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76-也是山人医桉 >

第6节

376-也是山人医桉-第6节

小说: 376-也是山人医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粗桂枝(八分) 木防己(一钱五分) 海桐皮(一钱) 羚羊角(一钱) 晚蚕砂(一钱) 片姜黄(一钱) 川 
萆(二钱) 酒炒桑枝(一两) 
又 风湿麻痹。服苦温方。痛势已缓。所有入暮口干。当兼佐以甘润。 
羚羊角(一钱) 甜杏仁(三钱) 苡仁(二钱) 晚蚕砂(二钱) 南花粉(二钱) 木防己(一钱五分) 桂 
枝(五分) 


痉厥
属性:吴(廿八)面青汗泄。不寐。诸阳一并为厥之后。寒战肢掣。牵引阳升。便秘。是肝肾内衰之征。往往有骤脱之虞。 
此止厥甚难。勉拟经旨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甘麦大枣汤加阿胶、牡蛎、枣仁、茯神。 
阿胶(二钱) 炙甘草(五分) 牡蛎(三钱) 淮小麦(一钱五分) 南枣(三钱) 枣仁(三钱) 茯神(二 
钱) 


癫痫
属性:顾(四六)神识如醉。厥阳上并。志意不乐。有时叫喊。凡动皆阳。诸静为阴。此属热痰阻蔽灵机。经云。重阳者 
狂。重阴者癫。议降肝胆相火。 
羚羊角(一钱) 化橘红(一钱) 陈胆星(五分) 龙胆草(一钱) 天竺黄(一钱) 石菖蒲(六分) 远志 
(七分) 



属性:陶(廿四)阳升衄血。拟凉解肺胃法。 
犀角 连翘 元参 细生地 炒牛膝 黑山栀 丹皮 炒黑侧柏叶 
曹(廿八)鼻衄已止。面白无神。脉细音嘶。血脱恐气无所归。安得不以阳气为首务耶。 
炙黑黄 炒焦白芍 炒牛膝 洋参 炙草 炒山药 茯神 
周(八岁)痘后衄血。肺胃余火尚炽。 
地骨皮 犀角 丹皮 川贝 生地炭 连翘 银花 
戴(三三)议育阴。清气热。 
熟地炭 拣麦冬 淡菜 清阿胶 淡天冬 女贞子 云茯神(二钱) 龟腹版(五钱) 
戴 瘀咯初净。肺胃阴液未充。值天时燥气加临。阳易旋动。清窍不司其肃。衄血乃因复发。脉右寸关搏而疾大。 
是阳明燥气鼓舞之征。议滋清益阴肃上。候裁。 
原生地(四钱) 拣麦冬(一钱五分) 淮牛膝(炭) 龟腹版(酒炙,五钱) 陈阿胶(二钱) 连翘 豆皮 
(一钱五分) 真川贝(去心研,二钱) 炒黑侧柏叶(一钱五分) 
又 脉左和静。右动搏已减。衄血渐止。口干。望色紫滞已退。凡动皆火易就燥。议益阴潜阳。佐清阳明燥热。 
原熟地(四钱) 龟腹版(五钱) 拣麦冬(一钱五分) 陈阿胶(另烊冲,二钱) 淮牛膝(一钱五分) 真川 
贝(二钱) 霍石斛(一钱五分) 
又 
原熟地(四钱) 龟腹版(五钱) 拣麦冬(一钱五分) 阿胶(另烊冲,二钱) 淡天冬(一钱五分) 真川 
贝(二钱) 川斛(一钱五分) 制洋参(一钱五分) 
又 
原熟地(一钱) 真川贝(二钱) 川斛(一钱五分) 陈阿胶(二钱) 建莲(二钱) 茯神(二钱) 拣麦冬 
(一钱五分) 西党参(一钱五分) 九孔石决明( 研三钱) 



属性:马(廿五)肝络久虚。少腹坠痛。此属气疝。宗子和方。 
川楝子(二钱) 归须(一钱五分) 炒橘核(一钱五分) 延胡(炒,一钱) 青木香(八分) 青皮(一钱) 粗 
桂枝(一钱) 炒小茴香(七分) 
宗(十一)稚年阴囊肿大。小溲通利。此属水疝。开太阳以驱邪。 
川桂木(五分) 桑白皮(一钱五分) 姜皮(四分) 汉防己(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 茯苓皮(三钱) 浓 
朴(一钱) 


香港脚
属性:曾(廿五)湿伤于下。足胫浮肿。此属香港脚。 
制茅术(一钱五分) 汉防己(一钱五分) 苡仁(二钱) 川黄柏(一钱) 
木瓜(一钱) 川萆 (二钱) 牛膝(二钱) 
田(十六)泄泻初愈。足胫浮肿。宜温通太阴。 
煨益智(八分) 苡仁(二钱) 姜炭(四分) 汉防己(一钱五分) 茯苓皮(三钱) 桂枝木(五分) 木瓜 
(一钱五分) 
沈(五二)寒湿内郁。泄泻腹痛。小便频数。面痿跗肿。 
煨益智(八分) 汉防己(一钱五分) 炮姜炭(六分) 炒焦浓朴(一钱) 木瓜(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桂 
枝木(八分) 
又 跗肿。泄泻。腹痛。 
西党参(二钱) 汉防己(一钱五分) 炮姜炭(六分) 淡吴萸(八分) 炒木瓜(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茯 
苓(三钱) 煨益智(八分) 桂枝(八分) 加台药(一钱) 
陈(五八)溏泄跗肿。晨起略爽。下午病剧。是脾肾阳惫残。何疑。 
党参(二钱) 淡吴萸(八分) 炒焦小茴香(八分) 胡芦巴(一钱五分) 巴戟天(一钱五分) 茯苓(二钱) 
制川乌(一钱五分) 
尚 昨进抑肝蠲痰。喘象宁静。所谓急则治标之方。而脾肾阳惫。是病之本。今咽痛肛坠。虚火未熄。且性情躁动。 
心阳肝火亦为跌仆之形。即属上实下虚之验。身有微热。防其复喘。拟扶阳抑肝。以导浮火。再商。 
制洋参(二钱) 陈半曲(一钱五分) 钗石斛(一钱五分) 白蒺藜(去刺炒,一钱五分) 橘红(一钱) 茯 
苓(三钱) 煨天麻(二钱) 
又 拘束已减。夜寤稍寐。肚坠便积。痰气下降。跗肿全消。脉右搏大。今现于左部。痰积下坠。浮火已熄。总之。 
宁湿内郁。蕴痰酿积。非温经通络。焉克有济。再拟通积消瘀痰。扶脾佐之。 
粗桂枝(八分) 炒黑蜀漆(一钱) 茯苓(三钱) 生白术(一钱) 炮黑川乌(一钱) 炙草(四分) 浓朴 
(八分) 
又 积滞已稀。痰哮不寐。阳衰窃发。 
制洋参(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石菖蒲根(四分) 浓朴(八分) 一剂后加猪胆汁一枚临 
服冲入 茯苓(三钱) 蒸白术(二钱) 炮黑川乌(八分) 
又 
桂枝(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六分) 生白芍(一钱五分) 五味子(八分) 茯苓(三钱) 炙 
草(五分) 
又 议真武汤去白芍。加炙草。合大半夏汤。 
人参(五分) 制川附子(五分) 炙草(四分) 蒸白术(二钱) 炒焦陈半曲(一钱五分) 老姜汁(临服冲 
入五分) 茯苓(二钱) 
又 阳衰痰饮窃踞。气塞至咽。欲坐不卧。暂进微通胸中之阳。 
薤白头(三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淡干姜(八分) 栝蒌皮(一钱五分) 草郁金(一钱) 茯苓(三钱) 桂 
枝(八分) 临服冲入白酒半杯为导引 


头痛
属性:徐(三四)暑风热头痛。宜清散。 
鲜荷叶边(三钱) 鲜菊叶(一钱) 木通(八分) 羚羊角(一钱) 连翘壳(一钱五分) 黑山栀(一钱五分) 
蔓荆子(一钱) 
杨(三三)阳浮头痛。暮热早凉。脉小音嘶。面赤肉 。此属谋虑伤肝。肝阳挟内风上冒。致有巅顶之疾。是内伤 
之症。非清散所能治之。复脉去参、姜、桂。加鸡子黄。白芍。 
生鸡子黄(一枚) 细生地(三钱) 炙甘草(三分) 清阿胶(三钱) 麦冬(一钱五分) 南枣(三钱) 生 
白芍(一钱五分) 大麻仁(一钱五分) 
戴(五九)左偏头痛。目眶浮肿。肝阳挟内风。上冒所致。 
桑叶(一钱五分) 粉丹皮(一钱五分) 羚羊角(八分) 豆皮(一钱五分) 白甘菊(一钱) 连翘(一钱 
五分) 大生地(三钱) 赤芍(一钱) 加九孔石决明( 研,三钱) 


心痛
属性:夏(廿八)肝厥心痛。呕吐妨食。渴饮。进河间方。 
金铃子(三钱) 制香附(三钱) 橘红(炒,一钱) 炒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炒小茴香(七分) 南 
楂炭(二钱) 
凌(四二)嗔怒动肝木。厥伤营络。能食心痛。得嗳稍舒。拟辛甘理阳方。 
粗桂枝(八分)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炙草(五分) 归身(一钱五分) 高良姜(一钱) 茯苓(三钱) 生 
白芍(一钱五分) 
冯(廿二)心痛如轧。经来两至。肝阴久亏。乃肝木阳化。内风不熄。拟以咸苦。佐以微辛。使从阴和阳。 
阿胶(二钱) 牡蛎(三钱) 川楝子(一钱) 当归(一钱) 川芎(三分) 小川连(四分) 生白芍(一钱 
五分) 


胃脘痛
属性:苏(廿八)胃痛呕逆。此属肝木侮土。进河间方。 
金铃子(二钱) 郁金(一钱) 小茴香(一钱五分) 炒延胡(一钱) 
制香附(一钱五分) 南楂炭(一钱五分) 青皮(一钱) 
诸(四八)嗔怒动肝木。犯胃。为痛。为呕。为消渴。肢冷。脉沉微。是木不条达。制肝木。理能取胜。 
延胡(一钱) 制香附(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川楝子(二钱) 郁金(一钱) 青木香(八分) 桂枝(八 
分) 炒橘红(七分) 
陈(廿三)营虚胃痛。议辛甘理阳。 
甜桂枝(八分) 炙草(五分) 煨姜(五分) 归须(一钱五分) 南枣(三钱) 茯苓(三钱) 生白芍(一 
钱五分) 


胁痛
属性:曹(三六)左胁痛。咳痰。邪入于络。 
粗桂枝(八分) 归须(一钱) 郁金(一钱) 炒桃仁(去尖研,一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降香(末,五 
分) 炒白芥子(五个) 
赵(廿八)嗔怒动肝。左胁连少腹痛。 
川楝子(二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炒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炒桃仁(一钱) 青皮 
(一钱) 炒小茴(五分) 
夏(四五)寒热胁痛。拟从少阳通络。 
青蒿梗(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归须(一钱) 郁金(一钱) 炒白芥子(一钱五分) 丹皮(一钱五分) 
霜桑叶(一钱) 
吴(三六)形寒胁痛。半月不衰。面白足冷。此属操劳损阳。谋虑伤肝之征。是非轻象。辛香刚燥。决不可进。 
旋复花(一钱) 柏子仁(二钱) 新绛(一钱) 归肉(一钱五分) 
红花(五分) 青葱管(五分) 桃仁(一钱) 
又 胁痛病自肝起。渐归及左。饮食少进。多梦纷纭。肝胃同病。勉拟甘缓和阳。 
人参(一钱) 炙草(五分) 枣仁(炒焦研,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龙骨(三钱) 茯神(一钱) 柏子 
仁(二钱) 金箔(三片) 


腹痛
属性:张(六岁)肝水肆横。腹痛脉弦。宜当疏泄。 
青皮(一钱) 煨木香(六分) 生谷芽(一钱) 炒浓朴(一钱) 广皮(一钱) 炮姜炭(三分) 南山楂(一 
钱五分) 
陆(六岁)腹痛数日。始由跌仆惊恐而得。经旨谓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其气漫无所归。斯痛全在于气。今若是危 
笃者。误投下蛔。五味扰动厥阴肝络。以致胃伤废食。饮食不思。关脉迟缓。按之痛止。抚摩稍适。色现黑滞。倘加呕 
逆。乃为顺候。今因戊土残惫。难以立方。勉拟戊己成法。望其百中一幸。戊己汤去参。加半曲、谷芽。 
焦白术(一钱五分) 炒焦半曲(一钱五分) 谷芽(一钱) 炙草(五分) 广皮(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生 
白芍(一钱五分) 
戴(十一)寒客于胃。腑阳不宣。腹痛脉弦。少食。然六腑属阳。以通为用。古人谓痛则不通耳。 
生益智(七分) 炒焦神曲(一钱五分) 焦谷芽(一钱) 南山楂(一钱五分) 广皮(一钱) 块茯苓(二钱) 
制浓朴(一钱) 
陆(六岁)昨用戊己甘缓。痛势略减。饮食稍进。幸之机也。但痛来汗泄。由惊则伤心。致心伤金。是脏气之伤。 
前以蛔下。腑阳未复。兹当培土泄肝。以扶其正。 
桂枝木(五分) 炒焦乌梅肉(七分) 煨木香(五分) 川楝子(一钱) 
土炒白芍(二钱) 淡黄芩(一钱) 延胡(一钱) 茯苓(一钱五分) 
朱(八岁)腹痛呕逆。惊骇而起。例进辛香。其病可愈。 
延胡(一钱) 郁金(一钱) 青木香(五分) 金铃子(一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炒小茴(四分) 青皮 
(一钱) 橘核(炒,一钱) 
虞(五岁)身热腹痛。前议疏泄得效。缘稚年体质最薄。邪气得以乘虚蔓延。腹痛复作。身热不止。幼科但知治惊。 
不明内经诸痛之义。所用方剂。皆镇惊化痛之剂。不惟腹痛不减。益且大便坚秘。少腹痹热。四肢厥冷。酿成危患。 
川桂木(五分) 南楂炭(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淡黄芩(一钱) 橘红(一钱) 泽泻(一钱) 苡仁(二 
钱) 生谷芽(一钱) 


肩痛
属性:夏(五四)阳明脉衰。肩胛痛。 
生黄 (三钱) 生于术(一钱) 茯苓(三钱) 当归(一钱五分) 木防己(一钱五分) 萆 (一钱) 防 
风根(六分) 桂枝(五分) 


背痛
属性:严(六○)背痛脊痛。此属督脉虚。 
毛鹿角(三钱) 补骨脂(一钱) 茯苓(二钱) 当归(一钱五分) 淡苁蓉(二钱) 杞子(一钱五分) 生 
白芍(一钱五分) 沙蒺藜(二钱) 青盐(调入三分) 


臂痛
属性:张(四八)臂痛难于屈伸。即属风、寒、湿、三气居多。 
生黄 (三钱) 生于术(二钱) 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