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33节

605-张氏医通-第133节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虚。所以方中术、附。仅用附子汤之半。又恐辛燥。有伤其阴。因以芍药保其营血。与附子汤 
之立法不殊。即过汗伤经。振振欲擗地者。亦不出是方也。 
附子散 治阴痉。 
术附汤本方二味各用一两。加桂心、川芎、独活各半两。为散。每服三四钱。姜、枣汤煎服。 

卷十六祖方
四逆汤(玉函)
属性:治阴寒脉沉。四肢厥冷。呕吐泄泻。 
附子(生用。一枚) 干姜(五钱) 甘草(六钱) 
上三味。水煎。分温再服。强人可服大附子一枚。干姜一两。 
四逆加人参汤(玉函) 治恶寒脉微而利。 
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 
茯苓四逆汤(玉函) 治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 
四逆汤加人参三钱至一两。茯苓六钱。 
通脉四逆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 
四逆汤倍用干姜。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玉函) 治吐以下断。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 
四逆汤倍干姜加猪胆汁。 
白通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脉微。 
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姜、附各三钱。加葱白四茎。 
白通加猪胆汁汤(玉函) 治少阴病下利。厥逆无脉。干呕而烦。 
四逆汤去甘草。木方姜、附各用三钱。加葱白四茎。人尿五合。猪胆汁一合。 
干姜附子汤(玉函。一名姜附汤) 治少阴病昼日烦躁。 
四逆汤去甘草。 四逆汤用姜、附之辛热恢复其阳。即用甘草以缓其性。使之徐行以达四末 
。专为始病便见厥逆。脉沉不发热者而设。即太阴自利腹痛。厥阴下利拘急。总不出此。以厥阴 
之邪。无不由少阴而入也。非但三阴俱可取用。并太阳之头痛。发热脉沉。亦须用此。先救其里 
。然后解表。方为合辙。而少阴病昼日烦躁。用干姜附子汤。即四逆汤中除去甘草。专用二味以 
迅扫阴霾。与白通立法无异。以意逆之。四逆一方。太阳尚所攸赖。白通二例。与厥阴独无干预 
耶。虽厥阴经中。但有通脉。而无白通。详二方止互更一味。通脉有甘草而无葱白。白通有葱白 
而无甘草。一取甘缓以徐复欲绝之脉。一去甘草以急追将脱之阳。皆用猪胆以除假热。白通专用 
葱白以通真阳。又恐葱白性升引领姜、附上僭。故以人尿折而下之。其通脉本方。虽无葱白。方 
后便有面赤加葱之例。葱白既可加用。人尿独不可加用乎。况厥阴五内风木。得无面赤戴阳。可 
用葱白之治乎。上法皆末流之挽。无问直中 
沉寒。传经坏病。病气至此转逆。元气至此殆尽。非始病便见脉沉发热之比。纵两感势剧。尚有 
麻黄附子细辛汤。尽力可救。与前太阳例中先后救里解表之法。互相挥发。辨治之微。惟在头之 
痛与不痛为确据也。精义至此。尽情剖露。后世略不加察。妄立两感之方。总未达长沙万一耳。 
回阳返木汤 治阳虚躁渴。面赤戴阳。欲坐卧泥水中。脉来无力欲绝者。 
四逆汤加人参、麦门冬、五味子、腊茶、陈皮。面赤者。下虚也。加葱七茎。黄连少许。用 
泥浆水澄清煎服。入白蜜五匙。冷服取汗。 此以白通合生脉。治阴极似阳。最为神妙。加用腊 
茶、浆水等味当矣。但陈皮一味。似属不必。当知人参既合姜、附。其势 张。奚藉陈皮发扬之 
力哉。 
羌活附子散 治胃冷呃逆。 
四逆汤去甘草。本方用附子半两。干姜二钱。加羌活、茴香各半两。木香一钱。为散。每服 
二钱。入盐一字。水煎微温服。 
木香散 治虚寒滑泄不止。 
四逆汤本方用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两。加丁香、木香、肉豆蔻、广藿香、诃子肉、赤 
石脂各一两。为散。每服三钱。 
陈米汤上。(世本。无炮姜。多当归。) 
冷香饮子 治中暑内挟生冷冻饮料食。腹痛泻利。 
四逆汤去干姜。本方甘草、附子各一钱。加草果仁、橘红各一钱。生姜五片。浸冷服之。 
浆水散 治中暑泄泻。多汗脉弱。 
四逆汤本方三味各用五钱。加肉桂五钱。良姜、半夏各二钱五分。(二味俱醋炒) 浆水煎。去 
滓冷服。 按浆水乃秫米和曲酿成。如醋而淡。今人点牛乳作饼用之。或用真粉作。纳绿豆者尤 
佳。 
茵陈四逆汤 治阴黄脉沉细。肢体逆冷。腰以上自汗。 
四逆汤本方用炮姜一钱五分。附子、甘草各一钱。加茵陈蒿一钱五分。 
茵陈附子干姜汤 治阴黄脉沉细。 
四逆汤去甘草。用熟附三钱。炮姜二钱。加白术二钱。豆蔻、枳实、半夏、茯苓、泽泻、橘 
红各八分。茵陈蒿一钱。生姜五片。 

卷十六祖方
理中汤(玉函金匮名人参汤)
属性:治胸痹心胸痞气。霍乱吐泻不渴。一切脾胃虚寒。呕吐清水。饮食不入。完谷不化。 
干姜(炮。半钱至一钱) 人参(一钱至三钱) 白术(炒焦。一钱至二钱) 甘草( 
炙。半钱至一钱) 
上四味。水煎。去滓。温服。 肠胃虚脱。完谷不化者。炼白蜜丸弹子大。沸汤研。和滓。 
日三夜二服。名理中丸。 
附子理中汤 治下焦虚寒。火不生土。泄泻呕逆。 
理中汤加熟附子。 按方中用参三钱。仅可用附一钱。若峻用温补。用参一两。方可加附三 
钱。如寻常小剂。用参 
一钱。止可用附三分。设不审此。而附过于参。下咽之后。壮火食气。反招竭泽之殃。制剂不可 
不讲。 
桂枝人参汤(玉函) 治挟热利不止。心下痞硬。 
理中汤加桂枝。 
枳实理中汤 治胃虚挟食。及结胸本虚。不能受攻者。 
理中汤加枳实、茯苓。千金加半夏、浓朴、附子。治胸中闷。亦可用陈米饮或蒸饼丸服。 
治中汤 治冷食结滞。 
理中汤加青皮、陈皮。 
连理汤 治胃虚挟食。痞满发热。 
理中汤加黄连、茯苓。 
理苓汤 治胃虚食滞。喘胀浮肿。小便不利。 
理中汤合五苓散。 
金匮干姜人参半夏丸 治妊娠胃寒。呕吐不止。 
理中汤去白术、甘草。本方干姜、人参各一两。加半夏二两。姜汁糊丸。梧子大。饮服十丸 
。日三服。 
甘草干姜汤(玉函) 治胃中阳虚。咽干烦躁吐逆。 
理中汤去人参、白术。 
金匮三物大建中汤 治胸中大寒。呕吐不能食。及少腹冷积作痛。 
理中汤去白术、甘草。本方干姜用四钱。人参用三钱。加蜀椒半合。(去闭口者。炒去汗) 
水煎。去滓。纳胶饴半杯。微火再煎温服。如炊顷。少饮稀粥一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 
之。 
甘姜苓术汤(金匮。一作肾着汤) 治腰以下重着而痛。 
理中汤去人参加茯苓。 肾着者。肾受湿着而重痛。故以燥湿为务。非肾虚腰痛可浑用也。 
渗湿汤(局方) 治湿滞经络。腰下重着而痛。 
理中汤去人参。加苍术、茯苓、橘红、丁香、姜、枣。 
大顺散(局方) 治暑热引饮过多。霍乱吐泻。 
理中汤去人参、白术。本方甘草、干姜各半两。加肉桂、杏仁(去皮尖。)各三钱。先将甘草同白砂炒。次入干姜。 
却下杏仁。炒过筛去砂。合桂为散。每服三钱。沸汤调服。 
乌梅丸(玉函) 治蛔厥。 
理中汤去白术、甘草。加乌梅、黄连、黄柏、附子、蜀椒、桂枝、细辛、当归。以苦酒渍乌梅一宿。蒸之五升米下。 
饭熟去核捣成泥。与蜜杵丸。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千金治久痢诸药不瘥。本 
方去细辛、附子、人参、黄柏。桂枝换桂心。 

卷十六祖方
半夏泻心汤(玉函)
属性:治心下痞满不痛。 
半夏(五钱。泡) 干姜(炮) 甘草(炙) 人参 黄芩(各三钱) 黄连(一钱) 大枣(四枚。擘) 
上七味。水煎。温分三服。 
生姜泻心汤(玉函) 治心下痞硬。下利腹鸣。 
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二钱。加生姜四两。 
甘草泻心汤(玉函) 治胃虚痞满。误下利不止。 
半夏泻心汤去人参。加用甘草一钱。 
黄连汤(玉函) 治胃中寒热不和。心下痞满。 
半夏泻心汤去黄芩。减人参一钱。加桂枝三钱。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玉函) 治胃虚客热痞满。 
半夏泻心汤去半夏、甘草、大枣。加川黄连二钱。 

卷十六祖方
局方七气汤
属性:治七情郁结于中。心腹绞痛。服宽膈破气药转剧者。投此即效。 
人参(钱半至三钱) 甘草(炙。一钱) 肉桂(一钱至钱半) 半夏(一钱至钱半) 生姜(七片) 
上五味。水煎。空心腹。 千金。加吴茱萸名奔气汤。 
深师七气汤 治七气为患。气寒而热。呕泻痞满。 
七气汤加干姜、吴茱萸、枳实、橘皮、桔梗、芍药、干地黄、黄芩。 
三因七气汤 治七气致病。呕逆痞闷。腹胁胀痛。 
七气汤加浓朴、白芍、茯苓、橘皮、苏叶、大枣。 
指迷七气汤 治七情相干。阴阳不得升降。气道壅滞。攻冲作痛。 
七气汤去人参易观桂。加香附、青皮、陈皮、桔梗、蓬术、藿香、益智仁、大枣。 
大七气汤 治积滞 瘕结聚。随气上下。心腹 痛。小腹胀满。二便不利。 
指迷七气汤去半夏、姜、枣。加山棱。 
橘皮干姜汤 治干呕吐逆。吐涎沫而哕。 
七气汤去半夏加干姜、橘皮、通草。 
苏子降气汤(局方 千金本名紫苏子汤) 治脚弱上气。凡痰涎壅盛。肺满咳嗽。服之气降即安。 
七气汤去人参。加苏子三钱。橘红一钱。当归、前胡、浓朴各五分。大枣一枚。 
温肺汤 治肺胃虚寒。咳嗽呕逆。大便不实。 
七气汤加橘红、干姜、木香、钟乳。 局方。去人参、木香、钟乳。加细辛、杏仁、芍药、五味子。 
半夏温肺汤 治寒痰咳嗽。心下汪洋。胃气虚寒者。 
七气汤加橘红、赤茯苓、细辛、桔梗、旋复花、白芍。 
参苏温肺汤 治肺受寒而喘嗽。 
七气汤加橘红、木香、桑白皮、紫苏、茯苓、白术、五味子。冬月。更加不去节麻黄三分。 

卷十六祖方
崔氏八味丸(金匮作汤。名生料八味丸)
属性:治肾脏真阳不足。火不归原。 
熟地黄(八两) 山茱萸肉 干山药(微焙。各四两) 牡丹皮 白茯苓(去皮) 白泽泻(去毛。各三两) 附 
子(童便浸煮。去皮脐。切) 肉桂(去粗皮。勿见火。各一两) 
上八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空心淡盐汤。临卧时温酒下。以美膳压之。 
金匮肾气丸 
八味丸肉桂易桂枝。 
钱氏六味丸(一名六味地黄丸 作汤。名生料六味丸) 治肾水真阴不足。 
八味丸去桂、附。方中熟地黄用缩砂蜜八钱制。 按金匮八味肾气地黄本无缩砂之制。以中有附子之雄。肉桂之窜 
也。钱氏裁去二味。治小儿解颅等证。虽曰素禀肾虚。而纯阳未动。地黄不制可也。后世借治真阴不足。乃用缩砂制地 
黄。不特无减食作泻之虞。服后连嗳数声。气转食运。脾肾安和。其阳生阴长之妙。世都莫知。兹特表而出之。 
加减六味丸 治阴虚咳嗽。吐血骨蒸。及童劳晡热消瘦等证。 
六味丸去山茱萸。加葳蕤四两。亦可作膏。 
河车六味丸 治禀质素虚。将欲成劳。 
六味丸本方用紫河车熬膏丸服。 
都气丸 治肾水不固。咳嗽精滑。 
八味丸去桂、附。加五味子一两。 
七味丸 治肾虚火不归根。游散在上在外。 
八味丸去附子。(一方。桂用二两) 
加减八味丸 治肾虚火不归源。哄热咳嗽。 
八味丸去附子。加五味子一两。 
济生肾气丸 治肾气不化。小便涩数。 
八味丸本方用茯苓三两。熟地四两。山药、山萸、丹皮、泽泻、肉桂各一两。附子五钱。加牛膝、车前各一两。 此 
本金匮肾气方中诸药。各减过半。惟桂、苓二味。仍照原方。为宣布五阳。开发阴邪之专药。更加牛膝、车前。为太阳 
厥阴之向导。以肝为风木之脏。凡走是经之药。性皆上升。独牛膝通津利窍。下走至阴。车前虽行津液之府。而不伤犯 
正气。故济生方用之。详金匮肾气用桂枝而不用肉桂者。阴气固结于内。势必分解于外。则肾气得以流布周身。而此既 
用牛膝引入至阴。又需桂、附蒸动三焦。不特决渎有权。膀胱亦得以化。所以倍用肉桂。暗藏桂苓丸之妙用。愈于五苓 
十倍矣。但方中牛膝滑精。精气不固者勿用。 
清金壮水丸 治肾脏水亏火旺。蒸热咳嗽。 
八味丸去桂、附。加麦门冬三两。(去心)五味子一两。 
纳气丸 治脾肾皆虚。蒸热咳嗽。倦怠少食。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砂仁二两。如泄泻少食者。用干山药末。调糊代蜜为丸。 
香茸八味丸 治肾与督脉皆虚。头旋眼黑。 
八味丸去桂、附。加沉香一两。鹿茸一具。 
十补丸 治禀赋阳虚。下体无力。小儿解颅。胫软膝盖不生。 
八味丸加鹿茸一具。五味子一两。 

卷十六祖方
金匮枳术汤
属性:治水肿心下如盘。边如旋盘。 
枳实(十枚) 白术(二两) 
上二味。水煎。温分三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