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91-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 >

第2节

691-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第2节

小说: 691-中国民间刺血术(节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诉:5月前,曾被毛虫咬伤,当时红肿疼痛,经治疗红肿消失,但疼痛至今未减轻。

症状;左脚掌按之疼痛,有一硬块物,无红肿。

诊断;毛虫咬伤。

治则:泻毒镇痛。

治法:在局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血为紫黑色,隔5分钟后用火罐再度拔吸出血,血为紫黑色,另外用蚤休磨醋外擦3日,疼痛消失。

八、晕车、晕船

当患者晕车晕船时,最好闭目休息,意守脚掌趾,不可向窗外观看,以静为主。由于空气不流通引起者,应将病人移至通风处,同时也可采取放血疗法治疗。

【治疗】

人中、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火罐拔吸2分钟。

从印堂一百会…风池,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l、用三棱针在少商处放血。

2、用梅花针从肘窝-腕关节弹刺。

3、火罐沿脊柱两侧循经走罐3次。

【土方】

手指弯曲,用食、中二指第二指关节蘸水挟弹病人的印堂穴及颈部两侧和背部脊柱两旁的皮肤,直至皮下出现紫红色斑点为止.可用锋利物点刺微出血。


九、煤气中毒

在发现煤气中毒患者时,应立即把患者转移到新鲜空气处,注意保温。如停止呼吸者,应采用人工呼吸等抢救措施,当患者苏醒后可进行针刺放血。

【治疗】

人中、太阳,三棱针点刺放血。

大椎,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两侧,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梅花针重刺后颈部、头部百会-风池穴、骶骨。

【土方】

用手从患者肩臂抱推至十宣放血。

【古方】

在人中、大椎两穴点刺出血,患者即可苏醒。

十、食物及药物中毒

由于患者误吃了有毒食物、变质食品和有毒药物,产生昏迷,四肢无力,恶心呕吐。应立即进行抢救,最好立即进行催吐。将患者吃过的东西吐出,然后配合服中、西解毒药物,也可采用放血疗法治疗。

【治疗】

十宣、大椎,三棱针刺出血。

腹部,走罐拔吸10次。

脊柱、肘窝,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人中、十宣两穴用三棱针放血。

【古方】

1、然谷、上巨虚点刺出血。

2、委中穴,三棱针点刺出血。

第二节内科刺血


一、中风

病人平素正气不足,脏腑阴阳失调,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或情志郁结,饮食不节,肝失健运,痰热聚集。如血随气逆,风痰上扰,上冲于脑,则突然昏迷,为邪中脏腑;如风痰走窜经络,致使气血运行失调,则口眼㖞斜,半身不遂,为邪中经络。虚则补,实则泻。

【治疗】

人中、手十二井穴,三棱针刺出血。

大椎、命门,火罐拔吸5分钟。

后颈部、翳风、内关,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十宣、足三里,三棱针刺出血。

脊柱两侧,火罐循经走罐。

在患恻的有关经脉上沿经叩打,阳经与阴经交替施术。

【土方】

用柳条轻微抽打患侧或脊椎两测,肤红为度,然后用锋利物叩刺出微血。此法体弱者隔天一次,体强者每天一次。

【古方】

1、用三棱针刺手十指和十二井穴。

2、用三棱针刺委中、足三里。

刺络拔罐肩髃、环跳。

梅花针弹刺合谷、曲池、阳陵泉、悬钟等穴。

【病例】

甘XX,女,49岁,四川省江油公302厂工人,1982年4月19日初诊

主诉:一周前突然口眼歪斜,说话不清楚,右半身无力。

症状:口眼向右侧歪斜,面部皮肤麻木,语言失利,口角流诞,半身不遂,舌苔薄白,脉象浮数而弦。

诊断:中风(中经络)

治则:活血祛风,通经活络。

治法:三棱针点刺患侧百会、上星、地仓、太阳、少商等穴位;用梅花外弹刺印堂一百会-大椎穴10次,再从印堂-太阳-风池-肩并穴10次。火罐拔吸大椎、命门、肩髃,手心、脚心分别10分钟,另配合服用中药数剂,加强功能锻炼,经9次施术治疗,症状消失,获得治愈。


二、头痛

头痛是一种自觉症状,由于外感风寒,邪气上犯,寒凝血脉,脉络不通,或感受风热,邪气上扰;或外受湿邪,邪气上侵;或暴怒伤肝,肝失条达,郁而化火,上扰清窍;或饮食劳倦,损伤脾气,脾气不足,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亏虚,脑府失去充养等。此外因损伤头部,血瘀于脉络之中也可发病。体虚者配合用药.实证则多泻气血为主。

【治疗】

太阳、百会,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风门、肝俞,火罐拔吸5分钟。

额前、颈后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列缺、足三里,三棱针点刺出血。

神道、肺俞、脾俞,火罐拔吸5分钟。

梅花针沿肘窝横纹与腘窝横纹叩打。

【土方】

1、在头痛处用针刺出微血,然后用头巾包于额顶部,

以避邪风。

2、用带刺的树条在头痛处进行反复叩打,然后白酒洒

在头上进行摩擦,此法镇痛效果好。

【古方】

1、针刺百会微出血,头痛者立愈。

2、偏头痛者:梅花针沿印堂…太阳弹刺患侧,微出血。

额顶痛者:梅花针沿印堂…百会…大椎弹刺,微出血。

额后痛者:用梅花针从百会穴分别弹刺至肩并穴,微出血,可在大椎拔罐5分钟。

【病例】

曹XX,男,46岁,四川省沙州市兰田坝气矿工人,1981年10月9日初诊。

主诉:前天受凉,微觉发冷,昨日起开始头痛。

症状:头痛位于前额及两侧太阳穴区,有时后枕区亦痛,恶风寒,项背强,苔薄白,脉浮紧。

诊断;头痛(风寒)。

治则:疏风散寒。

治法:三棱针点刺太阳、百会穴出血,疼痛立止;梅花针沿印堂-百会-大椎弹刺,然后推揉此经穴,一日后痊愈。

【病例】

张XX,男,43岁,湖南省岳阳市农机厂工人,1980年4月13日初诊。

主诉:前额及两侧头痛1年余,影响工作。

症状:头痛发作较急,病势剧烈,时而恶寒发热,脉浮数。

诊断:风热头痛。

治则:疏风解表。

治法:用梅花针从印堂-百会-大椎;再从印堂-太阳-风池弹刺,然后两指提捏针刺部位微出血;三棱针刺行间,血出为淡红色;火罐拔吸大椎10分钟,另沿脊柱两侧走罐5次;用姜蘸白酒擦揉背部,肤热为度。术后患者汗出,头痛立愈。


三、胃痛

胃痛即胃脘痛,由于痛近心窝部,民间有称心窝痛,此痛多由忧郁,恼怒伤肝,肝气不舒,横逆犯胃,气机阻塞;或气滞日久,造成血脉凝涩,瘀血内结;或脾胃虚弱,阳气不足,中气下陷,内生虚寒,寒凝血脉,脉络不通。此外,过食生冷及湿热虫积等皆可形成。虚则放气,实则刺血。

【治疗】

足三里、膏肓,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脾俞、胃俞,火罐拔吸10分钟。

腰背、胸腹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中脘、太冲,三棱针点刺出血。

中脘、梁门、身柱,火罐拔吸10分钟。

中脘、内关、足三里,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

1、用手蘸酒拍打痛部,肤红为度,用大头针挑刺出血,立止。

2、前胸从腹正中线,后背从脊椎线,分别用梅花针由上至下循经叩刺至肚脐和命门。

【病例】

张XX,男,28岁,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岗街工人,1982年7月1日初诊。

主诉:胃部及胁部反复窜痛6年,今日疼痛更甚。

症状:胃脘胀满,有时痛连胁下,用手按熨感到舒适,时而呃逆,舌苦薄白、脉弦。

诊断:胃脘痛(肝气犯胃)。

治则:疏肝理气。

治法:用三棱针点刺太冲、足三里、少冲、二间出血;梅花针弹刺肝俞、胃俞、中脘区域,然后用火罐拔吸出血。一次治疗后,疼痛立愈。

四、腰痛

此病多由于年老体弱,或劳累过度,以致肾精亏虚,腰府失养;或居处潮湿;或因跌打损伤,血瘀于脉络;或涉水冒雨,感受寒湿之邪,造成经脉阻滞,气血运行不畅。虚则补气补血,实则泻气泻血。

【治疗】

腰俞、委中、三棱针刺出血。

阳关、阿是穴,火罐拔吸15分钟。

脊柱、腰背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肾俞、腰阳关,三棱针刺出血。

命门、肚脐,火罐拔吸10分钟。

腰两侧旁、环跳穴,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

1、用酒拍打膝窝部,肤红为度,挑刺红点出血。

2、用树条或软竹条醮姜水,拍打腰部,然后用大头针点刺出血。

【古方】

昆仑、委中、承山放血,腰痛立止。

【病例】

林XX,男,32岁,贵州省遵义市八五厂工人,1981年4月23日初诊。

主诉:两月前抬重物时,不慎闪腰,当时卧地不起,经各种方法治疗,稍有好转。

症状:弯腰则痛如刺,不得转侧,脉沉涩。

诊断:血瘀腰痛。

治则:活血通络。

治法:用三棱针在委中、阿是穴放血,血为紫黑色。火罐再次拔吸出血,血为紫红色。大椎、命门、环跳、承山火罐拔吸l0分钟。另外敷药,再煎服加味四物汤。

3天以后,患者腰痛大减。用梅花针沿腰部弹刺,腰俞、环跳点刺留罐10分钟出血,血为紫红色。另用〃海马追风膏〃加外用散末外贴,一月后患者来信告之病愈。


五、胸痛

此病分为外感胸痛及内伤胸痛。外感胸痛,多为湿热犯肺;内伤胸痛,多为寒痰壅塞,水饮留积胸胁,心阳不足或心血瘀阻所致;亦有因肝火上犯所致者。虚则顺气宽胸,实则泻血通络。

【治疗】

心俞、膻中,三棱针点刺出血。

大椎、肺俞,火罐拔吸10分钟。

膻中、脊柱,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肺俞,三棱针点刺出血。

膻中、心俞,火罐拔吸5分钟。

足三里、三阴交,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

胸痛用梅花针或大头针顺胸肋弹刺,并进行深呼吸,吸气弹刺。

【古方】

陷谷、期门针刺出血,胸痛立止。

【病例】

王XX,女,32岁,湖北省经阳县古隆中大队社员,1980年7月6日初诊。

主诉:有反复胸痛史,这次发病已两天,因感寒而起。

症状:胸部闷痛,有时有针刺样痛,严重时痛至背心,有时也连及肩臂,舌面有紫斑,舌苔薄白,脉略弦。

诊断:胸痛(气滞血瘀)。

治则:化瘀通络,活血理气。

治法:三棱针点刺十宣穴出血,梅花针弹刺心俞、膻中,用火罐拔吸出血。用手指点按内关、外关穴各l分钟。走罐法推运胸、背部10次,肤红力度。每日施术1次,经3次治疗,胸痛消失。

六、胁痛

肝脉布于两胁,七情郁结,肝气失其条达,络脉受阻,经气运行不畅,故发病多胁痛;亦有因经血亏损,血少不能濡养肝络;或因闪挫络脉停瘀等,均可导致胁痛。虚则用药配合,实则泻血补气。

【治疗】

阳陵泉、窍阴,三棱针点刺出血。

辄筋、期门,火罐拔吸10分钟。

胸胁痛部,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肝俞、行间,三棱针点刺出血。

肾俞、期门,火罐拔吸10分钟。

脊椎两旁,梅花针弹刺出血。

【土方】

1、用梅花针弹刺胁痛处,走罐10次,然后再弹刺出血。

2、术者双手指尖分别左右顺胸胁间,由慢到快,由轻

到重地推揉,肤红为度,然后大头针点刺红点出血。

【古方】

1、丰隆、厉兑、支沟等穴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陷谷穴三棱针刺出血,胁痛立止。

3、大椎、肝俞、身柱、阿是穴等,用火罐拔吸15分钟。

【病例】

郑XX,男,33岁,家住河南省郑州市二七路纪念堂街,1982年7月9日初诊。

主诉:胁痛一日,逐渐加剧,有时左右走串不定,以胀痛为主。

症状:两胁下痛甚,伴有胸皖胀闷,有时呃逆,沉闷寡言,不欲饮食,苔薄白,脉弦。

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治则:疏肝理气。

治法;用三棱针点刺阳陵泉、陷谷穴,胀痛立止;然后用梅花针弹刺期门、肝俞,加火罐拔吸出血。一次治疗后,病痊愈。


七、腹痛

腹痛多由暴怒伤肝,肝气郁结,以致腹中气机阻滞;或过吃生冷,寒邪内停,收引脉络;或脾阳不振,寒从中生,凝滞血脉;或因饮食不节,食滞中焦,气机不利等形成。亦有由虫积引起的。肠痈不包括在内。虚则放气,实则刺血。

【治疗】

足三里、厉兑,三棱针刺出血。

大椎、身柱、气海,火罐拔吸15分钟。

下腹部、天枢、关元,梅花针弹刺出血。

【附方】

下脘、天枢,三棱针点刺出血。

脾俞、气海,章门,火罐拔吸15分钟。

腰背一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