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证类本草 >

第90节

证类本草-第90节

小说: 证类本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名菌桂,或名筒桂。其牡桂,嫩枝皮,名为肉桂,亦名桂枝。其老者,名木桂,亦名大桂 
。得人参等良。本是菌桂,剩出单桂条,陶为深误也。今按陈藏器本草云∶菌桂、牡桂、桂 
心,以上三色并同是一物。按桂林、桂岭,因桂为名,今之所生,不离此郡。从岭以南际海 
尽有桂树,唯柳、象州最多。味既辛烈,皮又浓坚,土人所采浓者必嫩,薄者必老。以老薄 
者为一色,以浓嫩者为一色。嫩既辛香,兼又筒卷。老必味淡,自然板薄。板薄者,即牡桂 
也,以老大而名焉。筒卷者,即菌桂也,以嫩而易卷。古方有筒桂,字似菌字,后人误而书 
之,习而成俗,至于书传,亦复因循。桂心即是削除皮上甲错,取其近里辛而有味。臣禹锡 
等谨按蜀本注云∶按此有三种∶菌桂,叶如柿叶;牡桂,叶似枇杷叶;此乃云叶如柏叶。 
苏以桂叶无似柏叶者,乃云陶为深误。剩出此条。今据陶注云∶菌桂正圆如竹,三重者良。 
牡桂皮薄,色黄多脂肉,气如木兰,味亦辛,此桂则是半卷多脂者。此云《仙经》有三桂, 
以葱涕合和云母,蒸化为水服之。此则有三种明矣。陶又云∶齐武帝时,湘州得树,以植芳 
林苑中。陶隐居虽是梁武帝时人,实生自宋孝武建元三年,历齐为诸王侍读,故得见此树而 
言也。苏恭但只知有二种,亦不能细寻事迹,而云陶为深误,何臆断之甚也。抱朴子云∶桂 
可以竹沥合饵之,亦可以龟脑和服之。药性论云∶桂心,君。亦名紫桂。杀草木毒,忌生葱。 
味苦、辛,无毒。主治九种心痛,杀三虫,主破血,通利月闭,治软脚,痹不仁,治胞衣不 
下,除咳逆,结气壅痹,止腹内冷气,痛不可忍,主下痢,治鼻息肉。日华子云∶桂心,治 
一切风气,补五劳七伤,通九窍,利关节,益精明目,暖腰膝,破 癖症瘕,消瘀血,治风 
痹骨节挛缩,续筋骨,生肌肉。 
图经曰∶菌桂,生交趾山谷;牡桂,生南海山谷;桂,生桂阳。旧经载此三种之异,性 
味、功用亦别,而《尔雅》但言, ,木桂一种。郭璞云∶南人呼桂,浓皮者为木桂。苏恭 
以谓牡桂即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今岭表所出,则有筒桂、肉桂、桂心、官桂、板桂之名, 
而医家用之罕有分别者。旧说菌桂正圆如竹,有二、三重者,则今所谓筒桂也。筒、菌字近, 
或传写之误耳,或云即肉桂也。牡桂,皮薄色黄,少脂肉,气如木兰,味亦相类,削去皮, 
名桂心,今所谓官桂,疑是此也。桂是半卷多脂者,今所谓板桂,疑是此也。今观宾、宜、 
韶、钦诸州所图上者,种类亦各不同,然皆题曰桂,无复别名。参考旧注,谓菌桂,叶似柿 
叶,中有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筒,与今宾州所出者相类。牡桂,叶 
狭于菌桂而长数倍,其嫩枝皮半卷多紫,与今宜州、韶州者相类。彼土人谓其皮为木兰皮, 
肉为桂心。此又有黄、紫两色,益可验也。桂,叶如柏叶而泽黑,皮黄心赤,今钦州所出者, 
叶密而细,亦恐是其类,但不作柏叶形为疑耳。皮浓者名木桂,即板桂是也。苏恭以牡桂与 
单名桂为一物,亦未可据。其木俱高三、四丈,多生深山蛮洞中,人家园圃亦有种者。移植 
于岭北,则气味殊少辛辣,固不堪入药也。三月、四月生花,全类茱萸。九月结实,今人多 
以装缀花果作筵具。其叶甚香,可用作饮香尤佳。二月、八月采皮,九月采花,并阴干,不 
可近火。中品又有天竺桂,云生西胡国,功用似桂,不过烈,今亦稀有,故但附于此。张仲 
景治伤寒,用桂枝汤。《甲乙经》治阴受病发痹内熨方∶用醇酒二十斗,蜀椒一斗,干姜一 
斗,桂一斗,凡四物, 咀着清酒中。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皆并内酒中,置马矢 中, 
善封涂,勿使泄气。五日五夜出布、绵絮,曝干复渍之,以尽其汁。每渍必其日,乃出布绵 
干之,并用滓与絮复布为巾,其布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即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 
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汗出,炙巾以拭身,亦三十遍 
而止。起步内,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此所谓内熨也。又治 筋急,亦以白酒和 
桂涂之。《续传信方》造桂浆法,夏月饮之,解烦渴,益气消痰。桂末二大两,白蜜一升, 
以水二斗,先煎取一斗。待冷,入新瓷瓶中,后下二物,搅二、三百转令匀。先以油单一重 
覆上,加纸七重,以绳封之。每日去纸一重,七日开之,药成,气香味美,格韵绝高。今人 
亦多作,故并着其法。 
雷公云∶凡使,勿薄者,要紫色浓者,去上粗皮,取心中味辛者使。每斤大浓紫桂,只 
取得五两,取有味浓处,生用。如末用,即用重密熟绢并纸裹,勿令犯风。其州土只有桂草, 
元无桂心。用桂草煮丹阳木皮,遂成桂心。凡使,即单捣用之。圣惠方治风头痛,每欲天阴 
雨风先发者。用桂心一两为末,以酒调如膏,用敷顶上并额角。又方治九种心痛妨闷。用桂 
心一分为末,以酒一大盏,煎至半盏,去滓,稍热服,立效。又方治寒疝,心痛,四肢逆冷, 
全不欲食。用桂心二两去皮,捣罗为散。不计时候,热酒调下一钱匕。又方治产后恶血冲 
心痛,气闷欲绝。用桂心三两,捣罗为散,狗胆汁和丸如樱桃大。不计时候,用热滴磨,下 
二丸。外台秘要疗小儿睡中遗尿不自觉。桂末、雄鸡肝等分,捣丸服如小豆大。温水下,日 
三。千金方治中风,面目相引偏僻,牙车急,舌不可转。桂心以酒煮取汁,故布蘸 病 
上,正即止,左 右,右 左,常用大效。又方大治失音。末桂着舌下,渐咽汁。 
又方治卒中恶心痛。桂心八分,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分二服。肘后方治卒心痛。桂 
心八两, 咀,水四升,煮取一升,分三服。又方治心腹俱胀痛,短气欲死,或已绝。桂二 
两,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合,去滓,顿服。无桂,用干姜亦得。又方治中风,四肢逆 
冷,吐清水,宛转啼呼者。取二两 咀,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尽服。又方治反 
腰有血痛。捣桂筛三升许,以苦酒和涂痛上,干复涂。葛氏方治卒吐血。桂屑方寸匕,昼夜 
含二十许服。亦疗下血,大神验。《千金方》同。又方治产后腹中瘕痛。末桂,温酒服方寸 
匕,日三。《子母秘录∶》同。孙真人食忌治中风失音方∶桂一尺,以水三升,煎取一升服, 
取汗。又方治唾血。取桂心捣作末,以水下方寸匕。梅师方蜀椒闭口者有毒,误食之,便气 
欲绝,或下白沫,身体冷急。煎桂汁服之,多饮冷水一、二升,忽食饮吐浆,煎浓豉汁服之。 
又方治卒外肾偏肿疼痛方∶桂心末和水调方寸匕,涂之。又方治产后血泄不禁止,余血弥痛 
兼块。桂心、干姜等分,为末,空心酒调服方寸匕。斗门方治中风失音。用桂心一两,去其 
粗皮,近人身体怀之,至两时辰许,为末,分为三服,每服用水二盏,煎取一盏,服之瘥。 
大妙。《圣惠方》同。姚和众方治小儿脐肿。取桂心炙令热,熨之,日可四、五度。抱朴子 
云桂可以合葱涕蒸作水,亦可以竹沥合饵之,亦可以龟脑和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长 
生不死。又云∶赵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毛生,日行五百里, 
衍义曰∶桂,大热。《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故汉·张仲景桂枝汤,治伤寒表虚, 
皆须此药,是专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疗寒以热药。故知三种之桂,不取菌桂、 
牡桂者,盖此二种,性止温而已,不可以治风寒之病。独有一字桂,《本经》言甘、辛,大 
热,此正合《素问》辛、甘发散为阳之说,尤知菌、牡二桂不及也。然《本经》只言桂,仲 
景又言桂枝者,盖亦取其枝上皮,其木身粗浓处,亦不中用。诸家之说,但各执己见,终无 
证据。今又之官桂,不知缘何而立名?虑后世为别物,故书之。又有桂心,此则诸桂之心, 
不若一字桂也。 

卷第十二
牡桂
属性: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心痛,胁风胁痛,温筋通脉,止 
烦出汗,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陶隐居云∶南海郡即是广州。今俗用牡桂,状似桂而扁广,殊薄,皮色黄,脂肉甚少, 
气如木兰,味亦类桂,不知当是别树,为复犹是桂生,有老宿者尔,亦所未究。唐本注云∶ 
《尔雅》云∶ (音寝),木桂。古方亦用木桂,或云牡桂,即今木桂,及单名桂者是也。 
此桂花、子与菌桂同,唯叶倍长,大、小枝皮俱名牡桂。然大枝皮肉理粗虚如木,肉少味薄, 
不及小枝皮肉多,半卷。中必皱起,味辛美。一名肉桂,一名桂枝,一名桂心。出融州、桂 
州、交州,甚良。臣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狭长于菌桂叶一、二倍。其嫩枝皮半卷,多 
紫肉中皱起,肌理虚软,谓之桂枝,又名肉桂。削去上皮,名曰桂心。药中以此为善,其浓 
皮者名曰木桂。二月、八月采皮,晒干之。尔雅疏云∶ ,一名木桂。郭云∶今南人呼桂浓 
皮者为木桂。桂树叶似枇杷而大,白华,华而不着子。丛生岩岭。枝叶冬夏常青,间无杂木。 
本 
图经文具桂条下。 
经验后方治大人、小儿吃杂果子多。腹胀气急方∶取肉桂碾末,饭丸如绿豆大。小儿熟 
水下五丸;大人十丸。未痊再服。 

卷第十二
菌桂
属性:味辛,温,无毒。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 
光华,媚好常如童子。生交址、桂林山谷岩崖间,无骨,正圆如竹。立秋采。陶隐居云∶交 
址属交州,桂林属广州,而《蜀都赋》云∶菌桂临崖。俗中不见正圆如竹者,唯嫩枝破卷成 
圆,犹根据桂用,非真菌桂也。《仙经》乃有用菌桂,云三重者良,则明非今桂矣,必当别是 
一物,应更研访。唐本注云∶菌者,竹名。古方用筒桂者是,故云三重者良。其筒桂亦有二 
、三重卷者,叶似柿叶,中三道纹,肌理紧薄如竹。大枝、小枝皮俱是菌。然大枝皮不能重 
卷,味极淡薄,不入药用。今唯出韶州。目禹锡等谨按蜀本图经云∶叶似柿叶而尖狭光净 
,花白蕊黄,四月开,五月结实。树皮青黄,薄卷若筒,亦名筒桂。浓硬味薄者名板桂。又 
不入药用。三月、七月采皮,晒干。 
图经文具桂条下。 
列仙传范蠡好食桂,饮水讨药,人世世见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叶,以 
龟脑和服之。韩终采药诗暗河之桂,实大如栗,得而食之,后天而老。别说云∶谨按诸家所 
说桂之异同,几不可用考。今交、广商人所贩,及医家见用,唯陈藏器一说最近。然筒浓实, 
气味重者,宜入治脏及下焦药;轻薄者,宜入治头目发散药。故《本经》以菌桂养精神,以 
牡桂利关节,仲景《伤寒论》发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条,非身干也。取真轻薄而能发散。今 
又有一种柳桂,及桂之嫩小枝条也。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也。 

卷第十二
松脂
属性:r松脂pd294。bmpr 
味苦、甘,温,无毒。主疽,恶疮,头疡,白秃,疥瘙风气,安五脏,除热,胃中伏 
热,咽干,消渴,及风痹死肌。炼之令白。其赤者主恶痹。久服轻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 
,一名松肪。生太山山谷。六月采。 
x松实x 味苦,温,无毒。主风痹寒气,虚羸少气,补不足。九月采,阴干。 
x松叶x 味苦,温。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守中,不饥延年。臣禹锡等谨按 
日华子云 
x松节x 温。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 
x松根白皮x 主辟谷不饥。 
陶隐居云∶采炼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或酒煮软,挪内寒水中数十过,白滑 
则可用。其有自流出者,乃胜于凿树及煮用膏也。其实不可多得,唯叶只是断谷所宜,细切 
如粟,以水及面饮服之。亦有阴干捣为屑,丸服者。人患恶病,服此无不瘥。比来苦脚弱人, 
酿松节酒亦皆愈。松、柏皆有脂润,又凌冬不凋,理为佳物,但人多轻忽近易之尔。唐本注 
云∶松花,名松黄,拂取似蒲黄正尔,酒服身轻,疗病云胜皮、叶及脂。其子味甚甘。《经》 
直云味苦,非也。松取枝烧其上,下承取汁名 (音诣)。主牛马疮疥佳。树皮绿衣名艾 
,合和诸香烧之,其烟团聚,青白可爱也。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松脂,使,味甘,平。杀虫 
用之。主耳聋,牙有 孔,少许咬之不落,虫自死,能贴诸疮脓血,煎膏生肌止痛,抽风。 
萧炳云∶又有五叶者,一丛五叶如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