以没有困难地接受我们网站的名字。

——马云2002年接受刘采访时的话

背景分析

1998年底,马云在美国餐厅吃饭时突然想到alibaba?这个域名,他随即问餐厅侍者,知不知道阿里巴巴?侍者笑了:芝麻开门!马云跑到街上又问了几个人,回答都是:芝麻开门。马云最终从100多个名字中选择了阿里巴巴。在神话故事中,阿里巴巴喊了芝麻开门,发现财富后是分给大家的。作为一个品牌名称,阿里巴巴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运气、财富和善良。如果想做一个全球化公司,就需要一个这么响亮上口的全世界都知道的名字。

行动指南

你的企业是否有一个神奇而动听的好名字?

其实到了1999年6月我们已经没钱了。我们用钱很节省,必须打车的时候也只打夏利,这6个月里我们没日没夜地干,那时我们在全国有两三万会员,已经有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了,名气比较大了,但也有很多人猜测阿里巴巴到底在哪里。

我们最早的策略是阿里巴巴迅速进入全球市场,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当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炒得很热很热,但实际的东西没有什么,我们避开中国的“甲A联赛”,直接进入“世界杯”,打入海外市场。我们根本没有被看做是中国公司,很多美国人用了半天还搞不清楚,这是中国的公司做的。我们的时机掌握得不错,最后美国《商业周刊》通过各种途径分析出我们在杭州。我们不允许和亲戚朋友讲任何关于阿里巴巴的事,不是想保密,那时候和他们讲:我们要做80年的企业,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网站。一定会被认为是疯子,因为那时下个月的工资在哪儿都还不知道呢。

美国《商业周刊》最后通过外交部,通过浙江省外办来调查我们,采访我们,打开我们家门一看吓了一跳——这就是阿里巴巴公司。我们将近20几个人就睡在那里边,干啊干啊,《商业周刊》那时看到我们很吃惊,我们倒是没觉得什么,我们是穷人的孩子,苦出身,在他们看来简直不可思议,在海外已经很有名气了,有几万商人在用的这个网站竟是从这个房里出来的。我们这一步棋走得很对。

——马云2001年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1999年2月,杭州湖畔花园,马云的阿里巴巴悄然启航了。马云在湖畔花园的家中召开了一次全体会议,他们甚至颇有先见之明地对这一“重大事件”进行了全程录像。会议中,18位创业成员或坐或站,围着慷慨激昂的马云,马云则做着各种手势发表演讲。马云选择杭州的理由很简单:“由于远离北京、深圳这些IT中心,人力资源相对便宜。”早期,一位香港的IT高手Tonny想加盟阿里巴巴,马云说:“每月500元。”Tonny说:“这点钱我连给加拿大的女朋友打电话都不够。”即使如此节约,到1999年6月,马云已经没钱了。

行动指南

真正意义上的省钱,也能省出核心竞争力。
日本经济部和中国台湾经济部都已经把阿里巴巴作为将来企业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首选站点,这也说明,我们当时的定位很准确。有很多人批评我们,我们是被大家批评得最多的一个网站:你们的交易怎么样?你们的信誉怎么样?你们的模式不行等等。阿里巴巴模式不行,因为在纳斯达克上没有像阿里巴巴这样的模式。今天,有这样模式的公司都关门了,我们倒越活越好了。我们不听投资者的,不看媒体,我们也不听互联网分析师的,我看见这些分析师就头疼,互联网走了只有5年,他们分析起来好像50年以前他们就很懂似的。而事实上他们也没有几人真正在网络公司干过。

模式是什么?模式是指把成功的经验取出来,放到其他地方也可以拷贝和尝试,今天的互联网没有成功的模式,只有失败的模式,现在任何一家网络公司都不能说有成功的模式,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马云2001年在厦门会员见面会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1999年2月,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电子商务大会上,当时只是在国内互联网界小有名气的马云,却在会上口出狂言说:亚洲电子商务步入了一个误区,亚洲是亚洲,美国是美国,现在电子商务全是美国模式,亚洲应该有自己的独特模式。什么是属于亚洲的独特模式?在会上侃侃而谈了一个小时的马云当时并没有说,马云的答案是:“小企业通过互联网组成独立的世界,这才是互联网真正的革命性所在。”

美国硅谷专门研究创新的摩尔曾提出一个“破坏性创新”的概念,在互联网界,那些先后涌起的互联网高手,靠的都是“破坏性创新”。这次,马云把创新的目光放在了中小企业身上,它的破坏性将在今后的岁月中慢慢呈现出来。

行动指南

创业之初,自我拷问一下:谁是你的敌人?谁是你的朋友?
我们的策略不断在变,但有三样东西永不改变:愿景目标不变,我们的目标是做80年的企业,成为全球十大网站,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阿里巴巴;我们的使命不变: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我们的价值观不变: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诚信、激情、敬业。

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和使命,我们的策略要不断变化,去年和前年,我们的策略是利用国际资本,迅速开拓海外市场,同时利用国际资本,培养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因为国际电子商务比国内成熟。今年我们是“B2C”—— Back to China,在中国市场进行拓展。

——马云在2001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数字化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从1998年到2008年,多变的马云一直坚持不变的是什么?马云提到了自己做企业的“三大不变”,分别是愿景目标、价值观、使命。当然,马云后来对其目标作出了调整,早期是要做80年的企业,后来调整为要做102年的企业。马云对此作了解释,从成立之初的20世纪最后一年1999年,一直发展到22世纪的第一年2100年,阿里巴巴要成为一个横跨3个世纪的全球性传奇企业,并以持久稳定的发展保障客户利益的最大化。

马云最多变的是应对市场的策略。比如,1999年,马云的策略是拓展海外市场;2000年,马云谈到中国互联网业的过去、未来,他认为,现在最关键是赢利问题;2001年,马云则强调起中国概念,他甚至发明了一个名词“B2C”—— Back to China。

行动指南

确定以及肯定一下你的10年、50年都不变的东西——愿景、使命、价值观。
我们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很多人评论我们这不行那不行。不管别人相不相信,我们自己相信自己。我们在做任何产品的时候只要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第二,客户愿不愿意为这个价值付钱?第三,他愿意付多少钱?我们有许多免费的服务,但免费并不意味着不好,我们打败许多竞争对手的秘诀就在于我们免费的服务比他们收费的还要好。我们受到很多批评,但仍然坚持我们所做的东西,只要我们的业界——不是IT界,这些传统企业觉得好,就行。我们不关心媒体怎么看我们,也不关心互联网评论家怎么看我们,我们也不关心投资者怎么看我们,我们只关心我们的用户、商人怎么看我们。电子商务应该由商人来评价,商人说你好,你就好,商人说你不好,就要关门。

所以在那么多模式出来的时候,我们告诉自己,面前有十几只兔子,就盯着一只兔子不放,它逃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直到把它抓到为止。几个礼拜以前我跟孙正义见面,我跟他说:“一年前我们是这个目标,现在还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我们离目标比一年前近了。”我发现很多网络公司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流行什么做什么,说明从第一天起,它并不相信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马云在2001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周“数字化中国”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马云和阿里巴巴,没戏?”

这是2000年发表在《证券时报》上的一篇评论文章的题目,作者根据自己的分析得出了几点结论:一,B2B没戏,大企业的B2B是自己的B2B,外人别想赚钱。事实是最好的证明,亚马逊想在网上卖索尼,人家就是不给他,他就没辙;二,中小企业的B2B需要平台吗?平台有不可替代性吗?他们愿意为此付出成本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中国许多成功的企业没上网,他们一样活得很好!“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我们别再一相情愿地说不上网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这种声音,也是当时市场上不少质疑者的想法。马云的回答是:永远相信自己。但是,马云不是盲目的相信,他在做两个基本功:一是仔细倾听顾客的心声,二是保持绝对的专注,“就盯着一只兔子不放”。

行动指南

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有没有价值?第二,客户愿不愿意为这个价值付钱?第三,他愿意付多少钱?如果答案是清晰而明确的,那就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2001年是阿里巴巴超速发展的一年。到年末,员工已超过400人,而前年同期只有260~280人。今年我们还将录用150名新员工。

三年半前,公司筹建时,我们就曾预测到“会员数不到100万,是不可能赚钱的”。终于在2001年12月27日突破了100万会员大关,与此同时,正如预计的那样,我们实现了赢利。

今年会员量继续高速增长。今年4月10日,会员总数超过了110万,我们充满信心地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

在过去的三年中,真正相信我们的人并不多,因为我们在做的是一份其他人从来没有做过的事业。但是我们对自己有信心,我们知道我们的使命,我们要创建以亚洲为中心的中小企业的网上基地。结果,我们成功了,我们成了中国真正的服务于商人和企业的电子商务公司以及最大的商务信息平台,在全世界范围内,我们成为存活下来的不多的网络公司之一,也成为网上国际贸易的领导者。

——马云2002年接受《日经》杂志采访

背景分析

2000年底,阿里巴巴会员数以每日增长一两千的速度发展,每天可收到3 500条商品供求信息,700余种商品信息按类别和国别分类。到2001年底,阿里巴巴“中国供应商”会员达到100万人,成为全球第一个达到此数字的B2B网站,在阿里巴巴的历史上,这也是一个关键时刻。

这就是马云之“狂”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大多数人的狂是建立在妄想的基础上,而马云的狂则能很好地落地。第一个100万为马云提供了继续狂下去的理由,因此,马云敢在国外对台下的老外口出狂言:“现在,商人们打开电脑,看到的界面是Windows,将来,他们看到的会是阿里巴巴!他们需要的一切服务,阿里巴巴都将提供。阿里巴巴将是贸易的同义词!”

行动指南

你能否找到你的第一个100万,从而把你的梦想真正落到坚实的地面。
我在中央电视台《对话》栏目里面听到某位中国的知名企业家讲了一句话,他说:我这个企业很难管理,哪怕通用电气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在我这里管理,最多只能待三天。

我觉得很不以为然:第一,杰克?韦尔奇不会只待三天;第二他来了一定会改变你的企业。

可怕的不是距离,而是不知道有距离。我在网站上也讲过这句话,我讲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朋友,是浙江省散打队的教练,他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武当山下面有一个小伙子非常厉害,他把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