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

第46节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第46节

小说: 638-订正仲景全书伤寒论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下微小者为阳盛”,始与上下之义相属。 
【注】上以脉之来去疾迟,候内外虚实之诊,此以脉之来去大小,诊表里盛衰之病。脉上来微小,下去反 
大,反之象也,故名曰∶反脉。上来益大,下去微小,覆之象也,故名曰∶覆。反者,病在里为阴盛;覆者, 
病在表为阳盛。阳盛则病格,阴盛则病关,阴阳盛极不相交通,则病关格。头无汗者,阳未离阴,故可治;有 
汗则阳以上脱,故曰死也。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营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 ,营气弱名曰卑, 卑相搏名曰损。 
卫气和名曰缓,营气和名曰迟,迟缓相搏名曰沉。 
【按】名曰沉之“沉”字,当是“强”字,玩下文自知。 
【注】此详上条,脉之来去盛衰之状也。寸口,通指寸、关、尺而言也。卫主气为阳以候表,营主血为阴 
以候里。脉随指有力上来,卫气盛也,谓之高;脉随指有力下去,营气盛也,谓之章。高者长盛也,章者分明 
也。高章相合,名曰纲。纲者以营卫俱有余,有总揽之意也。脉随指无力上来,卫气弱也,谓之 ;脉随指无 
力下去,营气弱也,谓之卑。 者恍惚也,卑者缩下也。 卑相合,名曰损。损者以营卫俱不足,有消缩之意 
也。若高章、 卑之脉,与不疾、不徐缓迟之脉同见,则为盛者不过,弱者不衰,皆名和脉。强者,即下文所 
着是也。 
寸口脉缓而迟,缓则阳气长,其色鲜,其颜光,其声商,毛发长;迟则阴气盛,骨髓生,血满,肌肉紧, 
薄鲜硬。阴阳相抱,营卫俱行,刚柔相得,名曰强也。 
【按】“薄鲜硬”三字不成句,应是衍文,当删之。 
【注】此承上条,以释“强”字之义。言凡人禀阳气盛,则得高章之盛;禀阴气盛,则得 卑之弱,此平 
人之常。若能兼见缓迟平脉,斯为阴阳相抱,营卫相和,始名曰强。强者即色鲜颜光,血满肉紧之谓也。 
【集注】方有执曰∶缓以候胃,迟以候脾。阳气长者,言胃气有余也。颜色声音毛发,皆阳也。鲜,丽也。 
光,辉也。商,清也。长,美也。形容胃阳之有余也。阴气盛者,言脾 
气充足也。骨髓生,血脉满,肌肉紧,骨髓血肉皆阴也,形容脾阴之充足也,相抱,言和洽也。俱行,言周流也。 
相搏,言合一也。极言二气得其和平,皆由脾、胃盈余之所致,必如此,则其人之健旺而强壮可知,故曰∶强也。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注】上条以脉之盛衰,候人之强弱,此条以脉之浮中沉,分人之皮、脉、肉、筋、骨,以候五脏之诊法 
也。心肺俱浮,肝肾俱沉,以皮之浮、脉之浮而别心肺之浮也;以筋之沉、骨之沉而别肝肾之沉也。脾主肌肉, 
在浮沉之间,故候中也。肥人肌肤浓,脉当沉;瘦人肌肤薄,脉当浮。今肥人脉反浮,瘦人脉反沉,故当责其 
病在何脏也。 
【集注】方有执曰∶责,求也。肥人当沉者,肌肤浓,其脉深也,故求其病于浮。瘦人当浮者,肌肤薄, 
其脉浅也,故求其病于沉。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 
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 
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脉来,至为难治。 
【注】此承上条详言皮、脉、肉、筋、骨,各有所主,以候五脏之病也。菽,豆也,约略轻重言之,非谓 
有其形也。《难经》曰∶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也;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也;九菽之重, 
与肌肉相等者,脾部也;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也;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也。各随所主之部, 
以候脏气也。至于寸口、关上、尺中,亦各有所主之位,以候脏气。左寸心也,右寸肺也,左关肝也,右关脾 
也,尺中肾也。今特举肾脏之部例之,以概其余也。假令下利而甚,元气暴夺于中,寸口、关上、尺中全不见 
脉,法当死;其不死者,必是尺中时有一小见之脉也。再举头者,谓一呼再起头,一吸再起头,合为四至也。 
夫尺中时一小见之脉四至,则是肾间生气之源未绝,即下利未止,尚为易治。若一息二至,名曰损脉,是气衰 
无胃,故为难治也。 
【集注】程知曰∶《难经》三菽、六菽之说,盖言下指轻重有差等,以候五脏气也。又云∶下利,寸口、 
关上、尺中悉不见脉者,是胃之阳气已绝也。《难经》以损脉为阳气下脱之脉,故曰损脉,至为难治也。 
寸口脉,浮为在表,沉为在里,数为在腑,迟为在脏。假令脉迟,此为在脏也。 
【注】寸口,通指三部言也。此以浮、沉、迟、数,候人表、里、脏、腑之诊法也。浮者,皮肤取而得之 
脉也,浮主表,故曰∶浮为在表。沉者,筋骨取而得之脉也,沉主里,故曰∶沉为在里。数者,一息六至之脉 
也,数主阳,腑属阳,故曰∶数为在腑。迟者,一息三至之脉也,迟主阴,脏属阴,故曰∶迟为在脏。假令诊 
其人脉迟,此为病在脏。假令诊其人脉迟,此为病在脏,举一迟脉以例其余也。 
【集注】程知曰∶躯壳之外,营卫为表,躯壳之内,脏腑为里,故以浮沉别之。诸阳虽皆属腑,诸阴虽皆 
属脏,当以迟数别之。然伤寒中之传变,亦有数而入脏,迟而入腑者,熟读经文自知也。 
张璐曰∶此以浮、沉、迟、数,定表、里、脏、腑,而全重于“迟为在脏”句,故重申以明之。设脉见浮 
迟,虽有表证,只以小建中和之,终非麻黄、青龙所宜,以脏气本虚也。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注】此以阴阳同等,发明平人和缓之脉也。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谓浮、中、沉,阴阳同等也。 
名曰缓者,谓和缓之脉也。然缓脉有二义∶和缓之缓,脉有力濡柔,不大不小,以形状之缓,验二气之和也; 
至数之缓,脉来四至从容,不徐不疾,以至数之缓,验胃气之和也。 
【集注】方有执曰∶缓有二义,此以相兼言,盖谓气血和平也。 
程知曰∶缓有和缓之义,宽缓之义,与浮大相类,不与迟相类。故经谓之浮大而濡,不曰浮大而迟也。盖 
脉之迟数,以至数言,缓急以形状言耳! 
张璐曰∶脉虽浮大而濡,按之仍不绝者为缓;若按之即无,是虚脉非缓脉也。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 
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脏伤,故知死也。 
【注】此已下四时、五脏平脉、病脉、死脉之诊法也。东方属木,主春令风,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 
为肝,故曰肝者木也。名足厥阴经,其脉当弦。若得微弦濡弱而长,此弦而有胃,是肝平脉也,病自易愈也; 
若得微弦而长,而少濡弱和缓,为弦多胃少,肝病脉也;若得纯弦而直,无濡弱和缓,为但弦无胃,是肝死脉 
也。下三脏虽无纯洪、纯浮、纯沉之文,省文也,当仿此。 
【集注】方有执曰∶微非脉名,盖微微之弦,有胃气之谓也。 
魏荔彤曰∶微弦,不甚弦,且带濡弱,如短促,亦非木之本性,又必兼长脉,是象木之柔和而修长,此肝 
之本脉。肝脉见此,肝脏平脉,如有微疾,亦易愈也。假令纯弦,如树木将枯,枝干干硬,故知死也。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 
月肝用事,肝脉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脉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注】二月春令也,毛浮秋脉也,春得秋脉,何以断言至秋当死?盖春肝木旺,秋肺金旺,二月肝旺之 
时,尚得毛浮肺脉,其衰可知,至秋金气愈旺,金乘木,木愈受克则绝,故知至秋当死也,余脏皆仿此。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四时脉气属五行生克应病,以主吉凶生死之理。揭一以例其余,所以示人持诊 
之要法也。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病自得洪大者,愈也。 
【注】南方属火,主夏令热,在天为火,在地为热,在人为心,故曰∶心者火也,名手少阴经,其脉当 
洪。若得洪大和缓,此洪而有胃,是心平脉也,虽有心病,自易愈也。若得洪大而少和缓,此洪多胃少,是心 
病脉也。若得洪大而无和缓,此但洪无胃,是心死脉也。 
【集注】方有执曰∶其脉洪大而长,应万物盛长之象也。 
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 
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注】凡四时之病,当以四时之脉期之。期之者,期其愈不愈也。立夏之日,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应得 
之脉。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虽脉仍洪大,必非邪脉,乃时脉也,不须再汗, 
谓已解也。设若本日汗 然自出者,此解兆 
已见,虽脉洪大,不须发汗,明日便自解矣。何以言之?立夏得洪大脉,是得其时脉故也。四时仿此。 
【集注】方有执曰∶此言脉得应时而旺,则病有当解之时。举夏以例其余,示人推仿之意。 
程知曰∶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当其时得之,则为平脉,虽外感寒邪,但微汗出自愈耳!重则治之, 
轻则不必治也。《内经》曰∶脉得四时之顺者。此也。 
程应旄曰∶洪大为夏令之脉,亦为邪盛之脉,有病则从邪,无病则从令,解不解不须另辨。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 
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注】西方属金,主秋令燥,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肺,故曰∶肺者金也。名手太阴经,其脉当浮。 
若得毛浮缓迟,此浮而有胃,是肺平脉也,虽有肺病,自易愈也。若得毛浮而少缓迟,此浮多胃少,是肺病脉 
也。若得毛浮而无缓迟,此但浮无胃,是肺死脉也。若得毛浮而数,则为病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也,火 
克西方金,法当发痈肿而难治也。 
【集注】方有执曰∶肺主皮毛,上为华盖,故脉毛浮。缓迟者,脾土之脉也。兼得缓迟为愈者,肺金得土 
为逢生也,法当痈脓者,金逢火化也。 
北方肾脉,其形何似?师曰∶肾者水也,名曰少阴,其脉沉滑,是肾脉也。肾病自得沉滑而濡者,愈也。 
【按】东南西方,皆有其文,惟缺北方,仿经文补之。 
【注】北方属水,主冬令寒,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故曰肾者水也,名足少阴经,其脉当沉。 
若得沉滑而濡,此沉而有胃,是肾平脉也,虽有肾病,自易愈也。若得沉滑而少濡和,此为沉多胃少,是肾病 
脉也。若得沉而无滑濡,此但沉无胃,是肾死脉也。 
问曰∶翕奄沉,名曰滑,何谓也?师曰∶沉为纯阴,翕为正阳,阴阳和合,故令脉滑,关尺自平。阳明脉 
微沉,食饮自可。少阴脉微滑,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其人必股内汗出,阴下湿也。 
【按】“滑者紧之浮名也,此为阴实”二句,与上下之义不属,当是错简。 
【注】此冬月之平脉也。若阳明关脉微沉而不滑,是失正阳,为胃不和,故其人食饮仅自可也。若少阴尺 
脉微滑而不濡,是失纯阴,为肾不和,故其人汗出,阴下湿也。 
问曰∶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何谓也?师曰∶水行乘火,金行乘木,名曰纵;火行乘水,木 
行乘金,名曰横;水行乘金,火行乘木,名曰逆;金行乘水,木行乘火,名曰顺也。 
【注】此以人之五脉,候人五脏不平之诊法也。人之五脏,法天五行,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 
此相属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相生也。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 
木,此相克也。相生者生,相克者死。人之脏气亦然,故其脉有相乘,有纵有横,有逆有顺也。水乘火,金乘 
木,乘其所胜,是相克也,名曰纵。火乘水,木乘金,乘所不胜,是反侮也,名曰横。水乘金,火乘木,子乘 
其母,是倒施也,名曰逆。金乘水,木乘火,母乘其子,是相生也,名曰顺。五脏之脉,肝弦、心洪、脾缓、 
肺浮、肾沉,五脏各见本脉,自无病也。若见他脉,以此推之,纵者病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