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妇科-妇人规 >

第21节

妇科-妇人规-第21节

小说: 妇科-妇人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为末,炼蜜入麻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白汤下。 
x济川煎x(见产后大便秘涩) 
x解肝煎x(见安胎) 
x化肝煎x(见崩淋经漏不止) 
x抽薪饮x(见血热经早) 
x大厘清饮x(见白浊遗淋) 
x抑扶煎x(见《新方八阵·热阵》)治气冷阴寒或暴伤生冷致成泻痢。凡初起血气未衰,脾肾未败, 
或胀痛,或呕恶,皆宜先用此汤。此胃关煎表里药也。宜察虚实用之,其有寒湿伤脏,霍乱邪实者,最宜用此。 
浓朴 陈皮 乌药(各一钱五分) 猪苓(二钱) 泽泻(二钱) 炙甘草(一钱) 干姜(炮一、二钱) 
吴茱萸(制五、七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气滞痛甚者,加木香五、七分,或砂仁亦可。如血虚多痛者,加当归二 
钱。如寒湿胜者,加苍术一钱半。 
x和胃饮x(见经期腹痛) 
杨氏 x丁香茯苓汤x(见《古方八阵·热阵》)治脾胃虚寒,宿食留滞,痞塞疼痛,气不升降, 
以致呕吐涎沫或呕酸水,不思饮食。 
半夏(制) 橘红 茯苓(各一两半) 丁香 附子(制) 肉桂 砂仁(各五钱) 干姜(炮) 
木香(各一两) 
每服四钱,水一钟半,姜七片,枣一枚,煎七分服。 
x廓清饮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三焦壅滞, 
胸膈胀满,气道不清,小水不利,年力未衰,通身肿胀,或肚腹单胀,气实非水等证。 
枳壳(二钱) 浓朴(一钱半) 大腹皮(一、二钱) 白芥子(五、七分或一、二钱) 萝卜子(生捣一钱, 
如中,不甚胀,能食者,不必用此) 茯苓(连皮用二、三钱) 泽泻(二、三钱) 陈皮(一钱) 
水一钟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内热多火,小水热数者,加栀子、木通各一、二钱。如身黄小水不利 
者,加茵陈二钱。如小腹胀满,大便坚实不通者,加生大黄三、五钱。如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 
痛者,加乌药、香附。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 
x苓术二陈煎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痰饮水气停蓄心下,呕吐吞酸等证。 
猪苓(一钱半) 白术(一、二钱) 泽泻(一钱半) 陈皮(一钱) 半夏(二、三钱) 茯苓(一钱半) 
炙甘草(八分) 干姜(炒黄一、二钱) 
水一钟半,煎服。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一、二钱。 
x六安煎x(见产后喘促) 
x括痰丸x(见《新方八阵·和阵》)治一切停痰积饮,吞酸呕酸,胸胁胀闷疼痛等证。 
半夏(制二两) 白芥子(二两) 干姜(炒黄一两) 猪苓(二两) 炙甘草(五钱) 陈皮(四两, 
切碎用盐二钱入水中,庄浸一宿,晒干) 
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许,滚白汤送下。如胸胁疼痛者,加台乌药二两。 
补气以行气之剂,如圣愈汤、参归汤、七福饮,皆能调心气之虚滞。五味异功散、参术汤能理心脾之气虚 
不行。独参汤、参附汤能助肺以行五脏之治节。若脾胃气虚而滞者,惟六君子汤、归脾汤为宜。脾胃虚寒而滞 
者,必温胃饮、理中汤、五君子煎最佳。若虚在脾肾阴分,气有不行而或为痰饮、或为胀满、或为呕吐腹痛 
等证,非理阴煎不可。若虚在血中之气而为滞为痛,微则四物汤,甚则五物煎、决津煎、大营煎方可。若肝肾 
寒滞,小腹气逆而痛者,必暖肝煎以温之。若脾肾气虚,门户不要而为滞为痛者,必胃关煎 
以固之。若元气下陷,滞而不升者,宜补中益气汤、举元煎以举之。若元气大虚,气化不行而滞者, 
必五福饮、十全大补汤、大补元煎或六味回阳饮以培补之。以上皆补气行气之法也,亦不过为之筌蹄 
云耳。而此中之用,诚有未可以言悉者。然常人之情,尤为气之滞者,惟破之、散之为宜,而反云补之必 
不然也。不知客之强者,以主之弱;邪之胜者,以正之虚。凡今人之病,虚者最多,而用补者最少,治与病 
违而欲以药济人,盖亦罕矣。即余以多虚少实谆谆为 
言,而人亦未信,姑以人事喻之,其或可晓然乎。夫人之虚实,亦犹人之贫富,气实者若富翁,气虚者若贫 
士。今人于千百中而富者其几?舍富之外,尽贫人矣。其多其少,即此类也。又有华其貌而罄其室者,人多难 
测,亦此类也。但贫人之情,可益不可损,增一分犹然未足;削一分其窘何堪?使以潜消暗剥之术而加之,贫 
寒窘乏之士阴移人祚,而人不之觉,亦甚堪怜矣。此道以仁为术,其可不以此为心乎?嗟乎!人生以气为主, 
得气则生,失气则死。夫智者知人之命,不智者知人之病,若强不知以为知,而徒资便给,以人命为 
尝试者,则其概可知矣。 
东垣 x圣愈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血虚心烦,睡卧不宁,或五心烦热。 
人参 川芎 当归 熟地黄(酒拌蒸) 生地黄(酒拌) 黄 (炙各一钱) 
上,水煎服。 
x参归汤x(亦名人参汤。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x七福饮x(见血虚经乱) 
x五味异功散x(见恶阻) 
x参术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气虚颤掉,泄泻呕吐等证。 
人参 白术 黄 (各二钱) 白茯苓 陈皮 炙甘草(各一钱) 
甚者加附子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独参汤x(见崩淋经漏不止) 
严氏 x参附汤x(见《古方八阵·补阵》)治真阳不足,上气喘急,呃逆自利,脐腹疼痛,手足厥冷, 
呕恶不食,自汗盗汗,气短头晕等证。 
人参 制附子 用参须倍于附,或等分不拘,五钱或一两酌宜用,姜水煎服。 
《良方》有丁香十五粒,名加减参附汤。 
x六君子汤x(见经期腹痛) 
x归脾汤x(见经不调) 
x温胃饮x(见血虚经乱) 
x理中汤x(见血虚经乱) 
x五君子煎x(见崩淋经漏不止) 
x理阴煎x(见血寒经迟) 
x四物汤x(见经不调) 
x五物煎x(见血寒论外方) 
x决津煎x(见经期腹痛) 
x大营煎x(见血热经早) 
x暖肝煎x(见血 ) 
x胃关煎x(见产后腹痛) 
x补中益气汤x(见经不调) 
x举元煎x(见崩淋经漏不止) 
x五福饮x(见血热经早) 
x十全大补汤x(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x大补元煎x(见血热经早) 
x六味回阳饮x(见《新方八阵·热阵》)治阴阳将脱等证。 
人参(二、三两或数钱) 制附子(二、三钱) 炮干姜(二、三钱) 炙甘草(一钱) 熟地(五钱或一两) 
当归身(三钱,如泄泻者或血动者,以冬术易之,多多益善) 
水二钟,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 四、五钱或一两,或冬白术三、五钱。如泄泻 
者,加乌梅二枚,或北五味二十粒亦可。如虚阳上浮者,加茯苓二钱。如肝经郁滞者,加肉桂二、三钱。 

下卷前阴类
阴挺
属性:妇人阴中突出如菌如芝,或挺出数寸,谓之阴挺。此或因胞络伤损,或因分娩过劳,或因郁热下坠,或因 
气虚下脱。大都此证当以升补元气、固涩真阴为主。如阴虚滑脱者,宜固阴煎、秘元煎;气虚陷下者,补中益 
气汤、十全大补汤;因分娩过劳,气陷者,寿脾煎、归脾汤;郁热下坠者,龙胆泻肝汤、加味逍遥散。 
x固阴煎x(见肾虚经乱) 
x秘元煎x(见血虚经乱) 
x补中益气汤x(见经不调) 
x十全大补汤x(见调经论外备用方) 
x寿脾煎x(见血虚经乱) 
x归脾汤x(见经不调) 
x龙胆泻肝汤x(见产门不闭) 
x加味逍遥散x(见经不调) 
x水杨汤x 治妇人阴中生物,痒痛牵引腰腹,多由房事太过,或因淫欲不遂,或因非理所为,以致阴户有 
伤,名曰阴挺。 
金毛狗脊 五倍子 枯矾 鱼腥草 水杨根 黄连(各一两) 
上为末,分四剂,用有嘴瓦罐煎汤,外预以竹筒去节接罐嘴,引热气熏入阴中,或透挺上。俟汤温,仍用 
洗沃之。仍服治挺诸药。 

下卷前阴类
阴肿
属性:妇人阴肿,大都即阴挺之类。然挺者多虚,肿者多热。如气陷而热者,升而清之,宜清化饮,加 
柴胡、防风之属;气闭而热者,利而清之,宜大厘清饮、徙薪饮;肝肾阴虚而热者,加味逍遥 
散;气虚气陷而肿者,补中益气汤;因产伤阴户而肿者, 
不必治肿,但调气血,气血和而肿自退;或由损伤气滞,无关元气而肿者,但以百草汤(按∶即百草煎)熏 
洗之为妙。 
x清化饮x(见血热经早) 
x大厘清饮x(见白浊遗淋) 
x徙薪饮x(见崩淋经漏不止) 
x百草煎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百般痈毒诸疮,损伤疼痛,腐肉肿胀,或风寒湿气留聚,走注疼 
痛等证,无不奇效。 
x百草x 凡田野山间者,无论诸品,皆可取用,然犹以山草为胜,辛香者佳,冬月可用干者,须预为收 
采之。 
上不论多寡,取以多煎浓汤,乘热熏洗患处,仍用布帛蘸熨良久,务令药气蒸透, 
然后敷 
贴他药,每日二、三次不拘,但以频数为善。盖其性之寒者可以除热,热者可以散寒,香者可以行气,毒者可 
以解毒,无所不用,亦无所不利。汤得药性则汤气无害,药得汤气则药力愈行。凡用百草以煎膏者,其义亦 
此,此诚外科中最要最佳之法,亦传之方外人者也。若洗水鼓肿胀,每次须用草二、三十斤,煎浓汤二、三锅, 
用大盆盛贮,以席 遮风,熏洗良久,每日一次或二次,内服廓清饮分利等剂,妙甚。 
一方∶治阴中肿痛。用枳壳半斤,切炒,乘热以帛裹,熨之,以消其外,仍用少许乘热裹纳阴中,冷即易 
之,不三次愈。 
一方∶用小麦、朴硝、白矾、五倍子、葱白,煎汤浸洗。 
x甘菊汤x 治阴户肿。用甘菊苗叶,不拘多少,捣烂,以百沸汤淋汁,熏浸洗之。 

下卷前阴类
阴疮
属性:妇人阴中生疮,多由湿热下注,或七情郁火,或纵情敷药(按∶古法有用辛温兴奋之药外敷以助情欲 
者),中于热毒。其外证则或有阴中挺出如蛇头者,谓之阴挺;如菌者,谓之阴菌;或如鸡冠,或生虫湿痒, 
或内溃肿烂疼痛,常流毒水。其内证则或为体倦内热,经候不调,或为饮食不甘,晡热发热,或为小腹痞胀, 
腰胁不利,或为小水淋沥,赤白带下。凡治此之法,若肿痛内外俱溃者,宜芍药蒺藜煎为最佳,或四物汤 
加栀子、丹皮、胆草、荆芥,或用加味逍遥散;若湿痒者,宜芍药蒺藜煎或归脾汤加柴、栀、丹皮;淋涩者, 
宜龙胆泻肝汤加白术、丹皮;淋涩而火盛痛胀者,宜大厘清饮或抽薪饮;肿而坠重者, 
补中益气汤加山栀、丹皮;可洗者用百草煎;可敷者宜螵蛸散、完疮散。 
x芍药蒺藜煎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通身湿热疮疹及下部红肿热痛诸疮,神效。外以螵蛸散敷之。 
龙胆草 栀子 黄芩 木通 泽泻(各钱半) 芍药 生地(各二钱) 白蒺藜(连刺,槌碎,五钱至一两)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如火不甚者,宜去龙胆草、栀子,加当归、茯苓、薏仁之属。如湿毒甚者,加 
土茯苓五钱或一、二两。 
x四物汤x(见经不调) 
x加味逍遥散x(见经不调) 
x归脾汤x(见经不调) 
x龙胆泻肝汤x(见产门不闭) 
x大厘清饮x(见白浊遗淋) 
x抽薪饮x(见血热经早) 
x补中益气汤x(见经不调) 
x百草煎x(见阴肿) 
x螵蛸散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湿热破烂,毒水淋漓等疮,或下部肾囊、足、股肿痛,下疳诸疮, 
无不神效。 
海螵蛸(不必浸淡) 人中白(或人中黄、 砂亦可,等分) 
上为细末,先以百草多煎浓汤,乘热熏洗后,以此药掺之。如干者以麻油或熬猪油或蜜水调敷之。若肿而 
痛甚者,加冰片少许更妙。若湿疮脓水甚者,加密陀僧等分或 过宫粉亦可,或 制炉甘石更佳。 
x完疮散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湿烂诸疮,肉平不敛,及诸疮毒,内肉既平而口不收者,皆宜用 
此,最妙。 
滑石(飞,一两) 赤石脂(飞,五钱) 粉甘草(三钱) 
上为末,干渗或用麻油调敷,或加枯矾一钱,痒者极宜。 
x蛇蜕散x 治妇人阴疮。先以荆芥、蛇床子熏洗,挹干,敷药。 
蛇蜕(一条,烧存性) 枯矾 黄丹 蓄 本(各一两) 硫黄 荆芥穗 蛇床子(各五钱) 
上为细末,香油调搽,湿则干掺。 

下卷前阴类
阴痒
属性:妇人阴痒者,必有阴虫。微则痒,甚则痛,或为脓水淋沥,多由湿热所化,名曰 。内宜 
清肝火,以龙胆泻肝汤及加味逍遥散主之。外宜桃仁研膏,和雄黄末,或同鸡肝纳阴中,以制其虫,然无如银 
朱烟搽,鸡肝以纳之,尤妙。 
x银朱烟x(见《新方八阵·因阵》)治头发生虱,及诸疮之有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