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044-要药分剂 >

第7节

044-要药分剂-第7节

小说: 044-要药分剂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制】雷公曰。凡使。春令刺尽。拣净砂土。蒸半日。晒干。再用酒拌蒸半日。晒干 
用。 

卷三通剂
海金沙
内容:味甘。性寒。无毒。 
【主治】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硼砂。疗伤寒热狂。(嘉 )治湿热肿满。五 
淋 
茎痛 
【归经】入小肠膀胱二经。为通利之品。(兼泻剂 除二经血分湿热) 
【前论】子和曰。治伤寒热狂者。大热利小便。釜底抽薪之义也。 
【禁忌】经疏曰。性淡渗而无补益。小便不利。及诸淋由于肾虚。真阴不足者。均忌。 

卷三通剂
甘遂
内容:味苦甘。性寒。有毒。禀天地阴寒之气以生。降也。阴也。瓜蒂为使。恶远志。反甘草。 
【主治】主大腹。疝瘕。腹满。面目浮肿。留饮宿食。破症坚积聚。利水谷道。(本经) 
散膀 
痰迷癫痫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为行水之品。(兼泻剂 逐隧道水湿 直达水气结处以攻决为 
用能 
泻肾) 
【前论】喻嘉言曰。胃为水谷之海。五脏六腑之源。脾不能散胃之水精于肺。而病于中。 
肺 
无所 
肤 
水病当以健脾为主。使脾实而气运。则水自行。 
鳌按、甘遂乃泄水圣药。与商陆、大戟、芫花异性同功。方家俱不甚用。但商陆专除水 
肿。 
去商 
【禁忌】经疏曰。元气虚人。除伤寒水结胸。不得不用外。其余水肿蛊胀。谨慎用之。 

卷三通剂
芫花
内容:味苦。性温。有大毒。决明为使。反甘草。 
【主治】主咳逆上气。瘴疟。(本经)主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 
及 
腰痛 
痹。一 
【归经】入肺脾肾三经。为行水之品。(专去水饮痰癖) 
【前论】士瀛曰。破癖须用芫花。行水后即便养胃可也。时珍曰。饮有五。皆由内啜水 
浆。 
可徐 
【炮制】纲目曰。凡使。取陈久者醋煮十数沸。去醋。水浸一宿。晒干。则毒减。醋炒 
者次 

卷三通剂

内容:味苦甘。性平。无毒。得火土之气。兼禀天之阳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苡仁为 
畏葵根、大黄、柴胡、前胡。 
【主治】主腰脊痛强。骨节风寒湿周痹。恶疮不瘳。(本经)热气伤中。恚怒。阴痿。 
失 
溺。 
膀胱宿 
疮。(纲目) 
【归经】入肝胃肾三经。为祛风湿理下焦之品。 
【前论】史国信曰。若欲兴阳。先滋筋力。若欲便清。先分肝火。时珍曰。萆 足阳明 
厥阴 
属风湿者。 
【禁忌】经疏曰。下部无湿。肾虚腰痛。及阴虚火炽。均忌。 
【炮制】备要曰。有黄白二种。黄长硬。白虚软。软者良。 

卷三通剂
土茯苓
内容:味甘淡。性平。无毒。忌茗醋。 
【主治】主调中。止泄。健行。不睡。(藏器)治筋骨拘挛。杨梅疮毒。去风湿。利关 
节 
。瘰 
【归经】入胃大肠二经。为除湿清热之品。 
【前论】时珍曰。杨梅疮有数种。治之则一。其症多属厥阴阳明。而兼他经。邪之所在。 
则 
肉 
变 

卷三通剂
防己
内容:味辛苦。性寒。无毒。得土中阳气。兼感秋之燥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恶细辛。 
畏萆 、女寇、卤碱。伏硝石。 
【主治】〔汉防己〕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除邪。利大小便。(本经)疗水肿风肿。去 
膀胱 
斜。 
十二经。 
语。散结 
【归经】入膀胱经。为祛风行水之品。(太阳经主药 疗风水要药 通行十二经泻下焦 
血分 
湿热) 
【前论】藏器曰。出汉中。根大而虚。通心有花纹。色黄者名汉防己。生他处。青白而 
软。 
焦湿 
经药也。东垣 
除膀胱积热。非此不可。真行经之仙药。无可代之者。若夫饮食劳倦。阴虚生内热。元 
气谷食已亏。以防己泄大便。则重亡其血。此不可用一也。如大渴引饮。是热在上焦气分。 
宜渗泄。而防己乃下焦血分药。此不可用二也。外伤风寒。邪传肺经气分。湿热而小便黄赤 
。乃至不通。此上焦气病。禁用血药。此不可用三也。 
流入十二经致二阴不通者。然后审用之。好古曰。木 
分湿热。仲淳曰。凡使防己于下部湿热药中。亦必以 
石斛、苡仁等补益之药为佐。而以防己为使。乃无 
己为主药。又有足跟痛者。属肾虚。不与香港脚同论 
【禁忌】经疏曰。凡胃虚阴虚。自汗盗汗。口苦舌干。肾虚小水不利。及产前后血虚。 
虽有下焦湿热。均忌。 
【炮制】时珍曰。凡使。去皮。锉。酒洗。晒干用。 
以上通剂草部 

卷三通剂
猪苓
内容:味甘苦。性平。无毒。禀戊土之阳气。得风木之阴气而生。升而微降。阳中阴也。 
【主治】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本经)主肿胀腹满急痛。(甄权)治渴。 
除湿。 
淋胎肿。 
【归经】入肾膀胱二经。为行水之品。(苦泄滞甘助阳淡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前论】元素曰。淡渗大燥。能亡津液。寇氏曰。猪苓利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 
人目 
苓。 
【炮制】纲目曰。凡使。取其行湿。生用更佳。块如猪屎。故名。 

卷三通剂
茯苓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感土木之气而成。升也。阳也。恶白蔹。畏地榆、牡蒙、雄黄、 
秦艽、龟甲。忌米醋及酸物。 
【主治】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久服 
录)开 
健忘。暖 
除虚热。 
窍行水。( 
【归经】入心肺肾脾胃五经。为补利兼优之品。(兼补剂) 
【前论】东垣曰。湿淫所胜。小便不利。茯苓淡以利窍。甘以助阳。温平能益脾逐水。 
乃除 
入心脾 
暴新病 
能通 
通膀 
五皮 
汗。 
【禁忌】经疏曰。病患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或虚寒精清滑。均忌。 
【炮制】鳌按、入补药。乳蒸晒焙用。入利水药。生用。 

卷三通剂
琥珀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感土木之气而兼火化以成。降也。阳中微阴也。 
【主治】主安五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瘀血。通五淋。(别录)壮心。明目。磨 
翳。 
止 
利小 
【归经】入心肝小肠三经。为行水散瘀安神之品。(能入土而成质故能通塞以宁心) 
【前论】东垣曰。经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 
水道 
血少 
【禁忌】经疏曰。凡阴虚内热。火炎水涸。小便因少而不利者。忌服琥珀以强利之。利 
之则 
【炮制】雷公曰。凡使。用柏子仁末。入瓦锅内同煮半日。捣末用。 
以上通剂木部 

卷三通剂
赤小豆
内容:味辛。性平。无毒。禀秋燥之气以生。阴中阳也。 
【主治】主下水。排痈肿脓血。(本经)寒热。热中。消渴。止泄痢。利小便。吐逆猝 
。 
(别录)下水肿胀满。解小麦毒。(汤液)散气。去关节烦热。令人心孔开。暴痢后气满不 
能食 
【归经】入心经。兼入小肠经。为行水散血之品。(兼燥剂 水气香港脚最为急用) 
【前论】海藏曰。治水而不转胃。则失之壅滞。赤小豆消水通气而健脾胃。乃其药也。 
时珍 
【禁忌】纲目曰。久服则降令太过。津血渗泄。令人肌瘦身重。 

卷三通剂
大豆黄卷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得前胡、杏仁、牡蛎、天雄、乌喙、鼠屎共蜜和良。忌海藻 
草。 
【主治】治湿痹筋挛膝痛。(本经)五脏不足。胃气结积。益气。止痛。润肌肤毛皮。(别 
录) 
【归经】入胃经。为除陈去积之品。 
【前论】宣明方曰。此药主五脏留滞。胃中结聚。故能治邪在血脉之中。水痹不痛。上 
下周 

卷三通剂
薏苡仁
内容:味甘淡。微寒。无毒。正得地之燥气。兼禀天之秋气以生。降也。阳中阴也。 
【主治】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本经)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 
水 
肿。 
主下三 
【归经】入肺肝脾胃大肠五经。除湿行水之品。(兼补剂 阳明主药 大补肺) 
【前论】寇氏曰。本经言苡仁主筋急拘挛。但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 
而短 
筋急 
此药 
补肺 
【禁忌】经疏曰。苡仁心肺药多用之。若大便燥结。因寒转筋及孕妇。均忌。 
以上通剂谷部 

卷三通剂

内容:味辛。性温涩。无毒。禀春和之气。兼得金水木之性而生。升也。阳也。忌蜜、牛肉。 
【主治】主归心。安五脏。除胃中热。利病患。可久食。(别录)止泄血脓。腹中冷痛。 
(藏 
诜)尿血 
遗精。(士 
【归经】入心肝肾三经。为血中行气之品。(兼补剂 归心益胃助肾补阳) 
【前论】纲目曰。素问言心病宜食韭。食鉴本草言归肾。时珍言肝之菜。盖心乃肝之子。 
肾 
【禁忌】经疏曰。辛温通利。多食神昏。胃气虚而有热者。忌。 
以上通剂菜部 

卷三通剂
流水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禀天一之气而生。有升有降。阴中阳也。 
【主治】〔长流水〕一名东流水。主手足四末之病。通利二便。(虞抟)〔逆流水〕主中 
风 
猝 
之 
肾虚 
【归经】入脾胃大小肠四经。为通达之品。(兼宣剂 功专荡涤邪秽) 
【前论】河间曰。流水者。大而江河。小而溪涧。皆是也。外动而性静。质柔而气刚。 
与湖 
之剂 
水二 
而轻 
鳌按、甘澜水大补脾胃二土。故能治五劳七伤及虚弱等症。其治奔豚者。以其兼入膀胱 
经也 
以上通剂水部 

卷三通剂
白鱼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 
【主治】主开胃。下气。去水气。令人肌健。(开宝) 
【归经】入脾大小肠三经。为行水之品。 
【前论】保升曰。白鱼性能逐水。故治水肿有殊功。 
以上通剂鳞部 

卷三通剂

内容:即土鳖虫。味咸。性寒。有毒。得土湿之气而生。降也。阴也。畏皂荚、菖蒲。与 
灯蛾相牝牡。 
【主治】主心腹寒热洗洗。血积症瘕。破坚。下血闭。(本经)月水不通。破留血积聚。 
(甄 
【归经】入肝经。为软坚破结之品。(兼湿剂 伤家最要药) 
【前论】东垣曰。仲景治杂病。及久病积结。有大黄 虫丸。及妇人药并用之。以其有 
破坚 
纲目曰。土鳖虫以刀断之。中有白汁如浆。凑接即连。复能行走。故用接续 
然须先整定筋骨乃可服。否则接挫也。 
【禁忌】经疏曰。无瘀血停留者。忌用。 
以上通剂虫部 

卷四
补剂上
内容:徐之才曰。补可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李杲曰。人参甘温。能补气虚。羊肉甘热。 
能 
五 
形 

卷四补剂上
人参
内容:味甘。微苦性微凉。熟用温。无毒。得土中清阳之气。禀少阳之令而生。升多于降。 
阳中微阴也。茯苓、马蔺为使。反藜芦。 
【主治】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本经)疗 
肠 
胃中 
消胸中 
肺胃阳气 
泄久痢。小 
胎前产后 
【归经】入肺经。通行十二经。为大益元阳之品。(补益肺中元气) 
【前论】东垣曰。大补肺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充而形自盛也。又古人血 
脱者 
然 
元素 
中之 
又为 
【禁忌】经疏曰。凡肺家有热诸症。及阴虚火动之候。与痘疹初发。身虽热而斑点未形。 
与 

卷四补剂上
甘草
内容:味甘。性平。无毒。正禀土中阳气而生。可升可降。阴中阳也。白术、苦参为使。反 
大戟、芫花、甘遂、海藻。恶远志。忌猪肉。 
【主治】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筋力。长肌肉。倍力。金疮肿。解毒。(本经)温中。 
下气 
【归经】入肝脾二经。通入十二经。为调和之品。(兼泻剂 能调百药专解百毒) 
【前论】丹溪曰。甘草味甘。大缓诸火。东垣曰。凡心火乘脾。腹中急痛。腹皮急缩者。 
宜 
用之得其平。仲淳曰。凡解毒必入甘草。盖诸毒遇土则化。甘草为土精。故能化毒。解一切 
邪气。纲目曰。甘草头生用。能行肝胃二经瘀浊之血。消肿导毒。甘草梢生用。治胸中积热 
。去茎中痛。加酒煮延胡索、苦楝子尤妙。李言闻曰。欲达下焦。须用梢子。 
鳌按、甘草功用甚多。各本草所详亦甚繁而难记。因总括前贤笺记而举其要如左。甘草 
入和 
邪热 
能协和诸药。使不相争。资其土气而生肌。藉其甘味而止痛。通行十二经脉而益精养气。壮 
骨 
和筋。故有国老之称。而为九土之精也。 
【禁忌】经疏曰。凡中满人。呕家。酒家。诸湿肿满。及胀满病。均忌。 
【炮制】纲目曰。生用则补脾胃不足而泻心火。炙用则补三焦元气而解表寒。炙法用长 
流水 

卷四补剂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