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605-张氏医通 >

第114节

605-张氏医通-第114节

小说: 605-张氏医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散。每服二钱。砂糖调温酒送下。日二服。 
复元活血汤 治从高坠下。恶血留于腹胁。痛不可忍。 
柴胡(钱半) 当归(二钱) 甘草(炙。六分) 穿山甲(炮研。七分) 大黄(酒浸。三 
钱) 桃仁(五十枚。研) 红花(三分) 栝蒌根(五分) 
水二盏。酒一盏。煎至一盏。去滓热服。以利为度。利后痛不止。三五日后痛尚不止。更作半 
剂与之。 
当归活血汤 治挟血如见祟状。 
当归(三钱) 赤芍(酒洗) 生地黄(酒浸。别捣烂) 桂心(各一钱半) 桃仁(二十粒。 
研) 茯苓 枳壳 柴胡(各八分) 甘草(五分) 干姜(炮。四分) 红花(二分) 
上除生地。水煎去滓。入地黄再煎数沸。加陈酒服之。不应。加穿山甲五分。又不应。加附子 
三分。有实热难用附子者。须与大黄钱许同用。 
浚血丸 治肥人多年内伤。血蓄于胃。杂于痰涎。诸药不效者。 
人参 白术(生) 赤茯苓(各一两) 甘草(炙。四钱) 半夏曲(七钱。炒) 浮石(五 
钱。 ) 牡丹皮(五钱) 
当归身(四钱) 桃仁(三钱。干漆并炒。去漆) 穿山甲(三钱) 桂(三钱。病在胁下。用观 
桂。在少腹。用肉桂) 
为末。红曲糊丸。温酒下三钱。瘦人去半夏、浮石。加生地黄、蓬术。蜜丸服之。 
犀角地黄汤(伤寒门) 桃核承气汤(小承气汤下) 抵当汤(方祖) 抵当丸(抵当汤 
下) 下瘀血汤(抵当汤下) 
代抵当汤(抵当汤下) 越鞠丸(郁门) 平胃散(方祖) 理中汤(方祖) 变通抵当丸 
(抵当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钱氏六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卷十四
头痛门
属性:茸朱丹 治肾虚火炎头痛。必先眼黑头旋。 
辰砂(另研) 草乌头(一作川乌头) 瞿麦穗 黄药子(各一两) 
上除辰砂。以三味为粗末。用瓷碗一个。将姜汁涂烘数次。入砂在碗。铺诸药末。以盏盖之。 
掘地一窟。安碗在内。用熟炭五斤。 令火尽。吹去药灰。取砂研细。用鹿茸一对。 去毛。酒浸 
切片。焙干为末。煮枣肉丸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人参汤或黑豆淋酒下。强者倍加。羸者 
量减用之。 
羌活附子汤 治大寒犯脑厥逆。头痛齿亦痛。 
麻黄(一钱) 黄 (二钱) 苍术(制。五分) 羌活(七分) 防风 升麻 甘草(炙 
各三分) 生附子(一钱) 白芷 僵蚕 黄柏(酒炒。各五分) 
水煎去滓。食后温服。有嗽。加佛耳草五分。 
选奇汤 治风火相煽。眉棱骨痛。 
羌活(钱半) 防风(一钱) 黄芩(酒炒。钱半) 甘草(炙。一钱) 生姜(一片) 
水煎去滓。食后稍热缓缓服之。冬月。去黄芩加香豉三钱。葱白二茎。 如痛连鱼尾为血虚 
。加黄 三钱。当归一钱。日晡发热为血热。加白芍一钱五分。目赤。加菊花。鼻塞。加细辛。夏 
月近火痛剧为伏火。加石膏三钱。头风疼热不止。加石膏、麻黄。不应。属血病也。加川芎、芽茶 
。羌活、甘草之辛甘发散。仅可治风。未能散火。得黄芩以协济之。乃分解之良法也。黄芩虽苦 
寒。专走肌表。所以表药中靡不用之。观仲景黄芩汤、柴胡汤。及奉议阳旦汤可知。 
川芎茶调散(局方) 治久风化火头痛。及偏正头风。 
川芎 白芷 羌活 防风 荆芥 薄荷 甘草(炙。各一两) 
香附(童便浸。炒二两) 
为散。食后茶清调服二钱。日三服。妇人产后。豆淋酒服。轻者三服。重者五七服效。 
山牛汤 治霉疮头痛不止。 
土茯苓(四两) 忍冬(三钱) 防风 天麻 黑参(各一钱) 辛荑仁 川芎(各六分) 
黑豆(四十九粒) 芽茶(一撮) 
水煎。温服。 
半夏苍术汤(即柴胡半夏汤) 治素有风证。目涩头疼眩晕。胸中有痰兀兀欲吐。如居暖室。则 
微汗出。其证乃减。见风其证复作。当先风一日痛甚。 
升麻 柴胡 本(各五分) 茯苓 神曲(姜汁炒。各一钱) 苍术(泔制) 半夏( 
各二钱) 
生姜(十片。) 甘草(炙。四分) 
水煎。食远稍热服。 
清空膏 治头风湿热上盛。遇风即发。 
羌活(三两) 防风(二两) 甘草(炙。两半) 黄芩(三两。酒炒) 黄连(一两。酒炒 
)柴胡(七钱) 川芎(五钱)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盛盏内。以茶清半盏调匀。隔汤煮如膏。临卧汤送下。(此即选奇汤加 
下三味也) 
芎辛汤 治热厥头痛。 
川芎(钱半) 细辛(半钱) 甘草(炙。六分) 生姜(五片) 
水煎。食后热服。有热。加酒黄芩一钱五分。不应。更加生石膏三钱。乌头二分。胃虚者。去 
白芷易白术。使邪无内贼之患。兼犯客邪。加葱白、香豉。产妇。用豆淋酒煎服之。 
三因芎辛汤 治寒厥头痛。 
川附子(去皮。生用) 川乌头(去皮。生用) 天南星(姜汤泡。去涎水) 干姜(生用) 
细辛(连叶) 川芎(各一钱) 甘草(炙。半钱) 
生姜(七片) 芽茶(一撮) 
水煎。放凉卧时服。面赤戴阳。加葱白二茎。童便半杯。不应。更加酒炒黄连三分。 
大追风散 治一切头风攻注属虚寒者。 
川乌头(炮) 防风 羌活 川芎(各一两) 全蝎(去毒。醋泡。炒黄) 地龙(去 
土。炒脆) 
南星(炮) 天麻(煨。各五钱) 荆芥 甘草(炙。) 僵蚕(炒黄) 石膏( 。各八 
钱) 
为散。每服二钱。临卧茶清调服。 局方。多白附子、白芷各五钱。乳香、没药、草乌、雄黄 
各一钱五分。 
千金大三五七散 治头风眩晕。口 目斜耳聋。及八风五痹。瘫痪香港脚缓弱。 
天雄(三枚。炮。去皮脐) 细辛(三两) 山茱萸肉 干姜(炮。各五两) 防风 茯苓 
(各七两) 
上为散。每服二钱。食前温酒调服。 本方去细辛、干姜、防风、茯苓。加薯蓣。即小三五七 
散。(局方。无天雄。用熟附子三枚) 
头风摩散 治大寒犯脑头痛。 
大附子(一枚。炮) 盐(等分) 
为散。沐后以方寸匕摩痛处。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痰厥头痛目眩。 
黄柏(姜汁炒。一钱) 干姜(炮。三分) 泽泻 天麻(煨切) 黄 (姜汁炒) 人参 
苍术(泔制) 
神曲(炒) 白术(各钱半) 半夏曲(炒) 橘红 麦 (各七分) 茯苓(八分) 生姜 
(三片) 
水煎稍热。食远服。 
宝鉴石膏散 治风热头痛。 
石膏(生。碎。一两) 麻黄(去节。泡。半两) 何首乌(生。晒干) 葛根(各七钱半 
) 
为散。每服四五钱。入生姜三片。芽茶一撮。水煎服。取微汗效。春夏麻黄量减。不可执一。 
透顶散 治偏正夹脑风。一切头风远年近日者皆效。并治鼻塞不闻香臭。 
细辛(三茎) 瓜蒂(七枚。熬) 丁香(七粒) 糯米(七粒。一作赤小豆) 龙脑(半分 
)麝香(一分) 
前四味杵为细末。入脑、麝同研。置小口罐中。紧塞罐口。令患人口含清水。随左右搐一豆大 
许于鼻中。良久涎出即安。不愈。三日后再搐。 
蓖麻贴法 治气攻头痛不可忍。 
篦麻仁 乳香(等分) 
上同捣烂作饼。贴太阳穴上。如痛定。急于顶上解开头发出气。即去药。(一方。无乳香。多 
麝香一方) 
一字散 治头风。 
雄黄 细辛(各一钱) 川乌尖(生。三钱) 
为散。不拘时茶清调服一字。日三服。 
一滴金 治首风偏正头风。 
人中白( ) 地龙(晒干。等分) 
上为细末。羊胆汁为丸。芥子大。每用一丸。新汲水一滴化开滴鼻内。 
火筒散 治头风鼻塞不利。 
蚯蚓粪(四钱) 乳香(二钱) 麝香(二分) 
为散。用纸筒自下烧上。吸烟搐鼻内。 
清震汤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憎寒壮热。如伤寒者。 
升麻 苍术(泔浸。去皮。各四钱) 薄荷(一大片) 
水煎。食后热服。 
加味导痰汤(二陈汤下) 黑锡丹(金液丹下) 消风散(咳嗽门) 芎归汤(四物汤下)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稀涎散(中风门) 栀子豉汤(方祖) 凉膈散(方祖) 滚痰 
丸(痰饮门) 
既济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吴茱萸汤(呕吐哕门) 当归四逆汤(桂枝汤下) 小建中汤(桂枝 
汤下)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四物汤(方祖) 外台茯苓饮(四君子汤下) 羌活胜湿汤(湿门) 瓜蒂散(痰饮门) 藿香 
正气散(平胃散下) 
黄连解毒汤(伊芳尹三黄汤下) 逍遥散(虚损门) 越鞠丸(郁门) 小柴胡汤(方祖) 钱氏六 
味丸(崔氏八味丸下) 
玉真丸(金液丹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二陈汤(方祖) 星香汤(方祖) 苍术白虎汤( 
白虎汤下) 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下) 大柴胡汤(小柴胡汤下) 十全大补汤(保元汤下) 
大建中汤(保元汤下) 葛根汤(麻黄汤下) 
桂枝汤(方祖) 独参汤(保元汤下) 保元汤(方祖) 崔氏八味丸(方祖) 鹿茸丸 
(虚损门) 
归脾汤(保元汤下) 

卷十四
面痛门
属性:犀角升麻汤(中风门) 补中益气汤(保元汤下) 越鞠丸(郁门) 

卷十四
心痛胃脘痛门
属性:金匮九痛丸 治九种心痛。 
附子(三两。炮) 生野狼牙(炙香。即野狼毒芽) 人参 吴茱萸(开口者。泡七次) 干姜( 
生。各一两) 巴豆(熬。杵净。一钱) 
上六味为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温酒送下。强人三丸。弱者二丸。日三服。兼治卒中恶腹胀痛 
。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并冷冲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喻 
嘉言曰。九种心疼。乃客邪之剧证。即肾邪乘心。香港脚冲心之别名也。痛久血瘀。阴邪搏结。温散 
药中。加生野狼牙、巴豆、吴茱萸。驱之从阴窍而出。以其邪据胸中。结成坚垒。非捣其巢。邪终不 
出耳。 
金铃子散 治热厥心痛。或作或止。久不愈者。 
金铃子(即川楝子。酒煮。去皮核) 延胡索(醋炒。等分) 
为散。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煮黄丸 治心胸腹胁。痰食 癖。胀急冷痛。但属热结。唇口燥渴。小便赤涩者禁用。 
雄黄(研。二钱) 巴豆霜(去皮心。熬。杵净。二钱) 
入白面二两研匀。滴水为丸。梧子大。滚浆水煮十二丸。以浮为度。滤入冷浆水内沉冷。每服 
一丸。凉茶下。逐时服之。一日服尽。以微利为度。不必尽剂。 
水煮金花丸 治食积痰饮结聚。年久不散。 
煮黄丸去巴霜。加南星、半夏各一两。天麻五钱。 如前法制。每服五十丸。淡姜汤送下。日 
二服。 
千金高良姜汤 治心腹绞痛如刺。两胁胀满。 
高良姜 浓朴(姜制) 当归 桂心(各二钱) 生姜(三片) 
上五味。水煎温服。若一服痛止。不须更作。虚人。加芍药、半夏、甘草、人参、干姜、蜀椒 
、黄 。 
崔氏乌头丸 治风冷邪气。入乘心络。或腑脏暴感寒气。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经久不瘥。 
附子(炮。去皮脐) 川乌头(炮。去皮脐) 赤石脂(各三两) 蜀椒(去闭口者。炒去汗 
)桂心 干姜(炮。各二两) 
上六味。杵为细末。炼白蜜丸梧子大。每服三丸。冷酒下。觉至痛处痛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六 
丸。以知为度。若早服无所觉。至午再服三丸。若久心痛。每旦三丸。加至十丸。剂终不发。忌猪 
肉、生葱。 
清中蠲痛汤 治中脘火郁。作发即寒热。 
山栀(姜汁炒黑。一钱五分) 干姜(炮。二分) 川芎(童便浸。切) 黄连(姜 
汁炒褐色) 橘红(各五分) 香附(醋炒。一钱五分) 
苍术(童便浸。刮去皮。切晒。麻油拌炒。八分) 神曲(姜汁炒。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一枚。擘) 
水煎。食前热服。 
清中汤 治胃热作痛。 
黄连(姜汁。炒) 山栀(姜汁炒黑。二钱) 陈皮 茯苓 半夏(姜汁炒。各 
二钱) 草豆蔻(研) 甘草(炙。各七分) 生姜(三片) 
水煎。食前热服。 
手拈散 治中脘死血作痛。好饮热酒人多此。 
延胡索 五灵脂(酒研。澄定) 草果仁 没药(等分) 
为散。每服三钱。不拘时热酒调服。或用熬熟砂糖作丸。温酒送下。七十丸。 
越婢汤(麻黄汤下) 凉膈散(方祖) 术附汤(方祖) 二陈汤(方祖) 大柴 
胡汤(小柴胡汤下) 
小建中汤(桂枝汤下) 理中汤(方祖) 三物大建中汤(理中汤下) 四七汤(二陈汤下) 
苏子降气汤(七气汤下) 
小半夏茯苓汤(二陈汤下) 半硫丸(金液丹下) 导痰汤(二陈汤下) 胃苓汤(平胃散下) 
五苓散(方祖) 
沉香降气散(气门)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下) 代抵当丸(抵当汤下) 四物汤(方祖) 来 
复丹(金液丹下) 
归脾汤(保元汤下) 平胃散(方祖) 

卷十四
胸痹门
属性:栝蒌薤白白酒汤(金匮) 治胸痹喘息。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