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30节

605-张氏医通-第130节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珍珠人牙散 治痘疮毒伏心肾。黑陷神昏。 
人牙( 。五钱) 珍珠(一钱) 血竭(五分) 
为散。每服四五分。酒浆调服。 
桑虫浆 治痘气虚毒盛。白陷不起。 
生桑树内虫一二枚蒸熟。酒酿捣绞。炖服之。 
地龙酒 治痘血热毒盛。黑陷不起。 
治地龙五七枚。同乌芋捣绞。入酒浆少许。炖热服之。 
鸡冠血 治痘青干紫黑陷。血热毒盛者。 
穿山甲炮研极细。每用五六分至一钱。刺老雄鸡冠上血数滴。酒酿调匀炖热服。 
牛李膏(一名必胜膏) 治痘黑陷不起。 
牛李子(一名鼠李子。又名乌绛子。俗名绿子。可以染绿) 一味。熬膏收干。丸如皂子大 
。桃胶煎汤化下。如无鲜者。干者熬膏用之。 
枣变百祥丸 治痘疮黑陷便秘。 
大枣(十枚。擘) 大戟(二两。去骨。) 
上二味。煮烂去大戟。将枣捣丸。如绿豆大。周岁儿十丸。紫草汤或木香汤下。从少至多。以 
利为度。 
周天散 治痘黑陷。项强直视。喘胀发搐。 
地龙(去土。焙干。二两) 蝉蜕(去翅足。半两) 
为散。每服半钱至一钱。乳香汤调下。日三夜一。痘起为效。周天之名。因轸水蚓为二十八宿 
之末。故取此义。与地龙酒功用稍有不同。若但黑陷喘胀。用地龙酒最捷。如兼作痒。则周天散为 
合剂耳。 
水杨浴法 治痘出顶陷。浆滞不行。或为风寒所侵。俱宜用之。如初出及收敛时。痒塌破损 
者勿用。用水杨五斤。三时用叶。冬用枝。以长流水一大釜。煎六七沸。取三分之一。置浴器内。 
候温浴之。内服应用之药。然后浴洗。渐次加汤。良久。乃以灯照累累然有起势。陷处晕晕有丝。 
此浆影也。后必满足。如未满足。又浴如前。力弱者只浴头面手足。若无起势。则气血败而津液枯 
矣。必难救治。 
白花蛇散 治痘虚寒。白陷毒匿不起。 
白花蛇(三钱) 丁香(十枚) 
为散。每服三五分。热酒调下。 
熏秽散 
苍术 细辛 甘松 川芎 乳香 降香(等分) 
为散。烧烟解血厌及诸秽气。 
辟秽香 
大黄(一倍) 苍术(减半) 
为散。烧烟辟尸厌诸秽。 
芍药汤 治痘将靥时微痒。 
白芍(酒炒) 甘草(炙) 忍冬 茯苓 黄芩(等分) 薏苡仁(倍用) 
水煎。热服 
橘皮茱连散 治痘疮初起。干呕而哕。 
橘皮(六钱) 吴茱萸(三钱) 黄连(一两。同吴茱萸炒) 竹茹(一团) 
为散。每服一钱。水煎服。 
前胡枳壳汤 治喘嗽上气。烦渴引饮。便实溺赤。 
前胡 枳壳 赤茯苓 大黄(酒蒸) 甘草(炙。等分) 
为散。每服三钱。水煎温服。身温脉微者禁用。 
补肺汤 治气虚痘毒乘肺。咳嗽不已。 
黄 鼠粘子(各一钱) 阿胶(八分) 马兜铃 甘草(各五分) 杏仁(去皮尖。七枚) 
桔梗(七分) 糯米(一撮) 
水煎温服。 
黄芩泻肺汤 治肺热喘嗽。里实便秘。 
黄芩(酒炒) 大黄 连翘 山栀(熬黑) 杏仁(去皮尖) 枳壳 桔梗 
薄荷 生甘草 
水煎温服。 
射干鼠粘子汤 治痘不起发。咽喉疼肿。 
鼠粘子(钱半) 甘草(五分) 射干(六分) 升麻(四分) 
水煎。不时服之。 
紫草消毒饮 治痘疹血热咽痛。 
紫草 连翘 鼠粘子(各一钱) 荆芥(七分) 甘草 山豆根(各五分) 
水煎。不时温服。 
生津葛根汤 治痘疮发渴。 
葛根 栝蒌根 麦门冬(去心) 生地黄(等分) 升麻 甘草(生。减半) 
用糯米泔水煎去滓。入茆根自然汁一合服之。 
人参酸枣汤 治心肺虚热。烦躁不宁。 
人参 枣仁(炒研) 山栀(熬黑)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当归(等分) 甘草(炙。 
减半) 
水煎温服。 
栀子仁散(即栀子汤) 治痘疹毒盛。色黑便秘。 
栀子仁(熬黑。一两) 白鲜皮 赤芍药 升麻(各五钱) 寒水石(如无。石盐代之) 甘 
草(炙。各三钱) 
为散。每服一二钱。水煎。量儿大小。调紫草茸末半钱匕。服之。 
移痘丹 治痘出目中。初见点时。用此移之。 
守宫(十枚。去头足。配辰砂一钱。阴干) 珍珠 茯神 远志肉(各一钱) 琥珀(五 
分) 
为末。紫草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一钱二分。欲移在手足。观桂、威灵仙煎汤下。欲专移在 
足。牛膝、木瓜煎汤下。微汗为度。再用后药二服。 
川芎 本 荆芥 白芷(各五分) 蝉蜕(三分) 防风 生姜(一片) 
葱白(一茎) 
水煎温服。 血热者。加紫草、连翘。 此方出麻城家秘。黄石峰极言其神。而吾吴以痘疹名 
世者。莫不以守宫为方士异端。曷知医学正传、圣济总录、卫生宝鉴、丹溪摘玄、圣惠方等。咸取 
入剂。岂可以方士目之耶。 
排毒散 治痘后余毒发痈。能食便秘。 
大黄(酒蒸。一两) 白芷(七钱五分) 沉香(另研) 木香(各二钱五分) 穿山甲(炮 
。三钱) 归尾(五钱) 
为散。每服二三钱。忍冬花煎汤调。日三服。虚者。减大黄加荆、防、连翘、甘草节。欲托。 
加黄 、防风 
解毒内托散 治痘后发痈。 
黄 当归 防风 荆芥 连翘 赤芍 木通(等分) 
甘草节(减半) 忍冬花(倍用) 
水煎。入醇酒少许服之。 
真人解毒汤 治痘母。 
木通 连翘 防风 荆芥(各三钱) 忍冬花(半斤) 甘草节(一两) 
水酒各半煎。温分三服。以肿消痘出为度。 
清咽滋肺汤 治麻后余热。咳嗽声喑。 
黑参 鼠粘子 荆芥 葳蕤 贝母(去心) 栝蒌根 马兜铃 
桔梗 麦门冬(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温服。 缪仲淳。无马兜铃。有薄荷。 
清热透肌汤 治麻疹未透。热甚而咳。 
黑参 石膏 鼠粘子 荆芥 防风 前胡 葛根 
杏仁(等分) 生甘草(减半) 
水煎热服。 
葛根解肌汤 治麻疹初起。发热咳嗽。或乍凉乍热。 
葛根 前胡 荆芥 鼠粘子 连翘 赤芍 蝉蜕 
木通(等分) 生甘草(减半) 
水煎热服。 
凉血饮子 治麻疹火毒炽盛。紫赤而黯。 
生地黄(钱半) 黄连(五分) 黄芩 荆芥 黑参(各一钱) 红花(三分) 赤芍 
丹皮(各八分) 木通(七分) 
水煎温服。 
甘桔汤 治麻疹咽痛。口舌生疮。 
甘草 桔梗 山豆根 黑参 鼠粘子 荆芥(等分) 麦门冬(倍用) 
水煎温服。 
石斛清胃散 治麻后呕吐。肾虚不食热滞。 
石斛 茯苓 橘皮 枳壳 扁豆 藿香 丹皮 
赤芍(等分) 甘草(减半) 
为散。每服三四钱。加生姜一片。水煎服之。 
门冬甘露饮 治麻疹热甚而渴。 
麦门冬(二钱。去心) 黑参 黄芩 栝蒌根 连翘(各一钱) 生甘草(五分) 灯心( 
二十茎) 竹叶(二十片) 
水煎温服。 
除热清肺汤 治麻疹尽透。而壮热咳嗽。大便秘结。 
石膏(三钱) 黑参 生地黄 赤芍 贝母 栝蒌根(各一钱) 麦门冬(去心。钱半) 
甘草(五分) 
水煎温服。 
射干消毒饮 治麻疹咳嗽声喑。咽喉肿痛。 
射干 黑参 连翘 荆芥 鼠粘子(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温服。 
当归散 治口舌生疮。牙根毒发。大便秘结。 
当归 赤芍(各一钱) 川芎(五分) 大黄(三钱) 甘草(生。五分) 
为散。加生姜一片。水煎服之。 
无比散 治麻后牙疳腐烂。 
取黄牛粪 存性。入龙脑少许。研细吹之。 
烧盐散 治牙疳溃烂。 
取橡斗大者实盐满壳。合起铁丝扎定。烧存性。以碗覆地。入麝少许。研细敷之。 
绿袍散 治一切口疮腐烂。 
荆芥穗 薄荷 青黛(各二钱) 玄明粉 硼砂(各二钱) 甘草(钱半) 百药煎(二钱 
半) 
为散。点舌上。令其自化。 
双和汤 治麻后虚羸。 
熟地黄 白芍(酒炒。各一钱) 黄 (蜜酒炒) 当归(各七分) 川芎 甘草(炙。各 
四分) 肉桂(三分。有热。去之) 
生姜(一片) 红枣(一枚。去核。) 
水煎温服。 
四顺清凉饮(燥门)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惺惺散(四君子汤下) 参苏饮(伤寒门) 
升麻汤(方祖) 
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益元散(方祖) 麻黄汤(方祖) 理中汤(方祖) 大连翘汤( 
本门上) 
甘露饮(二冬膏下) 小柴胡汤(方祖)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保元汤(方祖) 四君 
子汤(方祖) 
和解汤(升麻汤下) 解毒汤(四物汤下) 生脉散(方祖) 桔梗汤(方祖) 参苓白术散 
(四君子汤下) 
四苓散(五苓散下) 紫草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桃核承气汤(小承 
气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枳壳汤(平胃散下) 宽中散(四物汤下) 麦门冬汤(四物汤下) 润燥汤(凉膈散下) 钱氏 
白术散(四君子汤下) 
钱氏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独参汤(保元汤下) 凉膈散(方祖) 桂枝汤(方祖) 小建 
中汤(桂枝汤下) 
导赤散(暑门) 泻青丸(下血门)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活 
命饮(痈疽门) 
参内托散(保元汤下) 四物汤(方祖) 枳实栀子豉汤(栀子豉汤下) 连翘升麻汤(升麻汤 
下) 黄芩汤(桂枝汤下) 
生圣散(桔梗汤下) 六味地黄丸(崔氏八味丸下) 保和丸(伤饮食门) 黄连解毒汤(伊芳 
尹三黄汤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八珍汤(四君子汤下) 人参固肌汤(保元汤下) 归脾汤(保元汤下) 人参白虎汤(白虎汤下 
)清胃散(衄血门) 
加味逍遥散(虚损门) 枳术丸(方祖) 二陈汤(方祖) 泻黄散(疠风门) 平胃散(方祖) 
益黄散(本门上)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门) 桂枝大黄汤(桂枝汤下) 五苓散(方祖) 小 
承气汤(方祖) 
三黄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蜜煎导(燥门) 连翘防风汤(附见本门上大连翘汤下) 猪苓汤( 
五苓散下) 龙胆泻肝汤(胁痛门) 
三奇散(痢门) 消风散(咳嗽门) 芎苏散(伤寒门) 栀子豉汤(方祖) 清肺汤(桔梗汤下 
) 
白虎汤(方祖) 清心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化虫丸(虫门) 
马鸣散(本门上) 谷精散(目门) 决明散(目门) 密蒙散(目门) 神功散(目门) 
羚羊散(目门) 十宣散(保元汤下) 托里消毒散(保元汤下) 枳实导滞汤(伤饮食门) 大 
青汤(白虎汤下)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下) 加味清胃散(衄血门) 越婢汤(麻黄汤下) 三拗汤(麻黄汤下 
)枳实理中汤(理中汤下) 
泻白散(咳嗽门) 柴胡饮子(目门) 麻杏甘石汤(麻黄汤下) 白头翁汤(痢门) 浓朴汤( 
平胃散下)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半夏泻心汤下) 

卷十六
祖方
属性:夫字有字母。方有方祖。自伊芳尹汤液。一脉相传。与释氏传灯无异。苟能推源于此。自然心手 
合辙。谅非时师所能测识也。 

卷十六祖方
桂枝汤(玉函)
属性:治风伤卫气。脉浮缓。发热自汗。营卫不和。 
桂枝(三钱) 白芍(三钱) 甘草(炙。二钱) 生姜(五片) 大枣(四枚。擘) 
上五味。水煎温服。啜热稀粥一盏。以助药力。覆暖取微汗效。不汗。少顷再服。 
小建中汤(玉函) 治风木乘脾。寒热腹痛。 
桂枝汤倍芍药。加胶饴三钱。 
黄 建中汤(金匮) 治虚劳感寒。发热自汗。 
桂枝汤加黄 钱半。胶饴一合。 千金。多人参二钱。 桂枝汤和营表药。倍芍药加胶饴。便 
能创建中气。以芍药之酸。敛护营血。胶饴之甘。培养中土。更加黄 以实卫气。营卫脏腑俱和。 
而受益多矣。千金于小建中方加入当 
归。名曰内补建中。其调和中外之力可知。 
阳旦汤(千金) 治冬温脉浮发热。项强头痛。 
桂枝汤加黄芩钱半。 
阴旦汤(千金) 治冬温内寒外热。肢节疼痛。中挟寒食。 
桂枝汤加黄芩钱半。干姜五分。 阴霾四塞。非平旦之气。无以打开阳和。桂枝汤原名阳旦 
。打开阳邪之药也。千金于中加入黄芩之苦寒性轻。以治冬温在表之邪热。仍以阳旦称之。若兼挟 
寒食。再加干姜之辛温散结。以治中土之停滞。遂因之曰阴旦。与经络之阴阳。风马牛不相涉也。 
千金独活汤 治风懿奄忽不知人。咽中闭塞不能言。四肢不收。手足 曳。 
桂枝汤桂枝易桂心。去大枣加独活、栝蒌根、生葛发其汗。不得汗。去独活、栝蒌根、生姜。 
加防己、防风、麻黄。喑哑不语。并皆治之。 
当归四逆汤(玉函) 治阳邪入犯厥阴。四肢厥逆。 
桂枝汤去生姜。加当归三钱。细辛、通草各一钱。 邪犯厥阴之界。有入无出。虽有热邪。势 
必从阴而后厥逆。故厥阴篇中。有厥深热深之例。以振发传经之变端。病邪至此。最为紧迫。医者 
苟无成识于胸中。临病将何措指。南阳先师乃毫不以厥逆为意。仍取太阳例中桂枝汤方。加入当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