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24节

605-张氏医通-第124节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将皂荚同地黄滓。入瓷罐内 。存性为末。牙齿初摇。用药擦龈。如须发黄赤。以铁器盛药 
末三钱汤调。过三日。 
将药汁蘸擦须发。临卧时用之。次早如黑。三夜一次。其黑如漆。不伤须发。 
长春牢牙散 乌须发。去牙风。除口气。 
升麻 川芎 细辛 白蒺藜 甘松 丁香 五倍子 
皂矾 青盐(各半两) 诃子肉 没石子(各三钱) 麝香(五分) 
为散。早暮擦牙。次以水漱。吐出洗髭须。 
小承气汤(方祖) 凉膈散(方祖) 清胃散(衄血门) 越鞠丸(郁门) 钱氏六味 
丸(崔氏八味丸下) 
崔氏八味丸(方祖) 消风散(咳嗽门) 羌活附子汤(头痛门)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犀角升麻汤(中风门) 
小安肾丸(衄血门) 还少丹(遗精门) 黑锡丹(金液丹下)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甘露饮(二冬膏下) 

卷十五
髭发门
属性:七宝美髯丹 补肾元。乌须发。延龄益寿。 
赤白何首乌(重斤余者。各一枚。竹刀刮去皮。切作大片。同黑豆蒸晒九次。去黑豆。) 川 
牛膝(去苗。八两。与何首乌黑豆同蒸同晒。切焙) 补骨脂(八两。同黑芝麻炒无声为度。去芝 
麻) 
赤白茯苓(去皮。各八两。为粗末。白者用,人乳拌蒸。赤者用牛乳拌蒸) 菟丝子(淘净。酒蒸一宿。隔 
水煮二炷香。捣成丝作饼。焙干取净末。八两) 当归(去梢。酒净。切晒勿见火。取净八两) 
枸杞子(八两。捣碎晒干) 
共为细末。炼白蜜丸。龙眼大。每日清晨午前临卧。用盐汤、沸汤、温酒各嚼一丸。忌莱菔、 
猪血、糟、醋。 
乌金丹 染须黑久。 
清烟好墨一块。嵌大红凤仙梗中。仍将剜下者掩扎好。以泥涂之。有花摘去。勿令结子。候两 
月余。自壤取出。又将青柿。去蒂镂空入墨。仍将柿蒂掩扎好。埋马矢中七昼夜。收藏铅盒中。临 
用以龟尿磨搽。则黑透须根。经月不白。 
不伤须。 取龟尿法。用三脚竹架顶起龟腹。令足无着。不得扒动。置大盆中。以受其尿。 
将猪 唾湿。蘸麝香细末。捻入鼻孔。其尿即出。或用麝香捻纸条烧烟熏其鼻。尿亦出。 
赤金散 染须黑润不燥。久不伤须。 
红铜落(打红铜器落下者滚水淘净。铜杓中炒赤米醋 七次。每料用三钱) 川五倍(如菱角 
者佳。碎如豆粒。去末。无油锅内炒。先赤烟起。次黑烟起即 如泥。若不透则不黑。又不可太过 
则须色绿。第一要火候得宜。将湿青布一方包。压地下成块,每料一两。) 
何首乌(干者碎为粗末。炒黑存性。忌犯铁器) 枯矾(三钱) 没石子(碎如米粒。醋拌。炒黑 
存性) 
上五味。各为极细末。入飞面三钱和匀。每用二三钱。量须多少。临用每钱入食盐一厘。浓煎 
茶浆。调如稀糊。隔水炖发。候气如枣。光如漆。再调匀。先将肥皂洗净须上油腻拭干。乘热将刷 
子脚搽上。稍冷则不黑。以指捏须。细细碾匀。搽完以纸掩之。晨起以温水洗净。须连用二三夜。 
即黑亮如漆。过半月后。须根渐白。只用少许。如法调搽白根上。黑处不必再染。 又方。无没石 
子、何首乌。有青盐三钱。细辛一钱。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四君子汤(方祖) 乌金散(齿门 
) 

卷十五
唇门
属性: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柴胡清肝散(小柴胡汤下) 
清胃散(衄血门) 犀角升麻汤(中风门) 
逍遥散(虚损门) 归脾汤(保元汤下) 小柴胡汤(方祖) 竹叶石膏汤(白虚汤下) 真武 
汤(术附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黄芩芍药汤(即黄芩汤桂枝汤下) 

卷十五
舌门
属性:黄连泻心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凉膈散(方祖) 甘露饮(二冬膏 
下) 金沸草散(咳嗽门) 
三黄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卷十五
面门
属性:鼠粘子散 治面上风痒。 
鼠粘子(生。两半) 连翘 防风 荆芥 枳壳 桔梗 蔓荆子 
白蒺藜(炒。去刺) 当归 蝉蜕 浓朴(各一两) 
为散。每服四钱。加生姜一片。葱白一茎。水煎熏服。 
硫黄膏 治面上生疮。及臭脸赤风粉刺。 
生硫黄 白芷 栝蒌根 铅粉(各五分) 芫青(七枚。去翅足) 全蝎(一枚) 蝉蜕(七 
枚) 
为细末。麻黄、黄腊各半两。熬烊离火。入诸药末调匀。瓷器收贮。久则愈妙。至夜洗面后。 
以少许细细擦之。擦过即拭去。否则起泡。近眼处勿擦。三四日间。疮肿自平。赤色自消。风刺粉 
刺。一夕见效。 
消风散(咳嗽门) 凉膈散(方祖) 升麻汤(方祖) 犀角升麻汤(中风门) 升麻胃 
风汤(中风门) 
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桂苓五味甘草汤(咳嗽门) 当归龙会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加 
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地黄饮子(中风门)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四逆汤(方祖) 通圣散(凉膈散下) 六 
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人参养荣汤(保元汤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 

卷十五
咽喉门
属性:硼砂丹 治缠喉风。风热喉痹。 
硼砂(生研) 白矾(生研。各一钱) 西牛黄 人爪甲(焙脆。研。各一分) 
为极细末。以烂白霜梅肉三钱。研糊分作四丸噙化。取涌顽痰立效。 
本事利膈汤 治脾肺积热。咽喉生疮。 
薄荷叶 荆芥穗 防风 桔梗 人参 牛蒡子 甘草(等分) 
水煎。不拘时缓缓服。如口疮甚而多痰声者。加僵蚕。壮热脉实。去人参加黑参、犀角、山豆 
根。 
乌龙膏 治一切缠喉急证。 
皂荚(二梃。去皮弦子。捶碎。滚水三升泡一时许。挪汁去滓。砂锅内熬成膏。入好酒一合搅 
令稠。入下项药) 百草霜 焰硝 硼砂 
人参(另为极细末。各一钱) 
上四味拌匀。入白霜梅肉一钱细研。入皂荚膏内。以少许鸡翎点喉中。涌尽顽痰。却嚼甘草二 
寸。咽汁吞津。若木舌。先用青布蘸水揩之。然后用药。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肾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玉极丹(臭毒门) 稀涎散 
(中风门) 凉膈散(方祖) 
普济消毒饮(伊芳尹三黄汤下) 荆防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桔梗汤(方祖) 都气丸(崔氏八 
味丸下) 半夏浓朴汤(二陈汤下) 
异功散(四君子汤下) 

卷十五
痈疽门
属性:活命饮 治一切痈毒赤肿。未成者消。已成者溃。但漫肿色白不起。及脓出而痛不止。元气 
虚者禁用。 
穿山甲(炮) 白芷 防风 乳香 没药 甘草节 赤芍 
栝蒌根 归身 贝母(去心。研) 陈皮 皂角刺(各一钱) 金银花(三钱) 
水酒各半煎服。 
清热解毒汤 治疮疡 肿赤痛。形病俱实。 
黄连(酒炒) 山栀(炒黑) 连翘 当归(各钱半) 芍药 生地黄(各一钱) 金 
银花(二钱) 甘草(六分) 
水煎热服。 
豆豉饼 治疮疡肿而不溃。溃而不敛。 
江西淡豆豉 
上一味为末。唾和成饼。如钱大。三四钱浓。置患处。以艾壮于饼上灸。干即易之。如疮大作 
饼覆患处。以艾铺上灸之。未成者即消。已成者祛逐毒邪则愈。如郁证败痰失道。漫肿不赤不溃者 
。以香附一味为细末。唾调作饼。如上法灸之。或先用葱一握。切碎焙热熨之。冷则更迭而熨。使 
气血调和。毒邪 发。然后灸之。尤妙。 
竹叶黄 汤 治气虚。胃火盛而作渴。 
淡竹叶(一握) 黄 (生) 生地黄 麦门冬(去心) 当归 川芎 甘草 
黄芩 芍药 人参(钱半) 石膏( 。二钱) 
水煎热服。 
乌金膏 治溃疡肉死不腐。若有毒根。以纸捻蘸 即敛。 
巴豆(去心膜。炒黑) 
一味研如膏。点歹肉上。临用修合则不干。 
珍珠散 治不拘何疾。溃烂不肯长肉者。 
炉甘石( 如目门绛雪膏法。净八两) 珍珠( 。净一钱) 琥珀(净末。七分) 
龙骨( 。水飞净。四分) 赤石脂( 。水飞净。四分) 
钟乳石(甘草汤煮一伏时。水飞净。六分) 朱砂(水飞净。五分) 麒麟竭(二分) 象皮(焙 
干为末。五分) 
上九味。务令极细。每药一钱。入冰片二分。研匀和调。敷上立长。 
三白丹 治霉疮结毒。 
水银(一两) 白矾 焰硝(各二两) 
上三味。纳铁铫中。以浓瓷碗合定。盐泥固济。压定碗足。文火 三炷香。升在碗内。取出 
放地一夕以出火毒。瓷罐收贮。经年后方可用之。每服三分。入飞面三钱。壮者分三服。中者分五 
服。羸者分七服。每日以土茯苓半斤。捶碎。用水七碗。煮至五碗。去滓入前丹一服。再煎至三碗 
。一日服尽。明日如前法再服。二三日后。喉 肿痛。齿龈出水。七日毒尽自愈。肿甚者。用黄 
连、犀角、骨碎补各一钱。黑豆一合。煎汤漱之。 
加味三白丹 治元气虚寒人结毒。 
本方加滴乳石一两。天灵盖二两。服法如前。 
五宝丹 治虚人结毒。不胜三白丹。及服三白丹余毒未尽者。 
韶粉(三钱。铜杓内隔纸焙黄。微火缓焙。勿令焦黑) 珍珠(勿见火。另研) 滴乳粉( 
净。取极细末) 琥珀(勿见火。另研) 朱砂(水飞。各一钱) 
上五味杵匀。汤浸蒸饼为丸。绿豆大。分作七服。弱者分十服。每服用土茯苓四两。煎汤服之 
。 
归 饮 治脑疽背痈。毒盛 肿。及虚人肛门发毒。 
当归(重八钱者。一只) 绵黄 (生) 金银花(净。各五钱) 甘草(生。三钱) 
水酒各碗半。煎至二碗。分三次热服。一日令尽。在上者。加升麻三分。在下者。加牛膝三钱 
。 
四顺清凉饮(燥门) 参 内托散(保元汤下) 千金托里散(保元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 
元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八珍汤(四君子汤下) 加减八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保元汤(方祖) 异功散(四君子 
汤下) 独参汤(保元汤下) 
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托里消毒散(保元汤下) 四君子汤(方祖) 四物汤(方祖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归脾汤(保元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栀子清肝汤(耳门) 内补黄 汤(保元 
汤下)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凉膈散(方祖)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下) 参苓白术散(四君子汤下) 理中汤(方祖) 
四柱饮(泄泻门) 
六柱饮(泄泻门) 二神丸(泄泻门) 四神丸(泄泻门) 连理汤(理中汤下) 万灵丹( 
疠风门) 

卷十五
汗门
属性:素问泽术麋衔散 治酒风汗出如浴。恶风短气。 
泽泻 术(各十分) 麋衔(五分) 
上三味。合为散。以三指撮。水煎。为后饭(后饭者。先服药而后饭也) 
当归六黄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附汤(术附汤下) 术附汤( 
方祖) 参附汤(术附汤下) 真武汤(术附汤下) 玉屏风散(保元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当归补血汤(保元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都气丸(崔氏八味丸下) 凉膈散(方祖) 羌活胜湿汤(湿门) 防己黄 汤(方祖) 桂 
枝汤(方祖) 
五苓散(方祖) 参苏饮(伤寒门) 附子理中汤(理中汤下) 二陈汤(方祖) 十全大补汤 
(保元汤下) 
生脉散(方祖) 归脾汤(保元汤下) 二妙散(大补丸下) 小柴胡汤(方祖) 葛根汤(麻 
黄汤下) 
白虎汤(方祖)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茵陈蒿汤(湿门) 保和 
丸(伤饮食门) 
理中汤(方祖) 龙胆泻肝汤(胁痛门) 当归龙荟丸(伊芳尹三黄汤下) 人参养荣汤(保元汤 
下) 大建中汤(保元汤下) 
小续命汤(续命汤下)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小承气汤(方祖) 

卷十五
不得卧门
属性:半夏汤(灵枢) 治痰饮客于胆府。自汗不得眠。 
半夏(五合。姜汁泡) 秫(一升) 
上二味。以流水扬之万遍。煮秫米取汤内半夏煮。去滓饮一杯。日三。稍益。以和为度。 此 
灵枢方也。后世方书。以此汤加入黄连、远志、生地、枣仁、干生姜。仍用流水煎服。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酸枣汤(虚损门) 竹叶石膏汤(白虎汤下) 茯苓甘草汤(桂 
枝汤下) 温胆汤(二陈汤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独活汤(惊门) 珍珠母丸(惊门) 栀子豉汤(方祖) 朱砂安神丸( 
劳倦门) 
益元散(方祖)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 
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下) 

卷十五
不能食门
属性:胃苓汤(平胃散下) 黄 建中汤(桂枝汤下) 保和丸(伤饮食门) 枳术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